族谱录LOGO

刁勇教授

2010-01-05

2234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刁勇,华侨大学教授,中共党员,2000 年获得中校军衔。 药理学博士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硕士(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学士学位 (第二军医大学)。 
工作经历:
  2002年-至今:总经理,研究员,南京蓝本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新药研发和技术转让工作。
  1990年-2001年:南京军区医学研究所副主任药剂师,从事新药研究工作。
  工作成绩:
  2002年-至今:
  主要从事新药的研究,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药理毒理,以及注册申报工作。涉及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心血管,呼吸道,内分泌等多种类型的药物及制剂。特别是天然药物的研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1. 香芍胃药胶囊 中药6类 2003L01770
  2. 脑脉通胶囊 中药6类 2003L02533
  3. 感冒清热软胶囊 中药8类 2003L04427
  4. 前列清片 中药6类 2004L00653
  5. 双酚伪麻干混悬剂 化药5类 2004L03228
  6. 黄疸茵陈片 中药8类 2004L02687
  7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缓释片(16:1) 化药3类 2004L04271
  8. 香砂平胃片 中药8类 2004L05044
  9.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 化药6类 2005L00462
  10. 阿莫西林氨溴索干混悬剂 化药3类 2005L01749
  11. 阿莫西林氨溴索咀嚼片 化药3类 2005L01758
  12. 阿莫西林氨溴索片 中药3类 2005L01967
  13. 阿莫西林氨溴索分散片 化药3类 2005L01967
  14.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 化药5类 2005L03043
  15. 吗替麦考酚酯干混悬剂 化药5类 2005L04483
  16. 阿奇霉素分散片 化药6类 2006L00965
  17. 曲尼司特眼药水 化药3类 2006L01881
  18. 复方曲尼司特片 化药5类 2006L01864
  1990年-2001年: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研究开发了二类新药—基因工程药品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于1996年获得新药证书。本人负责质量控制研究。
  该产品为国内首个采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在当时无论从工程细胞构建,到生产纯化,到质量控制,都无成功的经验可遵循。我们耗时8年,完成了该产品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该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
  还研究开发了二类新药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分别转让至盖天力公司和济宁制药厂(鲁抗),分别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三、四等奖。
  专利申报情况:
  1.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ZL200410041765.6 已授权
  2. 一种用于治疗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2005100411245 通过初审
  3. 一种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200610037641x 通过初审
  4.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用途 2006100381812 通过初审
  5. 促进透明质酸钠经皮吸收的创伤溃疡治疗仪 200510024767.9 已公开
  6. 丹参酮ⅡA磺酸钠输液及其制备方法和避光外包装 200510040386X 已公开
  7. 重组细胞球蛋白(Cytoglobin)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200510094205.1 已公开
  8. 二种新型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及其防治肿瘤的应用 2005101349792 通过初审
  9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提取物和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2006100857392 已申报
  论文发表情况:
  1.Chen M, Wang GJ,Diao Y, et al.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interferon-gamma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Jul 14;11(26):4045-51.
  2.Zhou GH, Zhang XD, Diao Y,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N-glycan mapping of bioengineering recombinant erythropoietin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Yao Xue Xue Bao. 2003 Aug;38(8):609-12.
  3. DIAO Yong, XU Rui-An , WANG Guang-Ji , ZHAO Xiao-Chen.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expression of human erythropoietin in vitro. Acta Pharmacol Sin,2002;23:55-58
  4.刁勇, 王广基,黄午阳,许瑞安.肌肉注射裸DNA后hEPO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2;23:
  5.刁勇,王广基,许瑞安.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药学进展2001;25:12-16
  6.刁勇,王广基,许瑞安. 红细胞生成素响应性贫血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中国生物药物杂志2000;21:266-268
  7.刁勇,周国华。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现状。江苏省药学与临床研究。1999,7:47
  8.刁勇,陆桂萍,吕军,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体内生物学活性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29:74
  9.刁勇,郭彬,周勇,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中唾液酸和宿主蛋白的含量测定。1997;28:199
  10.刁勇,古卓良,周勇,等。59-Fe摄入法和 ELISA法测定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的比较。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6;17:231
  11.刁勇,古卓良,周勇,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体内活性检测。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6;17:104
  12.刁勇,卢捷,李亮,等。Pharmacokinetics and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Lomefloxacin preparations in 10 Healthy Volunteers.中国药理学报1993;14:247
  13. 刁勇,李亮. Pharmacokinetics of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of Metoprolol in Chinese. 中国药理学报1993;14:232
  14. 刁勇,李亮,周国华,等。Pharmacokinetics and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Ofloxacin Tablets in 12 Healthy Volunteers.中国药理学报1992;13:110
  15.刁勇。复方氯唑沙宗含量及溶出度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29:25
  16.刁勇,姜晓健。牛磺酸糖浆的比色测定。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5;26:167
  17.刁勇,卢捷,李亮。洛美沙星片的研制及药代动力学。江苏省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288-290
  18.刁勇,李亮,程颖。氧氟沙星薄膜包衣片的制备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测定。现代应用药学1992;9-66、
  19.刁勇,屠锡德。美欧卡霉素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药学学报1991;26:695
  20.邓小昭,刁勇。重组病毒-家蚕细胞系统表达人干扰素的纯化研究。药物生物技术1996;3:73
  21.周国华,罗国安,周勇,刁勇。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结构和活性关系研究。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7;28:196
  22.Tan L,Xu DK, Diao Y, Yuan Y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lomefloxacin in plasma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in healthy volunteers. Yao Xue Xue Bao. 1993;28(4):286-9.
  23.Xu DK, Ding AZ, Diao Y, Yuan YS. Determination of ofloxacin in human plasma and studies of its pharmacokinetics using HPLC method. Yao Xue Xue Bao. 1992;27(6):462-6.
  24.纪宇,刁勇,王晨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硫氨酸维B 注射液的含量。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4):228-229
  25.程颖,龚国清,郑庆香,刁勇。脑脉通胶囊的药效学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5;26(4):164-166
  26.王保华,包家立,刁勇。医疗仪器第一讲:药械一体化。药物与医疗器械的共同作用cce 2005;4(1):52-54
  27.刁勇。灰黄霉素沉积于崩解剂以改善溶出速率。药学进展I990; 1 4(3):167-169
  28.刁勇。 湿热贮存条件对抗坏血酸片剂稳定性及溶出的影响。药学进展I990; 1 4(4):235
  29.程雅琴,刁勇,等。第一批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国家标准品的研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1,14(3):152:154
  30. 许瑞安,刁勇,谢海棠 基因药物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与研发 中国临床药理学和治疗学
  2006 (10月刊)
  获奖情况: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研制,中试生产及临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 骨干 1998
  两种细胞因子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军队科技进步2等奖 骨干 1998。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研制,中试生产及临床应用 军队科技进步2等奖 骨干 1997
  洛美沙星片的研制及其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4等奖 骨干 1995
  氧氟沙星薄膜包衣片的研制及其人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3等奖 骨干 1994。
  扑热息痛缓释片的研制 军队科技进步4等奖 骨干 1994。
  口腔溃疡用双层单向缓释膜的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4等奖 骨干 1988。
  主要研究兴趣:
  1.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药物与天然药物的药学研究
  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药物本身的安全性能要求,化疗药品在肿瘤药物市场中的统治地位正受到严重挑战,生物类新兴药物将在药品市场中迅速崛起,生物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重中之重,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将应用于天然药材的种质改良当中,天然药物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生物药物的份额将提高到18%以上,天然药物的市场份额将增加到7%左右。
  近年来,本人对来源于人体自身及天然资源的,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或对肿瘤药物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细胞因子或天然药物,进行了一定的药学研究,并进行了新药注册和发明专利申请。如从食用菌中开发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多糖药物,并获得新药生产批件。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Kallistatin 和vasostatin进行了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
  2.经皮给药系统
  经皮给药是将药物贴敷于皮肤表面,依靠被动扩散或增强扩散,使药物渗入皮肤,甚至经皮下血管进入体循环系统的技术。因皮肤的屏障作用,大部分药物不能透皮吸收,需要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离子导入和电穿孔技术则是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有效手段。
  经皮给药系统较其它传统剂型有许多优势:药物稳定地穿过皮肤,可以维持一个平稳的血药浓度,实现治疗目的。没有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即使发生毒性反应,也可以方便地通过撕去膏药而终止给药。经皮给药系统给药方便,可以作为不方便口服给药病人的备选给药途径,这对于呕吐或昏迷病人显得非常有意义。经皮给药还可以避免消化系统对药物的破坏,如胃酸,酶,肝脏的首过效应等。
  经皮给药系统的缺点是皮肤的低渗透性限制了大多数药物的经皮给药的可行性。因皮肤本身具有保护功能,阻止化合物的穿过。仅有限的药物可以透皮吸收,大部分情况下,药物因分子量和极性的原因,透皮能力很差而不能经皮给药。为克服该问题,几种有效的方法正在积极探索。离子导入和电穿孔即两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离子导入可以极大地促进盐型药物的释放速率和透皮能力。在离子导入的作用下,药物在微弱的电流驱使下穿过皮肤。在应用离子导入时,必须综合考虑药物的特点。电荷,浓度,缓冲液,渗透压调节剂,载体的稳定性与导电性等都必须与离子导入相匹配。离子导入是促进肽类和核酸药物透皮的最具可行性的手段之一,在将来,可能用于蛋白药物和疫苗的给药。
  美国FDA已批准了Iomed公司的Phoresor离子导入释药系统,用于局麻药的透皮给药。
  另外一种技术是电穿孔。该技术使用强电流在细胞的磷脂双层膜上形成小孔,以利于药物的穿过。电穿孔可以破坏角质层的磷脂双层结构,形成亲水性药物通过的孔道。在电穿孔作用下,皮肤的亲水性增加,阻力减小,血流瞬时增加。但这些改变是可逆的。对于传统透皮释药系统认为不合适的药物,在将来可能通过电穿孔技术得以解决。
  经皮离子导入技术是利用直流电场施加于皮肤,从而促进药物,尤其是离子型药物经皮渗透的方法。目前应用的离子导入仪有直流型离子导入仪和脉冲型离子导入仪两种。直流型离子导入仪输出恒定电流,治疗时容易在皮肤组织中产生与外加电压相反的极化电压,阻碍了药物向深层组织的导入。脉冲型离子导入仪采用单向低中频脉冲电流,药物导入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其输出功率小、输出阻抗高、皮肤电阻的变化会严重影响导入效率。
  经皮电穿导入技术是将瞬时高压脉冲施加于皮肤,使皮肤角质层产生暂时可逆性亲水孔道,从而促进药物经皮渗透的方法。电穿孔技术的显著特征是当施加脉冲电压后,在皮肤角质层上生成了新的药物渗透通道,皮肤阻抗降低。然而,当脉冲电压过高、脉冲持续时间过长、脉冲数过多,会使皮肤产生泡腾和发热现象,从而对皮肤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而且也不能增加导入效率。
  对于不同的药物,特别是大分子药物,由于其理化性质的不同,实现有效透皮所需的电学条件也大相径庭。对具体药物,需要研制对其行之有效的透皮控制程序,来提供最佳的技术参数,从而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标签: 刁勇教授   药理学博士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刁勇教授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刁勇教授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