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略考-拜察姓-姓氏渊源
拜察[拜察、拜查,读音作bài chá(ㄅㄞˋ ㄔㄚˊ),满语为“Baica”]←相关的满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
一.姓氏用字:
满文
二.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拜察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拜察氏,亦称拜查氏,满语为Baica Hala,汉义“检校”,金国时期居于拜察河流域(高凉河,今西拉木伦河上游拜查泊),引以为姓,后转居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克什克腾(今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等地。
满族拜察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拜氏、察氏等。
三.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察姓-迁徙分布
四.迁徙分布:
拜察氏复姓是典型的满族姓氏,历史悠久,今仍在称呼使用,亦多汉化为白氏、拜氏、察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辽东为郡望。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吉林乌拉为满语地名,意为“沿江之城”。因明清两朝为固戍边,抵御外侵,在此设厂造船,又称“船厂”。殷、周时期,吉林已有氏族部落。秦朝以前居住着满族祖先“肃慎人”。汉朝时期称挹娄,北魏时期称勿吉,隋、唐两朝称粟末靺鞨。辽国时期为辽东京道所辖,后改称女真。北宋政和五年(丙申,公元1115年),女真族人建立了金国,灭辽国后,吉林成为金国领地。明朝时期,吉林隶属海西女真乌拉部统辖,为“乌拉国”。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公元1613年),吉林归属佟·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政权领地。清康熙十年(辛亥,公元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率军,筹建吉林城。清康熙十五年(丙辰,公元1676年),清政府调宁古塔将军巴海移驻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统辖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流域的重镇,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康熙大帝于清康熙十三年(甲寅,公元1674年)东巡吉林时,巡视水师营后,挥笔作诗,名曰《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清雍正五年(丁未,公元1727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清乾隆十二年(丁卯,公元1747年),改永吉州为吉林厅。清光绪七年(辛卯,公元1881年),吉林厅升为吉林直隶厅,次年又升为吉林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将吉林府改为吉林县。民国十八年(己巳,公元1929年),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同时设立吉林市政筹备处。民国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年)9月21日,日寇占领了吉林,并于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3月1日成立伪吉林省公署。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8月日寇投降,民国政府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同年10月中共吉林市委组织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1月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设在吉林市。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从吉林市撤出,民国政府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3月9日吉林市再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市迁至吉林市,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1958年将永吉、磐石、舒兰、蛟河、桦甸等县划归吉林市。1968年3月成立吉林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消吉林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吉林市人民政府,辖四个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四个县级市(磐石市、蛟河市、舒兰市、桦甸市)、一个永吉县、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2.堂号:
船厂堂:以望立堂,亦称吉林乌拉堂。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察姓-家谱文献
六.家谱文献:
资料有待补充。
七.字辈排行: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察姓-楹联典故
八.楹联典故:
资料有待补充。
姓氏略考-拜察姓-历史名人
九.历史名人:
资料有待补充。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拜察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拜察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