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面好像找不到这个“叱”字,这个字很少见,我们村也就2-300人用这个姓,希望以后我们的族谱人越来越多!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宰相甘罗,属于以历史事件或避难改姓为氏。据传说,在战国末年,秦国少年宰相甘罗,遭朝中奸臣吕不韦陷害,身死家抄,全族遇难,唯有甘府一族人逃脱。一日,该甘氏族人跑到一处荒郊野外,天色过午,他腹中饥饿难当,却又不敢四处寻吃的,不久,只觉头昏眼花,便栽倒在路旁。不知啥时候,秦国追他的一伙士兵来到跟前,把他推醒,问他姓啥。这时那甘氏族人饿得连话也说不出,只是用手无力地指着口,一付想吃的样子。追兵以为他不是姓甘的,指着口,那意思是说姓“吃”,因此就放过了他。这位甘氏族人后来流落到邠州永乐县(今陕西彬县),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大家人。想当初,多亏一个“吃”字救了命,甘氏族人不忘旧恩,便将“甘”姓与“吃”姓结合起来,让后代都姓复姓“吃甘”,后来觉得这“吃甘”二字不雅,遂改为“叱干”,世代相传至今,亦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叱氏、以及恢复为甘氏者,居所称叱家村。
该支叱干氏复姓、以及分衍的单姓叱氏族人,皆尊奉甘罗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族叱干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叱干氏,鲜卑古姓,今陕西彬县有叱干姓。古代鲜卑族有叱干部,以部落名为姓。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得罪了北魏政权,曾奔投于叱干部。叱干部首领他斗伏要押送赫连·勃勃于北魏。他斗伏的侄子阿利当时在大洛川驻守,听说叔叔要押送赫连·勃勃,赶紧飞马前来谏道:“鸟雀投人,尚宜济免,况勃勃国破家亡,归命于我?纵不能容,犹宜任其所奔。今执而送之,深非仁者之举。”但是,由于他斗伏害怕强大的北魏政权,因此坚持要押送赫连·勃勃给北魏。阿利便偷派手下将赫连·勃勃于半路截救,然后一起逃至后秦国当戍边卫兵,之后以原部落名称“叱干”为姓氏,改名为叱干·阿利。叱干·阿利即鲜卑叱干氏的得姓祖先。后北魏政权一统中国北方,鲜卑叱干氏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的过程中,皆简化为单姓薛氏,这在史籍《魏书·官氏志》中有记载:“叱干氏,后改为薛氏”,亦有仍以复姓叱干氏、或单姓叱氏为姓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叱干氏复姓、以及分衍的单姓叱氏、薛氏、干氏、于氏族人,皆尊奉叱干·阿利为得姓始祖。
3得姓始祖
甘罗、叱干·阿利。
4迁徙分布
叱干氏复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但如今的人口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薛氏、叱氏、干氏、于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但多以邠州、河南、或洛阳为郡望。
今陕西的西安市、合阳县、咸阳市、彬县、蒲城县叱家村、礼泉县叱干镇,广东省的东莞市,以及全国各地仍有少量叱干氏、叱氏族人分布。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叱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叱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