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辉球 男,1935年10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共产党员。湘潭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先后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湖南语言学会副会长、武陵大学董事等职。他1961年7月武汉中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至今。他自考入高校始,即师从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华中理工大学顾问、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严学教授,研读古代汉语、音韵学,发表10余篇论文和专著。《论古韵脂部的分野》,用大量例据,进一步确认前师“脂微”分部及“祭月”对立的论述的正确性,并定古韵为31部。《尔雅郭璞注反切研究》,则论证了魏普音为上古音发展到中古音的过渡音系的重要一段,澄清了此前将两汉魏晋南北朝音统通归为中古音的说法,为音韵学史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应用音韵学教程》一书影响尤大。该书以最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精要的篇幅,将难度极大,人称之为“天书”的音韵学,化为浅显易懂,应用性极广的一门学问,学界认为是一部迄今普及音韵知识及其应用的优秀教材,故受到普遍欢迎。 男,1935年10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土家族。共产党员。湘潭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先后任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湖南语言学会副会长、武陵大学董事等职。他1961年7月武汉中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至今。他自考入高校始,即师从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华中理工大学顾问、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严学教授,研读古代汉语、音韵学,发表10余篇论文和专著。《论古韵脂部的分野》,用大量例据,进一步确认前师“脂微”分部及“祭月”对立的论述的正确性,并定古韵为31部。《尔雅郭璞注反切研究》,则论证了魏普音为上古音发展到中古音的过渡音系的重要一段,澄清了此前将两汉魏晋南北朝音统通归为中古音的说法,为音韵学史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应用音韵学教程》一书影响尤大。该书以最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精要的篇幅,将难度极大,人称之为“天书”的音韵学,化为浅显易懂,应用性极广的一门学问,学界认为是一部迄今普及音韵知识及其应用的优秀教材,故受到普遍欢迎。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辉球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辉球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