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彭梅魁

2010-08-06

10016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彭梅魁(1928-2005)是彭德怀元帅大弟弟彭金华的女儿;抗战期间,彭金华被国民党特务所杀害,当母亲把父亲那遭受酷刑的遗体领回家后,沉重的打击使她一下子精神失常了,年仅12岁彭梅魁便以自己弱小的身躯撑起了这个苦难的家庭;白色恐怖不仅没有把这个弱小的农家女子所吓倒,反而更激发了她继承先辈的遗志,积极投身革命的斗志;她不仅积极参与党的地下活动,还担任了由湘潭县地下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护乡团”宣传员,为党的宣传和联络,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彭梅魁被组织安排上了小学、中学、师大附中,后被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她于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苦难的生活造就了她爱憎分明的个性,磨练了她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彭梅魁年幼时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过很多关于伯父彭德怀的传奇故事,从那时起,她就对伯父充满敬佩,一直就想追随伯伯去南征北战。可当时彭德怀已经身居我军要职,正马不停蹄地率领着我大军转战南北,抗日寇、保延安、驰骋大西北,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戎马劳顿,因此直到1950年全国解放,彭梅魁才第一次见到了伯伯。

  彭梅魁是和其他5个同族兄妹一起去北京饭店看望伯父的,彭梅魁还记得,当伯伯见到这失去亲人的6个孩子时,心情久久很不平静,他象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样和他们这6个孩子同挤在一间房里的地铺上度过了几个充满亲情与欢乐的晚上……也就是从那天起,彭梅魁真正走近了伯父彭德怀,走近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民族英雄的生活;从那天起,彭梅魁开始近距离地审视伯父,审视这位中国史上的传奇人物;也就从那天起,彭德怀这位政治人物曲折的命运成了彭梅魁生活的一部分,并伴随她走完自己的一生。

 在伯伯身边

  在伯父身边,彭梅魁所看到的是伯伯的勤劳俭朴的生活与殚精竭虑地工作;听到的是伯伯嘱咐孩子们努力学习,为国尽忠为民效力,决不能搞特殊化辜负人民的谆谆教诲;在伯父身边,彭梅魁感受到的是伯父爱之切、恨之痛,为党为国恨不能肝脑涂地的爱国情节和铮铮铁骨的个性;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临危授命,56岁高龄还披甲上阵,率领百万大军克强敌、树国威……彭梅魁永远也忘不了伯父早赴朝出国作战前与他们告别的情景,将士一去不复返的决心和对亲人对国土的眷恋,不免使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眼里也流露出难舍之情;一个有一个于国于民生死相关的大事,一件又一件身边小事,都增加着彭梅魁对伯父的爱戴与敬佩;伯父对国家、对百姓那深切的爱戴,对富国强民的急切都深深地刻在彭梅魁的脑海里,翻腾在她的热血中。

  然而一场可怕的***却使她如此所熟悉如此爱戴的伯父从一位人民功勋、共和国元帅、第一任国防部长的角色一下子转换成了反党分子……历史在顷刻间扭曲了本来的面目,是非骤然间模糊了人们的视线。

  在彭德怀被打成反革命的那年,彭梅魁31岁,在北京第一汽车厂医院当一名普通医生,中央的决定和自己对伯伯在心中的定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她百思不得其解,深深的困惑使她夜不能寐……一个声音在告诉她:伯父既然是反革命,理应与伯伯划清界限!但对伯父伯的爱戴和对这一结论的怀疑,又使她无法弃伯父于不顾。彭梅魁在《我的伯父彭德怀》一书中曾经这样写到:“过去,在我感情的天平上,党——伯父,伯父——党,是一样的真挚,一样深厚,是一个和谐、平衡的统一体。如今,二者之间却出现了如此失去平衡的现象,出现了如此尖锐的对立!我象自己的身体被从中劈开一样痛苦!”

  困惑中的彭梅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走进一汽厂党委冯书记的家,她用低的几乎连自己都听不到声音对党委书记说:“我是彭德怀的侄女。”然而在此前的三年中,在彭德怀任国防部长期间,彭梅魁从没对任何身边的人说过自己与彭德怀的关系,也没人知道他们这层关系,现在伯伯犯了“错误”,她觉得她该向组织坦白。她对冯书记说,彭德怀身边没有子女,生活上需要有人关心照顾,作为彭梅魁的侄女,她希望自己还能去看望他,照顾他。就这样,彭梅魁顶着压力,忍着泪水,一如既往地去中南海关心照顾伯父,彭德怀几次劝她说:“我的名誉不好,以后不要再来看我了。”彭梅魁全当成了耳旁风。

  1959年9月30日,建国十周年大庆前夕,彭德怀离开了中南海……当国庆阅兵式的检阅车上换上了林彪的身影的时候,彭德怀已经在清冷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开始了他另一种生活。这天,当彭梅魁再次来到中南海看望伯父时,伯父却不知去向。彭梅魁心急如焚地四处探听,终于得知伯父已经搬出中南海,住进了吴家花园,彭梅魁立即追到了吴家花园。彭德怀见到侄女追到这里,即欣慰又难过,他责怪彭梅魁不该因为他的“错误”而毁了自己的前途,彭梅魁再次将伯伯的劝说置若罔闻。

  那时彭梅魁正在朝阳医院实习,她只要只要一有空,就去陪伴老人,帮他缝洗衣服,开解郁闷,谈论国家形势,给彭德怀孤寂的生活带来了丝丝暖意。一次当两人谈到毛主席时,彭德怀内心酸痛地说:“我等着有一天,他找上门来,进门就喊老彭啊,我想通了,接受你的意见……过去,我们常常争论,几天不说话也有过,还是他找上门来的时候多……”彭梅魁问:“这回,毛主席找上门来,你对他说什么呢?”彭德怀想了想说:“这次我可不会对他客气,要给他提一通意见,还要说:“你呀,过去也吓过我几大跳,这回啊,你可是伤了我的心了! ” 彭梅魁深知伯父的心思,替伯父难过,随伯父一起期盼,也随他一起承受着一次次的失望……

  1965年,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彭德怀,决定派彭德怀去成都工作,参加大三线建设。能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再度出来工作,彭德怀都象孩子一样的欢喜,彭梅魁也为伯父感到开心。但毕竟伯父年岁已大,戎马生涯几十年,身体落下很多病,彭梅魁实在放心不下伯父。

  在伯父离京不久,彭梅魁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赶去成都看望伯父,可就在她回来不久,更加不幸的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爆发!彭德怀在成都忽然被捕,被押解回北京囚禁。彭梅魁从跟随彭德怀的秘书景希珍口中得到这一消息后,联想到在成都时,伯伯与自己谈到报纸上《海瑞罢官》的那篇有所指的文章,心中立即产生了一种不详的预感。出于对伯父深深的爱戴和信任,彭梅魁不顾危险四处打听伯父的关押地点,并不时将伯伯所需的书籍和生活用品托人转交在囚禁中的伯父。她的行为很快便引起了彭德怀专案组的注意,1969年的夏天的一天,彭梅魁忽然接到彭德怀一个包裹和一张字条,“梅魁,粮票还给你,半导体收音机也还给你……从此以后不要再给我寄东西了。” 彭梅魁在接到退回的包裹和字条后,意识到伯伯的处境一定更加恶劣,更加艰难,不由得暗自落泪,她横下心,不管会发生什么情况,她也要坚持给伯伯送东西,亲情这对伯父来说,或许是他的唯一的安慰,就这样,彭梅魁坚持不断地给通过专案组给彭德怀送去所需的生活用品,但五年过去了,彭梅魁却再没有得到伯父的回音。在这期间,彭梅魁不断听到一些老一辈革命家相继被迫害致死的消息,她的心里象灌了铅一样沉重……

  彭梅魁对彭德怀的多年以来的照顾终于酿成灾难,1968年,一造反派组织找到彭梅魁逼她交代与彭德怀的关系,彭梅魁回答:“我伯伯的事是党内的事!是中央的事!”她的回答激怒了造反派,接下来便是一阵乱棍,打得彭梅魁浑身是伤,但她还是紧咬牙关,拒绝揭发彭德怀,不给造反派提供迫害伯父更多的口实。几次审讯几次毒打,彭梅魁总是一言不发。她忍着疼痛回到家里,告诉丈夫张春一:“如果我要是被打死了,你要好好照顾我们的3个孩子。”

  1972年夏天,彭梅魁又一次转送给伯伯一些书,但仍然没有收到伯伯的任何收条,彭梅魁慌了,她担心伯伯已经发生了不测,于是四处活动打听伯伯的消息,但均无结果,1973年1月28日,彭梅魁情急之下,提笔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再次表明自己是彭德怀的侄女,在政治上要与他划清界限,但在生活上还要照顾他,并告诉总理从1967年以来,她就一直给伯伯送东西,开始还有回条,后来就没有任何音信了,目前也不知伯伯的生死。不久,厂政治部主任来找彭梅魁,告诉她说上面来人说,总理对对此事非常关心,东西可以接着送。

  不久,彭梅魁还获准前往医院探望了已经身患癌症的彭德怀,彭梅魁、彭正祥、彭康白和彭钢后来在在《泪水沾湿的回忆》一文中写道:“当我们去看望您时,您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有坐起来,您躺在床上悲怆地喊道:‘这怎么办,这怎么办?我瘫了,自己不能料理自己了,可我的案子还没有搞清楚呀!’”彭德怀嘱咐侄他们:“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埋在地下,上面种上果树,骨灰可以作肥料。”受了医院医生的嘱托,彭梅魁劝告伯父说:“伯伯,手术是最好的办法了……你能去见毛主席吗?你现在就得和医生配合,争取多活些年头,一点坏处也没有……你冷静点,什么事情不是一下子解决的,你的病不能拖了,早做手术有好处!” 彭德怀听了侄女的话开始沉默不语,后来终于同意做手术,手术做完后,彭德怀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凄惨地叫了一声:“我成了一个废人!”

  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彭德怀元帅终因备受折磨而病情恶化逝于301医院14号病室的五号病床上,时年76岁;临终之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一个同志;彭德怀遗体上的白布单上写着“王川”二字;彭梅魁被专案组通知来到了医院,她趴在伯父遗体上痛哭不已……彭德怀的遗体被秘密火化之后送到了四川成都东郊火葬场保管;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德怀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党中央为他和陶铸同志举行完隆重的追悼大会后,他的骨灰被送至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安放。

保护伯伯手稿

  “四人帮”被粉碎后,彭梅魁才得知,就在自己被造反派逼着交代伯伯问题的同时,彭梅魁专案组的人也在逼着伯父交代他与彭梅魁的交往,这就是为什么彭德怀将彭梅魁转送去的包裹退回并制止她再给自己寄东西的原由,他不愿意因为自己而牵连侄女。但专案组的人并不知道,在彭德怀的交代中的确隐瞒了一个他与侄女之间的一个秘密:他的部分手稿……

  当专案组的人问彭德怀:“1962年6月,你写给主席和中央的那份手稿,她(彭梅魁)看过没有,提过意见没有?”彭德怀回答:“她没看过,也不知道有此信。”

  在吴家花园这段日子里,彭德怀在闲暇时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笔记,他还将自己在回乡50天的调查与感受以及对当时一些问题的看法及忧虑直言不讳的写下来并上书毛泽东和中央,这其中包括了他对《八届八中全会决议》的看法,后人评价说,“这是迄今为止看到的、对那个已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决议的第一个直接的批判……然而,没有谁能听到这充满焦灼的呼声。”(引自《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4月版)

  一天,彭德怀在写完部分书稿后,将彭梅魁叫到身边说,将一份几万多字的手稿交给彭梅魁说:“我的问题看来一时解决不了,这些材料还是你替我保存吧。”彭梅魁深知这些材料的分量,于是将它们一层层地用布包好,亲自带回老家,与母亲一起将它们放在一个坛子里,埋到了灶角下。文革期间,彭家被抄,彭梅魁担心手稿发生意外,从北京急返湖南老家,找出手稿,冒着危险从新改换埋藏地点。后又在彭康白、彭康智两个弟弟的帮助下,不断转移手稿的隐藏地点。1969年,彭梅魁将它们带回了北京,由于当时北京正在地震,大家都住在地震棚里,彭梅魁担心手稿丢失,整天把它们被在身上,走到哪儿背到哪儿。1978年,四人帮粉碎之后,彭梅魁在报纸上看到黄克城参加一些活动的报道,于是便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了他的消息,那时他正在解放军301医院住院。彭梅魁找到黄克成后,将手稿一事告诉了他。自从彭德怀与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后,他所有的一切都被化为灰烬,连同他生前批著的62本书也都被人毁为一炬,甚至彭德怀的骨灰都被人改名为“王川”远送外地,还是中央派人多方调查才将骨灰找回。因此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的胡耀邦同志在收到这份文稿后非常惊讶,听完黄克诚的介绍后,胡耀邦同志郑重收下文稿,并写下如下文字:克诚同志并梅魁同志,今天上午,克城同志交给了你要他转给我的彭德怀同志的一批手稿。计5个32开笔记本,一个22开笔记本,一封给中央的信的手稿,一份注有眉批的“庐山会议文件”。我当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转给中央。这封信是我给你的收条。胡耀邦 1979.1.4.1日下午

  在那段凄苦苦雨人人自危的岁月里,许多人或出于政治见解的不同或迫于某种情势、某种压力,都渐渐从彭德怀的身边走远,不要说彭德怀这样的大“反革命”,仅普通“反革命”,妻离子散又何等寻常!而彭梅魁却始终凭着那简单而平凡的理由,在许多人眼里甚至不称其为理由的理由“我是彭德怀的侄女”始终伴陪在彭德怀老人的左右,默默地分担着他的艰辛和苦难,给他以亲情加同志般的支持与关爱。

  在我们这些后生晚辈为那位傲骨老人,那位举世闻名的彭大将军感动万分、感慨万分的时候,我们也为他身边有这样一个侄女而感到丝丝的宽慰!幸好有你——彭梅魁!也许你生就平凡,本该平凡,但爱的力量却使你从一棵平凡的种子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晚年生活

  彭德怀身居国家要职至他含冤去世30多个年头中,彭梅魁从学生到第一汽车制造厂医生,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自1985年离休后,曾先后为彭总希望小学、湖南水灾受害百姓及无力支付学费的孩子捐款。

  1996年12月17日,彭德怀的侄女侄儿彭梅魁、彭爱兰、彭启超、彭康白、彭康志、彭正祥、彭钢等七人联名向中央写信,请求“遵照伯伯的最后意愿,在1998年10月彭德怀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时,将他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至湖南湘潭故里,与他的两个烈士弟弟葬在一起”。

标签: 彭梅魁   女杰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梅魁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梅魁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