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固始郭氏宗亲

2010-08-13

7755次

0人

3个

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固始郭氏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郭氏分布:

太原郭氏
是中国郭姓的最大支派。据《千家姓》等资料记载,太原郭氏不仅有自己的族史,而且分支很多,传布广泛。太原是郭姓的一个最大发祥地,也是最大郡望和堂号,另外很多郡望和堂号都是由此分立出来的。 
  阳曲郭氏 
  阳曲,县名,东汉时置,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部定襄县。阳曲郭氏是太原郭氏的分支。 
  华阴郭氏 
  华阴,郡名,在今天陕西华县。郡中有华阴县。县南西岳华山,为名胜地。因该县在华山之阴,故名华阴。史载华阴郭氏,亦出自太原。汉有郭亭。亭曾孙、光禄大夫广智。这说明陕西华阴郭氏是山西太原郭氏的一个分支。 
  汾阳郭氏 
  西汉时置汾阳县,位於太原盆地南沿,汾河支流文浴河流贯其间。因其位在汾河之阳,故名汾阳。据有关史籍记载,唐代将领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王,因此,汾阳郭氏便形成望族,汾阳也成为郭姓的一个着名堂号。 
  冯翊郭氏 
  冯翊,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汉代郭亭的曾孙、光禄大夫郭广智,生冯翊太守郭孟孺,子孙自太原徙冯翊,其后代有后魏同司马郭徵和徵弟郭进。 
  昌乐郭氏 
  昌乐,位於河南省北部,今名南乐县。昌乐郭氏是后汉山西介休人郭泰家族的后裔,是太原郭氏的一个分支。 
  中山鼓城郭氏 
  中山,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县)。鼓城,治所在今河北省晋县。据载中山鼓城郭氏,似亦太原郭氏分支。 
  颖川郭氏 
  颖川,以颖水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河南颖川郭氏是后汉大司农郭全的后裔,是山西阳曲郭氏的分支。 
  固始郭氏(山西汾阳郭氏的一个分支)
  固始,位於河南省东南端、史河及灌河流域。河南光州固始郭氏是山西汾阳郭氏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又传播到了台湾的台北市地区。
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 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宗亲渊源----分支之一闽南宗教之郭氏宗祠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 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 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 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郭氏始祖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时值唐末闯王王审知开发福建,郭斌、郭质兄弟二人避难入闽,初居长乐,至五代后梁迁居仙游。后来,郭斌娶戴氏女,迁居泉州,另分一脉;郭质迁居仙游碧溪旗峰下,娶苏氏女,繁衍生息。至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郭质后裔郭霖到泉州惠安荻州(今郭厝)定居立业,成为如今郭厝郭姓回族的始祖。现宗祠中厅一对清代留存下来的石柱镌刻的对联系起汾阳世代源流由固始,支分荻水故家文献壮莲山,即言明郭氏渊源。

       
郭霖之母林氏,教子极严,虽然家境贫寒,仍含辛茹苦供儿子求学。郭霖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丞相极赏识其才,逢铨叙选拔,郭霖被赐为进士出身,官调仙游县尉。因仙游乃郭霖祖籍地,郭霖避亲不就,再调任建安主簿。郭霖淡泊明志,晚年杜口不谈时事,惟闭门读书,著书五部,各有集解藏于家。郭氏耕读传家的美德自此代代流传。

       
今郭氏宗祠是当时郭霖至郭厝村定居建宅原址。郭霖虽系出回族,但因先民久居中原,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兼之是时任朝廷官员,故所建府第亦采用中原官员府邸建筑风格。元末,兵荒马乱,百姓多遭战祸,府宅一度被毁,其中屋舍器皿无遗一二。至明代,后裔郭英立在原基上重建祠宇。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以海边不靖为由,将江、浙、闽、粤四省沿海居民举数迁往内地,郭氏宗祠又遭焚毁。直至清康熙廿一年后,郭氏后人历经沧桑,返回郭厝,重建家园,于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重修宗祠。当时规模为上、中、前三进,高屋建瓴,气派雄伟。今宗祠仍可见清代建筑风格,并保存有清代修建时的石柱和柱础。1912年,宗祠改为莲山学堂,即如今郭厝中心小学前身。1923年,宗祠再遭兵燹焚毁。1942年,旅星华侨捐献大洋叁仟元,兴修上、中两座,郭步卿先生倡建祠校,今中厅保存着当时重修的石柱,所镌楹联百世树人本为子孙垂大计,十年从政实施建教遂初衷,祠校合一,继承发扬了郭氏先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迨至1987年,由台胞带头捐资发起重修,郭氏族人共策共力,宗祠修复一新。
        
今郭氏宗祠为1991年重修,现已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坐西北朝东南,规模基本保持清乾隆年间重修时的建筑风格。宗祠共三进,由石埕、三厅、两廊两天井组成,总面积为1018平方米。大厅为硬山式屋顶,中前两厅为悬山式屋顶,中厅正中屋脊上饰双龙望塔,前厅正中屋脊上饰绿琉璃双龙戏火珠,两旁各饰有琉璃龙雕,翘脊飞檐,左右相衔,前后相望,恢宏壮观。
       
前厅设三个门,门外有五米宽两米深的走廊,廊顶椽柱斗拱雕国绘彩,华美雅致,廊柱携刻有原福建日报高级编辑、著名新闻美学家郭稼先生题撰的对联邹鲁遗风中西文化郁郁新郭厝,固始衍派回汉民俗融融古荻州。正门绘秦叔宝、尉迟恭像,一个温文儒雅、一个怒目圆睁,各持兵器以镇邪恶。门顶悬颔郭氏宗词与大厅正中的郭氏正宗回族悬匾遥相辉映?贯成一气。廊恻两边门对开,一左右相望。前蛀备开一辉绿岩六角窗,窗棂浮雕花鸟,精致典雅;屋角备砌一红砖拄.各有一只尺把高的辉绿者小石狮立于谵下柱上之间,玲兢可爱。
       
祠内宽敞明亮,每厅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两廊各有左右边门以方便出入。两行石柱如列,有清代、民国时期留存的,亦有当代重修所立的,所镌联句或体现郭氏渊源宗祠历史,或体现回汉情深中华一家;正厅两侧分别悬挂着郭氏族史文献及当代人才录,上面一对题联质朴而感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谱写团结进步光辉篇章;中厅两壁嵌石刻郭厝村碑记宗祠重光简介;廊壁悬列着1986年郭厝等地郭姓群众恢复为回族时各村乡民及外地郭姓族人所贺赠的镜框牌匾……这些形成浓浓的文化氤氲,是郭氏宗祠精神所在。兼之正厅木板厅壁与厅顶椽梁斗拱的精美术雕、淡雅彩绘,词内珍藏的一方宋代太孺人林氏墓志铭、一方清代墓志铭,更体现了宗祠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福建广东郭姓多为郭子仪之后

据有关资料记载,郭姓在全国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在台湾十大姓氏中排在第10位。郭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支出自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后。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郭姓,后人认为是郭姓的始祖。一支是以居处命名的,有些居住在外城的人以居住地为姓氏,形成郭姓。第三支出自姬姓,为周王族之后,因封国名(号)转音成郭姓,为郭氏姓最大的一支。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郭姓主要在北方繁衍发展,形成望族,并逐渐由中原地区向东南移居,最后到达福建、广东等地。

唐宋年间,又有郭姓族人由中原入于闽、粤。另一次中原大移民始于唐中叶安史之乱,直到唐朝末年,安史之乱起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止于广德元年(763年)。当时,华阳人(今陕西华县)郭子仪平安史之乱立有大功,使唐室中兴,被封为汾阳王,其后,遂以汾阳为堂号。后来,流落于江南的郭氏后代,也多自称为郭子仪的后人。唐代末年,黄巢大起义爆发,中原地区再度陷入动乱,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率光、寿二州兵勇5000余人由固始南下入闽,直到李唐灭亡,后梁太祖朱晃于开平元年(907年)封王审知为闽王。这期间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记载,有陈、张、李、王、吴、蔡、杨、郑、谢、郭等27姓。其中以固始人居多。据台北县汐止镇《蓬岛郭氏家谱》载:其入闽始祖为郭嵩。嗣奉汾阳王(郭子仪)香火,以后家于新宁(今长乐芝山乡),子孙传衍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又据《东石汾阳郭氏族谱》:郭氏始祖郭志学,系自河南光州固始转徙入闽,至明末清初,郭氏一支迁居台湾。

 

    据《郭氏谱系》《源流志》载:唐郭子仪生子八人,其中有郭曙,郭曙第13代孙郭福安;原居华州,宋时以军镇福建龙岩,徙居宁化石壁村。后这一支后代又移居梅州。郭子仪29世孙百二郎生五子,其中有郭天锡,于宋末从福建上杭县郭坊村迁大麻,成为大埔县郭姓开基始祖。这说明福建、广东郭姓多为郭子仪之后,明清以后,郭姓后裔已散居全国各地,逐渐繁衍成大族,福州郭氏主要居住在盖山镇郭宅村、鼓山镇后屿鼓一村等地。其他情况不详,尚望郭姓子孙后裔给予资料帮助,以供固始郭氏后裔寻根寻亲。(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固始郭氏宗亲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固始郭氏宗亲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1031 0 固始郭氏宗亲吧 gyf4567 gyf4567 2010-08-13 14:12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