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彭伯通

2010-08-25

2173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彭伯通彭老先生。1955年,重庆市第一届政协成立,他就是政协委员。想到他失聪多年,便准备了两个本子,欲与他笔谈。
        85岁在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岗位上离休的彭老,长得就像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的老顽童周伯通一般,圆脸、微胖,全然没有九十高龄那种仙风道骨的模样,但他却是出了名的“街名通—彭伯通”。
        他的《古城重庆》,很为网络小说《失踪的上清寺》作者罗渝所广泛运用,罗渝还在后记中感谢“未曾谋面的彭伯通老先生”。彭伯通在中央大学学的是经济,为何对重庆古城颇有研究?近日听了杨力的解释,才明白其中缘故。
        与彭老同为一个党派——农工民主党党员的杨力,现在是市政协学习及文史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之前他和彭老一样,曾为农工党重庆市委的宣传处长,只是时间差了几十年。杨力给我讲述了一段流传于农工党市委机关关于彭伯通的故事:彭伯通的人生正大红大紫——既为新成立的重庆市政协之委员、又逢农工党中央准备调他这位闻名于农工党内的“大笔杆”到北京拟任农工党中央宣传部负责人之时,他被划为了右派。彭伯通硬是想不通:他是中央大学的高材生,是被巴县才子、“吉芝老人”曾纪瑞“钦点”的孙女婿。他在解放前就担任农工党四川省干部会负责人,是与共产党同患难的民主党派人士。为啥一夜之间,天就垮下来了!想不通也得通,要不咋叫彭伯通。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却一下子摔下来,但他总得做点什么,于是重新寻找人生的追求。他多了一个业余爱好:人们常常看到,30多岁的彭伯通,戴个破草帽,成天走街串巷,东张西望,还拿个本本,记下那些时候、那些时候的人都不屑于记忆的东西。他还奔赴于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摊,埋头于书斋、故纸堆,寻找有关重庆古城的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故事。二十几年下来,他就成了“街名通”。1981年,他的《古城重庆》问世。
        记得10年前,也是在他的家里,“彭伯通坐在家中客厅里那张唯一的、很旧的、磨亮了的藤椅上,旁边是他的老妻、同岁的曾昭成。老俩口一个耳聋却眼神好,一个患白内障却听力好,他们相得益彰地向记者讲述了世纪故事:重庆第一批学堂诞生记……办学人中,一个是曾昭成的祖父曾纪瑞(字吉芝),一个是彭伯通的外祖父璧山秀才李映冈(字梧荪)”这是我当时写下的情景。
标签: 彭伯通   专家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伯通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伯通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