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希龄 1933年3月生,贵州黄平人。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石油专业。1954年下半年在陕北盆地西缘作石油地质普查。1955年上半年赴玉门油矿学习。1955年6月调新疆石油管理局,从此长期在新疆作石油地质调查和勘探研究。1958年3月被错划为右派。历任地质技术员、综合研究队队长、副主任地质师、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准噶尔盆地勘探研究大队大队长、准东探区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1983年为高级工程师,1989年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3月退休。数十年中对南北疆地区的油气勘探做过不少工作,对新疆晚古——中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划分对比、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山前地区不协调构造的机制、新疆石油地质的基本特点、地浅表的烃微渗漏机制和非地震方法找油、第四纪沉积和新构造等领域都做过重要探索;对准东油区的开辟和火烧山、北三台等油气田的发现有重要贡献。重要论著有“陕北盆地西部边缘的一些构造问题”、“准噶尔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油气聚集”、“准噶尔盆地古生代陆壳存在的证据”、“前陆盆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新疆第四纪沉积序列”、“新疆古冰期研究”、“新疆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征”、《新疆区域地层表》、《准噶尔盆地东部烃微渗漏研究》、《准噶尔盆地东部背景区烃微渗漏研究》、《火烧山油田的发现和油气分布规律》(内刊)、《中国油气勘探》(准噶尔油区)……等。曾获得国家科学大会奖(集体)、石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石油总公司非地震学术成果交流会一等奖。1989年评为新疆自治区优秀专家,1992年授予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希龄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希龄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