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彭飞(涿州)

2010-09-04

2552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彭飞,1938年生人,历任涿州市气象局局长、组织部副部长、政协常委等职,1998年退休在家。“工作了几十年后,越发地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从退休前的1996年起,我就开始重新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先读的是《大学》、《中庸》等,每天学习六七个小时。到2001年从报纸上看到逄飞的事迹时,我对传统文化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直到现在,彭飞老人还清楚地记得5年前到北京寻找逄飞的情景。当时,他从报纸上看到逄飞的事迹,得知从北大哲学系毕业的逄飞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学传承的事业中,便有了到北京找逄飞聊聊的冲动。

    彭飞老人说,2001年5月到北京寻找逄飞的过程颇费周折。他先后去过北京大学派出所、学生处、哲学系、研究生院等地方,几乎跑遍了北京大学的校园,走遍了北大西门附近的胡同,也没有找到这个叫逄飞的年轻人。第二天,彭飞老人转战清华大学继续寻找。还算顺利,第一站在清华附小就有了线索,该校校长帮助他联系上了逄飞。但与逄飞见面,并在北大承泽园44号促膝长谈,已经是第三天的事情了。

    那天,彭飞老人与逄飞共论民族复兴与文化传承,他一次次被这个年轻人为传承我中华文化舍弃工作和报酬、全身心地投入而感动着。“那时候,逄飞还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彭飞老人回忆道。

    从北京回到涿州后,彭飞老人便萌发了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利用假期时间免费办学习班的想法,想为孩子们做点事情。“谁知,当我将这个想法说给老朋友、小区内的老教师后,没有一个人赞成。”招收学员的海报贴到社区后,人们还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有人反问,“你自己都没有那个底子,教得了吗?”有人说是“吃饱了撑的”,还有人认为,“这注定是一场骗局,哪有义务讲授,不收资费的?”

    11日,记者看到了5年前的那份招生海报。上面写道:“退休人员彭飞,自办中华传统文化学堂,简称‘中文学堂’,专门为青少年及对此感兴趣者讲授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以修德、做人、养生、健体、开智、成才的道理和方法,义务讲授,不收资费。”

    在人们的议论和质疑中,2001年暑期,第一期“中文学堂”如期开班了,有16个小朋友报名,大的11岁,小的只有3岁,坚持到最后的有15人。

    每天下午,彭飞老人从自家房子里牵出电线,点上一盏灯,在露天课堂上教孩子们朗读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简单内容,每天一小时。彭飞老人第一次开班,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家长们开始逐步了解“义务讲授”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2002年暑假,彭飞老人选择了《论语》、《孟子》的部分内容,自己编教材,复印后发给孩子们。前来听课的学生竟达到60多人,其中不少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但坚持到最后的不足30人。

    从2003年暑假开始,根据年龄的不同,彭飞老人将孩子们分成两个班,周一、三、五学《三字经》、《弟子规》,周二、四、六学《论语》。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下,从2003年开始,彭飞老人又在自己家里开设了《论语》班,每周六傍晚7时30分开课,学习一个小时。

    这种“暑期+日常学习”的模式,一直持续到现在。不少孩子就这样一路跟着走过来了。目前,孩子们学习时间长的有5年多,短的有几个月。“总之,孩子们来去自由,靠自觉。”彭飞老人说。

    记者11日在彭家看到的就是《论语》班的小朋友们,他们也成为“文昌祠义塾”的首批弟子。那天,彭飞老人还特别对孩子们说起这个问题,希望他们比以前再努力些,给以后的“连锁义塾”树一个榜样。

    现在,彭飞老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在这个社区里,能够有一个比自己年轻的知识分子与他一起走下去。

彭飞(涿州)

标签: 彭飞(涿州)   义教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飞(涿州)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飞(涿州)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