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江抒隆

2010-09-14

2608次

1人

1个

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父亲·先祖·家谱  

逝者如斯夫。心如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题记  

清明祭祖上坟回来的那天晚上,我久久不能入睡。  

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是在眼前萦绕,父亲离开人世时那种牵挂、期盼和无奈的情形总让人挥之不去,父亲那种恢谐、智慧的语调总让我回味无穷,父亲在我幼时教我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狠毒’态式,让我记忆犹新……真可谓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父亲,自幼丧父随其伯父生活,伯父残疾在身,家境清贫, 父亲只能读了几年私熟,九岁就开始下地劳作, 十三岁成了‘主劳力’,下田、种地、外出买棕、卖绳……儿时的苦难磨砺出了他特有的性格,塑造出他耿直、极富于同情弱者和待人诚实的秉性,也使父亲学会了一身‘本领’—“犁耙耧耖、跑‘单邦’样样拿得起,杂活杂艺件件精”。  

在儿女的眼中,父亲是完美、高大而又威严的;儿女长大后父亲仍是一座巍峨的大山—一座一辈子都不能失去的靠山。  

那年‘六月六’,父亲趁母亲“晒霉”之际,从箱底取出那套宝贝家谱,放到阳光下曝晒,他自己不避烈日,也待在烈日下,乐呵呵地翻着家谱,一边翻一边还口中念念有词,那时我刚上小学,见父亲痴迷的神情,不禁好奇地问他那是什么。父亲头也不抬,只回答一个字:“谱”“谱是什么?”父亲见我茫然不解,放下家谱,解释说:“谱,就是家谱。是讲一姓一族,一代一代怎么传下来的书”。直到今天我还依稀地记起许多儿时的往事,  以及他口中给我讲述的许多至今还在流传的故事和传说。所以也依稀地记起了故事传说中那些先祖们的名讳。  

然而,他终究要走、走出儿女的视线,但永远也走不出儿女的心灵。  

此刻,我萌生了了解宗谱的念头。第二天,我就到新华书店、售书的地摊、上网寻找参考资料,并打电话给一些文友了解相关资料。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成为编修《宗谱》一员,我想这并非偶然。  

宗谱编写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认识上的渐进过程。开始,我想得简单,认为把框架搭对,把事情记清就行了。但一入门后,却很是吃惊,家谱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有近八个月的业余时间我在其间流连忘返,才真正知道了宗谱是个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  

对于宗谱的定义,古今学者没有统一的说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是记述氏族世系的书;是记述氏族世系和事迹的书;是家族发展史。  

宗谱产生在无文字前,因为没有文字,只好利用绳子打结的土法记录家是,这就是最早出现的结绳家谱;也有口授家谱,代代口传心授而来的。有了文字后,就出现了甲骨文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布谱、纸谱等。  

宗谱的学术价值体现在:有宗法制度研究价值;有宗族法研究价值;有经济史料研究价值;有历史人口研究价值;有历史人物研究价值;有教育史料研究价值;有民俗学研究价值;有宗教学研究价值;有民族史研究价值;有华侨史研究价值;有重大历史事件资料研究价值,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由于宗谱源远流长,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谱学,而且,谱学一词在南朝时就出现了,《南齐书•贾渊传》中就有谱学一词:“先是谱学未有名家。”此后谱学一词沿用至今。  

通俗一点讲,家谱的意义:一则提醒后人明其根祖,知其所出。《东庐氏谱序》中说:“立谱,子孙能识其祖,辩其宗。”二则家谱起着凝聚家人团结的纽带作用。因为家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编写的,在家谱中形成宗族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清曾国藩评说:“使涣者萃,萃者亲,聚段遐尔一室,联房众如一人。”三则起教化功能之作用。明赵雨星在《张氏族谱序》中评述:“立谱者,意在以教睦也,以教孝也。”四则起激励作用。教导子孙为家族争光,为先人争誉,多做为荣之事。五则是家庭文明进步的标志。现在新农村建设的步子加快,家庭文明进步的步子加快。知识家庭、文化家庭的内涵就包括家谱文化、孝文化,家谱也是家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劝导今人,拿起笔来,记一记先人,记一记自己,传给子孙,善莫大焉。  

盛世立谱,为家族做一件有意义的久远的事吧。一本泛黄的毛边纸册子,记录着家族树上每一根枝干、每一片叶子—包括生长着的和已经飘落的。这册子一般由家族中的长房男子掌管,由他们接力写成,好多代人了,好几百年了,除了纸张颜色古旧得不能再古旧,古册子的四角边头,字字行行依然完好如初。  

整本册子的起笔年代已不可考,我想,当那个识文断字的祖宗意识到有必要让后代知道一点关于前一辈、前好几辈人的姓名,知道自己身上有着哪些人的血脉的时候,他大概会在择吉先生替他选的黄道吉日那天,迎着喜庆的朝阳,在庄重地净身、焚香之后,在供奉了天地诸神之后,在向列祖列宗虔诚祷告之后,才端端正正地写下第一个字和每一个字。他一定会的。其恭敬程度,不亚于迎接驾临的帝王。  

虽是浩浩长卷,但属于个体的文字却很少。大致体例是这样:某某,何方人氏,生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卒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阳春几何,安厝何地,后人几个,依次是……丰富而漫长的一生,浓缩成这么几十个字。并且,从时间跨度看,每个人前半段文字跟后半段文字之间的书写时间,正好是当事人一辈子。  

 简单而单调的文字,没有评价,丝毫看不出褒贬。可是细细研读这些文字,能使人感觉到,每一段文字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丰富的历史,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标本。哪怕是同一根祖,同一屋檐下,同一父母所生养,甚至同一生辰八字,有的挂印封侯,有的不得善终,不一而足,杂样纷呈。  

比如,一生劳碌、勤勉持家,却也免不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比如,风风火火、敢爱敢恨,恼的是阳春苦短、来去匆匆;  

再比如,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却不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还有某某,某年某月迁往何地;留下的是一片空白,待留至今;  

还有朝野闻达、仕宦封侯,依然耕读传家、谦谦虚怀;  

也不缺那种不务正业、招摇撞骗的,依仗祖业、吃喝嫖赌的,横行霸道、祸害一方的……  

一部宗谱,就是一座人物画廊,就是隔世的脸谱。因为具有野史性质,记录者从不为“尊者”避讳,真实度和可信度不容置疑。研究这短短的文字,使人想明白一些人生哲学命题。比如人生的态度、人生的命运、人生的奋斗、人生的机遇,如何看待成功、财富、名利,等等。  

家谱有种姓偏见。对出生于这个家庭的女孩,家谱上只记录其下嫁何方,便无下文;更多的是外姓女子。亢奋的唢呐和颠簸的花轿抬着她们越阡度陌,一身红装的她们,也许还是满脑子蝴蝶梦的花样女孩。可只要进了这家人的门,她们就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为这个家庭操持家务、侍奉老人、繁衍生育、相夫教子,为这个家族夙夜操劳、兴家立业,无论嬉笑怒骂,都与这个家庭休戚与共、脉脉相通。只可惜她们连名字—哪怕小名都没有,有也只有某某氏。后人常常看到,相隔几百年,竟然有好多“江张氏”、“江赵氏”、“江马氏”……  

一个家族,靠这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外姓女子延续着,从最初的树干,到主枝丫,到次主枝丫,次枝丫,再次枝丫……无止无休,以至无穷。她们是家族的真正功臣。  

这些泛黄的纸页,让我看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蛮荒的土地。我仅有的几个先人经过长途跋涉,到此早已衣衫褴褛,没有力气再往前赶路,而眼前这片土地暂时还长满蒿草。在对这片土地进行简单的勘察之后,他们发现了附近的河流,发现了适宜居住的高坝和适宜耕作的土地,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他们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趁着风势,放了一把火,从此春耕秋耘,生息繁衍。  

这些泛黄的纸页,让我还看到了遥远的丰收。那时候,田园之上除了炊烟一天三顿很诗意地装扮一下村落,天空没有什么污染,庄稼和牲口都生长良好,麦子黄了就是麦子,高粱红了就是高粱,猪肥了就是猪,狗壮了就是狗。人跟人的关系纯得让人心动,织一截新布就过新年,煮一块腊肉就可以款待朋友。酒是不常有的,所有的人对酒都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时一定要有酒。请来识文断字先生,在为某个婴儿写下“某某某,何方人氏,生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时,他就搁笔了,用粗壮的手指头从酒杯里蘸一些酒,弹到孩子头上,祷告吉祥顺利,这确认仪式或叫欢迎仪式就结束了。然后他要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劈柴、担粪、锄草、磨面。他从来不去考虑这孩子后半段要记录的事情,更不理会还轮不轮得到他来写。因为谁都明白,属于这孩子的后半段文字由谁来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孩子的命运,他压根儿说不上来,更决定不了。从起笔到收笔之间的岁月,属于那悠闲的新生孩子个体。谁都剥夺不了,也替代不了。  

这些泛黄的纸页,让我看到了先人撒手人寰时,活着的人们的悲伤情状。后人守着先者的棺柩前日日夜夜,陪伴着先人送走最后一程。扶灵送柩的长长队伍中悲伤至极的人们不仅仅是悲伤,也有自思和反省,也许此时将会启迪着人的心灵,去开始崭新的生命之旅。  

这会儿,我就像我那祖宗,翻着这泛黄的纸页,寻找着先祖们纵横交错的目光足迹,读着许多已经终结的记录,还读到许多只有前半截记录的先人的名字,在这只有前半截记录的人当中,包括我—有一些往事结束了,有一些注定要成为往事的事情,正按各自的情节发展着、铺陈着。  

从此,我像一个光顾播种不计收获的农人,经营着我的博客.我的《家谱》写写停停,好象完全受制于一种外来的力量,不是想写就能写下去.憋上几天,一些事在心中生成,这种生成的过程,伴随着一些激动和燥动而不安.爬上电脑,就自然流淌成感动自己的文字.我就在这种状态下,体味过去的岁月,遥想尘封的往事,纪念成长的历程.我的强烈的追宗问祖的思绪,源于对草根命运的关注和对一个家族干涸了的历史记忆的神秘远念,不这样,我就感觉自己存在的没有根基和无比脆弱甚至可怜.浮尘一样的悲悯人生,草芥一样的孱弱命运,正是我们面临的真正困惑.所以,我不能不面对同样的内心挣扎,我在家谱里,寻觅遥不可及的我的生命源头和源头那风干了的我的先祖的血泪.我知道,没有我的追寻,他们将永远淹没在无限的时间和无垠的空间里,成为没人触摸的那块伤心的石头。  

我这样做是为了了确我对我的父亲和先人的缅怀。先人们走了,父亲走了。我想父亲的父亲走的时候,父亲也应是如此这般吧!其实我们的先人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没有渴望你真正关注我的《家谱》,我甚而至于对你的阅读,有几分诚惶诚恐.多少次,我想把我的博客地址告诉我最要好的朋友,多少次我又失去了这分勇气,我写得庄重,我就怕你阅读的庄重和因庄重带给你不该有的失望.我深知,我是在一个虚无喧嚣且浮躁的市井里,徒劳地打捞那跌落已久的旧梦,我怕那梦的惊悚,伤及你的肺腑.  

我就忐忑地期盼着你不定那一日的敲门造访,我等待着来自远方迁徙的先祖的后裔打入陌生的电话,我等待着有一天有人在网上向我发出的邀约……  

   

(抒隆   200911月撰)  

 

 

电话:15307921568    邮箱:shl2010@189.cn

 

标签: 江抒隆   江帆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江抒隆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江抒隆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557 0 找人 222.217.87.* 222.217.87.* 2010-09-14 17:27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