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筱云 女,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正宁县宫河镇南堡子小学教师
在正宁县宫河镇南堡子小学,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总会看到一位残疾女教师,拄着拐杖,艰难地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用她残疾的身躯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她就是被当地群众誉为“教坛女‘保尔’”的正宁县宫河镇南堡子小学教师彭筱云。
1988年,17岁的彭筱云高三毕业,她的预选成绩很优异,但学校领导劝她放弃高考:“你一个女孩子,拄着双拐到外地读大学,没人照顾,极不方便,如果跌一跤,出了问题谁负责?”从此,她走出校门,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自力更生,走出一条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路子,她多方求助,向亲戚朋友借来800元钱,托人从西安购回打字机和油印机,并在母校老师的帮助下,在正宁一中办起了一家打印部,为学校打印材料。
在打字之余,彭筱云结识了许多老师和同学,每天听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她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于是,她重新拿起书本,刻苦攻读,经常挤时间听课、自学。1992年,在一位同学引荐下,她在天水一家军工医院做了小儿麻痹矫正手术。经过三次大手术,她终于把拐杖扔了。于是又到正宁一中补习,准备参加高考。功夫不负有心人,彭筱云以高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分数线50分的好成绩被录取。
1994年彭筱云学成归来,县上破格录用了她,她被分配到宫河镇北堡子小学任教。初入学校,面对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教给孩子。学生们基础差,她就从拼音、识字开始,一点一滴地教学生。为了做好毕业班复习工作,她常常累得病倒,但总是咬着牙坚持上课,从不耽搁学生一节课。即便是新婚后的第二天,她也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讲台上。更让师生们难忘的是,她在自己孩子出生的前几天还在艰难地为学生上课,最后在校领导和家人的劝说下,直到临产前,她才离开工作岗位。
彭筱云 1998年,一名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家长几次想让其退学,彭筱云毫不迟疑地帮这个学生垫交了三年的学费,还经常给他买学习用品。这个学生在她的无私帮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榆林子镇育林中学。
一次批阅周记,她了解到班上一位女生因父亲去世,家境困难,面临辍学,她主动找到这个学生谈心,鼓励她一定要把书读下去,并多次找其亲戚帮忙,还在班上开展献爱心活动。最后,这位女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庆阳一中。一位被上届代课老师认为“最头疼”的男生,抽烟、玩牌,在学生中拉帮结派,甚至打群架、上课不听讲、捉弄老师。在彭筱云雨露般的关爱和感化下,学习态度积极了,也学会关心班集体,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在北堡子小学任教五年间,她连续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总是勤跟班、勤督促、勤检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每一位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尤其对贫困学生、学习差的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学生姚晓娜的父母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姚晓娜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彭筱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常找姚晓娜谈心,给她做饭吃,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姚晓娜穿。六年级第二学期,姚晓娜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她一次次到姚晓娜家做思想动员工作,使姚晓娜重新上学,后来顺利升入初中。
彭筱云以自己的自信和坚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用心血浇灌着孩子们美丽的心田。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彭筱云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彭筱云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