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QUAN  

2008-03-07

93443次

4人

4个

55个

408人

55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全氏略考

 

.姓氏用字:全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的泉府之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记载:全氏出自泉姓。

  西周时期,人们称钱币为,因设有泉府之官,负责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在泉府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官称谓为姓氏者,称泉官氏,后来因字同音通字,故有人改泉为全,称全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全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地名叫全邑,因邑内有一条全河而名,境内有龙山,即今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区龙山镇,早年周武王姬发率军进攻商纣王时,曾在该地休整、喂牛,其后即有住民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全氏,世代相传至今,并尊奉周武王为得姓始祖。

  全邑,在汉朝时期改称谭州平陵县,隶属于齐郡。唐朝时期,其地被唐太宗李世民赐改为全节,境内河流改称全节河,主城改为巨合城。到了唐朝末期,改为历城县,宋朝时期改为章丘县,主城称龙山镇。

  巨合城就是龙山镇。龙山镇稍偏西北约十多公里处,恰恰是在今历城董家镇境内。正如清乾隆《历城县志》写到全节县时所说:龙山镇西北谓之全节河,全节河之南犹有城子庄之名,或即其故址。据历城地名普查时的资料记载,城子庄在解放初尚有土城遗迹残留,其附近至今尚有城角巷村、全节河村,当与全节故城有密切的传承关系。

  在史籍《述征记》中记载:全节,地名也。其西名桃原,古之桃林,周武王克殷休牛之地矣。

  隋末世乱,在济南以东有一位名叫李义满的人士,他纠合宗亲,据堡守卫村闾,外盗不敢侵逼。后李义满归附唐朝,因功授齐郡通守。唐武德二年(公元619)诏令以其堡为谭州,为平陵县,任命李义满为谭州总管。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废州留平陵县,县属齐州。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唐太宗李世民之子、齐王李佑起兵谋反,李义满之子李君球率部据守平陵县城以抵抗李佑。此事件平息之后,唐太宗夸赞李君球,并改其县为全节县,以旌表李君球之忠。

  全节县存在了一百七十二年,在唐宪宗李纯元和十年(公元815),该县被唐宪宗废黜,县地并入历城。自此,一直到民国初期续修《历城县志》时,原全节县所辖区域大体上仍归历城所属,这可以从明朝末年撰著的《历城县志·历乘》、清乾隆年间撰著的《历城县志》、以及民国年间撰著的《续修历城县志》等历史文献中得到证实;今属章丘的党家、高官寨、龙山乃至东平陵城等,皆在历城地界之内。

  在李君球的支庶后裔以及居于全节城之住民中,皆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全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朝鲜族,出自汉朝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大将全燮,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全燮,汉族,原为西汉末朝驻扎在辽东郡襄平地区(今辽宁辽阳老城区)镇军的一员副将,职为亭长。

  在西汉末期王莽篡汉之后,辽东地区大乱,全燮不满新莽政权,遂归附位于辽东地区的南扶余国(今吉林松原),后又追随高句丽创建者东明王朱蒙之子扶余·温祚,成为后来在西汉惠帝刘盈六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五年之间(公元前18~公元29)百济国的开国功臣,被百济温祚王赐地环城(今韩国首尔),封为环城君。传至全燮的第八代孙全善,又被百济王封为旌善君,赐地旌善(今韩国旌善郡)

  到了全燮裔孙全洛,居然又在后梁末帝朱友瑱贞明二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之间(公元916943)成为了高丽朝鲜的开国功臣,被创建高丽政权的高丽太祖(神圣大王)王建赐地天安(今韩国天安市),封为天安君,并赐姓王氏,全洛在自己的邑地内曾致力于推广汉文化,特别是后来的北宋文化。

  传至全燮的第二十七代孙全公植,封邑桂林(今韩国汉江)。至全燮的第二十八代孙全淳,封邑圣山(今韩国京畿道三圣山)

  如今,朝、韩两国境内全氏家族庞大,除了环城、旌善、天安、桂林、圣山这五个垂直世系的本贯,还有其它的罗城(今朝鲜开城)、扶余(今吉林松原)、成川(今朝鲜成川郡桧仓)、玉山(今韩国玉山前峰)、玉川(今朝鲜罗先市)、完山(今韩国全罗北道完山州)、龙宫(今黑龙江尚志)、竹山(今吉林延边竹山)、平岗(今吉林长白十八道沟)、合昌(今韩国汉城)等诸多横向分衍的支派,都是始祖全燮的后裔,在朝鲜半岛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全氏家族。

  至明、清时期,大批全氏族人因不堪忍受李氏朝鲜的压迫,纷纷内迁中原,一些被高丽王当年赐姓为王氏者也恢复原本汉姓全氏,世代生息繁衍,形成了今东北三省地区、以及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的朝鲜族全氏主源。

 

  第四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释教都总统乞台萨理,属于长者赐改姓为氏。

  元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宗教首领,名叫万全。

  万全,原名叫乞台萨理,畏兀人(今维吾尔族),父亲是阿鲁浑萨理,祖父是阿台萨理。当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伏定西域回军之时,乞台萨理家族随之至燕地(今河北、北京一带)。当时畏兀国王亦都护请于朝,尽归其民,成吉思汗诏许之,遂复西还。

  乞台萨理则承袭先业,不仅统领部族民众,还随汉家佛教大师深研佛学。待乞台萨理学成之后,由于他精通经、律、论,因此由其老师赐其汉名叫万全

  到了元朝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万全被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赐封为释教都总统,拜正议大夫、同知总制院事,加资德大夫、统制使。万全在其位上一直到七十岁圆寂。

  万全的儿子在父亲圆寂之后,将家族改以父亲的受赐汉姓为姓氏,皆称全氏,在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中,亦多有沿袭全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的记载:

  .蒙古族杭噶坦氏,亦称杭阿覃氏,蒙语为,世居罗和迈兰(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草原东北部与辽宁交界处),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Hanggatan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全氏。

  .蒙古族布古鲁特氏,蒙语为,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gulu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全氏、甫氏等。

  .蒙古族布忽纳惕氏,蒙语为,在明朝时期即冠汉姓为全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满清王朝开国元勋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末清初,有一著名的清朝开国元勋郑亲王,名叫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其在今北京市的西城区大木仓胡同建有郑亲王府,其子孙后裔世代承袭郑亲王爵位。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公元15991655年,是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农历102日生,母亲是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布干贝勒之女。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在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农历58日薨,终年五十七岁。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佟·努尔哈赤的王宫之中,由佟·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佟·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非常好,尤其是与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这样他才会在父兄反叛后依旧受到信任和重用。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佟·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战功受封为贝勒(王子)

  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公元1625)农历11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台吉阿巴泰等出兵援助被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围攻的科尔沁部,立下了战功。

  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5)农历4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领兵攻打喀尔喀巴林部。紧接着在农历10月再次领兵攻打扎噜特部。均立下了战功。

  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农历1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贝勒阿敏、岳托、阿济格等人征伐朝鲜,一路长驱直入,杀至平壤城下。朝鲜国王李倧无奈中只能派遣使者向满洲军队请求议和,爱新觉罗·阿敏不同意,仍想继续进攻朝鲜的国都。岳托邀请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等人商议,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岳托一样都不同意这么做。于是对兄长说:我们不宜深入敌后,应当驻兵在平山以等待议和的达成。于是带领军队前去和朝鲜王交谈今后朝鲜每年应该向满洲进贡的物品,和议达成之后,清军才撤围而回。农历3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随从爱新觉罗·皇太极攻打明朝。清军从广宁城旧边出发,进军围攻锦州。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偕同贝勒莽古尔泰等率领一支部队截击塔山的明朝运粮队,一举击败了明兵。之后又移师前往宁远,与明朝总兵满桂的军队相遇。两军进行了猛烈的战斗,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在战斗中负了伤,但是他只是稍微包扎了一下伤口,就重新投入了战斗,继续作战,士兵被他的勇气所影响,拼死奋战,最终打败了满桂的军队。

  明崇祯元年(后金天聪二年,公元1628)农历5月,因为蒙古的固特塔布囊从察哈尔移居到阿拉克绰特部的旧地,凡是有依附满洲的人经过,一概杀死,公开和满洲作对。于是济尔哈朗和贝勒豪格前往讨伐固特塔布囊,大败其军,将其斩杀,收降了他的部众。

  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农历8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等再次攻打明朝的锦州和宁远,烧毁了明军囤积在那的所有物资粮食,而且还抓获了许多的明军士兵。农历10月爱新觉罗·皇太极亲自率军从洪山口进入明境作战了。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同岳讬奉命攻打大安口,他的军队乘夜毁掉了水门前进,击退了明军马兰营的援兵。第二天一早,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就发现明军设立了两座营寨在山上,于是他率军突然进攻山上的明军,一举击破了明军的那两个营寨,然后督兵追击明军的溃兵至马兰营。这一天,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从辰时至巳时,连战五次,五战皆捷,迫降了马兰营、马兰口、大安口三营的明军。之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引军攻打石门寨,明军曾多次派兵救援,都被他所败斩杀,寨中的军民只得出城投降。于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就与爱新觉罗·皇太极的大军会师于遵化,进逼明朝都城北京。农历12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贝勒阿巴泰进攻通州,烧毁了明军的船只,攻克了张家湾。

  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公元1630)农历1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随从爱新觉罗·皇太极出征,兵围永平城。在这之前,刘兴祚背叛清军归顺了明朝,与明朝巡抚袁崇焕一起进驻永平城,他们听说清军大举来犯,就撤退到了太平寨。路上还杀死了客喇沁蒙古前往清军大营献俘的的士兵,这一行为惹怒了爱新觉罗·皇太极,他派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阿巴泰前往追捕,他们一路追赶至山海关,斩杀了叛将刘兴祚,俘获了他的弟弟刘兴贤。这时清军攻克了永平,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贝勒萨哈璘奉命驻守城中。在这段时间里,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检查仓库,检阅士卒,设置官吏,又招降了明朝的道员白养粹,废员孟乔芳、杨文魁等。接着,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派人传檄文书至滦州、迁安,降伏了永平所属的州县。于是,滦州同知张文秀、迁安县令朱云台、副将王维城、参将马光远、守备李继全、千户钱奇志等相继投降。农历3月,爱新觉罗·皇太极命阿敏和硕托代戍永平,于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引师还京,路上还招降了榛子镇。

  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农历7月,爱新觉罗·皇太极初设六部,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受命掌管刑部事务。农历8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随同爱新觉罗·皇太极出兵围困明朝大凌河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督镶蓝旗兵(当时的济尔哈朗为镶蓝旗旗主)围攻城的西南,不久又收伏近城台的堡。农历11月明朝总兵祖大寿献城投降,班师之前,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前往塔山东沿海截隘,俘虏了数百人。

  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公元1632)农历5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从征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逃逸,大军驻扎在穆噜哈喇克沁。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与岳托率右翼兵进攻归化城,收降了察哈尔部一千余人。

  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公元1632)农历3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奉命筑建岫岩城。农历5月明将孔有德、耿仲明从登州渡海来降,明军总兵黄龙以水师邀击,朝鲜军队也一起行动,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前往迎接护送并击退了明朝与朝鲜的联军。农历6月爱新觉罗·皇太极与众贝勒王公商议对朝鲜、明朝、察哈尔的军事策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上奏道:朝鲜如果不遵守盟约,就退回他们的贡品,只和他们互市交易,不必前去攻打。明朝是我们的敌国,应该先攻取他临近京城的几个城,长久驻扎,伺机进攻。另外,还要屯兵山海关以东,锦州以西,扰乱明朝的耕种,让他们的军队疲于奔命,不得休息。再分兵一半,在山海关前安营,一半绕道至关后,内外夹击,让明军左右为难。此策被爱新觉罗·皇太极所采纳,卓见成效,说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是一个文武全才的精练干将。

  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公元1633),爱新觉罗·皇太极亲征察哈尔蒙古,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没有随军出征,留守在盛京。

  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农历4月,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应军功累积是,晋封为和硕郑亲王。农历12月爱新觉罗·皇太极率兵攻打朝鲜,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再次承担重任,负责留守。

  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公元1638)农历5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领兵攻打宁远,进逼中后所城,明军十分恐惧,不敢出城作战。于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转而进攻模龙关及五里堡屯台,并攻克了两地。

  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公元1639)农历5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统兵攻略锦州、松山,与明军大战九次,九战皆捷,俘获明兵三千余人。

  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公元1640)农历3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奉命修整义州城,驻扎屯田,以便为攻打锦州做准备。爱新觉罗·皇太极对其举措十分满意,曾亲自登城视察。这时,原来依附于明朝的蒙古多罗特部苏班岱、阿尔巴岱,居住在杏山西五里台,派使者托克托前往联系,请求带领三十户前来归顺。爱新觉罗·皇太极于是命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同多铎郡王、阿达礼率师一千五百人前往迎降。临行前,爱新觉罗·皇太极训话说:明兵见我兵少,必定前来交战,我军可分为三队应敌,前队交战,后队接应。于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等人遵照爱新觉罗·皇太极的旨意,乘夜经过锦州城南来到杏山。然后派遣苏班岱的使者前去偷偷告诉苏班岱等人携带归顺的户口、辎重等上路。天亮时,明军杏山总兵刘周智沿杏山城扎营,与锦州、松山的守将果然合兵分翼列阵七千分翼列阵逼攻清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亲率后金军杀入明军阵地,迅速冲乱了明军阵型,大败明军,又追杀至城下攻破了两个明军营寨,同时斩杀了明副将杨伦周、参将李得位。得胜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将所获的马匹、器械统统献给了爱新觉罗·皇太极,得到了赞扬和赏赐。农历9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同武英郡王爱新觉罗·阿济格等人率军围攻锦州,城中的明军守将多次出来攻打后金军。于是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将计就计在城南设伏,等待明军出城。明军出城后发现有埋伏就立刻撤退,清军追击斩杀明军数十人。同时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派辅国将军务达海截获了明军的粮车。

  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公元1641)农历3月,清军再次围困锦州,围绕锦州建立八个兵营,掘壕筑堑,以长久围困祖大寿。祖大寿在城中派蒙古兵守外郛,但是由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对蒙古军队的策反效果,蒙古台吉诺木齐、吴巴什等反而投降,遣人约好时间献出东关。不过到了预定的时间被祖大寿及时发觉,清军由蒙古军从城下用绳来上城与蒙古军内外夹击明军,占据了外城,明军被迫退入内城。之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迁城中的蒙古军六千余人到义州,收降明将都司、守备以下八十余人。爱新觉罗·皇太极特别在笃恭殿宣布捷报,以示重视。农历4月又以伏兵败明援兵。农历5月又败明援兵六万于松山北岗,斩首二千。农历6月由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换防,两军合兵后又败明援军,之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整军回师。农历8月明军大帅洪承畴率军十三万来到松山,爱新觉罗·皇太极亲征应敌,由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留守盛京。农历9月爱新觉罗·皇太极班师,仍由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督军围困锦州。农历12月洪承畴从松山遣兵夜犯后金军,被后金军击败,之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又打败了洪承畴的大军。

  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公元1642)农历2月,爱新觉罗·豪格攻破松山,活捉了洪承畴,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则继续围攻锦州。农历3月祖大寿派人请降,锦州终于被攻克。农历4月移师攻克塔山,之后用大炮轰塌杏山城墙,杏山守军投降。之后,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奉命毁掉了塔山、杏山、松山三城后班师,受赏鞍马一副、蟒缎百匹。

  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农历8月,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位,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奉命与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一同辅政。农历9月率军攻打宁远,攻克中后所城,斩杀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并攻取中前所。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农历5月,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率师入山海关,攻克京师,定都北京。农历10月清世祖封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叔王,赐金千两、银万两、缎千匹。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农历2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因建筑府第逾制,还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结果被罚银二千,罢免辅政职务。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农历3月,贝子爱新觉罗·屯齐、爱新觉罗·尚善、爱新觉罗·屯齐喀等弹劾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说当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初丧时,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不举发两黄旗大臣谋立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以及扈从入关,擅自令两蓝旗越序立营前行。议罪当死,遂兴大狱。这样一来,勋臣钮祜禄·额亦都、瓜尔佳·费英东、舒穆禄·扬古利诸子侄皆受到牵连。后从轻发落,降为多罗郡王,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则被幽禁。农历4月又复其亲王爵。农历9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被授予定远大将军,率军南下湖广。农历10月道经山东,残酷镇压了曹县的抗清义军,俘获了义军首领李化鲸、李名让等,同时有得到了降将刘泽清的反叛罪证,将其诛杀。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农历1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从安陆府渡口进抵长沙。当时,明总督何腾蛟,总兵马进忠、杜允熙、陶养用、王进才、胡一青等,联合李自成余部一只虎以及逃散剩余的农民军占据湖南。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分军进击,令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都统阿济格、尼堪为前哨,大军断后,循序推进。清军进抵湘潭后生擒了明军统帅何腾蛟。农历4月又分兵奔永兴,打退杜允熙,到达辰州,一只虎看到清军势如破竹就连夜遁走。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派尚阿哈同尼堪攻克宝庆,又派兵连破南山坡、大水、洪江诸路兵马共二十八营。农历7月分兵镇压靖州,进攻衡州,斩杀陶养用。击破胡一青的七座营寨,一路逐敌至广西全州,分军平定了道州、黎平府及乌撒土司,先后攻克了六十余城。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农历1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班师还朝,论功行赏,清世祖赐给金二百两、银二万两。同年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病逝。

  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农历2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偕巽亲王爱新觉罗·满达海、端重亲王爱新觉罗·博洛、敬谨亲王爱新觉罗·尼堪联合上奏削去故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之爵。农历3月清世祖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年老,免去朝贺、谢恩行礼。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农历2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进封和硕郑亲王。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农历2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上疏言:太祖创业之初,日与四大贝勒、五大臣讨论政事得失,咨访士民疾苦,上下交孚,鲜有壅蔽,故能扫清枭雄,肇兴大业。太宗缵承大统,亦时与诸王贝勒讲论不辍,崇忠直,录功弃过,凡诏令必求可以顺民心、垂久远者。又虑武备废弛,时出射猎,诸王贝勒置酒高宴,以优戏为乐。太宗怒曰:我国肇兴,治弓矢,缮甲兵,视将士若赤子,故人争效死,每战必克。常恐后世子孙弃淳厚之风,沿习汉俗,即于慆淫。今若辈为此荒乐,欲国家隆盛,其可得乎?遣大臣索尼再三申谕。今皇上诏大小臣工尽言,臣以为平治天下,莫要于信。前者轸恤满洲官民,闻者懽忭。嗣役修乾清宫,诏令不信,何以使民?伏祈效法太祖、太宗,时与大臣详究政事得失,必商榷尽善,然后布之诏令,庶几法行民信,绍二圣之休烈。抑有请者,垂谟昭德,莫先于史。古圣明王,进君子,远小人,措天下于太平,垂鸿名于万世,繄史官是赖。今宜设起居注官,置之左右,一言一行,传之无穷,亦治道之助也。清世祖听了十分高兴,都采纳了。当年农历5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因病革去职务,清世祖亲自前往探视,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在病榻上奏说:臣受三朝厚恩,未及答,原以取云贵,殄桂王,统一四海为念。清世祖垂涕痛哭曰:天奈何不令朕叔长年耶!说完后,恸哭不止,之后命画工将其像画下。第二日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病逝,安葬于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终年五十七岁。清世祖为此辍朝七日,赐葬银万两,置守坟园十户,立碑纪功。

  到了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十年(公元1671)农历6月,清圣祖再追赠爱新觉罗·济尔哈朗谥号为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农历9月,爱新觉罗·济尔哈朗入祀盛京贤王祠。

  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农历1月,清高宗下诏:爱新觉罗·济尔哈朗配享太庙,复嗣王封号为。从此郑亲王一族十分显赫,直至清朝末年。

  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有十一个儿子,其中有爵位者是四人:爱新觉罗·富尔敦、爱新觉罗·济度、爱新觉罗·勒度、爱新觉罗·巴尔堪。

  纵观爱新觉罗·济尔哈朗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但只因为他从小与清太宗一起长大,所以在其父亲反叛后居然得以幸免于难,而且一直深受信任和重用。清太宗即位后,他更是多次担当重任,仕途也是一路通顺。但是随着爱新觉罗·多尔衮的得势,他的命运又有所转变,所幸的是他并没有和爱新觉罗·多尔衮有直接冲突,最终依靠军功东山再起。清世祖掌权后更是礼遇有加,官位也是越来越高,直到死后也极尽哀荣,子孙有由此繁荣昌盛,成为爱新觉罗·舒尔哈齐家族中最为强盛的一支。

  在爱新觉罗·济尔哈朗的后裔子孙中,于清朝中叶即有改冠汉姓为全氏、赵氏、郑氏、和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全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满语为Ciwangiya Hala,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清朝早期即已复汉姓即为全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苗族、赫哲族、锡伯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全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全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姬发(周武王)、李君球、全燮、万全(乞台萨理)、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世界全氏恳亲会Q群:220289225.欢迎世界全氏宗亲们的加入!多多交流沟通,谢谢!

标签:    quan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全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全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693 0 全海明 quan605184 quan605184 2019-05-22 12:58
1055 1 寻根问底 990970 218.15.40.* 2018-11-27 10:35
1037 2 寻根问底 990970 183.1.79.* 2018-11-19 10:53
1285 1 全志华 QZH 14.159.234.* 2018-04-23 15:15
2020 6 请如下列出的全氏兄弟联系我 222.50.255.* 公益馆管理员 2018-03-30 08:36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