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王弘诲出生时文笔峰天空晴霁,万里彩霞,娩房里也闪现异光,是奇才出世之兆。幼年在父亲的栽培下,4岁能读《四书》,过眼不忘。8岁日记千言初学作文。9岁父亲带到县城应试,文章惊人,县令非常赏识,勉励其努力学习,但不要过早应试。13岁进入县童子班学习,李少峰知县读其文章大加赞赏,以国士礼相待。遵县令不要过早应试之教,至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才参加省试,当时恰逢父亲被选送上京,弘诲考中第一名举人(解元)。于十一月赴京会试,路经南京时,正遇父亲参加廷试后病危,弘诲送汤端药,小心服侍父亲,终因医治无效病逝,弘诲归家服孝3年。
嘉靖四十四年(1565),23岁参加礼部考试,进士高第,选庶吉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南直谏世宗入狱,弘诲冒险探狱,侍医药日夜调护,海瑞得以康复。隆庆四年(1570),任翰林检讨,预修《穆宗实录》。《实录》修成,万历五年(1577)三月任会试同考官,后晋编修。后历任国子司业,南京春坊右谕德,南京国子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北京礼部右侍郎(任《会典》副总裁兼经筵讲官),北京礼部左侍郎,太子宾客,充日讲三品,掌詹事府教习庶吉士等职。万历十四年(1586),王弘诲充己丑会试副考,北京吏部左侍郎,万历十七年(1589)升南京礼部尚书,成为一代名臣。万历二十七年(1599),弘诲以病乞休致仕。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弘诲卒于乡,享年74岁。卒后皇帝敕葬并追赠太子少保。明神宗特遣分巡海南提学副使戴嬉等谕祭葬,称之为“三朝硕士,一代伟人”。
三朝硕士,一代伟人——王弘诲历史贡献部分内容:
一、奏考回琼。上奏《拟改海南兵备道兼提学道疏》并获准在海南设立考场。
二、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写了《火树篇》和《春雪歌》来讽刺当朝权贵。
三、为人正直,分明事理。在海瑞因直谏拂逆圣意下狱时,不怕受牵连,每天早晚都去探监看望,调药护理。
四、大胆加强中西文化交流,为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立下不朽功勋。曾引荐意大利人立玛窦于万历皇帝;在南京时,王弘诲曾带利玛窦去参观孔庙和参拜孔子,推荐他读儒家和道家的经典,在王弘诲的影响和建议下,利玛窦翻译了《道德经》和《论语》等著作,儒家和道家思想正是在此时才明确地被传到西方。
五、关心并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献计献策。其《议征剿黎寇并图善后事宜疏》虽不受到当时朝庭的采纳,但其建议却是中国近代、现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础。
六、不恋权势,坚持辞官。在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正二品)时十三次向皇帝辞官还乡。
七、兴建书院,教育后人。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定安县城建一座尚友书院,还资历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并亲到这些书院授课。
八、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王弘诲致仕归里时,特意从南京带回松苗松籽,在今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南两里的许的荒山上,开垦30多亩地,种上松苗松籽。当地群众称为“王尚书松林”。现在村民已封山育林,加以保护。
九、修桥造井,方便群众。万历年间,王弘诲在县南25里李家图友梅村西龙门塔下,建水济桥,方便群众来往。又在今定安县龙门约3公里水出村随近挖出一喷泉井,王弘诲命名为“漱玉泉”。此井质量澄沏甘醇,井由石条叠成。
十、环保和航海方面的先驱。在铺前看一看他当年所立的柱:它上面清楚记载着禁止破坏当地环境的内容,并以该柱和七星岭做为航标为出海人引航!
十一、著作甚丰,一代文章山斗。主要有《尚友堂集》十卷、《天池草》十卷、《南溟奇甸集》六卷等,体裁涉及诗、文、奏疏、表笺、序跋、题记和碑铭等,十分丰富。王弘诲还刻行了大量古籍,让士林受惠,计有《重编国朝名录》四十卷、《真德秀文章正宗》三十卷、《丘文庄公琼台类稿》二十卷、《张事轩文集》十卷和《许子伟广易通》四卷。特别是《天池草》收录入《四库全书》,是海南名人著作收录入《四库全书》的二位名人之一(另一位是丘濬)。
十二、对历史学的贡献很大。王弘诲晚年热衷于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其《纂修嘉靖实录》和《明代十三朝实录》作为国史原始史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十三、忠义世家,教育后人。告老还乡后,王弘诲修建“王氏宗祠”,对先人的敬仰;修建仿宫殿建筑风格的“八角殿”并放置皇帝像并日夜参拜。教育后人忠义为做人之根本。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王弘诲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王弘诲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