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范敬宜

2011-06-29

5047次

1人

1个

0个

1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1931年,范敬宜出生于江苏吴县,为北宋名臣范仲淹第28世孙,祖父范端信是范氏义庄和文正书院的主奉,虽贵为当地名门,但仍沿袭着书香之家清寒素朴的传统。范敬宜小时候,没有多少奢侈的享受,但书是从来不缺的。可以说,他是在书香诗韵的浸润中长大的。

  父亲范承达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与邹韬奋(当年名邹恩润)是同班同学,母亲蔡佩秋出身书香门第,曾师从章太炎、吴梅,她工诗词,擅音律,品格高洁。外祖父蔡晋镛是晚清举人,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是新式学堂——苏州草桥中学(今苏州一中)的首任校长,后来的文学家叶圣陶俞平伯,历史学家顾颉刚,画家吴湖帆,都是该校第一期学生。出生在这样一个诗书世家,注定了他一生与诗文结缘。尽管祖上显赫的名分,范敬宜常常避而不提,可秉承的家族血脉中的基因与禀赋明白无误地在范敬宜身上显现出来,使年少的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少时的范敬宜天分颇高,却又体弱多病,是家人的宠儿。他7岁刚刚念小学一年级,抗日战争爆发,苏州遭日军空袭,在一片狂轰滥炸声中,范敬宜全家连夜逃至60多里外的光福镇,这个曾以邓
  

范敬宜

尉山、香雪海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一夜之间成了人满为患的难民避难所。
  他们一家在棺材铺租到一间阁楼暂时栖身。不久,苏州陷落、家里被日军洗劫一空。大病初愈的父亲忧愤交加,吐血身亡。那一夜的情景范敬宜终生不忘:隔壁是鬼子烧杀抢掠后在茶馆庆功狂呼乱叫,这边是祖母和母亲搂着两个浑身颤抖的孩子,守着年轻父亲的遗体,不敢点灯,不敢哭泣。这样一直熬到天亮,才把39岁的父亲草草成殓。范敬宜将香雪海之夜的家愁国恨埋在了心底,自此,救国、报国成了他一生的追求与信念。
  1938年,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范敬宜跟随祖母、母亲与姐姐,一起迁往上海,与留美归来、终生未嫁的两位姑母住在一起。范敬宜即被查出患有肺结核、心脏病肾病而辍学,医生预言:这个孩子至多活到20岁,但绝不能上学。
  范敬宜就此罢学。休学在家的日子里,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母亲向他传授中国古典名著,曾留学美国的姑母则当了他的英文老师,传给他西方文化的概要。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亦中亦西,通古贯今,潜移默化地培育出范敬宜的文学才质,13岁时就写出了这样的题画诗:“罢钓归来宿雨收,一溪绿水泛轻舟,诗情只在斜阳里,莫向云山深处求。”后来,母亲又为他请来吴门画派传人樊伯炎先生教他国画,伯炎先生家学渊源,不仅雅擅丹青,而且精于音律,此外还专于古书画鉴定。在他的熏陶下,范敬宜在山水书画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仅接受过一年的小学教育、初中与高中没读过一天的人,后来却成就了“三绝”的造诣。范敬宜说,这要感谢家学渊源和名师教诲。15岁时,他进入国学大师唐文治先生创办的无锡国学专科学校,任教的都是当时的名师,如周谷城周予同钱穆唐兰朱东润王佩诤朱大可、顾佛影等。当年80多岁、双目失明的唐文治先生,经常在课堂上诵古文,声泪俱下,响震瓦梁,其忧国之情,令在场学生无不动容。无锡国专对学生一向要求甚严,每周必交诗词习作,期中期末考试当场命题做诗填词。经过严格的训练,到17岁时,范敬宜的作品不仅有古体、近体诗和长短句,还有了散曲,深厚的国学修养就此奠定。在国专学习4年间,范敬宜年龄最小、禀赋最高,因而备受同学推崇,有“神童”之誉。国专同窗、比他大9岁的冯其庸后来曾在《诗书画一体情文韵三绝》的文章中评说道——“以诗而言,情韵相生,久读不厌;以书而言,功夫深厚,出笔就见法度,以画而言,前辈大师曾如是评说:‘卓矣范君’。”
       成长背景

  范敬宜,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后。他满怀才情、半生坎坷:幼年失怙、由母亲、姑母
  

敬宜笔记

一起抚养长大;他自幼体弱多病,不能正常上学,却以一年的小学学历,神奇般考上大学,并达到了诗、书、画三绝的佳境;他20岁大学毕业瞒着家里只身前往东北,与夫人相遇并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26岁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又被下放到最贫困的山区,直到49岁时才回到热爱的新闻行业……跌宕起伏的人生,浓缩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理想追求。

      1951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东北日报》(后改名《辽宁日报》)和《辽宁日报》编辑、农村部副主任、主任、编委等职务。1957年年仅26岁时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沉痛打击,全家下放到辽西建昌县一个十分落后的山村。在这里除了白天和社员一身泥,一身汗一起下地劳动外,更加深入了解到农民质朴、善良、诚实、乐观的品质,对教育很大。晚上还在油灯下写作,虽然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但仍然坚持用笔名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后被建昌县委书记发现其才华,调入县里工作。1983年调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1984年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任外文局局长。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199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1998年起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
       1951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曾任《东北日报》和《辽宁日报》编辑、农村部副主任、主任、编委等职
  

范敬宜

务;
  1983年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
  1984年调文化部任外文局局长;
  1986年任《经济日报》总编辑;
  199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2年-2010年,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
  中国范仲淹思想研究会会长
  

范敬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武汉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标签: 范敬宜   新闻工作者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范敬宜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范敬宜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