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罗氏话题

08-31

2301次

1人

1个

4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罗姓源流之说

罗姓源流之说

“三皇”之首伏羲氏与句芒发明罗网的传说,正吻合我国原始社会中狩猎经济的历史发展状况。
? 母系氏族发展时期,虽然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状况,但由于这两大经济部门还处在原始阶段,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古老的采集和狩猎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技术也有很大改进。狩猎随着工具和技术的改进而发展。对于大的动物,多采取火围、陷阱、驱人栅栏的方法,对于鸟类则用网套、鸟媒和滚龙。
? 从考古发现看,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仰韶文化,彩陶图案中出现了许多网纹,在西安半坡等遗址里还曾出土过一些带有布纹的陶片、陶钵,说明在当时的生产生活中,已经很普遍地使用麻网、麻布这类织品了。
? 从民族学看,在苗族、瑶族、侗族和壮族地区除流行用陷阱猎捕大型动物外,还用网来捕鸟。这种网与捕鱼的挂网相同,捕鸟时,将其垂直挂在鸟群经常飞越的地方,鸟头钻进网套而不能出。贵州苗族的鸟网,两端为木杆,插在地上,每排有18个套。云南傣族的一种鸟套,则是在树上拴根长绳,绳上每半米拴条活套,然后铺设在地上,撒饵套鸟。凉山彝族则使用“鸟媒”的方法来网鸟:每逢清明到农历六月,就将人工饲养的雌性鸡媒带进山林,逗引鸡媒鸣啼,招引山上的野公鸡前来争斗,穿着草衣蹲在一旁的猎人就伺机捉住或用网扣住它们。不少民族称狩猎是“打围子”、“赶山”,这其实是集体用网围赶鸟兽的活动。如内蒙古东部的虎尔哈部,就是以打鸟雀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一个部落。“虎尔哈”,意为“大围网”,是用来打鸟雀的马尾套子。直到清代中叶,虎尔哈部还保持用大围网捕捉鸟雀的方法。
?原始社会里,有的部落靠捕鸟来维持生活。以后,善于制造罗网,并用来罗捕飞鸟的部落,就被称为“罗”。这个罗部落,便是罗姓的最初先民。这个罗部落,相传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与荆楚同祖。大概在穴熊活动于有熊氏之墟(河南新郑县)和熊山(河南郾城县东35里)的时候,罗部落便活动于熊山之南280里的罗山。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罗山,在(罗山)县南十里,峰峦环抱,隋因以名县,亦谓之龙山,又名小罗山。县南百里又有大罗山。”罗山县的命名,并非小罗山的“峰峦环抱”,而是因罗部落最早活动于这一带地方而得名。大罗山亦同样因此而得名。
《左传·昭公五年》载:“楚子以驷至于罗油”。又说:“吴败楚于鹊岸,楚子济于罗油”,次于莱山。俞正燮在《癸已存稿》中认为罗山就是古罗油,为古罗人活动之地。所谓罗油即罗山之东的竹竿河,古名谷水,发源于大别山脉的掘山,北流人淮水。大小罗山正位于大批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鸟站,是罗人以罗网捕鸟最优越的地方。
?民国时期,这个地方仍是森林茂密,鸟类群集。农民每于春秋两季的夜晚,在袒露的山冈高地上,燃起大堆篝火,四周再架起围网。那成千上万的飞鸟,纷纷朝着篝火猛扑俯冲而产,都撞落在篝火四周,大多数都羽落翅折头破血流,或死或伤。没有死伤的,则被火光照花了眼,弄得晕头转向,四周乱窜,结果都撞入预设的大围网之中。篝火周围铺起一层厚厚的鸟体,个别振翅欲飞的鸟,也被农民用棍棒击落在地。人们往往满载而归,享受着这美味佳肴。近代尚且如此,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夏商时代,人烟稀少,森林更加稠密,鸟类更为繁多,罗人捕鸟的收获自然就会更多。鸟肉成为人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或说人们季节性地用鸟肉来维持生活,这应该是当时的事实。
?罗部落活动的范围,有可能到达今湖北罗田县。罗田与罗山相距不远,中隔大别山脉,也正是鸟类密集的地方,也成了罗人围猎鸟兽的理想之地,罗田也因此得名。
?到了商代中叶,殷高宗武丁等历代君王,大肆征伐属于夏朝残余势力范围的荆楚,罗是荆楚的分支,自然也遭到同样的打击,便随着荆楚部族躲避而西迁。当荆楚迁到今陕西渭水流域的荆山、楚水时,罗人也迁到楚的北面(今甘肃正宁县附近)的罗山、罗水一带。白眉初《秦陇羌蜀四省志》载:“罗水出子午岭,西流至陕西9p县,会泾水”。罗山,是从子午岭西来的一支山脉,正位于陕、甘界上。由于罗人迁居于此,这里的山水多以罗为名。这个罗山、罗水,正靠近周部落的祖先庆节居住的邰(音宾)地北部,他们都属于夏族的体系,为抵抗殷人而联合在一起。
?另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音班)、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意思是说:灵山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药物,巫咸、巫彭、巫罗等10个巫师都在这里上天下地。这“巫罗”应当是罗部落的首领女巫师,与巫彭(住在古彭阳县,今甘肃庆阳县南彭水一带)相近。

罗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2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加上少数民族的罗姓人数,估计罗姓人口应在1000多万。
? 一般认为,罗姓的远祖是黄帝。许多姓氏书上称罗姓子孙为祝融之后。祝融是黄帝的孙子颛顼的后裔。湖南新化《罗氏通谱·源流受氏世次录》中称罗姓先祖匡正曾经帮助周王灭商,西周初年被封为诸侯,建立罗国。最初建都于今湖北宜城,后迁都于湖南长沙,与楚国相邻。春秋时期,罗国被楚国所灭,一部分子孙遂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
? 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改自己姓氏为罗姓。《魏书·官氏志》中记载北魏孝文帝时,推行汉化政策,下令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姓,其中叱罗氏、破多罗氏皆改成汉姓罗姓。《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朝时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在大唐圣历二年(699年)率部族约六七万人内迁,后其客死长安。他的后裔逐渐汉化,遂改姓为罗姓。满族八旗姓中爱新觉罗、萨各达氏、罗佳氏、鄂穆绰氏等后裔均有改姓为罗者。土族中的罗姓是土族罗古尔氏汉译过来的。在土族语言中,把罗姓人称作罗古尔·孔,即种油菜子的人。罗古尔地方因出产油菜子而闻名。土族语言译成汉语后,罗古尔氏人就取第一个字罗作为自己的姓。
? 更有不少汉族的罗姓子孙,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融入少数民族中。我国布依族、彝族、土家族、瑶族、蒙古族、京族、哈尼族、白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罗姓。如清代乾隆时期《北胜府志》记载,罗氏子孙有一支西迁到云南的北胜州,成为当地彝族大姓之一。贵州彝族亦有罗姓。据《贵州府志》记载,贵州水西彝族安氏,本姓罗氏。
  春秋时期罗国被楚国所并后,子孙失去国家逐渐南迁,开始以罗为姓。一部分罗人与卢、庸遗民一起向西进入川东,定居阆中,成为“板楯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提到西汉时板楯蛮有七姓,罗姓为七姓之首。
? 秦末汉初之际,罗姓人士开始崭露头角。秦朝末年有长沙人罗君用,任武陵县令,其子罗珠在汉朝担任官职,奉命驻守九江郡。在今南昌一带修筑一座城堡,并亲自在城墙周围栽种豫樟树。其后人便在此定居下来,奉罗珠为豫章罗氏的一世祖。此后豫章罗氏不断的繁衍壮大,很快成为当地望族。《广韵》称,罗姓“望出豫章、长沙”,《太平寰宇记》也称豫章五大姓中罗姓居首位。此外豫章罗氏子孙还不断向周围地区迁徙发展,成为罗姓一大宗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史书上出现的罗姓名士,绝大多数都是襄阳、长沙和豫章三个地方的人。譬如,三国时曾仕蜀汉为太子舍人的罗宪是湖北襄阳人,晋朝曾任武陵太守的罗企生是豫章人,晋室再迁以后深受桓温器重的襄阳太守罗友也是襄阳人。由此可见,当时的罗氏仍然主要繁衍于长江两岸的湖北、湖南和江西一带。此外四川也出现过不少罗姓名人,如曾经谏公孙述归汉的成都名士罗衍,以及曾以计破益州刺史李特之叛的名将罗尚等。为罗氏播迁四川的有力说明。在北方山西等地也有一支罗氏家族显赫。北魏代北人罗结,英勇善战。魏帝专门为其修“罗侯城”以供其养老。罗结子罗斤,孙罗敦、罗拔,罗敦子罗伊利、孙罗阿奴,罗拔子罗道生,孙罗延等先后承袭爵位,担任将军、大夫、刺史等官职。从北魏道武帝至东魏武定年间共160多年,这支罗氏家族子孙世代为宦,功高位显,为当地名门望族。
? 隋唐五代时期,对于罗氏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一方面人才辈出,大放光芒;一方面则逐渐自两湖和豫章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终于成为大姓。江西《罗氏大成谱》称“(豫章罗氏)在晋、宋、齐、梁之际,散居天下……”兴宁《东门罗氏族谱》也提到五代时期罗姓“元杰公者,遍往永平、襄阳、长沙、豫章、山东、浙江等处,访问宗族。”可见五代时期罗姓已经播迁至上述地区。从史书记载的罗姓名人的里籍看,罗姓子孙广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浙江、河北、四川、安徽、福建、广东、陕西、江苏等地。隋末幽州总管罗艺,湖南襄阳人。唐朝将领罗士信,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封为剡国公。唐朝名儒罗道琮,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唐朝著名诗人罗隐,新登(今浙江富阳)人。唐末魏博节度史罗宏信,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末社会动荡加剧,不少罗姓子孙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往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偏远地区。《江西罗氏大成谱》记载唐末僖宗时期,由于战乱,其始迁祖罗景新先是迁往江西赣州府宁都州,数十年后,又迁福建汀州府宁化石壁村,在此安家落户,成为罗姓入闽之始。又后来罗姓沿汀江南下进入广东梅州、兴宁,成为客家罗姓一族。
? 宋元以后至明清,罗姓子孙更是遍及全国各地。但主要分布仍以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以今江西省为例,江西省内除豫章罗氏外,还有南昌东坛罗氏、庐陵 村罗氏、吉水罗氏、丹山罗氏、永丰水东罗氏等宗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县),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罗仲祥后唐时在青州(即今清徐)做官,后因原籍水灾且路远途遥,落籍太原清源,迁居城西白马山(今白石沟)寺沟村。
? 罗姓迁居台湾,目前所见文献记载最早始于清朝雍正初年,有一福建漳州罗姓人与郭、何二人一道到台湾基隆开垦。雍正八年广东人罗朝章在台湾新竹红毛乡开垦。雍正十一年有福建泉州人罗合泉在台湾彰化县东螺西堡新庄仔庄开垦。此后大批罗姓子孙迁入台湾,与当地居民一起为开发宝岛台湾做出重大贡献。今天罗姓人口在台湾排名第十八位。
? 更有不少罗姓子孙漂洋过海,在海外生根发展。罗国亡国后,一部分人迁到湄南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元朝至正年间罗斛国吞并了暹国,其国遂合称暹罗,即今泰国的主体。罗人成为泰族的一部分。这是罗人最早向国外发展。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祖籍广东嘉应梅县石扇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式的兰芳公司,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达108年(1777年—1885年),是海外罗姓影响最大者。目前海外罗姓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

作者:罗余作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8-31 23:30:25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