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83682次
9人
12个
204个
934人
101部
* 饶氏世家甘竹太守秉鉴甫,易甘竹为双峰,双峰自东山,东山自宜黄,宜黄自东原,自南城,自白干,白干则番阳后也。饶本尧后,避秦迁番,益食为饶。唐德宗时,番阳之饶有元亮者,安抚浙西,归考南城,则白甘垒石历山,上湖新城,则象宜黄,则东原濯江神冈崇仁彭原智原广昌,则东山甘竹迁善南丰,则白含尧方皆其后也。元亮二十六世孙曰希明敦克义睦合诸族之谱修之,冢孙秉鉴偕其弟某寿梓以给诸族属伦叙之,叙曰:善世其族者,先礼义,而后富贵,礼义者人心之固有,富贵者天命之或然,求之不可必得,得之不可必守,若夫礼义人第不求耳,求之斯得守之斯久,人不知出乎此何也。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园惟恐其不辟,宫室惟恐其不壮,金玉货贝惟恐不积,科名爵位惟恐其不隆,且赡也不思所以淑其心其福之者适,所以祸而促之也。保一族者无礼义且不可,况保天下者乎。先生之世乡党里巷非有宗族之亲,骨肉之爱,贫穷相收,患难相救,死亡相助,庆吊相交,自夫政衰教弛,同宗共出之亲涣散乖戾,患难则乘之,贫贱则凌之,死亡则弃之,凡见其可欲者,皆集之以为己有,而不相恤。纲常之道,大坏而不振矣。于戏教之行异类为胶漆其废也。同忾为仇敌,礼义之关于教化岂细哉。故先王之法不见于今,大观君子鸟可遂已,于是倡之以祠联之,以谱合之以义聚,均之以义田,教之以义塾。周之以义资,葬之以义冢。濡乎耳者,染乎目者,规之无绝其心。若苏州之范氏,江州之陈氏,浦州之郑氏,今番阳之虞氏,亦庶乎其可也。天下之大,虽非一家一族之可化,然天下者家族之积也,使天下之人各爱其身,各睦其族,亦庶乎先王之化矣。吾欲修是法以行于吾之族,德未孚而力不逮。饶氏有可为之势,有欲为之志,在为之而为之,所望于饶氏者,因以望于天下也。 翰林院修撰罗伦一峰氏撰 * 按此序前云太守秉鉴,后云唐德宗时有元亮者,又云元亮二十六世孙曰希明。查发源考,自黄帝至宋高宗宦林录,自西汉至清朝嘉庆止,凡我饶氏有事实名望者,类皆搜纂入谱,况修谱有叙可录者乎,而宦林录与发源考独遗此三人名者,何也?如以秉鉴即饶鉴,因字秉明,故称秉鉴,亦事所或有。而元亮与希明究无从考证,终难解索解,今姑仍之,亦等诸 五郭公之例可耳。? 钟洪谨识
作者:饶有武 回复:19 发表时间:2008-10-09 20:01:21
最近修改版:《饶氏族谱序》(罗伦序)饶氏世家,甘竹太守秉鉴甫,易甘竹为双峰,双峰自东山,东山自宜黄,宜黄自东原,自南城,自白干,白干则番阳后也。饶本尧后,避秦迁番,益食为饶。唐德宗时,番阳之饶有元亮者,安抚浙西归。考南城则白甘、垒石、历山、上湖,新城则象岸,宜黄则东原、濯江、神冈、崇仁彭原、智原,广昌则东山、甘竹、迁善,南丰则白舍、尧方,皆其后也。元亮二十六世孙曰希明敦克义睦合诸族之谱修之,冢孙秉鉴偕其弟某寿梓以给诸族,属伦叙之,叙曰:善世其族者,先礼义而后富贵,礼义者人心之固有,富贵者天命之或然,求之不可必得,得之不可必守。若夫礼义人第不求耳,求之斯得守之斯久,人不知出乎此何也。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园惟恐其不辟,宫室惟恐其不壮,金玉货贝惟恐其不积,科名爵位惟恐其不隆,且赡也不思所以淑其心其福之者适,所以祸而促之也。保一族者无礼义且不可,况保天下者乎。先生之世乡党里巷非有宗族之亲,骨肉之爱,贫穷相收,患难相救,死亡相助,庆吊相交。自夫政衰教弛,同宗共出之亲涣散乖戾,患难则乘之,贫贱则凌之,死亡则弃之,凡见其可欲者,皆集之以为己有,而不相恤。纲常之道,大坏而不振矣。于戏教之行异类为胶漆其废也。同气为仇敌,礼义之关于教化岂细哉。故先王之法不见于今,大观君子鸟可遂已,于是倡之以祠联之,以谱合之以义聚,均之以义田,教之以义塾,周之以义资,葬之以义冢。濡乎耳者,染乎目者,规之无绝其心。若苏州之范氏,江州之陈氏,浦州之郑氏,今番阳之虞氏,亦庶乎其可也。天下之大,虽非一家一族之可化,然天下者家族之积也,使天下之人各爱其身,各睦其族,亦庶乎,先王之化矣。吾欲修是法以行于吾之族,德未孚而力不逮。饶氏有可为之势,有欲为之志,在为之而为之。所望于饶氏者,因以望于天下也。翰林院修撰罗伦一峰氏撰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09-04-17 10:28:25
按:此序前云太守秉鉴,后云唐德宗时有元亮者,又云元亮二十六世孙曰希明。查发源考,自黄帝至宋高宗宦林录,自西汉至清朝嘉庆止,凡我饶氏有事实名望者,类皆搜纂入谱,况修谱有叙可录者乎,而宦林录与发源考独遗此三人名者,何也?如以秉鉴即饶鉴,因字秉明,故称秉鉴,亦事所或有。而元亮与希明究无从考证,终难解索解,今姑仍之,亦等诸五郭公之例可耳。????钟洪谨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09-04-17 10:29:27
上官仁庄饶有武2008年注:饶元亮,讳素,字惟寅。唐天宝(742~756年)时任浙东安抚,两考转任浙西安抚,赐紫金鱼袋,封光禄大夫。先家世平阳,避晋乱迁江西饶州,居鄱阳白干,士处金陵。晚年归寓南城蓝田乡。葬南丰白舍郭家坑,洞阳观墓下。妣氏黄氏,封一品夫人。生五子:汉宁、汉乘、汉雨、汉由、汉典。兄弟因战乱徙迁非常。惟汉宁公仍居临川之仙源乡。唐德宗780~805在位。饶希明,讳成,号竹轩处士。明初人。饶秉鉴(1413-1486),字宪章,号雯峰,明广昌甘竹人。明正统九年(1444)举人,曾任廉州太守,创办雯峰书院。明史学家、教育家,著有《春秋提要》1卷和《春秋会传》15卷,均被收入《四库全书》。饶秉鉴与罗伦为同时代的人。《广昌冠裳饶氏族谱》中两次出现“秉鉴为希明长子”的记载,修水谱上是“冢嗣秉鉴”,广西谱上是“长子秉鉴”。可能是我谱搞错了,说成了希明冢孙。 饶鉴,字秉明,号月湾。因兵乱,与弟锜、镇谋避于宁,出门誓曰逢沙即住。鉴居仁义乡白沙地,任黄州府教授。道川序上称饶鉴为迁宁一世始祖,江西谱上说饶鉴为宋末人。饶秉鉴与饶鉴并非一人,而是两个不同的人。? 江西饶氏有元亮系和三沙系。我们赤壁饶氏是三沙系中的黄沙,饶元亮当然是元亮系了。在孝感元亮系家谱宦林录上查到了饶秉鉴的名字,记载为:“由举人任肇庆府同知,后升廉州府知府。”与上面的资料相符。希明是元亮廿六世孙,明初人。秉鉴是希明的长子。他们三人的关系是:元亮----(元亮26世孙)希明----(希明嫡长子)秉鉴。这三人是元亮系的,所以在我三沙系家谱中找不到他们三人的名字。由于古代交通闭塞,通讯不畅,传媒缺乏,要搞清楚一个人是很困难的。? 罗伦,江西永丰人,字彝正,号一峰。生于明宣宗宣德六年(1431),卒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丙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录自《明代状元名录》? 罗伦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这篇序应在1466后所写。中了状元授翰林修撰后才成为了名人,才会有人请他写序,未成名之前是不会有人请他写序的。因罗卒于1478年,所以此序写于1466~1478之间。后来在元亮系家谱上见到此序的落款时间为“明成化四年(1468年)戊子正月”, 又在江西修水谱上查到此序为明成化庚寅(1470年)所撰。我赤壁饶氏宗谱首修在明永乐21年即1424年,此时罗氏还没有出生,所以此序不可能是为蒲圻饶氏家谱而写。这一篇序在我老谱上排在所有序之首,道川公在明朝万历廿八年(1600年)所写的《饶氏续修谱序》写在罗序之后,排在第二。我赤壁饶氏宗谱的《饶氏初续谱序》写于永乐癸卯年即1424年,排在第三,此序写在罗氏序与道川序之前。道川公在他写的序中说:“灏……至万历辛卯秋,行年五十有二”,万历辛卯为1591年,由此推得道川公生于1539年。这时他更没有出生。因此罗伦序和道川序都是为江西饶氏宗谱而写的,四修宏亨序中说:“万历庚子春,白沙道川公按旧谱迹葺而续之,以给诸族”;四修鼎瑚序中说:“乾隆三年(1738年)又获豫章旧谱,见其详载黄帝以来至叔祯公迁蒲,其间支分派别,犁然不紊,真使千百世如一日,千百里如一堂矣。非谱安能若是乎!”由此可见我一、二、三修时只有迁蒲以来的世系,而无迁蒲以前的信息,现谱中迁蒲以前的各世祖是根据江西道川公编的谱在四修时插入的,同时引入了罗伦序和道川序。虽我赤壁宗谱初续序写作时间先于罗伦序和道川序,但江西是我赤壁饶氏的发源地,出于尊重先祖之目的,所以我老谱将罗伦序与道川序放在了前面。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09-04-17 10:30:32
不断修改中,请注意最新修改版。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09-04-17 10:32:33
大家好!我也是饶氏一员,
作者:113.87.41.* 发表时间:2009-05-04 23:12:32
作者:61.157.234.* 发表时间:2009-05-24 02:49:54
我也是饶氏一员?龙字辈的哦?饶龙彪 是四川达州的QQ564888949
作者:121.11.169.* 发表时间:2009-06-16 22:46:52
安
作者:60.173.174.* 发表时间:2010-01-21 13:50:06
恩字辈的 在黄冈 算哪脉呢?
作者:222.187.80.* 发表时间:2011-06-03 11:54:52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