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9976次

0人

2个

2033个

62人


[主楼] 左权同志纪念碑碑文敬读

中国共产党新闻
分享到:
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左权同志纪念碑碑文敬读
郭秀翔

2020年02月10日09:00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太行浩气传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北艾埔村十字岭是左权牺牲地。1985年,左权县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亭”,亭内中心位置矗立着一块4米高的正方形汉白玉纪念碑,碑的正面上书“左权同志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碑的左侧书写着左权牺牲后朱德题写的“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碑的右侧为邓小平题写的“怀念左权同志”。纪念碑背面是彭德怀 1942年10月10日撰写和手书的《左权同志碑志》:
  左权同志湖南醴陵人,幼聪敏,性沉静。稍长,读书既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献身革命,生死以之。始学于黄埔军校,继攻于苏联陆大。业成归国,戮力军事,埋头苦干,虚怀若谷。虽临百险乐然不疲,以孱弱领军长征,倍见积极果决之精神。中国红军之艰难缔造,实与有力焉。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过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隆塚丰碑,永昭坚贞不拔之毅魄。德怀相与也深,相知更切,用书梗概,勒石以铭,是为志。

彭德怀敬撰
一九四二年双十节


  “读书既务实用,向往真理尤切”
  左权,原名左纪权。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立下救国之志。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左权积极阅读进步书刊,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一条革命道路,决心为改造中国社会而奋斗。在县立中学读书期间,左权参加了进步学社社会科学研究社,进一步确立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1923年底,左权奔赴革命活动的中心城市广州,投笔从戎,于1924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同年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成为该校第一期学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左权刻苦用功,把精力都集中在学习和训练上。由于成绩突出,黄埔一期毕业后,他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他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刻苦钻研战略战术。
  “中国红军之艰难缔造,实与有力焉”
  1930年,左权从苏联学成归国,根据党组织指示,来到江西的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左权历任红军大学教官,野战司令部作战科长,红军第十军政治委员、军长,第一军团参谋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他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以英勇、沉着、果敢的战斗作风,指挥红军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和“围剿”。作为一名红军高级将领,他愈困难时愈坚定,愈胜利时愈清醒,常善于百忙中挤出时间,钻研革命理论,翻译苏联红军战斗条令和其他军事理论文章。长征途中,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西征,为中国革命奠基大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
  全国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他和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等一起率领八路军挺进山西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左权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八路军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并不断以实战经验教育部队干部,整训部队,严肃纪律,显著提高了部队正规化的建设。作为八路军高级将领,他在军事理论方面有独到的建树。从1939年至1941年,他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等40多篇文章。他与刘伯承合译的《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被八路军总司令部列为步兵战术教育的基本教材。毛泽东称赞“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1940年8月20日,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1941年,日军7000余人向黄崖洞兵工厂进攻,在左权的亲自指挥下,黄崖洞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歼灭日伪军1800余人,敌我伤亡之比为5.3∶1。战后,中央军委称赞:“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日军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
  1942年5月,日军集中两万余人,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妄图一举剿灭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等领导机关。5月23日,彭德怀发出总部撤离辽县麻田的指令。25日上午,撤离部队、机关等数千人来到了麻田东北方向的十字岭下。上午10时左右,日军两架飞机飞至南艾铺、十字岭上空,在村庄、山沟上空盘旋侦察。总部机关刚开始行动,敌人就向南艾铺冲过来。天上飞机轰炸扫射,在空袭的同时,羊角方向的敌人集中炮火向南艾铺附近的几个山头上猛轰,麻田方向的敌人和他们遥相呼应,拼命向总部等机关人员进攻。彭德怀与左权研究了突围方案,决定总部和北方局由左权率领向西北方向突围,转入外线;罗瑞卿率领野战政治部向东突围,转武安方向。作战参谋分随两路,各带电台,由警卫连掩护,各自为战,冲出去再集合。命令下达后,总部、北方局机关按计划转移。此时,敌机发现了运动的部队,扑过来猛烈轰炸。以山炮、迫击炮对准十字岭开火。左权在指挥总部人员转移时,要求警卫战士、机要人员一定要保护好电台和机密材料,却完全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左权牺牲后,周恩来于6月21日在《新华日报》撰文悼念左权,称赞“左权足以为党之模范”。与左权并肩战斗数年的彭德怀饱含深情写下“壮志未成,遗恨太行,露冷风凄,恸失全民优秀之指挥”。1942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左权将军牺牲地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是抗战期间八路军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是中共中央委员会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左权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不畏艰难、舍身为国、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责编:赵晶、谢磊)

作者:丁飙   回复:21   发表时间:2020-02-15 21:43:20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党的诤友 后辈严师

哲人其殒 衷心哀悼 ( 张寿庠)
老夫孓 2020/5/6 15:47:00 浏览:2

哲人其殒 衷心哀悼
——缅怀刘树勋老师
土木系系主任 张寿庠
在旅途中得知刘老逝世的噩耗。想到从此我们失去了一位忠厚长者,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我心中十分悲痛。
犹记1948年秋,当时东北大学解散了,刘树勋老师孑然一身来到中央大学,住在教习房。当时我是土木系三年级学生。早闻刘老盛名。我们几个同学就主动去拜访他,大学挤坐在床沿上,听刘老从国家大事到治学之道讲了一个晚上。他那豪放的胸怀和渊博的学识,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我们就到系里、到校部请求将刘老留系任教。当时平津已解放,淮海战役接近尾声,南京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中大的教授们只凭着微薄的薪水和几斗配给的官米度日,学校要维持正常运行已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校务委员会还是决定聘请了刘老。从此他又回到了执教多年并曾任过系主任的中大土木系。
解放以后,刘树勋老师以中国旧知识分子特有的爱国热情和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接受了党的教育。刘老总结他平生走过的坎坷道路,慢慢懂得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深切理解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既简单而又深奥的道理。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1951年,他参加了农工民主党。从此,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从事农工民主党的建设工作。他坚决拥护和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在民主党派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团结了一部分党外的知识分子,在宣传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密切民主党派与党的长期共存的关系中,起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并且,他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高尚的政治品格,逐渐成为省内、国内知名度较高的社会活动家。但他始终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记得有这样一件小事:大约在1951年,国家将实行统购统销,对生活必需品实行配给制。在政策宣布前不久,刘师母在合作社买了几尽黑布,政策一宣布,刘老硬是要刘师母将几尽黑布退掉,并且自己还在学习小组上作了检讨。多年来,他从未向系里提出过任何方面的要求,从不以个人或家庭私事麻烦过任何人。虽然他已是民主党派省和中央的负责人,但他在有关政策方面,关系处理方面,他总是虚心地听取基层党组织的意见。他确实做到了与党同心同德、休戚与共。粉碎四人帮以后,刘老更是精神焕发,积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发言,宣讲大好形势。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召开了。当时他已82岁了,行动已很迟缓,但他还是坚持去北京开会。
刘老治学严谨,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他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可以写出一两部好书。我们曾劝他,甚至怂恿他赶快写书,愿意给他当助手,为他配备力量,但他迟迟不肯动笔。有一次他意味深长的对我们说,“我也觉得该写点东西,但写书要慎重,写不好,反会贻误读者,不如不写。”写书的事就这样磋砣了下来。文革后,他的各种社会活动很多,抽不出时间,加上年事已高,以致他始终没有能将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用文字流传下来。虽然这种述而不作的精神,比诸粗制滥造要高明得多,但以我来看,这终究是件憾事。
刘老秉性刚直,严于律己,但对后辈却是十分关怀和爱护的。我每次去探望他,或去谈工作,他总要热情款待,从国家大事到系里的当前工作,与你娓娓而谈,毫无倦意。我总得寻找适当时机向他告辞,以免耽误他的时间和影响他休息。记得在五十年代的一个秋天,我去向他汇报工作,正好他的儿子从北方给他捎来一些鸭梨,一进门他就拣一个大的让我吃了再谈。在五十年代,那种鸭梨在南京很少见,香甜可口。谈完话,临行前他又送给我一个。我看盘中已所剩无几,就表示已经吃过了,不能再拿,但她执意不依,并且说,“老师叫你吃的,你就得吃。”老师对后辈的情谊比梨子更为甘甜,此情此景,使我至今难忘。
刘老师对学校的发展,对系里的各项工作也十分关心,一有机会她总要问长问短,并发表自己的意见。83年学校进行职称评定,提升一批教师的职务,我去探望他时,告诉他系里的提职情况,他一再问“×××提升了教授没有?×××这次为什么没有能提升为讲师?×××这次为什么没有提升为副教授?”我向他解释,名额有限。不能都提。这次他可有点儿生气了,说:“这么多年没有提职称了,怎么能用名额来限制!这些同志,我看早该提了!”他提到的一些同志,自然是一些老同志,但平时与他也不甚往来,但只要熟悉,他总要未之奖掖和鼓励。
刘老师是东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军阀混战、东北沦陷、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以及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难的经历,明显的对比,使他坚信共产党,热爱新中国。他的一生写出了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历史进程,他的一生,更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耿直脱俗、刚正仁厚的崇高品德。如今,他殒天了,他完成了应有的历史使命,他无愧于一个为人师表的教育家,无愧于一个清廉正直的社会活动家。缅怀刘老,激励未来,我们这些后来者,要加倍努力于我们的事业,要倍加珍惜我们的时代!
(南京工学院特刊,第481期,1986年7月2日)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5-06 16:14:12

[回复] 诞辰 98 年纪念日! 天下孝德 2020/5/11

父亲守同、母亲考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李守同考的
1923-04-19 ~ 1999-10-30
到访:3175 墓地祭奠:107 留言:18

献花
点烛
上香
祭品
扫墓
献歌
留言


远的怀念——写在父亲诞辰 98 年纪念日!
天下孝德 2020/5/11 8:57:00 浏览:14

父亲诞辰98年纪念日(1923年农历4月19日)
( 1923—1999)
农历10月30日
今天是我父亲的生日,也是父亲诞辰98周年纪念日,这让我更加怀念已故的老父亲。
回想起我和父亲相依为命一起度过的艰难困苦岁月,所有的酸甜苦辣,所有家庭往事就会浮现在眼前......
父亲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伴着深深的思念,循着已逝的时光,怀着满满的悔意,轻轻打开记忆的闸门,怀念那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
追忆父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美好时光,是那么的真切难忘,每每想起这些过去的往事,不由得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流淌。
父亲守同(乳名斗的),十六世李克武长子,共產黨員、生于1923年4月19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和母亲及小妹过着牛马不如生活。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养成了坚强性格好毅力。使一个一穷二白的家庭逐渐兴起。沙河解放后(建国前)曾任中共地下聯絡員、村民兵队长、农会主席。建国后的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曾在霞渠、褡裢镇、赞善供销合作社、商业局酱菜厂任门市主任、村第6、第7生产队指导员。村红白喜事理事会会长。三修、四修家谱、盖祠堂主持人。1999年10月30日,因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7岁。在纪念守同逝世三周年时,许多党员、干部、群众及生前友好参加了纪念活动。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志军代表全体党员和群众在讲话中回顾了李守同同志一生的伟绩,总结了李守同同志对中國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曰“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名人,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办好事、深受人民和族民拥护和爱戴的好党员、好同志、好干部、好长辈”。我们永远学习他“从容处事累行积善德传后辈意殷切,洪量待人清誉隆声名颂乡邻洁似莲”的优良品德。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5-11 21:48:02

[回复]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敬读(转载)

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碑文敬读
林业茂 郑大壮

2020年05月22日07:52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南郊杉树坝的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内。纪念碑正面刻“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后台阶正上方立附碑一座,上刻“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碑记”,全文如下:
  一九三五年一月至三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在赤水河流域黔、川、滇毗邻地区举行了“四渡赤水”之战。
  是年,“遵义会议”后,一月十九日,红军挥师北上,拟在泸州、宜宾一带北渡长江,与川陕根据地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国民党急调重兵防守长江、实施围堵。红军抵达赤水县境内,于二十七、二十八日先后在黄陂洞、复兴场、青杠坡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激战;于二十九日在土城、元厚一渡赤水河,火速行军,越四川古蔺、叙永,进云南扎西。国民党军队四面围追,迅速迫近;红军当机立断,放弃北渡长江,改为东征。二月十八、十九日,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直插桐梓县、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敌两师八团,获得长征以来首次大胜。随后,红军移师仁怀,于三月十六、十七日,在茅台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境,摆出渡江之势,敌军急调各部围堵,红军见敌中计,迅速回师,于二十一日从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淋滩等地四渡赤水河,疾速南进,强渡乌江,近逼贵阳,诱迫蒋介石在贵阳急电滇军援筑(助)。红军调虎离山成功,迅即挥师入滇,佯攻昆明,实策北上,于五月上旬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四渡赤水”之战,体现了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实事求是、审时度势、用兵如神的宏才大略。
  “四渡赤水”之战,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是毛泽东生平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期间,许多红军将士英勇杀敌,捐躯战场,遗志后世,彪炳千秋。为世世代代弘扬四渡赤水精神,子子孙孙缅怀红军革命先烈,赤水人民敬移325位红军烈士忠骨安葬于风光秀美的赤水河畔杉树坝,敬迁全市26个烈士纪念设施于此,将原建“赤水革命烈士陵园”扩建为“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供后人凭吊瞻仰。爰勒石铭文,以资纪念。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四渡赤水”精神诲育千秋!
  中共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四年十二月重立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第一个为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阵地。
(一)
  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仿照南京中山陵样式依山而建,正门立有铁链枪式陵园牌,上刻“赤水红军烈士陵园”八个镀金大字。纪念碑是陵园的主体,高19.35米,寓意四渡赤水发生在1935年;碑身呈火炬形结构,用红、白两色花岗石装饰,下部横向标注四渡赤水的具体时间;碑座四周为4幅汉白玉浮雕,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四渡赤水的战斗场景。
  纪念碑后为陵区,呈扇形排开108座大理石竖碑,庄严肃穆,全部以“红军烈士之墓”为碑名;最顶端为长34.2米、高9.5米的巨型长城式屏风,上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气势磅礴,雄伟挺拔,蔚为壮观。
(二)
  85年前发生在川黔滇交界地区的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被西方评论家赞誉为“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遵义会议之前,中央红军在经历湘江战役后,兵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弹药奇缺、补给匮乏、士气低落。而国民党集结40万重兵对中央红军进行围堵,企图在黔北地区彻底消灭红军主力,中国革命危在旦夕。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之后召开了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四渡赤水战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碑文高度概括了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红军采取的战略战术以及前后经过,展现了毛泽东那“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超指挥艺术。
(三)
  四渡赤水战役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险,克服万难,展现出了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四渡赤水并非预定计划,而是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随机应变。土城战斗失利后,毛泽东下令红军主动撤出战斗,放弃北渡长江,一渡赤水跳出敌人包围圈,保存了有生力量。此后,毛泽东依据敌我态势多次修改行军计划,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走老路,时走新路,寻求歼敌有利战机,最终在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回师遵义,一举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娄山关大捷,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胜,更是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
  运筹决胜的指挥艺术。毛泽东一贯的战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红军所有战略方针都是建立在“打”这个基本点上,一切的“走”都是为了“打”。如果没有开始一渡、二渡赤水的“走”,就不能大量调动敌人形成有利战机;如果没有之后三渡、四渡赤水的“走”,就无法迷惑敌人,把敌人拖疲、拖垮,从而实现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毛泽东所采用的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式,就是让部队迅速前进和后撤,快速集结和分散,声东击西、寻机破敌,坚持把“走”与“打”、消灭敌人和保存实力辩证统一起来,指挥中央红军如同游龙,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云集的集团之间,积极创造战机,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是在极为险恶的条件下进行的,红军指战员在近4个月的战斗中时刻面临死亡威胁,但他们凭借着钢铁般意志和超人胆识最终获得胜利。红九军团在第四次渡赤水时为掩护主力红军顺利渡江而错失了过河最佳时机,毅然决定继续留在乌江北岸承担“诱敌”“阻敌”“断后”、掩护主力红军行动的重任。经过艰苦鏖战,兵力由1.1万人到最后只剩2000余人,无数红军将士用意志和力量、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的脚步和足音已渐渐远去,但伟大长征精神已成为不朽和永恒。

(责编:曹淼、谢磊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5-24 22:33:36

[回复]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碑文敬读(转载)

激励后人的不朽教材
——李硕勋烈士纪念亭碑文敬读
毛志华
2020年06月05日08:03 来源:学习时报
  1931年9月5日,我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著名的学生运动领袖和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李硕勋,在28岁的青春年华,英勇就义于海口东校场刑场,用自己满腔热血写下一个革命者永不泯灭的厚重人生。65年后,人们在烈士殉难处竖像建亭,并特意将亭前道路更名为“勋亭路”,以永怀先烈,训育后进。亭前竖立着花岗岩雕刻的李硕勋烈士半身塑像,正面镌刻邓小平题写的“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基座刻有李硕勋烈士写给妻子赵君陶的绝笔信。全文如下:
  陶:
  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即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勋九.四
  寥寥数语,李硕勋烈士从容就义、慷慨临刑的画面跃然而出,这泣血文字承载着他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忡忡忧心,对人民革命事业的挚挚追求,对爱妻爱子的深深眷恋,读之不禁潸然泪下,亦肃然起敬。
  1903年2月23日,李硕勋出生在四川庆符县(今高县)一个清贫的商人家庭。他自幼禀赋聪慧,勤敏好学。先后在成都省立一中、上海大学学习,积极投入各项斗争。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五卅运动这一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者之一。北伐战争中,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政治部主任的李硕勋率部在河南上蔡击败奉军,后回师武汉,东下讨蒋。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被任命为第11军第25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3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南省委(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军委书记。
  1931年春,李硕勋奉命到粤赣边区担任红7军政委,因身患疾病,被迫留在香港治疗。其间李硕勋改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8月,他赴海南岛指导军事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忠贞不屈,在写下碑文所刻“与妻书”后,壮烈牺牲!
  李硕勋以赤子之心铸就钢铁城墙,以泰山之力撑起民族脊梁,他短暂而光荣的一生所表现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犹如一座灯塔,永远照耀我们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学习李硕勋烈士坚如磐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李硕勋生活的时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命运十分悲惨。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他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17岁时,他第一次接触《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先进理论犹如清新的春风,使他那早已萌芽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归宗到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上来。在给家兄的信中,他讲道:“我们认清只有彻底的用革命手段,坚决地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是我们死里求生的唯一出路!弟近来对于一切均已置之度外,将本此伟大的使命作终身之奋斗!”从那时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和重大挫折,他始终没有动摇,越是危难关头,越是信念坚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硕勋的革命引路人,妻子的五兄,也是中共江苏省委代理书记赵世炎被杀害,他坚定表示,要向五兄一样战斗和生活。即使“日内恐即将判决”,他依然毫不动摇地对狱友们说,“你们放心,要继续战斗,前途是光明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英勇奋斗。
  学习李硕勋烈士铁骨铮铮、无限忠诚的坚强党性。李硕勋的一生,时时刻刻以党和人民利益为先,以革命事业大局为重。他常说,“共产党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1931年在港期间,因工作一时未落实,他诚恳致信中央,“我去留如何,速复电,即遵行”,是他忠诚于党的生动注脚;1928年,中共浙江省委提名他担任省委代理书记,受当时中央复杂斗争影响,未获批准,他毫不计较个人地位和得失,积极协助工人出身的徐英做好各项工作,是他忠诚于党的鲜活诠释;在狱中,敌人打断他的双腿,用铁丝吊在半空,“余在琼已直认不讳”,坦然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而对党的秘密绝不吐露半句,是他忠诚于党的生命绝唱。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身为党员,就必须把对党忠诚牢记心中,任何时候都同党同心同德,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学习李硕勋烈士担当任事、鞠躬尽瘁的精神意志。李硕勋一生担任过很多职务。党调他一地他熟悉一地,调他一处他深入一处,始终躬亲尽责,无私无畏,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从事学生运动,他为唤起同胞自强觉醒、引导青年投身反帝斗争积极奔走。军内任职,他因地制宜加强官兵思想政治教育,让25师这支曾沾染旧军阀习气的队伍脱胎换骨,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白区斗争,他机智果敢、镇定自若,数次挽救同志安危,让组织免遭重大损失。主持浙江省委日常工作,他忘我工作,迅速恢复20多个县的党组织。任职江苏省委军委书记,他以极大热情和胆量,发动和领导了苏北的农民起义,并先后筹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是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精神写照,更体现出他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九死不悔的坚强意志。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李硕勋烈士理想崇高、真挚浓烈的家国情怀。李硕勋是坚贞不屈的革命者,更是一个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人。当他的人生选择一次次与内心情感逆向而行,绝不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在于这炽热的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南昌起义前,他看望怀有身孕的妻子,因军情紧急,只能是匆匆一瞥;白区斗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他,每每出行都要特意让妻子给自己化装,只为减轻她的担忧;香港团聚,几天的天伦之乐竟成永远的诀别。在狱中,他将写好的“与妻书”捧读良久,斟酌下把“前线”改为“前方”,把“善视吾儿”改为“善育吾儿”。“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死后勿为我过悲”“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流淌着他对爱妻爱子的愧疚与不舍,更加坚定地表达出他为之追求真理的可贵,为之斗争理想的崇高,为之献身事业的伟大。精神有了归属,生命才有意义,家国情怀就是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只要我们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必能描绘大写人生、成就非凡意义。
(责编:曹淼、谢磊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6-09 22:45:07

第一页 [1] 2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