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PENG  

03-07

874183次

8人

11个

311个

17493人

48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彭振郊   [申请管理员]
[主楼] 香港粉岭彭氏宗祠  [精华]

香港粉岭彭氏宗祠
粉岭围巳有七百多年历史,彭氏家族,是新界五大族之一。风水古炮、鱼塘、古炮是村的特色;是少数於香港在今天仍保留古色古乡的村落。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于粉岭北便村,于明朝万历初年(1573年)建成。清朝道光年间,国学士彭步进见宗祠日久失修,于是与村中宗族兄弟集资,在道光廿六年(1846年)委托风水先生选择吉日,将宗祠移建至北便村现址。该祠堂曾于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后来又在1979年重修。

每年的二月初二,彭氏族人都会在宗祠内举行春祭盛典,向历代祖先一尽追报之孝。由1979年起,宗祠内的部分地方改建成为「粉岭幼稚园」,为村内的年幼子弟提供学前教育,近年「粉岭幼稚园」已经关闭。


粉嶺圍十年一屆太平清醮


彭氏一姓的源起及其南遷來港始末

彭氏是新界鄧、廖、文、彭、侯五大望族之一,他們的先祖曾經幫助軒轅黃帝打敗蚩尤。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堯舜時代,彭祖受封於「彭城」,後人於是以城名為姓,至今已歷四千餘年。幾代以後,出現了彭祖,壽命達八百歲。
新界彭族的遠祖原居於甘肅省隴西一部。唐玄宗時,先祖彭雲因避安史之亂,輾轉遷居於江西宜春盧陵縣。

彭氏族人南遷來港始末

南宋光宗年間(1190-1195年),彭氏子孫彭桂與子彭迪然擔心蒙古大軍的侵略會影響生計,毅然舉家南遷至新界粉嶺一帶,起初卜居於新安縣龍山(即粉嶺龍躍頭一帶),不久再遷居於粉嶺樓一帶,其後人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徙居於粉嶺村一帶,並立圍定居。彭族自彭桂立村自今已近八百年,已在粉嶺建了多條村落,包括南邊村、北邊村、圍內村和粉嶺樓村等,村民人口三千餘人,族人多聚居於粉嶺圍、粉嶺樓;就連上水掃管埔村、蕉徑村、大埔汀角也有彭氏族人定居。

「粉嶺」一名的由來

粉嶺古名鴉鵲堲,明中業時期,鄉民掘山建村時,發現該地泥土呈白色粉狀,故稱為「粉嶺壁」,後人簡稱為「粉嶺」。

彭氏宗祠

據說彭氏族人移居粉嶺樓後不久,即開始興建第一座祠堂。按彭氏族譜記載,宗祠建於明朝萬曆初年(1573年),位於粉嶺北便村。後來祠堂被拆掉,據村中長者解釋,這是因為祠堂的風水欠佳。由此可見,彭氏族人對風水堪輿之學深信不疑。清朝到光年間,因宗祠架構樑垣頹敗,國學生彭步進倡議村中堂、祖及兄弟捐助經費,聘請風水先生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擇吉移建現址,仍居北便村內。後於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又於1979年重修。大門左右懸有楹聯:「商賢世澤,宋史家聲。」

粉嶺圍太平清醮的來由

粉嶺圍彭族太平清醮屬十年一屆,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開始年代已難考究。據彭氏族人說:「太平清醮原於唐宋朝代興起,那時人民游牧值農生活艱困,年中遇上或遭受災禍,穀豆歉收,遂發起僧道祈墩b經功德法奏天神,田園土地主神,護境護鄉各方土神,因得神力庇佑,災害消除,農牧豐收,人民生活得安享太平盛世,俗例相沿延續成十年一屆太平清醮酬謝神恩,神人共樂。」
又如粉嶺圍太平清醮的大會主席彭鏗然所言:「太平清醮之慶典由來已久。世人為感謝上天照顧蒼生萬物,也祈求來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遂設壇祭祀;此風俗為各處鄉村傳為族例,並定期籌辦,以期驅邪超幽,神人共享,福澤萬家。」







太平清醮的儀式

打醮開始以前有一項準備工夫要先做,就是「揚幡」,是豎立竹竿的儀式。竹竿上掛有幽燈,下設有幡亭,據說可給遊魂指路和休息。新界許多地方的太平清醮,幡竿的數目是五枝,分別代表了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幡竿所覆蓋的範圍是醮棚,醮棚是做醮的核心地帶。
打醮最重要的儀式之一是最後一夜的「祭大幽」,即對無主孤魂作出超度和分衣施食。喃嘸先生首先替亡魂超度,所做的儀式包含了打開地府之門,將亡魂集中在壇前,點化亡魂不要再眷戀凡塵俗世,並將其超度,讓他們可以早日輪迴。
超度之後就到分衣施食的環節。由於遊魂眾多,易生騷亂,所以村民把巨大的鬼王抬出,對無主孤魂收鎮壓之效。村民接著在地上鋪上分二行長長的金銀衣紙,好讓男女亡魂獲得施捨。由於整個場地滿是遊魂野鬼,女性(尤其是孕婦)是不會參加的。即使是男性村民,也必須先取利市,以擋凶災,而且儀式進行期間,彼此不能呼叫對方名字,防止鬼魂跟隨。
儀式結束後,被認為帶來疾病、不幸的鬼魂就會離開鄉村,而大士王亦會被火化送走。

粉嶺圍太平清醮的情況

粉嶺圍彭族太平清醮屬十年一屆,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內容為祭祀神靈,乞求神力扶佑,陡婧暇称桨玻∝斉d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今年由舊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新曆12月16日)開始,至二十四日(12月19日)。
在醮會正式舉行之前,其實有許多籌措、準備的工夫,從籌備到完畢約需時一年之久。約於一年前即籌組「建醮委員會」。又要選好「緣首」,粉嶺圍共選了九個年輕男性擔任緣首,他們在神前被選出,再醮會正式舉行時代表鄉民侍奉神明。大部份地方的緣首的數目都是九人,可是大埔泰亨有十人、逄镉辛耍蕪B村鄉於1984年的醮會,稱為緣首就有三百人之多。
在二千年的農曆三月五日,舉行上頭表祭神儀式,喃嘸先生率眾緣首及父老祭神,又於農曆七月二十日舉行上二表祭神儀式。上表是鄉民通過其代表(緣首)及神明的代表(喃嘸先生)之手,向天、地、水、陽三界四府的神祇發出邀請信的儀式。
醮壇設在村前廣場,神棚戲棚相對,醮壇神棚擺陳香案、神帳、橫匾,精美紮作物品,供萬眾親朋觀賞。
12月16日早上五時三十分,村中父老、兄弟、喃嘸先生和緣首一齊集合在醮會喃嘸棚前,由喃嘸先生開鑼上三表拜祭法事。在此儀式中,寫上鄉民的名字的表文,用雞冠去污後,就連同紙紮的功曹馬(或稱使馬)化去。此儀式象徵著在表上有名字的鄉民,邀請各方神祇前來參加醮會之意。
在七時三十分,出發去取水,再回醮會神棚作淨壇法事。取水是到區內的河中,取水回醮壇的儀式。這些水經符籙去污、密封後,就放在壇內。等打醮完畢後,鄉民就會分水回家煮用。
九時三十分,是揚幡儀式。「揚幡」,是豎立竹竿的儀式。竹竿上掛有幽燈,下設有幡亭,據說可給遊魂指路和休息。
至十時三十分,到彭氏宗祠迎接彭公神位和英雄帳神位回醮坐陣,繼而至北帝廟玉虛殿迎接三聖宮(北帝、關帝、文昌帝)回村中醮會的神棚供奉,期間在廟外有舞獅活動,廟內由道士率領眾人參拜眾神,並迎回村內供人參拜。
十二時三十分,各父老及工作人員齋膳。至下午有醒獅點睛儀式,邀請了新界北區民政事務專員黃漢豪、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主持上香、放生及醒獅點睛儀式。晚上戲棚的神功戲正式開鑼,前來獻藝的是慶鳳鳴劇團,當晚首演「七彩六國大封相」、「柳毅傳書」兩本戲。
12月17日下午四時啟人緣榜,把登記著有份參加打醮者名字的人命榜,像金榜題名一樣,貼示出來。
12月18日是醮期正日,當日除有參拜儀式外,還邀請了民政事務局局長林煥光到來主禮及頒授迤欤瑏K設有齋膳供嘉賓享用。
12月19日晚上八時開始拜神,然後開始「祭大幽」。
「超幽」是打醮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即對無主孤魂作出超度和分衣施食。喃嘸先生首先替亡魂超度,所做的儀式包含了打開地府之門,將亡魂集中在壇前,點化亡魂不要再眷戀凡塵俗世,並將其超度,讓他們可以早日輪迴。
超度之後就到贈衣施食的環節,時間是十時四十五分。由於遊魂眾多,易生騷亂,所以村民把巨大的鬼王抬出,對無主孤魂收鎮壓之效。村民接著在地上鋪上分二行長長的金銀衣紙,好讓男女亡魂獲得施捨,其中還火化幽衣三百六十條,男衣女衣各半。由於整個場地滿是遊魂野鬼,女性(尤其是孕婦)是不會參加的。
至十一時,所有幡竿同時拔起,拿到鬼王前火化。這是贈衣施食後,有主歸主,無主歸廟的安撫方法。
儀式結束後,被認為帶來疾病、不幸的鬼魂就會離開鄉村,而鬼王亦會被火化送走。
在化衣完畢後開始,村民不能與他人打招呼,聽見有人叫自己名字也不可回應,要一直無聲的回家向祖先上香拜祭,個人的醮務便完結。化衣和化幡竿後,再化鬼王,打醮便圓滿結束。
12月20日是最後一天,當天眾父老、緣首酬神,並化人緣榜,然後送三帝回廟,打醮亦隨之結束。

粉嶺圍太平清醮的意義

籌辦一次太平清醮,耗費動輒過百萬元,如此龐大的資金、盛大的祭祀活動,需要村民踴躍捐輸才行。據悉,單是粉嶺圍的村民就合共捐了二十餘萬元之多。除錢財之外,打醮的籌備工作歷時近一年(如開工扎作、搭棚作灶等)始可完成,可見村民十分熱心於本鄉事務,亦反映了他們的團結和合作無間。所以由此說來,鄉村群策群力,合力舉辦太平清醮亦可以促使鄉村內部團結一致,使各村民對本村有向心力、凝聚力,從中亦體現了村民團結合作,和睦親誼的力量。

作者:彭学元   回复:11   发表时间:2008-08-26 16:49:4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香港粉岭彭氏宗祠

我也是姓彭的,不过我是广西

作者:彭恩中恩中   发表时间:2013-01-06 10:24:51

第一页 [1] 2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