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31673次
2人
2个
127个
1096人
119部
我是党玉柱,欢迎登陆党姓族谱录党玉柱的个人主页http://wiki.zupulu.com/space.php?userid=1603希望大家留言,把各自家族的字辈排行和祖籍及迁徙地写下来,以便能够从中找到相同的祖先。
作者:党玉柱 回复:253 发表时间:2010-08-02 18:04:46
⑿夏禹即禹。亦称大禹,戎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姒(si)姓,名文命。鲧之子。原名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据后人记载,他领导人民疏通江河,兴修沟渠,发展农业。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以治水有功,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任部落联盟领袖,传曾铸造九鼎。又传三苗作乱,他克之,辟土以王。其子启*。葬于禹陵,一称大禹陵。在浙江绍兴市会稽山门外。相传为夏禹的陵墓。《史记·夏本纪》太史公(司马迁-纂者注)言:“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陵房有禹王庙,庙宇雄伟,内有禹碑及窆石亭,为浙东著名胜迹。*启,夏代国君,姒姓。禹之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代。传禹曾选定东夷族的伯益做继承人。禹死后,他即继王位,与伯益发生争夺,杀伯益确立传子制度。有扈氏不服,也被他攻灭。一说禹去世后,伯益推让,他被拥戴继位。⒀颛顼传说中古代部落首领。号高阳氏。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曾命重任南正之官, 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 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⒁鲧传说中原始时代部落首领。颛顼之子,禹之父,建国于崇(亦称有崇),号崇伯。由四岳推举,奉尧命治水,他用筑堤防水的方法,九年未治平,被舜杀死在羽山。神话谓神化为黄熊。一说与禹同为治水有功的人物。⒂拓跋颍川郡。古代鲜卑族姓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云拓跋氏。”鲜卑族为古代东胡的一支,原居于东北地区。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386-556年),日益强大,尽占长江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其姓名亦改为元宏。其他庶族仍为拓跋氏。又《魏书·官氏表》云,拓跋氏自称为黄帝子昌意之后裔,此为附会虚托之辞。[郡望]颖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初置,以颍水得名,相当于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二、党姓辨义(一)据《华夏百家姓探源》载:黨(党)[dǎng]冯翊郡、冯翊堂。黨氏起源于冯翊,祖宗姬氏。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黨和党两个字似乎是没有区别的,“黨”字笔划太多,写起来比较费事,所以,许多人每逢提笔写到这个字,就习惯地省写为“党”。不过,在姓氏学里就不同了。如果以称呼或书写别人的姓氏就不能黨、党不分,因为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家族姓氏,各有各的血脉源流。黨氏,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他们是距今2000多年前周朝王室的后裔,分别发祥于当时的晋国和鲁国。黨氏来源:《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左传晋大夫姬氏之后。”以及《姓氏考略》上说:“鲁大夫有党氏,周公族之后,见《左氏释例》,望出冯翊。”党氏来源:党氏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后裔,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氏。《韵府群玉》记载:“夏禹氏之后,唐有党芬、党进(应为宋代——纂者注)。《广韵》记载:“本西羌姓,姚秦将党耐虎。”党氏有西羌的血统,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一支位于今青海省境内的西党,以“党项”为部落之名,根据史书的记载是夏禹的支裔。但是,由于文字的进化和演变,以及世人书写的以讹传讹,以党代黨或以黨代党的乱真现象,黨、党两个姓氏也就分不清楚了,干脆都以“党”为姓了。(二)据《辞海》释:党:㈠(dǎng)①见“党项羌”。②姓。金时有党怀英。㈡ [黨] (dǎng)①谓政党②古地方组织,五百家为党。③处所④亲族⑤朋辈⑥偏私。㈢(tǎng)①通“傥”,或者。②通“谠”。正直。黨:㈠“党㈡”的繁体字。㈡(zhǎng)姓。春秋时鲁有黨氏。《左传·定七年》:“王入于王城,馆于公族黨氏。”注:“黨氏,周大夫。黨音掌。”今姓黨,读dǎng。(但在今山东(春秋鲁国故地)一带依然有将党姓叫做黨(zhǎng)姓——纂者注)。(三)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所载:(1)党,繁体字黨;不同于党(掌zhang)。掌(党)氏又作仉(zhǎng)氏,是另一姓。(2)仉氏,即为掌氏。出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以族为氏》及《左氏释例》所载,鲁大夫有党氏,周公族之后,以音掌,故从音文。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孟子母仉氏,或即为鲁掌(党)氏之后。[郡望]鲁郡。西汉初年,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三国魏及晋代改为鲁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四)据《百家姓探源》所载:(1)黨zhǎng(二十画)音掌,鲁大夫的黨氏,周公族之后,望出冯翊。(见《左氏释例》)。左传晋大夫姬姓之后。(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黨(dǎng)字,今天已简化为党(十画),但作为姓氏,黨读作zhǎng。黨、党不能混为一谈,因为这两个字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家族,各有各的血脉源流。黨氏,根据古籍记载,以及历来学者的考证,他们是两三千年以前周朝王室后裔,分别发祥于当时的晋国和鲁国,并在冯翊(今陕西省境内)成为当地名门。追本溯源,当时最为荣耀的黄帝姬姓子孙。(2)仉zhǎng(四画)即掌氏,孟子母仉氏,或即鲁氏之族(见《姓氏考略》)。仉氏是难得一见的稀姓,根据考证,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黨氏所分支出来的,而黨氏则是周天子的王族之后,因此,仉氏虽不多见,但却是圣君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有十分悠久和荣耀的源流。“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的故事,举世闻名,她苦心孤诣教导孟轲(亚圣孟子——纂者注)成为大儒。这位贤母典范就姓仉。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在山东高苑,有一位仉经,曾官至河南道御史。(五)据《百家姓辈分字行》(2001版)刊载:党字源《说文》:“党,不鲜也。从黑,尚声。”按,党之本义当作不鲜。蒋礼鸿先生《义府续貂?党》有云:(今浙江)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菸党党。”又党字,古代典籍多用其后起义,本义已不通行。《姓氏寻源》卷“三0”《姓纂》云:鲁大夫有党氏,周公族之后,见《左氏释例》、《周氏族谱》。澍按:《左》庄三十二年,公筑台,临党氏。” 《百家姓考略》(清初学者王相)云:“夏后氏之后,支裔世居党项,遂姓党姓。宋有党进。” 今按,据《百家姓溯源》党姓姓源盖有三支:一支以封邑命氏;一支出鲜卑族,拓拔氏有党姓;一支源出于党项羌。(六)据《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一书中刊载:姓氏不要简化。简化字的使用是我国文字改革的重要成果,但国家在公布简化字的同时,也提出姓氏可以不简化。然而,这一重要原则并未引起人们重视,以至在社会上姓氏普遍被简化,甚至随意简化,造成姓氏混乱。例如:萧与肖,雲与云、修与脩、種(zhǒng)与种(chōng)後与后、塗与涂、萬与万、於与于、乾于干、穀与谷、酆与丰、黨(dǎng)与党(dǎng)等,这几组姓氏不应简化,一简化就等于改了一个姓。尤其是将傅、詹、潘、戴、蔡随意简化成付、占、泮、代、菜,就更没有道理,即混淆了姓氏,又乱用了简化字。(至今我们的姓氏是黨(zhǎng)还是党(dǎng)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以期得到更加的明确,但纂者倾向认为我们的党姓是源自于晋国公族大夫姬氏之后—纂者注)。(七)党、黨两字古今用法:党和黨在现代汉语中黨是党和繁体字。在古代汉语中有三个不同的用法。1、古代汉语中,是用来专指党姓和党项族。如:“党进……黨”《宋史·党进传》卷二百六十。2、在古代汉语里,“黨”有以下几个意义。最早是指一种居民组织单位。据《周礼》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黨”。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以口语遇此祸,重为乡黨所笑,以污辱先人。”“黨”的另一个意义是由利害关系结成的集团,这可能是由第一个意义引申来的。《楚辞·离骚》:“惟夫黨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黨”字指集团时,一般只用于贬义。现代汉语的“朋黨”、“羽黨”、“死黨”,“结黨营私”等就是由此而来的。“黨”还有“偏袒”的意思,显然是由“朋黨”引申而来的。《尚书·洪范》“无偏无黨”。现代还有成语“黨同伐异”。现代汉语的“黨”一般是政黨的意思。(八)繁简字历史演变过程:汉字异体繁多,书写笔画也较为繁琐。因此,按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方案中的简化字分四批进行。1964年总结、归纳成《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公布时又对个别字作了调整。同音代替的简化方法下产生的,本着在意义不混淆的条件下,用形体简单的同音字代替繁体字,即减少了字数,又突出了表音的特点。用简化字包含了两者的含义。如:穀(五穀)、谷(山谷)→谷;發(發出)、髪(頭髪)→发。(但确实也给一些特殊含义的字造成了歧义和混乱—纂者)三、新党姓(赐姓)的由来(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一批被遗弃和无人收养,又没有姓名的孤儿,被各地社会福利机构所收养。因此,他们被赐以党姓。与此同时,全国各大报刊,电台都曾在不同时期对这批被取姓为党的孤儿进行过报导。1994年8月《大连家庭报》刊载,在大连社会福利院收养的被遗弃孤儿。“女孩被取为党姓,男孩被取姓为国”。意为不忘党和国家的哺育之恩。1998年8月《大连日报》刊载《姓党的孩子都是宝》一文,意为党和国家是孤儿的再生父母。2003年《大连日报》又刊载记者专访文章,“大连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部为了使这些孩子长大后铭记党的恩情,福利院的妈妈把他们的姓都统一起来:“男孩姓国,女孩姓党。”1976年7月28日,在一场死亡24.2万人口的唐山大地震①中,幸存孤儿党北京,被法国富商收养。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孤儿泪》讲述了孤儿党生53,自1975年在大同市社会福利院。1981年至1994年间被养父母收养,精心治好天生残脚的感人故事。影片感人肺腑,摧人泪下。参加此片演出的一位演员名叫党云涛。纂者也曾多次被他人问及是否是孤儿,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吧!另据2006年《大连日报》刊载:今后大连市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孤儿起名将以《百家姓》赵、钱、孙、李……等次序依次排列,每年一个姓氏,并不再用“党”和“国”命名。(二)改姓1999年4月《半岛晨报》刊载文章:一位小女陔因受父亲虐待而得到社会救助,由原名鲁佳佳,更改姓名为党佳佳。注:①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十一度。死亡25万人,重伤16.4万人。相当于400枚投掷于广岛原子弹当量。大连地区普遍有感,其中旅顺、金县和复县西部沿海地区震感强烈,有人震前看到地光,听到地声。复县太阳升公社张屯大队有的房屋震裂。四、郡望①堂号党姓,“本出西羌,有冯翊②、华阴③两族系”。(一)据《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载:党姓郡望(望出冯翊郡)冯翊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设置“左冯翊”的行政区,与“右扶风”(治右扶风,今陕西兴平—纂者注),“京兆尹”合称“京畿三辅”。三国魏(公元三世纪)将“左冯翊”改为冯翊郡。相当于今陕西省韩城以南、白水以东、渭河以北一带。可见,党氏的郡望已经离开它的三支主要发源地都有一段距离了。(二)据《百家姓探秘》、《百家姓辈分字行》载:党姓望族居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党姓适用楹联:?望出冯翊;姓启禹王。?二不德行人皆仰④;两一壮语望自高⑤。?骁勇绝伦,羡进公⑥英气;文章华国,仰琪祖⑦芳声。(三)堂号据《华夏百家姓探源》载:冯翊堂。自周朝的党氏家族,他们的子孙于三国魏——直至隋唐时期,都在陕西省大荔、高陵等地繁衍望族,过去这里属冯翊郡,由此,党氏家族子孙为了不忘祖先的出处,世代沿袭“冯翊”堂名。[楹联]太仆名卿经术(党茂)。镇南节度英风(党进)。[辈分字行] 据民国残本《党姓族谱》,青海西宁党姓一支辈分字行为:“崇善守业嗣定昌”。注:①郡望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也叫地望,是传世姓氏的地域性标志。②冯翊郡名。汉为左冯翊*,后为冯翊郡,唐以后为同州,清为同州府,州治临晋,即今陕西大荔**县。*左冯翊,汉代郡名。本为秦内史地,汉高祖刘邦二年置河上郡,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辖二十四县。约当今陕西渭河以北,泾河以东,洛河中下游地区。(《汉书·地理志》)。**大荔,古代西戎族(古代我国西北部少数民族的总称)的一支。史记秦纪:秦厉共公二年……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汉书九四上匈奴传:“而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在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于此置临晋县,晋改名大荔县。隋初更名冯翊。元入同州,清升同州府,复置大荔县为府治。即今陕西大荔县地。(《嘉庆一统志》二百四十三。同州府一。)③华阴(huà阴)县名。在陕西省东部,渭河下游,陇海铁路横穿。战国时称西河,秦置宁秦县,汉改华阴县。县南“西岳”华山为名胜地,山麓多松、桧及果树、竹林。④明代武功知县党茂,忻州人。“誉来不喜,谤来不怒,有长者之道。”⑤清代名士党湛,同州人。常言:“人生须做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第一等人”,故号“两一”。⑥宋代武士党进的事典。⑦宋代有进士党琪,文名卓著。(四)党姓分布区域陕西省韩城党家村陕西省大荔县;党睦;羌白;华阴市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党家庄;阳谷县十五里元乡党家店村山西省永济市;襄垣县党家湾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区宁夏自治区党家岔村(位于世界第二大震湖—宁夏震湖)据《中国人的姓氏》(2007)中记载:党姓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在陕西省一定范围内却比较多见,在陕西人数最多的100个姓氏中占到第69位,在全国500个大姓中居中间靠前的位置,占到第230几位。(五)本家党姓来源研究纂者于1994年曾通过原大连城市发展公司石桥轮胎业务经理党安民的牵线向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元乡党家店村党万收书记写信了解情况。后几次遇见党安民他都非常热情地说党万收书记已经准备回信了,但至今沓无音信。经党安民介绍,“有一部分党姓分布在藏族地区”。并还说过:“在党万收书记那儿收藏着全国各地党姓的联系地址,许多党姓人纷纷认祖寻宗。”2003年元旦期间,央视4台专门播放了一个专题介绍《党家庄》的片子,可惜当晚没有录下来。纂者认为,本家党姓出自于姬姓,为晋国公族大夫后裔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祖父原籍山西永济,永济距襄垣约300公里,距党姓郡望冯翊郡(今陕西大荔县)仅45公里,隔河(黄河)相望。并且据权威教授介绍,现今党姓大多分布在山西、陕西两省,源出于春秋时期晋国上党地区。山东省阳谷县十五里元乡党家店村与济南党家庄的党姓。据纂者分析很有可能源自于黄帝小儿子禹阳的后裔。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8:18:37
该回复已被管理员删除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6 18:19:59
陕西山阳党氏家谱(根据山阳党氏家谱整理)居福地千载盛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镇华堂万代兴示儿孙两条正路唯读唯耕据传,党氏家族约于明朝初年从山西迁至商州,其后一分支兄弟三人,老大党兴文,老二党兴隆,老三党兴武由商州迁至山阳县色河镇峪口村。后为寻求最佳生活家境,老大迁至柞水凤镇,老三迁至山阳板岩镇马滩。老二兴隆居住在峪口村党家湾。据此,柞水凤镇,板岩马滩,峪口党家湾后裔为同宗同祖。2010年修谱时,相继历经兴、继、自、文、长、振、家、升、启、英、永等10代人。往山阳来泾阳往来向阳一脉相承怀恩怀德经彼地到此地彼此福地二字传家唯耕唯读泾阳县山阳党家湾党姓约于清末迁来。现居三渠镇(原雪河乡)山东庄探花组、白杨村一组等地。至2012年底探花组现传至英字辈,白杨村传至升字辈。原谱:长、振、家、升、启、英、永、续、朝、邦现 续 修 家 谱:湘、林、保、玉、世 , 来、福、维、守、昌 。仁、杰、春、传、财,国、强、君、贤、尚。泽、方、原、祖、学 ,礼、俭、乐、庆、康。忠、孝、举、廉、盛,福、贵、侦、吉、祥。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8 17:26:11
党成伟 河南南阳淅川党岗村,中国现在党姓最多的地方,一个村就有四千人百分之九十五都姓党。自,景,书,廷,泽,荣,宏。老家有家谱为证。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8 19:08:37
QQ:小缠缠。我们的字辈是洪,国,桂,秀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8 19:21:49
党兴忠,我只知道几辈:山,万,兴,林、玉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08-28 19:24:48
我们这里的字辈是 成,才,三,元,吉,庆,新 四川乐山 党吉春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10-01 19:13:50
湖南株洲党新我们家族字辈排行:久世从玉庭,光大福振兴,传家尚正道,辉祖广红文。我是道字辈,我们家族是从山西同官迁出,前辈中有在广西为官,后迁至湖北钟祥,现居住在湖南株洲,有没有字辈相同或相似的。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10-20 19:49:34
党氏迁北流考党鸿我族古礼公原籍山西曲沃县,也就是说元代末年(1341-1368年)即元朝灭亡当年也即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当年,由山西曲沃县迁来广西。具体先落脚广西哪里,因年代以久,无从考究。{ 本人据当时的地名得出推断,应该是落脚在现在的玉林附近,玉林曾经叫党州。始祖墓也葬在玉林党山(土名陶山)。}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11-12 22:25:06
北流党氏是以南川公党传(字:元述;号:南川,1478-1560年)为始祖的。党传在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入岁贡,而后官赴福建省漳平县任知县,即七品芝麻官。党传有四子,党东庄,党南庄,党绍基,党细庄;由于当地战乱全家失散。党东庄,党南庄失散至今无从考究,党绍基即我北流党氏始祖二世,世居北流至今,已经传有后裔近1.2万人(含分散居住在全国各地的党氏),在北流姓氏的排名中排在20位左右。现主要居住在北流市新丰白石冲、高塘村、良塘村、罗全村、石嘴碗村;隆盛南禄村、中和村、西塘村;大坡外高峰村、南盛村、新安村、中潭村、内西村;清水口大罗村、大荣村;平政灰沙村。在新丰镇建有党氏宗祠祠堂。现查明小儿子党细庄随母亲散落在广西贵港,即现在的贵港党氏也有5千人左右。
作者:党玉柱 发表时间:2014-11-12 22:26:2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