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874176次
8人
11个
311个
17493人
480部
彭城彭祖祠彭祖祠是彭祖后裔追本溯源,海内外彭氏宗亲魂牵梦绕的敬仰先贤、祭祖圣地。祠内供奉着大彭国的开创者、华夏第一寿星、彭姓的始祖——彭祖。坐落在彭祖园中部,福山南麓,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秦汉式建筑。这座建筑背依福山,周围松柏常青,数十根红色廊柱,支撑起巨大的殿宇。其上红漆彩椽,斗拱相接,常有白云袅袅,仿佛绕梁而过。彭祖祠高11米,建筑面积218平方米,白墙碧瓦,气势非凡。祠堂前是面积330多平方米的祭台,台面用上等青石镶铺,宽敞整洁。祭台中央有一尊鼎状的大铜香炉,炉中香火燎绕,祭拜者络绎不绝,使这里的气氛显得应重、肃穆。彭祖祠门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彭祖祠”三个镏金大字金光闪耀,由当时年已92岁高龄的冯亦吾先生题赠。两边的楹联是:寿星不落垂千古风范长存播九州;彭寿无疆万古千秋永膺祀典祖恩广育群黎百姓同上春台。彭祖祠内的陈设简洁、庄重、大方。迎面上悬一块大匾,上书“德宗寿祖”,概括了彭祖的功德。迎门为彭祖金像,像总高3.20米,周身用纯金贴成,成导引姿态:两目微含,慈蔼可亲,双手呈阴阳和谐之势。金像背后是一块面积10平方米的巨幅木质浮雕,精雕细刻着云蒸霞蔚、祥云盘旋的图案,仿佛要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久远的过去。在浮雕两边,各有一幅云锦装饰,每一幅云锦上面,都有800多个银色的小龙图案。左边墙上是一幅“彭祖世系图”。全图根据《史记》等典籍的记载,采用图表的方式,罗列出从古帝王少典、黄帝,直到彭祖及其56子的世系源流和其他各分支的发展情况。图上展现的人物,多数是中国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并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伟人。从图上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彭祖与黄帝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右边是“大彭国形势图”。史书记载,尧帝封彭祖于大彭,大彭国成为夏、商时代的重要方国,“大彭国形势图”即表现了这一历史。图中标出了商政权不断迁涉的位置;绘出了大彭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形势;标明了大彭同姓国豕韦和昆吾的位置,以及一度为大彭征服的邳、女先、班方等国的位置,也绘制出与大彭同时期的一些政权、部族的名称。“大彭国形势图”从历史的角度,表彰了彭祖作为东方的人文始祖,开发彭土,促进华夏东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功绩。 承师殿内,供奉的是彭祖及八大弟子,这龛台正中的便是彭祖,自古以来,彭祖都被视为长寿之神,许多正史、典籍都已记载了彭祖的身世,从而证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彭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他隐居武夷山修炼,晚年回到蜀地,住在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到今天的彭祖山,他对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衣、食、住、行、运动、药物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总结出一套自成体系的长生理论与技法,他经常云游四方,将长寿之道广为传授,便民间百姓大受裨益,而彭祖本人活了八百余岁。人们慕名前来晋谒彭祖,纪念这位天下第一长寿老人,希望能学他,做到健康长寿,顺其天年。 彭祖祠是“彭祖四胜”之一,是人们追寻彭祖功绩,寻访彭祖文化,祭祀彭祖并祈福、祈寿的庄重场所,是徐州作为彭祖文化发源地的集中体现。
作者:彭振郊 回复:68 发表时间:2010-07-11 23:12:31
东莞东坑彭屋彭氏大宗祠 东坑镇彭屋村彭氏大宗祠,坐落于彭屋大村的村头,占地900多平方米,为一座三进五开间硬山顶,四含院布局的大祠堂。祠堂坐东北,向西南,把整个大圳埔尽收眼底,非常宏伟。建筑别具特色,连央视和广东电视台都来拍摄过,并向全世界华人播放。 彭屋村彭氏源流 彭氏是中华姓氏中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从黄帝传昌意、颛顼、老童、吴回、陆终、■铿公受尧帝封于大彭国(今徐州一带),以国为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东坑镇彭屋村提供的资料介绍,东坑镇彭屋村的彭氏,都是彭应春的后人。 彭应春,号云溪,南宋宁宗开禧年(1201年)中举,被派往广东南雄往教谕。嘉定十三年(1220年)彭应春致仕珠玑巷,嘉定十六年(1223年)从珠玑巷迁往宝安彭屋基,约在理宗绍定年(1228年),从宝安彭屋基迁到琥珀坑(又名马坑),即现在的彭屋村。彭应春就是彭屋彭氏的一世祖。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0:58:18
相传,彭世潮在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期间,曾擒获过大盗夏元虚。提审夏元虚那天,有很多人到堂上请求他判夏元虚无罪释放。这引起彭世潮的进一步思考,为何那么多人为一个大盗说情呢?彭世潮深入民间调查后得知,原来夏元虚侠肝义胆,劫富济贫,所盗财物大都用于接济贫困者,深得平民百姓的拥戴。因此,彭世潮判夏元虚无罪释放。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0:59:01
后来,夏元虚听说彭世潮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而辞官回故里,在家乡彭屋筹建大宗祠的事。为报答彭世潮的释放之恩,夏元虚行数千里路,送来一对琇石门墩和一对五金难入的木柱。听说此对乌黑透亮的门墩,出自山东省的琅玡山,而那对木柱就是竖在祠堂寝室的“龙凤柱”。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0:59:45
两根木柱五金难入光亮异常,其纹理又如龙似凤,至今还没有人说得出是什么木材。杨宝霖认为这两根柱的木材非常好,他也没有见过祠堂的木柱如此靓,又不知是何种木材,可能要请林业专家鉴定过才知。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1:00:16
彭氏大宗祠落成至今已445年了,其间有过三次大规模的重修。第一次重修相传是在清朝时期,因资料的遗失,具体的重修年份已没有人能记得起了。第二次重修是在1924年,这一次祠堂重修,彭灿晃就知道了,他说那年他才6虚岁。还没有入学堂的他经常到祠堂里玩耍,目睹了重修的全过程。 第三次重修是在1983年。那时,彭氏大宗祠寝室的后墙倾斜,一些梁柱已腐烂,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1982年,还是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粉岭的彭氏族人组成回国观光团,回到彭屋,顺为谒祖,看到彭氏大宗祠颓垣败瓦有倒塌的危险,当即倡议重修。对此提议,侨胞、乡亲大加赞许,踊跃捐资。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1:00:55
中央电视台国际台的《天涯共此时》栏目,为摄制彭祖的节目,派出摄制组到彭屋拍摄过彭氏大宗祠,向海内外华人介绍过。当时与摄制组一齐来的,还有《天涯共此时》的著名主持人桑晨。 可能是彭氏大宗祠的建筑有特色,也可能是彭氏与彭祖的关系,经过央视国际台的《天涯共此时》介绍之后,陆续有广东电视台到彭氏大宗祠采访拍摄过。彭灿晃老人回忆道,电视台来采访他时,他听不懂普通话,记者也听不懂他的地道东坑话,沟通过程真有点鸡同鸭讲,只能由翻译传话。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1:01:55
泉州虹山彭氏家庙彭氏家庙位于泉州市洛江区虹山乡(前属晋江县辖)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有一片完好古老树木和二百多米高天然瀑布,是旅游观光避暑胜地。彭氏先祖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唐僖宗时随王潮入闽,始居泉州再迁南安,传至枨公迁晋江虹山,迄今已繁衍有四十余代,成为望族。其祖祠建于南宋,坐申向寅,状若凤,有多处园林景观建筑,现仅存主体祠枋540平方米,由于年久,该祠有六次较大修葺,近一次由旅居印尼锡江裔亲彭基成于1992年鸠资返梓按原貌修葺,焕然一新。彭氏名人贤士众多,宋有福州监仓曹,广州司户曹,兵部侍郎,承务郎,节度使,按抚使,明清进士五人,民国陆军少将,现在有处级5人,科级13人,留学生、教授5人。虹山彭氏族裔在本地约20000多人,又有分布闽、浙、粤、台湾、香港、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海内外各地。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4 21:06:40
虹山彭氏家庙初创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大门柱古联为:“支分唐朝历百载,祠占泉山第一家”。现在,虹山乡下设虹山、松角山、苏山、张坂、白凤等五个村,全乡彭姓约有一万二千多人,位居泉州洛江五大姓之列,是全省彭姓最大的集居地。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9 20:41:46
新宁黄龙彭公祠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龙柳山,祠里供奉的彭公老爷灵得很。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19 20:43:07
秩叙堂、“秩堂”之名,原本就来自祠堂名——“秩叙堂”。“秩叙堂”也是一座祠堂,不过它一开始就向我们表明,其主要功能在于议事,在于公共秩序和规则,而姓氏的意味并不明显。秩堂原为荒野之地,土著居民稀少,后来所增居民,除本地繁衍之外,更多的是从外地迁徙而来,所以秩堂是个多姓杂居之乡,历来是个开放、包容之地,虽有宗族之分,但各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并无明显的宗族矛盾,几千年来,从来没有剧烈的宗族冲突,各族祠堂并不排外,共同保持着“秩叙堂”的传统,主要在于弘扬祖德,教养后代,造福子孙,建设家园。
作者:彭振郊 发表时间:2010-07-25 15:10:19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