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874183次
8人
11个
311个
17493人
480部
彭城彭祖祠彭祖祠是彭祖后裔追本溯源,海内外彭氏宗亲魂牵梦绕的敬仰先贤、祭祖圣地。祠内供奉着大彭国的开创者、华夏第一寿星、彭姓的始祖——彭祖。坐落在彭祖园中部,福山南麓,是一座高大雄伟的秦汉式建筑。这座建筑背依福山,周围松柏常青,数十根红色廊柱,支撑起巨大的殿宇。其上红漆彩椽,斗拱相接,常有白云袅袅,仿佛绕梁而过。彭祖祠高11米,建筑面积218平方米,白墙碧瓦,气势非凡。祠堂前是面积330多平方米的祭台,台面用上等青石镶铺,宽敞整洁。祭台中央有一尊鼎状的大铜香炉,炉中香火燎绕,祭拜者络绎不绝,使这里的气氛显得应重、肃穆。彭祖祠门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彭祖祠”三个镏金大字金光闪耀,由当时年已92岁高龄的冯亦吾先生题赠。两边的楹联是:寿星不落垂千古风范长存播九州;彭寿无疆万古千秋永膺祀典祖恩广育群黎百姓同上春台。彭祖祠内的陈设简洁、庄重、大方。迎面上悬一块大匾,上书“德宗寿祖”,概括了彭祖的功德。迎门为彭祖金像,像总高3.20米,周身用纯金贴成,成导引姿态:两目微含,慈蔼可亲,双手呈阴阳和谐之势。金像背后是一块面积10平方米的巨幅木质浮雕,精雕细刻着云蒸霞蔚、祥云盘旋的图案,仿佛要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久远的过去。在浮雕两边,各有一幅云锦装饰,每一幅云锦上面,都有800多个银色的小龙图案。左边墙上是一幅“彭祖世系图”。全图根据《史记》等典籍的记载,采用图表的方式,罗列出从古帝王少典、黄帝,直到彭祖及其56子的世系源流和其他各分支的发展情况。图上展现的人物,多数是中国历史上曾显赫一时,并对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的伟人。从图上可一目了然地看出,彭祖与黄帝是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右边是“大彭国形势图”。史书记载,尧帝封彭祖于大彭,大彭国成为夏、商时代的重要方国,“大彭国形势图”即表现了这一历史。图中标出了商政权不断迁涉的位置;绘出了大彭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形势;标明了大彭同姓国豕韦和昆吾的位置,以及一度为大彭征服的邳、女先、班方等国的位置,也绘制出与大彭同时期的一些政权、部族的名称。“大彭国形势图”从历史的角度,表彰了彭祖作为东方的人文始祖,开发彭土,促进华夏东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功绩。 承师殿内,供奉的是彭祖及八大弟子,这龛台正中的便是彭祖,自古以来,彭祖都被视为长寿之神,许多正史、典籍都已记载了彭祖的身世,从而证明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彭祖从师尹寿子,学得真道,他隐居武夷山修炼,晚年回到蜀地,住在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到今天的彭祖山,他对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衣、食、住、行、运动、药物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总结出一套自成体系的长生理论与技法,他经常云游四方,将长寿之道广为传授,便民间百姓大受裨益,而彭祖本人活了八百余岁。人们慕名前来晋谒彭祖,纪念这位天下第一长寿老人,希望能学他,做到健康长寿,顺其天年。 彭祖祠是“彭祖四胜”之一,是人们追寻彭祖功绩,寻访彭祖文化,祭祀彭祖并祈福、祈寿的庄重场所,是徐州作为彭祖文化发源地的集中体现。
作者:彭振郊 回复:68 发表时间:2010-07-11 23:12:31
臺灣塘尾茂松祠堂:位在純樸鄉下農庄,外觀視野遼闊,面向大門,廳堂前上沿寫著「隴西堂」,左右對聯寫著:隴現祥光奕世克昌崇祖德,西含紫氣蒸嘗肅穆仰宗功。我祖自陸豐索本思源流芳遠,茂松臨塘尾地靈人傑福澤長。大廳供奉彭氏列祖列宗祿位,子孫團圓祭拜;祈求士農工商勤其事皆能平安祥和。「飲水思源應不忘本」是我族人傳統的美德,先祖來臺開基有260餘年,秉持傳統勤儉持家所建立的祠堂,歷經宗族艱辛經營,奠定了今日良好基礎,為著後代有跡可尋,唯有飲水思源、協力同心,和睦相處、承先啟後,在每年節慶日裡,各地裔孫齊聚一堂祭拜先祖。感念先人沐雨櫛風開疆括地恩浩蕩,緬懷烈祖披荊斬棘業為艱德崇隆。承此慶典之喜,同心同德,秉承先祖遺訓,端正倫常,克序尊卑,處已以孝悌忠信,待人以禮義廉恥,善求大同而寬存小異,門下一團和氣,四海親睦手足,勿以權勢淩人,毋以錢財傲已,讓我茂松公裔孫愈遠愈蕃、千秋萬載!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1:16:07
虎岩祠座落於:揭西縣五雲洞獅子山下洛布寨,始建於明正德12年乙未歲(西元1517年),明正德15年庚辰歲(西元1520年)恭陞入主。據考祖祠系清隱公之孫,伯凱公之子秉穆公(號雲莊)所建。400多年來,子孫繁衍不息,後裔遍佈五湖四海,枝繁葉茂。祖祠飽經滄桑,多次修繕至今風貌蔚然,龍騰虎氣,夙號靈區,祭祀不斷,香煙嫋嫋,堂龕金壁輝煌。第1次修繕為,清順治12年乙未歲(西元1655年);第2次修繕為,清雍正5年丁未歲(西元1727年);第3次修繕為,清乾隆57年壬子歲(西元1792年);第4次修繕為,清咸豐7年丁已歲(西元1857年)12月26日;第5次修繕為,民國17年戉辰歲(西元1928年)12日22日;第6次修繕為,民國81年壬申歲(西元1992年)10月14日丑時動工。於民國84年乙亥歲(西元1995年)8月16日辰時,重光奉主陞龕。祖祠3大特色:瓦背不留污漬;祠內不生蛛網;1對虎眼夏不積水,冬不燥。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1:26:01
受進公祠,座落於陸河縣河田鎮新圩崗為祠址,於西元1939年始建,1941年落成,並晉主升龕慶典。受進公祠,座北向南,癸山兼丑分金,背依許嶂高峰大山,面向平原之毯,夏涼冬暖,左右山巒環抱,自然形成一朵花,有黃蜷宿花芯之美稱。左右兩水長年清流不息環繞祠前,真是龍真穴吉、山明水秀的寶地。建祠後,經60餘年的風雨,歲月長久,又無人專管,逐步陳腐、殘缺、失去原貌。幸蒙政策開放,發揮群眾智慧,在本祠宗親賢裔彭武豪等人的熱誠帶動下,大家踴躍捐資,集腋成裘,於西元2001年辛巳歲重建,到西元2005年正月9日圓滿落成,並舉行了隆重的重光慶典祭祀。重建後的祠宇,結構莊嚴大方,壯觀堂皇,廳面寬闊,美觀實用。受進公脈下裔孫20餘代散居廣東、廣西、海南、江西、湖南、福建、四川、臺灣等地,還有部份旅居國外,約計20餘萬人。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1:29:05
上屋祖祠:位於陸河縣東坑鎮上屋村,上屋開基始祖守惠彭公號耕隱。生於明宣德5年庚戌歲(西元1430年)12月19日丑時。於西元1466年37歲時,擇居陸河縣東坑鎮上屋村,開基創業。此後列祖列宗曾多次遭番夷之變、山寇禍亂,祖業屋舍幾淪湮沒。先祖歷盡艱辛,於明萬曆6年戊寅歲(西元1578年)創建祠堂於上屋,堂號【惠公堂】。又於西元1928年因土匪暴亂而毀於兵火。劫後裔眾,悉心重建,祖祠重光,金碧輝煌,煥然一新,其盛況歷代傳頌。至西元1985年再次籌資修整,奉祖升龕。可知先祖創業、守業之艱難。我上屋始祖守惠公開基以來,532載於茲,裔孫繁衍四海。或服務於政界,濟時世名揚;或遨遊於商海,創駿業輝煌;或致力於教育,培英彥賢良;或躬耕於田園,喜長髮其祥。無論歐美南洋,臺灣澳門香港、深圳龍崗,故土外鄉。賴祖宗之德澤,憑個人之自強,名成利就,奕世榮昌,揚宗耀祖,福及故鄉。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1:31:23
彭祖舜懷公祠-是廣東始祖震峰延年公脈下的第24代祖祠,先祖舜懷公妣陳太,來自陸河縣水唇鎮(田心壩)侖嶺的《彭氏6世祖昆山公祖祠》,後到河田黃砂坑奠基定居,至今有100餘年,舜懷公一生勤儉、忠厚,與鄰和睦,精耕細作,悉心發展,終成家業,德高望重。並生2子及7孫,從此家旺業大,丁財兩旺,人賢位重,聲威名播,百業昌隆,可謂是“功加於時,德垂後裔”,並造龍真穴吉舜懷公祠。由於歷史和社會變革等原因,解放後本祠成為私人居住之所,龍龕全座毀壞,祠空四壁,更可惜隨著歲月流失逝,長久無以保養,祠貌日暫殘破,眾族裔甚是痛憾。幸我祖德福深,惠澤族裔,在歷屆理事會和居:香港、臺灣、族裔積極籌畫下本祠,立以精心重繕本祠,完複祠貌,全座精工雕裝,潤漆填金,“舜懷公”巨扁發出輝煌金光,並於西元1997年9月4日吉時,良辰安龕放主重光,從此氣象快然,香火鼎盛,添丁進財,家順人和,吉祥昌盛,逢年過節更是張燈結綵、家家喜慶,熱鬧非凡。西元2007年9月4日吉時,是我們舜懷公祠重光10周年的大喜日子,承蒙兄弟宗祠之宗親的鼎力支持及我宗祠孝賢子孫們的竭誠努力,成功地舉辦了舜懷公祠重光10周年的隆重慶典,這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惠承祖訓和光大祖業的直接象徵!承此慶典之喜,同心同德,秉承先祖遺訓,端正倫常,克序尊卑,處已以孝悌忠信,待人以禮義廉恥,善求大同而寬存小異,門下一團和氣,四海親睦手足,勿以權勢淩人,毋以錢財傲已,讓我舜懷公裔孫愈遠愈蕃、千秋萬載!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1:34:39
九溪彭氏宗祠位於:蛇形山鎮洪福村划船塘之陽,前坪很寬敞,坪中兩座鐵鑄香爐古香古色。宗祠是1棟坐南朝北的牌樓式建築,威武雄壯。中間的山字牆牌高13.69米,【彭氏宗祠】四個楷體字上書中央,宗祠牌上方塑有【旭日東昇】圖案和【八仙雲遊】圖,兩旁紅色柱子上是【二龍戲珠】,四周分別是【指日高升】、【紫氣東來】、【天官賜福】、【文王訪賢】四幅壁畫。兩邊的風火馬頭牆各高10.9米,整個宗祠寬32.8米。階基上安放著一對2.1米高的石獅。大門是整條的花崗岩砌成的,上面雕刻的楷字門聯為:三水繞宗祠光前千秋綿世澤;群峰朝聖殿裕後萬代振家聲。此聯道出了九溪宗祠的選址是前輩慧眼識寶地。遠處,群山層疊起伏;近處,3條小溪彙聚在划船塘。左青龍右白虎,真是鐘靈毓秀、人傑地靈、值得一遊的好地方。進門是一個3進大廳,6個花崗岩廊柱上分別刻著金色的隸書、行書、篆字對聯,道出了始祖悠久的歷史以及重建宗祠的意義,表達了眾裔奉孝祖宗、使祖德發揚光大的心願:其1:重建宗祠奉先思孝召萬代;追念祖澤豐功偉績耀千秋。其2:六石肇基根深葉茂枝更生枝祖德芳無量;九溪沛澤源遠流長派系分派宗功浩有餘。其3:景麗三春樂道萬紫千紅沐東風;祥瑞百世歡呼千年萬載沾化雨。過大廳就是【太祖聖殿】,聖殿聯充分顯示了九溪彭氏有太郎太祖坐鎮神殿、有求必應佑後啟人發達無疆的浩蕩神威:有求必應赤誠上騰3千里;無感不通紫霞普照百萬家。神龕中央的神轎裏是【36郎】之首、被玉帝封為【太郎】的彭君太郎太祖德顒公的坐像,【祖德流芳】4個大字上書紅綢上掛在神像下邊,兩旁是裔嗣建奎所撰著名書法家李讓成老師所書的神聯,既讚揚了太郎太祖的神威和慈悲,又為神殿增添了神秘和莊重的氣氛:持寶劍鎮邪驅災廣濟天下;坐聖殿降吉賜福普蔭蒼生。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1:37:01
九廳十八井位於:陸河縣河田鎮寶山桐樹下村,是該村彭氏14世祖騰輝公於清道光年間修建,距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大屋座北向南一字擺開,很有氣勢。房屋結構嚴謹,工藝精湛。當時為防護械鬥,南端築圍牆,牆外水溝寬且深,並且圍牆槍眼,星羅密佈;飲用水井設在天井裏,由東向西屋開門設內走道,1可調兵遣將,2可便於生活用水。據傳,此屋自動工之日起,足足建造了20餘年之久;尤其是流傳兄弟合作的鐵事,是流傳千古的典範。幾年來,吸引不少遊客領導前來參觀考察。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5 22:08:54
茂松祠堂:座落於桃園石觀音大潭庄塘尾,於民國69年庚申歲(西元1980年)農曆2月2日興工改建至同年11月18日竣工,座向為卯山兼甲,建築面積62.3坪。祠堂位於純樸的鄉下農庄,外觀視野遼闊,面向大門,廳堂前上沿寫著「隴西堂」,左右對聯寫著「隴現祥光奕世克昌崇祖德,西含紫氣蒸嘗肅穆仰宗功」。我祖自陸豐索本思源流芳遠,茂松臨塘尾地靈人傑福澤長。大廳供奉彭氏列祖列宗祿位,子孫團圓祭拜;祈求士農工商勤其事皆能平安祥和。「飲水思源應不忘本」是我族人傳統的美德,先祖來臺開基已有260餘年,秉持傳統勤儉持家所建立的祠堂,歷經宗族艱辛經營,奠定了今日良好基礎,為著後代有跡可尋,唯有飲水思源、同心同德,秉承先祖遺訓,端正倫常,克序尊卑,處已以孝悌忠信,待人以禮義廉恥,善求大同而寬存小異,門下一團和氣,在逢年節慶裡,各地裔孫齊聚一堂祭拜先祖。如今,宗祠已日具規模,宗族財丁兩旺,人文薈萃,宗情凝聚,子孫都能承前啟後,發揚光大,這是祖上之德行而得到的福報。感念先人沐雨櫛風開疆括地恩浩蕩,緬懷烈祖披荊斬棘業為艱德崇隆,願全祠後輩,感恩盡孝,遵祖遺訓,繼承發揚此外美德,讓我茂松公裔孫愈遠愈蕃、子子孫孫一定,千秋萬載!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3-16 15:05:18
一、地理位置:新竹縣北埔鄉水磿磜村面盆寮45號。二、創建年代:清道光30年(西元1850年)。三、來臺沿革:25世祖,朝祥公,字型大小5福,生於清乾隆46年(西元1781年),卒於道光13年(西元1833年),享壽53歲,骨骸葬於廣東省五雲故鄉。3年後於道光16年 (西元1836年),朝祥公妣林太與連祥公、禎祥公夫婦及子承助、承協、承春並媳婦詹氏、宋氏與承魁等,自廣東省惠州府吉康都陸豐縣五雲洞渡海來臺,移居新竹縣北埔鄉大隘面盆寮開墾,至道光30年(西元1850年)創建3合院祖堂(五雲居)1座,並設有祭祀公業,立「協春」永遠銘記。於民國51年重新建造祖堂,維持原有面貌,所用水泥建材、1磚1瓦完全以人工從分水龍艱辛挑回砌成,子孫們共同參與。並於民國98年6月動工修繕,民國99年元月竣工。朝祥婆林太生於乾隆57年(西元1792年),享壽84歲,葬於祖堂左角龍眼樹旁乾山巽向;連祥公字型大小帛生,乾隆55年(西元1790年)生,公一生未娶妻,由承春過繼傳嗣,享壽79歲葬於埔尾田尾寅山申向(即北埔國中校園內),1996年與承春公骨骸遷入面盆寮余慶居後山彭氏墓園。25世祖禎祥公字型大小貴生,清乾隆58年(西元1793年)生,享壽63歲,妣蔡太生於清嘉慶壬成年(西元1802年),享年35歲。禎祥公妣蔡太與承魁公等骨骸葬於新埔鎮義民廟後方公墓。祖堂位在風景優雅的面盆察,外觀純樸,大門上寫著五雲居,左右對聯寫著:五色文章呈錦鏽,雲星爛漫獻禎祥;意謂永懷故鄉陸豐縣五雲洞,大廳供奉觀世音菩薩和彭氏列祖列宗祿位,子孫團圓祭拜;祈求士農工商勤其事皆能平安祥和。「飲水思源與不忘本」是中國人傳統美德,先祖來台開基有170餘年,秉持傳統勤儉持家所建立的祖堂,今年適逢160周年,誠邀各地裔孫齊聚一堂大團圓。敦親遠道同歡聚,宗誼莫忘永傳承;在緬懷先祖德澤之際,我們更深刻體會到家鄉面盆寮(五雲居)「協春祖堂」,歷經艱辛開墾經營,奠定了今日良好基礎,為著後代有跡可尋,唯有飲水思源、協力同心,和睦相處、承先啟後,為開創一個更繁榮進步的「彭協春」。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4-21 19:37:40
十五間彭姓,祖籍廣東省陸豐縣五雲洞。來臺祖第22世廷球公於清乾隆10年(西元1745年)攜妻官氏及三子府瑞、道瑞、鼎瑞等五人渡海來臺,初居臺灣淡水縣桃澗堡中壢,後遷至新豐松柏林,再遷至社子村番婆?,到第26世觀妹公遷至十五間落籍。彭姓家族公廳初始為茅屋(草屋),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在原先公廳對面新建磚屋,後因規模小簡陋,民國76年(西元1987年)改建成為目前的公廳。
作者:彭仁鈞 发表时间:2014-05-31 18:02:15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