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6311次

9人

12个

204个

933人

101部


站长: 饶有武 管理员: 饶曾国 饶国平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精华]

题记:双修指修家谱、修祖坟
上官人庄饶有武撰

清明祭扫千二墓

千二是蒲圻饶氏始迁祖,南宋末期迁入蒲圻。公宋宁宗嘉定15年壬午生,元世祖至元20年癸未卒。与长兄千一公同葬赤壁市赵李桥镇马口湾庄胡家塘。
2011年4月2日,由马口湾志华、志林、有高等人组织,举行祭扫千二墓活动。参与者为马口湾饶氏子孙,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父子,有夫妻,年纪大的楚德公有八十多岁,大多数是年青人。在外工作而不在本庄居住的马口湾人也大多被通知回来参加了活动,约60来人。因事不能参加活动的饶克才先生写请假条说:“志华先生,您好!我因生意缠身,不能前来向我们共同的先祖祭扫,特买鲜花鞭炮托邦智带来,请代我向我们勤劳智慧的先祖叩拜。拜托了!谢谢!饶克才亲笔”。敬祖之诚令人感动。我与饶有能、饶楚义也参加了祭扫活动。
今天是早春二月的最后一天,昨天天气暴热,今天气温下降,清早淅淅沥沥飘着细雨,上午又见明媚春光,真是春天好似孩儿脸。树上已见新绿,小草露出嫩尖,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山间。4月2号前,马口湾村民小组已派人将上山的路及墓地斫得干干净净。我上山后站在坟头向远山尽力地大声呼喊了一声,声音在宁静的山谷间回响,如雷声滚滚,宏厚而悠长!这是我向先祖表达的深深的敬意。这一声呼唤,凝聚了蒲圻饶氏儿女千百年来的万丈豪情,表达了后辈发奋图强振兴家族的雄心壮志!大家将祭祖用的纸花插满了千一、千二及李孺人坟墓,饶金艳将花篮敬献在坟头。山下的胡家塘岸边摆满了鞭炮。大家仔细看过千二墓碑文,对明朝所立的墓碑赞叹不已,对立碑人若蒙公更是崇敬有加。山下点燃了鞭炮,顿时硝烟弥漫,冲天炮响彻云霄,震耳欲聋,胡家塘也被震起了层层涟漪,山谷间的回声此起彼伏,真如山呼海啸,很是壮观。
大家向祖墓作揖叩拜后下山,来到赵李桥镇的一个饭馆就餐。饭馆新开不久,装修豪华,菜肴精致味美。餐后进行了座谈。我向大家介绍了蒲圻饶氏的概况,及重修家谱和整修千二墓的设想及资金概算。曾任赤壁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的楚照公发表了讲话,他对今天的祭祖活动表示肯定和赞同,对祖坟的维护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建议,初级阶段就如今天一样,每年组织大家祭扫一下,中级阶段是修整墓地,高级阶段是修上山的路,山上修停车场,修亭子,使墓地形成一定的规模。争取三年达到中级,五年达到高级。并对修谱修坟表明他的态度,大力支持,该出力的他会出力,该出钱的他会出钱。大家对楚照公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有能公、楚义公发言介绍了九修谱的情况并倡导十修,邱玉保老人也发了言,竭力倡导整修千二坟,慷慨激昂,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堪称女中豪杰!
2022年是千二公八百年诞辰,我希望能在2022年前修好千二墓,成功举行800年大祭!
散会后,楚义、有能和我,一起去马口湾志华家,四人继续讨论双修的事情。
2011年清明祭扫千二墓拉开了蒲圻饶氏双修的序幕。 1159

作者:饶有武   回复:83   发表时间:2020-05-22 07:19:00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2012年2月,我在复查外迁时,无意看到八修谱第十四卷皇华桥庄谱后面的《德周公葬湖南澧州慈利县九溪卫六耳溪山图》,图上所载五冢找到了四人。鼎善,字德周,葬九溪卫地名六耳溪稻场,盛昌,字见元,葬九溪卫骡子坪,还有日举、日言,就是光文没找到名字。
山图上标明了“饶宅”,在娄河的南岸,这应该就是当年他们的居所,现在是不是还住在那儿呢?只能说有可能。我们11月份去时,是在北岸找,杨四庙在娄河的北岸,与南岸的江垭镇隔河相望。我们曾在北岸驱车沿娄河向上,跨过娄河到了南岸,但没有继续向上,与饶宅失之交臂。饶宅可能离江垭水库不远,但不到跟前难以打听到,就如我们前一天在九溪卫西街打听杨泗庙,几乎到了跟前,还是没打听到,可能是我们运气不好,没碰到明白人,第二天重返江垭才找到杨泗庙。2012年下半年寺山华柏在QQ群打听六耳溪,听说六耳溪现在已经被江垭水库淹没了,原居民迁往何方不得而知。

下图:于蒋坪镇饶升斌先生家门前留影纪念。升斌先生夫人拍摄。自左至右:马口湾有武、志卫、慈利县饶升斌、饶传铣、上官仁庄饶有武。
(图片上传困难,全略)
下图:八修谱第十四卷皇华桥庄谱后面的《德周公葬湖南澧州慈利县九溪卫六耳溪山图》(略,请查八修第14卷)

2012-12-1补记:
我们走的S305,连过两座桥进入江垭镇。一座桥跨过溇水,一座跨过索水。今天再一次研究谱上的地图,与卫星图对比,怀疑六耳溪在索水东北岸。可能离两河交汇处不是很远,可能就在下图红圈中的黄色区域,甚至更靠近两河交汇处,说不定就在两河交汇的咀子上。
“饶宅”应该离现在的江垭镇不是很远。山图上的祖坟正在现在的江垭镇,当年建镇时可能毁了饶家的祖坟。按习惯安葬地一般来说离住宅不是很远,一般来说两三里,远不过上十里,几十里的极少见,除非是寻龙点穴葬阴地。古时候没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很难将沉重的棺木用人工抬到遥远的地方去安葬,一般是就近安葬。而点穴葬阴地葬的是骨灰,不怕山高路远。点穴葬阴地非普通人家所为,得有很不一般的财力。
饶宅若在索水畔,则可能仍有人在彼居住,因为索水并没有在江垭水库之内,不会被淹。六耳溪可能是索水河的一条支流。
下左图:上官仁庄有武在龙王潭留影。下右图:江垭镇铁索桥,过桥费一元。4136z

如下图,进入江垭镇要连过两座公路桥,跨过溇水和索水两条河流。饶宅应该在两河间的咀子上。如果没有再次搬迁,顺索水东岸往上找,有可能找到。

溇水河在江垭转了一个大弯,南岸是江垭镇,原来的祖坟地,北岸呈舌状,是九溪村,古代的九溪卫,谱上的弯画反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6:52:01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致族侄饶有武
族侄有武:
族侄有武所撰写《致外迁的蒲圻饶氏后裔》函,已收到,阅后倍感情切,从中也了解到了许多咱们族氏的光荣历史,受益匪浅。向你表示敬意和感谢!
借此机会,简单介绍一下湖南平江饶氏一支的一些基本情况。据查,本支于第七世从蒲圻迁居湖南省平江县虹桥镇天岳关村密岩冲组,当时有瑁公和介公两兄弟携家人迁入此地。现在约有人口300余人。在此地生存七世之后,其族孙宏顺公携夫人黄氏于十四世迁居平江县石江乡阜西村西岸村沙流里组,总人口290余人。本支族人为了生存,长期艰苦奋斗,现大部分都以种田为生,生活还算可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一批年轻人经过学习奋斗,现有大学生六名、县团处级干部一人、在乡镇任职的六人、在村一级工作的四人。总之,族人正乘大好形势的东风努力拼搏,为祖宗争光。
在这里有两件事相商。本族氏九修家谱,我曾间接参与其中,当时有族祖振蒲还亲自到岳阳,我们进行长谈。首先要感谢九修族谱班子成员的辛勤劳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史料。可因经费等多种原因所致,印刷后的族谱质量欠妥,一是纸张低劣;二是编排错别字甚多。真是美中不足。因此,建议十修家谱时要尽量克服这方面的缺陷,严把质量关,争取出精品。另外,现在修谱工作进程如何,经费收缴情况怎么样,还望告知。
饶氏廿四世孙:饶铁基(邦家)
2011年10月15日
饶铁基儿子饶璋志电话13575062147,QQ648293740

★ 邦家公来信指出了九修从内到外的不足,诚恳提出了建议和希望,情真意切。还指出了原因是“因经费等多种原因所致”,经费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多种原因,是什么原因,让你自己去想。他是有文化的人,说话很客气。九修一团糟根本原因是没文化少见识,没有能力,而不是没有钱。九修人员强调经费困难,并将责任全推到邦仁身上,略明事理的人都不会认同。十修浪费了大量资金,仍结余了大量资金,这次有钱了吧,修得怎么样呢?比九修更糟。族人说,九修是三岁娃儿科鸡儿玩,十修科出了血!足以说明“经费困难”说是站不住脚的。
崇阳饶邦元的哥哥是一位退休干部,是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他在2011-6-22马口湾关长会议上,对九修谱毫不客气地列举了种种弊端,言词激烈,条条属实。可见他对我们的九修谱有深入的研究,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例如他说:“修过谱后,族里有多少人丁都不知道,这是修什么谱?!将人丁统计起来,写在谱上,这难道要很多钱吗?这是没有钱造成的吗?”参加十修的成员对家谱有所了解的,或者说认真看过九修谱的人都不多,如他这样的人才应该吸收入十修领导班子。他说的九修的每一个问题我都赞成,并且将这些问题都写入了《关于双修的初步意见》之中,准备在十修中纠正。我当场向义爹要了一份《关于双修的意见》,将他所提出的问题一条一条指给他看,表示我肯定了他的意见,并已经重视了这些问题,他才平息愤愤的情绪。我后来退出了修谱,十修的作法与九修没有什么大的不同,甚至更差,他提的意见一条也没有得到落实。
七月份洪湖来了十几人,人多嘴多,鸭多屎多,劈头盖脑,狂轰滥炸,列举九修的种种罪状,有人干脆说:九修就是三岁娃儿科鸡儿玩!哪是修什么谱?在场的九修主要负责人有能和义爹无招架之功,无还嘴之力,一个个气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干瞪着眼睛,喘着粗气。我当时在昆山,回来后听在场的人讲的。8月26号有能来我家,说起这事仍然心有余悸,胆颤心惊,余气未消,气愤未平,对“三岁娃儿科鸡儿玩”耿耿于怀。
他们不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分不清正确与错误,只要谁指责他们的事没做好,就是他们的敌人。略有素质的人会很好处理这个问题,意见提得对就照他的办,说得不对就当他没说,有什么可气的呢?说的话虽说难听,但他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作为饶氏族人,他是希望把谱修好的,绝对不会希望把谱修坏,只是个人修养有高低,表达方式欠妥当。九修人员素质低下,本来就搞成一塌糊涂,浪费了族人的血汗钱,浪费了族人爱族的感情,难道他们发一点牢骚都不行吗?
如果要是真的修谱,想把谱修好,会巴不得别人提意见,便于改进自己的工作。问题是有人根本就不是为了修谱,不考虑怎样把谱修好,心里想的只是钱。1710z
2012年腊月初八,蒲圻饶氏一行数人参加崇阳五七、千一合修族谱开谱庆典。崇阳大乘谱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装订精美、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是谱中经典。图为观看大乘谱。左起:饶名宏、饶邦元、饶有武、饶楚义。图略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7:09:22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有问题我负责”
2011-12-16
千二墓新立碑《修墓记》,《捐款录》。

《修墓记》是我撰写并自始至终监督完成的。《捐款录》由○○自告奋勇负责。
12月12号我去打字店,打字员小孙说刚有一个老头来校对过,我问过来人的样子,知道是○○来校对过。见到《捐款录》碑首写道:
“双修捐款纪念录
为双修工程作出贡献的族人,特立《双修捐款纪念录》,彰显清史。”
连题短短的36字有六处错误:1、没有纪念录的说法,文法不对。删除纪念二字,使文字简洁。2、族人是主语,立是谓语,意为捐款人自己为自己立碑,词不达意。3、没有宾语,句子不完整。4、清史应为“青史”,错别字。5、青史用词过大,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能谈得上名留青史。6、特立《双修捐款纪念录》与主题同,冗赘。
我略看了一下捐款名单,将梅霞桥捐款一万元的饶有信写成了饶有礼,并将梅霞桥写成了梅霞格。邦清写成了帮清,时宜写成了时宣,等等。我立即给○○打电话,告诉他有很多错误,要他来打字店。不多久他来了,我先给他列举了语法上的错误,又说刻在石碑上的文字不比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这是永久性文件,得留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马虎不得,这样狗屁不通的文字是绝对不行的,会让人笑话,会遗臭万年!他听了很不好意思,要我修改。我还说名字要认真核对有无错误,他说是照马口湾有武的收据抄下来的,错没错他也无法知道。我告诉他应该照谱上的名字核对,照收据或贴在墙上的榜来写是靠不住的,贴在榜上的饶字赫然加上了一点。公榜是十修##抄的。要是他姓人写饶字加上一点还可以原谅,姓饶的人在饶字上加上一点就太可笑了,可见写字人的文化水平,连自己的姓都写错了,这人是什么文化水平就不用说了。这样的人来修谱,能修出什么样的谱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我改成了:捐款录 二零一一年祖墓宗谱双修,族人踊跃捐资,玉成其事。为铭其功,彰其德,特勒石以记,以期昭示后人,百世流芳。

捐款人名单是按关排列的。我看他排列的关的顺序不对,他排的是:罗庄关、六庄关、马口关、羊楼洞关、大小湖关、梅山关,再就是外省县的。我也不能完全肯定正确的排法是怎样的,只好等回家看谱后再说。回家看七、八、九修谱上排列顺序是一致的:罗庄关、马口关、羊楼洞关、梅山关、六庄关、大小湖关、沅潭关。他将他所在的六庄由第五关提前到了第二关,这可能就是他来搞功德碑的原因。我打算第二天去纠正这个错误,临走时叮嘱打字员小孙等我来校对后再打在纸上。但第二天上官仁庄松林打电话要我去上官仁庄写李平传,并写一个水库建设资金的申请报告。第三天我去打字店时小孙告诉我已经打了,她说是送稿子来的老头叫打的,她提醒说要等饶老师来校对后再打,老头说“我叫打就打!”石匠张师傅也在旁说“族长叫打你就打”,小孙不得不打。我无话可说转身走了。他是和张师傅一起去打字店的,后来张师傅证实他说“我叫打就打”属实。
12月16号※※打电话要我去坟山立碑。我在马口湾下了车去志华家,跟他说了关的排序问题,他承认应该按谱排列,但却不以为然。可能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干脆不说。在志华家的邦柱叔也说应该按谱排列。我知道志华是不能作指望了。
到坟山上后,我给**指出了关的排序的错误及正确的排法,并明确指出六庄关不应该排在第二而应该排在第五,他说照谱排那就把六庄排在了后面。这就奇怪了,六庄应该排在后面的不排在后面,那应该排在前面的排在后面就对了吗?这样昭穆不分,尊卑不辨是犯上作乱。他说:“有问题我负责”。没想到此人素质如此低劣。志华、邦柱等人在旁一声不吭,我明知道◎◎不会听的,但我不得不说。
从我知道的历次修谱的情况来看,胡搞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六修,修改完白公撰写的字派,并将六修撰写的字派插到次梅公与完白公的中间,十修是第二次,欺师灭祖,犯上作乱,胡作非为。编修家谱必须遵守宗庙之法,宗庙法则的核心是昭穆制度,必须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懂,也能领导修谱!
12月26号我们在羊楼洞议事,志华与楚义提出了八关的排序有问题,志华说功德碑要重刻。XX本来就是心虚的,这下他害怕了,他说过“有问题我负责”,要重刻得他个人出钱。出钱是小事,重要的是面子难堪。散会后他悄声问我“他们都说功德碑有问题,要重刻,你说怎么办?”当初敢于负责的精神荡然无存了,我见他可怜的样子,说:重刻很麻烦,暂时不重刻,如果反应大了再重刻。我这样说只不过是想安慰一下他。

立碑那天中午因没有人做饭,我们在赵李桥一家餐馆吃饭,修坟的石匠们也和我们一起去吃饭,算是给他们犒桌。饭后我们一行人再去坟山,义爹与宏爹走在后面,把NN叫去说悄悄话,说了老半天,说完后他们不去坟山了。JJ上来后我问有能说半天说了一些什么,EE说:“他们说修墓记由你撰写的,署你的名是应该的,不应该在下面写上我与GG的名字。”当时在打字店校对完修墓记后,我走到半路给FF打了一个电话,说在后面写上他与KK的名字,问他是否同意。他想出名是再明显不过的了,我想给他一个机会。他当然毫不推辞爽快答应了。我即折返打字店,要打字员打上了DD、YY审定。没想到只让YH、WE出名,没让他们两人跟着出名,他们不高兴了。他们怪我是怪不上的,我也不怕他们怪,让他们怪LP去吧!TY说,这个问题他们只是提了一下,他们当然不会过分地强调,看样子他们心中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后来我想,让他们在有能写的序言后写上由他们两人审定,弥补一下,只要有能愿意的话。SD还说只好让石匠磨掉他与QW的名字。我说不能磨,这是文责自负,撰稿人与审定人都对文稿责有责任。文章写得好能出名,写得不好则出丑,既有出名的可能,也有出丑的风险。

送《修墓记》稿子给石匠张师傅时,我问他字打多宽的范围,他说1.7·0.76,我问他碑有多宽,他说0.8米,我说字打宽了,两边留的太少了,后来改为1.7·0.74。刻出来后字却占满了石碑,两边没有半点边。用尺一量,碑只有0.74米宽,原来他把石碑的宽度搞错了。两边不留边是不行的,我向有能反映了这个问题,要有能去跟张师傅说,缩小字的范围重刻。张师傅这个人很不好打交道,我懒得与他争。再说请张师傅修围坟是有能一人与张联系的,他一个人独来独往,质量要求价格等都是有能与张谈妥的,别人的话石匠不听。有能却吱吱唔唔不愿去,推辞说张师傅这个人不好打交道。我把这个情况跟其他人说了,有人说可能是张给有能塞了砣,有能不敢与张争执,怕穿了包。张是不是给他塞了砣,我们不得而知,从有能平常热衷于与我们抬扛的表现来看,他现在的态度的确不正常,有十足的理由他为什么不敢与张理论呢?没有办法我只得亲自去与张交涉。我抠住张自己搞错了尺寸这一点,错误在他,我们没有错,另一点字写满整板不合规范。不管张的态度如何恶劣,如何百般狡辩,我不急不躁,死死抠住他这两点,通过两个多小时的争论,我软硬兼施,张终于妥协了,答应重刻。现在立在千二墓的《修墓记》是重刻的,原来的那一块没要了,摆在二桥的桥洞里。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7:26:48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战火又起马口湾

2012-1-8去马口湾,处理一些事。先将山脚下宏观公格中写了一个简短说明,将在家里打好的一段文字贴在后面,将宏观支在利川的情况作了一个简要介绍。十修是没人去收族的,我希望能为以后续修收族留下一点信息。
这段文字是:“十修记事:宏观公于康熙年间由蒲圻望湖山山脚下迁利川县,从此与蒲圻失去联系,三百多年未参与修谱,已传承十二代,不知祖籍何地。二零零九年楚章公之女邦珍姑不辞辛苦在网上查阅《蒲圻饶氏八修宗谱》,始知祖籍蒲圻而归宗,圆十几代寻根之梦。现利川饶氏在世人丁为楚、邦、有、志四辈。邦珍姑又经数月在利川查找同宗,并自费编门谱印六本,为归大成作准备。查明者计有五支。楚章支下现居利川市解放路258号,29丁;楚全支下现居都亭街道办事处教场村五组木直山,25丁;振余支下现居东城街道办事处关东村十一组岩洞湾,16丁;名玖支下,现居都亭街道办事处龙潭村五组大龙潭,44丁;振富、振贵、振明支下现住都亭街道办事处教场村六组,42丁。共有人丁156。邦珍姑巾帼不让须眉,她寻根问祖的执着精神与敦本睦族的仁孝行动前无古人,为万世敬仰之典范!上官仁庄有武记”。

竹溪县的资料不全,一直未能充实,因此第一次清校一直不能交给打字员修改。这次去马口湾得知他们将第一次清样再打一遍拿来了。这些蠢货不知是怎么想的,同样的内容打两次有什么用?不是等于没打吗?这不是为了交差吗!我只好将第二次打的清校再校对一遍。还没校对完,上官仁庄松林来了,拿来了官仁庄的第二次清校。其中巫山的只是第一次清样,跟竹溪的是一样,规定的两次清校他们的只有一次。哪些庄打过两次清样,哪些庄只打过第一次清校,没人知道,没人登记,没人催促,就是一场糊涂官司。拿来的这些我早就校对过了,用不着再校对了,只是校对了后面的传记。第二遍清样上的传记我早就看过了,错的比九修更多,因为是照九修谱打的,九修谱错得一塌糊涂,照错的打,又出现新的错误,错上加错,根本无法校对。回家后我照八修谱打了出来,并断了句,发表于网络。今天带来了底稿,按整理好的底稿来校对就清松多了。九修谱在排版时丢掉了很多文字,有的地方大段大段地丢了,可能是为了提高排版速度,反正丢了也没人知道。九修根本就没有校对过,别说两遍三遍,一遍也没有校对过。丢掉文字后就不通顺了,文章变得狗屁不通了。这次校对时,若要是将丢掉的文字全补上去,清样上加不下,只得将语句不通的地方补上,使语句通顺了就行了,能否反映文章的原意就顾不得了,不影响语句通顺的地方只得放弃。
11号曹老板来后,我将我打印的老传记等资料拷贝给了他。这些是照八修谱打的,问题不大了。(最后还是没有用,照原来印的)

吃过中饭后,H来到了谱局。因为他热衷于饶家八爹的研究,所以我把从八修谱上录下来的有关玑公的资料给了他。饶家八爹在蒲圻家喻户晓,不光是饶姓人知道,外姓人也知道,但饶家八爹倒底是谁,没有人知道。志华曾说饶家八爹是马口湾的人,叫以恭,因为是第八世,所以叫八爹,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并且在谱上找不出半点文字根据。今年谈家坳邦泉叔在谱上找到了第七世玑公资料,根据玑公在谱上的记载,八爹应该是玑公。
谱上在玑公柱中记载:“公幼而颖异,学术渊博,弱冠蜚声黉序。雅性风流,登临吟哦怡如也。遍游名区,忘情功名。北之抚宁卫堂兄伯玉公任,南历衡岳与逸,晤道人讲经参偈,淹羁数载返复。馆外祖湖宅。晚年避谷导引,得费长房、钟馗术,能驱鬼物氛殀。成化末年,梦南岳道人携二青衣童子,手持法尺一方,迓曰:“汝历世六十五年,道参妙奥,法伏邪魔。今奉上帝旨,召赴极乐国,作不朽灵爽也。”觉后不数日而逝,乡里塑金像祀之,显灵辄感应不爽,越数百年如故云。”
这段话的意思是:玑公幼年时很聪明,学识渊博,在同学中名气很大。性情儒雅风流,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讨论学术。他遍游名山大川,而不追求功名。堂兄伯玉公在抚宁卫任职时,玑公游历南岳衡山,会晤道人,参拜菩萨,听讲经文,留恋往返好多年。客居在外祖湖宅(或在外祖湖宅教书)。晚年求取长生不老术,学得费长房、钟馗之术,能驱鬼降妖。成化末年,梦见南岳道人带着两个青衣童子,手拿一把法尺,对他说:“你已活了六十五年,学会了奥妙的道术,法术能伏邪驱魔。现在我奉上帝的旨意,召唤你去极乐世界,做一位不朽的神灵。”醒后不几天就去世了,家乡人为他雕塑金身祭祀,几百年来总是有求必应。
相传八爹茅山学法,颇有法术。从这段文字记载来看,八爹应该是玑公。现在有人说是以恭公,有人说是玑公,得经过争辩才能搞清楚。我把资料给他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他提供辩论的材料。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8:37:20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由有能自告奋勇负责的功德碑问题很多,上次在羊楼洞我们讨论过,多人指出了问题,一是文举捐款五千写成了五百,二是关的顺序不对,这是最大的问题,还有排名混乱,没有一定之规。这是有能的一个痛处。他经手办的事情错误百出一塌糊涂,脸上涂了屎,自然怕别人提这事。今天理事会成员都在,还有松林、邦槐、玉保爹在场,一共八人,还有石人泉有仁在后面校谱,志华偏要戳他的痛处。他问大家功德碑怎么办?有能知道志华是在捏他的痛脚,听后脑羞成怒,瞪着眼睛问志华想怎么样?接下来就开始唇枪舌剑,接着就是拍桌打椅,接着就是通娘骂老子。这个骂那个是狗日的,那个骂这个是狗日的,这个通那个的娘,那个通这个的娘。不是人多拦住他们,拳头肯定上了身。我站在中间拦他们,脸上全是大砣大砣的唾沫,过后我在水龙上狠狠地洗了一把。
为修不修庭杰坟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吵,拍桌打椅,通娘骂老子,这次是第二次。上次我只是听人说,未在现场,这次身在现场,亲眼目睹。
义爹、有能、宏爹等人当时的意见是只修千二坟而坚决反对修庭杰坟,志华与玉保爹力争两座坟都要修,后来声梓爹对反对派大发脾气,骂他们不修庭杰坟是浑帐。两派各执已见,势均力敌,形不成决议。后来召开关长会,除了他们三人反对同时修庭杰坟外,没有第四个人反对,大家的意见一致,两座坟得同时修,他们才无话可说了。修不修庭杰坟本来是不必讨论的,无论是三岁小儿,还是姑娘婆婆,都认为要修。义爹通过这次战斗,大病了一场,住院个把月。修坟的石匠说义爹不行了,可能打不过今年。还说可能是反对修庭杰公的坟,被千二公怪的。庭杰公的坟不修的话,千二公肯定是不答应的。我后来在马口湾见到义爹,的确脸色苍白奄奄一息了。但他吃志华的中草药竟然又缓过来了,使奇迹再一次出现。他本来身患肝癌,应该平心静气,心情开朗的,可他老人家为了一已之错见,奋不顾身,舍身取“义”,真是可敬可佩!
大家把他们两人强按着坐了下来。我发表了意见,捐款录重刻,关按谱上的顺序排列,各关按辈份排名,同辈的按年纪排先后,若年纪相同按交款先后排,同天交款按多少排。重刻的时间不用慌,等到散谱之前刻好,散谱时能让大家看得到就行了,大家同意。
两人争吵时我与玉保爹、邦槐叔、松林、宏爹只是劝解,没人论是非,义爹一声不吭。争完后有能赌气说不管了,义爹和宏爹说你不管了我们也不来了,两人变相支持了有能,表示站在有能一边,态度鲜明。志华也说不搞了,并拂袖而去,我喊他不要走没喊住。
傍晚时我们准备回家了,义爹约有能去他家住,并约我去。我因岳母住院婉言相辞。正好有一个麻木经过,玉保爹等人坐上了麻木,并要我上车。有能不肯去没上,义爹正在拉他。有能说我去他就去,玉保爹也要我上车一起去。义爹要我给家里打电话说一下,打过电话后我也上车羊楼洞义爹家。义爹要我们去他家的目的我是清楚的,为的是劝和,所以我最后还是决定去了义爹家。


有能与志华的矛盾不是一两天形成的,积怨尤深。在义爹家里能历数了华的十大罪状。一是四月二十号蒲圻饭店双修预备会议上,能提出各关提5%,华改为10%,后来写进了《关于双修的初步意见》中,现在又要否定这个决议,出尔反尔。5%也好,10%也好,事先都没有商量,都是他们个人临时说出的意见,都是信口开河。二是确定印谱的厂家,他力主价格贵质量差的大冶曹家印,逼着让有能签订合同。三是五月份梅霞桥来马口湾,在赵李桥餐馆里吃了550元,事先没与谁商量,是他个人的主张。四是招待凡爹的问题,他没与他人商量,安排在德爹家吃饭。本应雷家桥村招待或由马口湾组招待的,因为他们得的钱比我们多。但志华分两次拿来条子报销了两百多元,我们肉埋在饭里面吃了,花了钱没做到人。五是修千二坟时他主张将千二坟与庭杰坟堆成一个大包,遭到大家的反对。六是修坟山公路时,路没修完他就让挖机走了,应该把路修好后才让挖机走的,现在又要花钱另请挖机。七是梅霞桥有礼说汀泗桥有姓饶的,我们派人去联络,他不坐班车而打的,多花一百多元。等等,有些是我听他说过多次的。
坟山的路是由华募捐来的,金会请来的挖机,不管挖几天,挖好为止,我们只负责司机的生活,不用出工资。挖了三天半后,到千二坟前还有十几米,邦永叔堵在前面不让再挖了,说是怕破坏龙脉,到祖母坟还有约二、三十米,因为中间塘汊是用稀泥堆起来的,挖机过不去,没法挖。现在稀泥已经干了,可以过去挖了。当初没有完成是有原因的,现在另请人是正确的。另请人也花不了什么钱,一千多二千元就够了。通过坟前的路是野鸡路,明年散谱时,人较多,无法让路,难以通行。我们几个人都给有能提过,要把这路修好,能以资金不足为借口不修,义爹是他的支持者。我曾与义爹谈过这事,义爹说除了明年散谱时有人去坟山,平常不会有人去,修了没什么作用。我说的确是那样,但明天做官,今天晚上得过啊,散谱那天怎么过啊?
早在前两个月华找出纳马口湾有武要一千元钱挖路,有武不给他,说没经过研究他不能给钱。并将华要钱挖路的事告诉能。能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见识,没有能力,心胸窄小,容不得人,没有思维能力,没有是非判断能力的人,他有的只是有热情,后来发现他只是在初期热情高,在本县各庄跑得多,在我们把他推出主要负责人的宝座后,他再也不去跑了,更别说去外省外县,本县也不跑了。原来他初期跑得勤是为了争取他的宝座。九修时他是跑腿的主要角色,当年没他们跑腿筹集资金,九修难以完成,九修的确发挥了他跑腿的长处。十修他不甘心再当跑腿的角色,整天在谱局拿着一支笔装模作样校对清样,依他的文化水平,是不可能找出错误的,校过的就如没校一样。可见他初期的热情是出于沽名钓誉。他想出名想得发疯,但又没有出名的本事。他权力欲望极强,他决不会容忍没经过他的同意而开支上千元钱的事,不许别人把他不当人,藐视他的地位,藐视他的权力。所以后来不管是谁说要修路他都会以资金不足为借口反对。凡爹上坟山上去看过,说要把路再修一下,不是凡爹说过这话,他会直接反对,资金不足的借口都会免了。我对他说过,志华没经过商量,自作主张修路,这固然不对,但我们应该别开这个过程,仔细想一想,这路到底应不应该修?不能意气用事。本来我是不管事了的,因为与他们文化差距太大,根本就想不到一起说不到一起,话不投机半句多。但修路这事我还是说了几句,不然到时族人会说这一班人有钱办不成事,大家会认为这一班人无能。
现在理事会成员五人,明显分为两个阵营,能、义、宏是一个阵营,他们在多数问题上保持一致,人数多称为第一阵营,华和我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一致,不是全一致,称为第二阵营。还有梓爹、玉保爹、谈家坳邦泉叔,也是属于第二阵营。马口湾W是一个十足的马屁精,整天跟在有能后面转,极尽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能事,本是平辈,却能爹前能爹后,喊得比叫他亲祖宗都要亲热,很得能的欢心,本来武不是理事会成员,但不管去那儿,能都会拉上他一起去,并在人前对武大加赞赏,说他负有重大责任,意思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可惜能不会写文章,不然定会以文为武留名千古。武也自觉拍马大见成效,得到了能的赏识,地位巩固,遇事大胆表态,俨然以副理事长自居。所以第一阵营加上武一共有四个人了。宏和武都是志华推荐的,现在却站在他的对立面上,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武依附于能当然是有目的的,因为能能给他好处。购物发票来者不拒,见条子就签,摩托车一修几百元,还加上报油钱,是乘车费用的几十倍。他们这些人有奶便是娘,无人格信念理想真理而言。他是这次双修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他不傍上能,难道会傍上华吗?
在我去上海前,跟志华和有能都说过,我要去治病,让他们另物色主编人选。理事会中剩下的四人中,没有一人能承担主编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文盲,最多称得上半文盲,认识几百千把个常用字,写饶字会在上面加上一点,连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对谱更是一窍不通。只有宏听话,没有任何主张,要他怎样干他就怎样干,就是一根拨火棍,让他担任主编能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以控制的人,只是一件工具,事办好了是能的功劳,办砸了可以把责任推到宏的身上,能现在就经常说谱的事他没管,可能他已经知道了要把谱修好是不可能的,事先做好推卸责任的准备。既然让他当主编,宏当然会感恩,感谢能为他提供了出名的机会。不过我认为这不是出名,而是出丑。虽说他是华推荐加入理事会的,但能让他担任主编对他的恩赐更大,权衡之后他当然会跟定能的。华拉进来的人反对自己,适得其反,养虎为患,咎由自取。
两个阵营在人数上是四比二,对比悬殊,第二阵营处于绝对劣势,简直不堪一击。当然要是讲道理,他们四人合在一起也讲不过我一个人的半张嘴,问题是他们根本就不讲道理。都是种田打土巴砣的,既不懂道理也不讲道理,跟他们讲道理无异是对牛弹琴,白费口舌,所以后来我极少发表意见,免得自讨没趣,随他们去胡作非为。
我们坐在火炉边说话,有能说来说去,不禁声泪俱下,伤心至极,泣不成声,鼻涕双流,一把一把地甩。能到了冬天后,右鼻孔总是挂着一坨鼻涕,就如一条刮泥虫爬在上面。
能除了历数华的十大罪状,说得最多的是华骂他“你咬我的卵”。他今年77岁,比华大十岁,又是长辈,被年轻的晚辈骂了娘,又要他咬他的卵,叫人的确想不通。玉保爹说,你也骂了他,能不认帐,不承认骂了华。其他两人也在旁证实能没骂华。骂架时我就站在他们两人中间,他们两人分明是在对骂,你来我往,没人示弱,现在他们三人都说没骂华,睁着眼睛说瞎话。
能还说:“今天要是打起来了,他打我不赢,他是一个哮包。”旁边的两个哼哈二将说,他哪儿打得过你呢?不是你的对手。哮包是方言,哮喘病的意思。不管谁能打赢谁,比骂人打架,本身就是可笑的,有素养的人是说不出这种话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8:38:24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华是一个很大方的人。我们不知在他家吃了几餐饭,无论是双修启动前还是启动后,我们一起外出时多数时候是他买车票,有一次我与他和能、义等四人去邦炎叔的望湖山革命教育基地时,就是他出的的士钱50元,而又从未在谱局报销过车票。他经济上比较宽裕,大手大脚搞惯了,因此在公事上也是大手大脚。我与他的性格正好相反,从不多花一分钱,更不乱花一分钱。他的弱点是大手大脚。
华是一个很有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人。马口湾的几万元的募捐基本上是他完成的。特别是2011年清明祭扫千二墓就是他组织的,几百族人分几天上山,组织得有条不紊。马口湾克才因故不能前往,特意写了请假条,可见发动工作之充分。为祭祖马口湾花了几千元。这次祭扫千二墓可能是空前的,坟山好多年都没有这么热闹过。最重要的是祭祖为双修奏响了有力的序曲。凡爹等马口湾名流都参与了活动,在饭后开了动员会,气氛热烈,大家都有修坟修谱的要求,特别是凡爹明确表明支持,他说该他出钱的他出钱,该他出力的他出力,这更是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清明祭祖拉开了双修的序幕,是双修的前奏曲,是双修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要归功于华。
华是一个有见识的人。起初他提出过修谱以庄为单位,从下至上,庄里搞好了草谱后集中到关里,关里搞好后才交到谱局,这样做可以减轻谱局的压力。这个主张我很是赞成,但未能实现。巫山邦元叔迟迟没来蒲圻,能说他们可能自己在修谱。华说要是他们自己修了谱的话,就不要他们出钱,只是把他们的信息上到我们的谱上。这个主张我非常赞成,这样做的话既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又扩大了我们的阵营,增加了我们的人丁。这样的主张其他的人无论是谁都提不出来,他们眼里只有钱,修谱就是为了搞钱。后来邦元叔来了,不是我在其中斡旋,肯定被他们推走了。
华的不足是出手大方,于公于私都是这样;喜欢作主,碰到想称人物的能,必然会撞出火星来。

武出于自身利益,想捞取好处,傍着能,整天围着灌迷魂汤,事实上也得到了好处,大见成效。能的兴衰荣败与他密切相关,谁反对能就是挑战他的利益,为了他的既得利益和未得利益,他定会竭力维护能的。他现在仇视华,有目共睹,只要背着华的面定会大肆诋毁华,言辞激烈,如有杀父之仇。就如一只狗一样,谁要是抢它正在吃的骨头,它一定会和你拼命的。
由于文化、见识差距太大,无法交流沟通,对这帮人我早已丧失信心,不想介于。华现在是孤军奋战,前途不容乐观。第一阵营的四人中,能、义、武 恨不得一刀捅了华,只有宏手上没拿刀,只是拿了一根棒子。
必然有内讧这是我早已料到了的,但如此低劣的素质是我没想到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8:39:13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战火三起马口湾
2012-3-8
这次我是主角。

玉保爹曾在一次关长会上指着义对我说:“他是一个瞎眼光棍,他的话不能听。”瞎眼是文盲没知识的意思,光棍是无赖的意思,瞎眼光棍是没知识横蛮不讲理的意思。这是我们这里的方言。
今天去马口湾参加关长会议,商量散谱事宜。第一个议题是是否玩龙灯,这是理事会少数人定下的,已经造了好久的舆论。因为现在农村几乎没有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而玩龙灯是一个体力活儿,老年人干不了,大家都说找不出人来,只有少数人对此事热心。这个议题基本上被否决了。还有人提出要唱三天戏,也被否决了。第二个议题是散谱的地点,早就有人提出要在羊楼洞散谱。在会议上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理由是羊楼洞太偏僻。我提出最理想的地点是赵李桥,有影剧院和赵李桥中学可供选择。但有人说影剧院是闹市中心不适合,赵中大操场雨天不能停车。最后决定由我负责,实地勘察羊楼洞现场后,负责布置会场。会务组成员还有邦发、有仁、同祖。

吃过中饭后大家在一起闲扯,有人说到打出的正本谱上有错字,把振字辈的振字打成了“正”,我拿谱来一看,果然全家福下面的名字打成了正,振淼打成了正淼,振焱打成了正焱。其实我到马口湾后宏爹把定型后的正本谱清样拿给我看了,错误比九修更多。第七世的名字都应该有王字旁,但谱上打出来的大部分都没有王旁,都是半边字。例如瓛打成了献,琬打成了宛,这与九修是一样。我看见没说,怕说了他们不高兴。现在有人说振字打错了,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好多名字都打错了。有仁坐在我身边,首卷是他校对的,听到大家说有错误,他当然心里不高兴。他说不可能没有错误,我回答他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将错误降至最低,尽量少出错误,错误太多就不行了。他说八修谱上还不是也有错误,我说八修谱上的确有错误,但错误很少。他说他在公三卷上就见到了几个错字,我说谁要是在八修谱上找到了十个错字我输一千元钱,找不到你输一千元钱,马上签合同。没人敢和我签合同。八修谱我从第一卷至第六十四卷,从头至尾看过多遍,但不是找错字,是找其他的资料,有错字我肯定能发现的。我现在发现的错字很少,第七世璄祖的格中有错字,“寿78岁,诹正德元年丙寅四月初九日巳时,葬泉港施家山”,在公三卷中没有错,但在庄谱上将诹字却写成了取。
我分析了错误的原因。打字员用的是五笔打字,五笔只能打出国标字六千多个,其他字用五笔打不出来,有的可以用全拼打出来,但用五笔打字一秒钟可以打出几个,用全拼可能几秒钟都打不出一个字。打字员是讲定额的,他不愿多花时间用全拼来打非国标字,用半边字来代替可以提高工效。你要是校对出来了他非得用全拼或造字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字,你没校对出来他当然不会更正了。还有,校对人员文化水平低的话根本就发现不了错误,不认真也发现不了错误。当然后面的话我没说,说了他们更不高兴。
宏爹说要看有的字是不是能用其他字代替,我说瓛是绝对不能用献来代替的,这两个字形相近,但音和义不同,其他字也是一样。瓛的意思是一种玉,而献是什么意思就不用我说了。邦发叔在旁插言说凡是有王字旁的字都与玉有关。我再说第七世嫡亲叔伯共有32兄弟,全都是王字旁的,古人取名字是有讲究的,我们不能把祖宗的名字都改了。马口湾琬祖立碑时是按九修谱上的写法书写的碑文,因为九修谱将琬写成了宛,结果墓碑上一个大大的“宛”字赫然挺立在路旁。马口湾的志*在旁说,这次错了,以后就会世世代代错下去。志*不知叫什么名字,见他称我有武叔,我断定他是志字辈的。
见大家纷纷指责,并附带指责九修,义在一旁忍不住要说话了。本来我曾经狠狠地敲过他几次,他自知不是对手,很少与我抬杠。他先说有的字打字员打不出来用别字代替是应该的,我马上回答他,电脑里没有打不出来的字,即使没有的字都可以造出来。以前用木刻想怎样刻就怎样刻,没有刻不出来的字,用铅印时没有的字可以用铸字机铸字,也没有印不出来的字,有了电脑后就更方便、更经济、更迅速了。我说的他不懂,无言以对,觉得失面子,只得发挥他光棍的特长了。
他说:要你搞文字你不搞,好久不来一次,来了就找碴子。
我说:我不搞是因为去治病,治病有错吗?
他说:回来后为什么不接手搞呢?
我说:我回来后宏爹已经在搞,我从他手上抢过来搞吗?我来马口湾车费报销了几百元,不是一次两次,你们谁分配了任务给我,分配的任务我哪样没完成?你打过几次电话要我来马口湾?你要我做过什么事?什么叫找碴子?有错误难道不能说不应该改正过来吗?难道能把祖宗的名字改了吗?
我在吃饭前就跟宏爹说过,谱取回来后要再一次组织人校对,要搞一个勘误表。我问宏爹我是不是说过这话,宏爹点头说我说过。义爹对我的问话无言以对。
我再说:十修是你们造起来的,是因为九修没搞好,想弥补。你们知道九修哪里没搞好吗?首先得知道不好在什么地方,再要知道没搞好的原因,这次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你们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九修没搞好你们把责任推在邦仁叔身上,怪他怪得上吗?你们说九修资金不足,这次收的钱一半也用不了,收三十多万还多十几万,现在仍然有人在继续捐款,这次不差资金了吧!象你们的这种作法,别说再修一次,就是再修十次,再修一百次,还是白修,还是这个现样子。
出版物上有错字,并不是什么绝对不能容忍的事,但要看错误的多少,重要的是不能认为有错是应该的,我们应该采取种种措施,尽量减少错误。
旁边有几个人都说我提的是合理化的建议,没支持我的只不过是劝我们不要吵了,义孤独无援,脸气得煞白,却又找不到反驳我的理由。这时马口湾有武劝我不要争了,我对他说有道理的决不放弃,目的是把十修搞好,不能浪费族人的血汗钱,不能辜负族人的热情。我说到激动处,手在桌上拍了一下,这一下被他抓到了一根稻草,他一下蹦了起来,大声地质问我拍什么桌子?我本来是在面对有武说话,无意拍他的桌子。义爹说我拍了他的桌子,我也没什么害怕的。我站起来走到他面前对他说:拍了,想怎么样!旁边的人把义爹抱住,把我也按回了座位。他骂我“你拍我的桌子,真是混帐!”他比我派高年长,骂我骂得起,我拍桌在前,只得让步了。他可以和别人骂架,但我不会和他骂架,我不会和他一样的素质。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勘误表》,我从身边的袋子里拿出一本罗江的谱,翻到《勘误表》,指给义和其他人看,“这就是勘误表。出版物里面有错字,不足为奇,把错误纠正过来是对读者负责。纠正家谱上的错误是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提出有错误,要求再一次校对何错之有?”义哑口无言,自知理亏,无人帮忙,只得偃旗息鼓。
义并不是十分坏的人,只是喜欢称六指,不懂装懂,没有自知之明,把自己太当成一个人物了,不懂理也不讲理,农村人很多是这样的。虽说热情高,但他这种人热情越高越坏事,南辕北辙。他热心修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捞好处。九修时他的补助工资是一千八百元,相当于现在的两万多元,他老伴都补了二百五十元,没散完的谱放在他家里,大成谱一百元一套,庄谱二十元一本,散谱后仍有人买谱,这些钱谁得了?他们之所以热衷于修谱,是因为九修尝到了甜头。过后议事时,我递给义一支烟,他因为身患绝症,不怎么抽烟,但还是接受了。去年他和华为争修坟的事大闹一场,结果病了几个月,差点命归黄泉,但愿这次不要生病。
说我是找碴子,我找碴子的动机是什么?要是说我竞争主编没竞争上而忌妒,或是别人把我的主编位置抢走了,或是别人比我强,我不服气而找碴子还能找出动机。主编是我自己不愿意干的,是由于与他们文化与见识差距太大,我不愿与他们两天一争三天一吵而知难而退了。现在的主编连最基本的文化常识都没有,只不过是读过两三年书,认识几百千把个常用字,写饶字还在上面加上一点,对家谱更是一无所知的主,我难道会对这样的弱者不服气吗?真是笑话!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9:16:01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正谱清样是不能更改了的。在回家的车上,我跟有能说,九修文件一个也没打上来,九修凡例、序言,家训、祖祠考、双峰传略、后记等,一概没有,目录也没有,另外派传打了三遍。因为他们要求照八修谱打的,八修谱上当然没有九修的文献,打字员装聋作傻,你说照八修打,九修的文献他就不打,省一些工时,这些糊涂人是想不到的。重要文件忘记打上来,但九修用手画的、丑得要命的《居址图》却扫描上来了,别的家族的居址图是用地图扫描后,再在图上加上庄名,美观漂亮,与别人的谱真是不可比拟。我跟有能说,其他的文献可以没有,九修序言一定要补上来,贴在上面。如果都贴上去那就不是一本书了,而成了过去妇女夹鞋样的夹子了。
后来我们去大冶接谱时,看到曹老板开出的收费清单上有第七世增加王旁等项,计三千多元。本来就有王旁,现在成了增加王旁,真是可笑!原来我们吵过以后,宏爹打电话给曹老板,要他改正第七世的半边字及补上打掉了的文献,既然花了钱,为什么只改第七世的呢?第六世是家庭的庭,谱上都打成了廷,没有了广字头。因为那天吵架时我只说了王字旁的问题,没说广字头的问题,只是在正本清样上改了,但他们没看到。他们根本就不会去检查错误,专门负责校对的只不过是装模作样,理事会主要负责人及主编自始至终压根儿就没有人看过清样。他们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关心的是他们的利与名。
修谱就是编书,是文化工程,没有文化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的。我们应该从内容到形式上追求谱牒的完美。内容要能反映时代的气息、社会的进步,蕴含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等资料。这些对于半文盲的编修者来说要求太高了,只能降低要求不出现错别字就行了。今天有人提出有错字时,他们说是小事,不知道他们能干什么大事?
九修谱上大量的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倒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个原因是从八修到九修需要繁转简,真正的繁体字要转化成简化字并不是很难,难的是大量的异体字。过去文字不规范,加之一些读书人认为写出的字别人不认识,才显得自己高明有文化。如孔乙己考别人茴字的四种写法,又如见墓碑上有人将妣字的比写在上,下面写女,这种写法在康熙字典上都查不到,这个字要不是写在墓碑上谁也不敢认是一个妣字。所以解放后规范了文字,每一个字大都只有一种写法。二是没有校对,连一遍都没有。十修也是这样,有三人专门校对,但校对过后的清样仍是错误连篇,义和能每天也拿着一支笔,坐在谱局装模作样校对,实际是在磨洋工。三是编修者和铅字排版员文化水平低,认字认半边,不会查字典,找不到的字就用半边字代替。四是不认真,只求完成任务,敷衍塞责,马虎了事。要解决这些问题,得提高编修者的文化水平,主持和主编这两个人至关重要,要对家谱有一定的研究,最低要有大学文化,二者缺一不可,还要加强责任心,加强校对,多人交换校对。
形式指排版、印刷、装订等方面,这是外观方面的,甚至连油墨的选择及浓淡都要注意。有文化的人看里面,指内容,没文化的人看外面,指装订;有文化的人看前面,指首卷,没文化的人看后面,指图考。所以从里到外,从前到后都是重要的,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些只能期待十一修来完成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09:16:58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三日大冶行,两手空空归

我们的十修宗谱在大冶印刷,按照约定,2012.3.23,我与有能、名宏、有仁一行四人,前往大冶,准备初步验收后运回印好的谱牒。
没有车直达大治,有好多条线路可以去大冶。我校卢老师的女嫁在大冶,他经常去大冶,所以22号我向他打听了去大冶的车次,他推荐的最佳选择是经黄石转车去大冶,走的是高速公路,下午一点可以到达。宏爹他们去过多次,选择的路线是在咸宁温泉转车。上午十点多钟到达温泉,打听后知道去大治的车在下午三点半,再问去金牛的车在下午两点,我们决定乘两点的车先到金牛,再转一次车去大冶,在下午五点多钟可以到大冶。
因为还有三个多小时,我们到车站外闲逛,被几个开出租车的司机围住揽客。有一个司机开价260元,宏爹说乘班车去金牛每人17元,价格差距太大,我们没与他讲价。另一个司机开价100元,我问他80元行不行,司机想了想说80就80。与乘班车相比每人多了3元,但能马上走,还是比较合算的。他们几个不愿多出3元钱,我们继续闲逛。不久又有一个司机追上来,把价降到60,并说乘班车得14元,60元只贵了一元。不知去金牛到底是17元还是14元,我们上了他的面包车去金牛。
走的可能是县级公路,二车道,没什么颠簸, 12点我们到达金牛镇,在金牛吃中饭。一盘烧鱼块20元,烧肥肠25元,两盘青菜20元,每人喝了二两散酒4元,花了69元,酒醉饭饱。出小餐馆的门正好见到去大冶的班车。沿途农舍几乎都是近几年建的新房子,豪华漂亮,山坡上偶尔看到树树白色或粉红的花点缀其间。下午两点多到达大冶。

下车后我们走上大冶大道,虽说是市中心,却看不到城市建设的成绩。我们先去了印谱的地方,从一条巷子进去不远就看到了“炎黄谱业文化中心”和“中国宗谱网”的招牌,一间门面,进门摆了一台切纸机和一台小印刷机,还有一台装订用的打眼机,几张桌子拼起来的工作台,这就是全部设备。对印刷机我不内行,但与在凤凰山海洋印刷厂见到的海德堡印刷机比起来,天上地下不能比。
印好的谱有的已经打好了包,有的还叠码在墙边。我们拿来一本看了,印刷装订的质量虽说与别人的谱不能比,但比九修要强得多,我们只能纵向比不可横向比了,比别人的不行,只要今天比昨天强就行了。这些早在预料之中,不看也知道。壳面内起皱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我们向老板提出这个问题,他推脱说是天气不好,没有干。我们去的人说是纸薄了,纸薄了中间的为什么不起皱而只有近壳面的才起皱呢?我分析起皱的原因是胶的质量差,水分太重。打湿后的纸张干后皱得更厉害,不可能干后更平整。另外错别字连篇的问题也是早就知道了的,我随便看了一篇序言,就发现了好多错字别字掉字。老文献中的好多句子我都背得下来,不用照老谱校对就能发现错误。老板对我们不冷不热,我们去了旅社。
我们住在顺天宾馆,号称宾馆,只不过是大一点的旅馆,但我们非常满意。我们住在四楼,两张大床,被单干净,四个人睡在上面很舒服。复合地板,墙上贴壁纸,有电视机,卫生间全天有热水。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只要50元,要是在赤壁这样的标准间不少于150元。
晚上在街边的摊子上吃晚饭,一个鱼籽火锅48元,一盘青菜12元,四瓶山水啤酒12元,72元收70元。我们大呼上当,鱼籽火锅最多值25元。第二天中午在另一处街边小餐馆吃饭,一盘烧鱼块12元,两盘青菜各7元,堤篙、炸青椒各10元,一瓶酒9元,共55元,我们吃得十二万分满意。晚上继续在这家吃,喝的是山水碑酒,每瓶只要2元,吃56元收55元。同样都是做生意,差别为什么就这样大呢?

24号老板将我们谱上的红丁人数点了出来,5126人。我跟宏爹一起核对了马口湾的人数,与他清点的人数没多大的出入,只计立柱的,吊纲没立柱的没计,出祧的只算一个,他们的清点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曹给我们开了一个收费清单,共计120482.2元,原订合同是7.6万元,后来补充合同是5千元,共8.1万元,现在多出了近四万元。有能看后傻了眼,气得说不出话来,没说几句话就气走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10:52:56

[回复] 回复蒲圻饶氏2011年“双修”纪事

[此处有一表格,列多收19931元,只有100551.2元]
我拿过合同看了,上面有“出一次校对稿免费,以后每张0.4元”,我们大部分打了两次清样,应该收的。后来核对页数只有3168页,多收了146元,小事。第二项根据合同应减少200丁,多收3800元。第3、5、7项完全是不合理收费,要全部减除。排除质量问题,只能收100551.2元,多收19931元。他给别家做每丁只收16元,我们的收19元,多收了15378元,减去这个数字只有88973.2元,合同上是19元,就不说了。
合同上说:“以红丁计费,甲方有红丁4000人,乙方每红丁收费为19元,女丁不吊纲,不另起排目不算红丁。以4000红丁计费,少于4000红丁,不论少多少,都以4000红丁计费,超过4200红丁以后,再另计红丁费。”少于4000红丁,不论少多少,都以4000红丁计费,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当初他们为了抢着与曹老板订合同,无论什么条件都会答应,加之他们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合同,没有一个人会算帐,也根本不会计较价格的高低和谱的质量,能与曹老板签合同就达到目的了。我看过合同后跟曹老板提出这个问题,他承认应该减200丁。
2011年6月25日他们与曹签订了合同后,志华到凤凰山告诉我,以4000丁包干,无论多少丁只算4000,后来有能也是这样跟我说的,他们不是看不懂合同就是根本就没看合同。2011年12月2日他们又与曹签订了一个补充合同,事后有能告诉我,加了5000元钱,并免除了原合同上我们不负担乙方生活费的条款,以后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费用。我听后觉得还可以,加五千元只要能办成事是无所谓的。后来在旅馆看到宏爹带去的合同,合同上说“按2011年6月25日签定合同书所规定的各条款继续有效外,再增加附属条款如下”,还有“甲方同意在原合同基础上增加五仟元给乙方,今后乙方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甲方增加资金。乙方食宿改由甲方负责。”他们只知道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资金,没看到原合同“各条款继续有效”,以为8万1千元就能解决问题。所以现在曹老板开的收费清单上列出12万多难怪他们感到出乎意料。我问曹老板能否有所松动,他说只能按清单结帐。

25号我们空手回到赤壁,26号开理事会。理事会5人加邦泉叔,后来马口湾有武买菜来后也加入了讨论。我细算了曹开的清单,指出哪些是应该收的,哪些是不应该收的。并说在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也只有十万元。我的观点是不追究曹的质量问题,按合同八万一结帐。若曹不答应,则要他按合同要求解决有皱的问题,其他有错字别字掉字的问题我们不谈,只有一个有皱的问题就可以压倒他,他决不会因为两万块钱而重印。我还说了,曹正是抓住我们急于8号散谱的心理而敢于漫天要价,我们急他则不急。我们要是推迟散谱的时间,不理他,那就该他急了。他现在收了我们三万五千元,可能只是能保住本,赚不了钱,剩下的余款是他的利润,任何人都不愿做保本生意,赚钱是生意人的目的。除了我和有武不同意加钱外,其他五人都同意加钱。有能明确提出可以出到十万左右,并说由志华出面全权与曹老板商谈,理由是曹是志华坚持要选择的厂家,这个理由只不过是掩人耳目。有能本来对志华是恨之入骨的,知道他喜欢作主,出手大方,让他谈价格肯定是低不了的。他选择由志华出面谈的真正原因正是利用志华的特点,只要他能谈成,不管多少钱都行,只要8号能散谱就行了。志华说:“我去跟他谈,那我拍板要为算。”有能回答他:“只要能谈成,你可以拍板。”目的非常明确了!只求柴劈开,不怕斧柄脱。志华要宏爹一起去,宏爹是不会表任何态的,去与不去没什么二样。我推荐义爹和他们一起去。最后决定他们三人明天去曹的赤壁联络处洽谈,就是去给曹加钱。在他们看来曹老板十全十美,我们一无是处,谁能多给曹老板加钱谁就是功臣,不加钱就是反动,减钱就是罪人。去年8月26号他们来我家时,我就说过,要我去我怕的是到时候我一个人是甲方,你们都是乙方,果然如此,现在理事会五人中四人赞成加钱,他们都是乙方。

28号传来消息,最后的价格是10万9千元,这是有能想出的价格,十万左右的最右端。这个结果是我早就料到了的。在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按照合同计算,应该是10万元。由最初合同的七万六变成了十万九千,涨了三万三千元,加上免去的生活费,在原合同上增加约四万元。曹老板算是讲良心的,他要是要得更多,他们也会给的。初步检查,质量问题有两个,一是起皱的问题,二是错别字掉字的问题,这个问题他们认为不是问题,或认为是小事,那么就只有一个起皱的问题了,这个问题最后也不是问题了。因为有这个问题多给了九千元,要是没有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多出九千元。
4月8号散谱的日期不会变了,大家终于能睡着了,多花四万块钱买来几天的安稳觉,值!
目前帐上有余额近20万元,这些钱他们绝不会用在尽善尽美完成双修上,总是会冤枉花掉了,花在这儿与花在那儿没什么两样。只能这样想了,这样想才不会觉得冤。
前、后图:十修谱,红笔写的是错字、掉字、多字。

#
上图为蒲圻饶氏九修宗谱第一版饶家坡庄谱。蒲圻饶氏九修宗谱启动于1987年,由栎木桥邦仁公主持,谱局设在洪湖横堤角楚启公家中。1990年在横堤角印出了部分庄谱,后作废重来。这本庄谱是孤本,是极品,是蒲圻饶氏宗谱九修艰难历程的见证!
页面内容是蒲圻饶氏派语,有九修增加的派语,后来一同作废。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3 11:01:57

第一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9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