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LE  

03-08

60274次

2人

2个

13个

53人

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勒”姓的真正来历  [精华]

“勒”姓的真正来历???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代遗迹考证,勒氏家谱的仔细查阅和部分民间传说;“勒”姓氏出自西汉,悼惠文王刘肥,高祖长庚男,孝惠帝之兄;高祖六年立刘肥为齐王,“食七十城,都临淄。”刘肥有七个儿子:刘罷军、刘将闾、刘志、刘辟光、刘贤、刘印、刘雄渠,孝文帝四年,“皆封列侯”,刘辟光被封为勒侯。唐司马贞曰:“勒者,县名也,汉书作(木)字旁写个(力)子,属平原郡,孝文帝十六年复以所封。”后来皇上赐封为勒姓。汉代名士勒超,随其老师马融游学于江南,在永修县城涂家埠东南五里处,建立了书院,并命名为马融书院(遗址在现在的下泥勒家附近),所以历阳勒氏又叫马融勒,历阳,在秦朝属县名,叫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国;历阳湖在和州之南,山东武定府,周为齐北境,明朝改为武定州。所以,勒姓始于汉朝,世代居住山东;到唐朝分居湖北荆州,唐末宋初迁居到江西饶州浮梁县,发源于历阳县。勒尊:汉朝印数;勒满:晋朝的骑督;唐朝的勒思济,武则天时期,仕途显达,李白曾赠诗一首:“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茂盤,龙虎秘光彩;特生勒将军,神力百夫倍。”勒思济:历阳人,为将军;勒思恭:明朝的纪狄道;勒志敏:登仕后,籍历著政绩;山东曹县勒玺;字荆玉,乙丑年中进士,任主事。????????? 唐末宋初迁居到江西饶州浮梁县的勒养,生有三个儿子:勒询、勒表、勒捷;勒询、勒表分居他乡,着落无从考证,只有勒捷生有独子——勒天然,勒天然生独子——勒庆恩,勒庆恩生有二子——勒子攸、勒子俊,勒子攸生有五个儿子,勒子俊生有四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勒太兴的儿子是湖广参政,开始组织修第一届家谱,同时以勒养为始祖,到现在我辈(系字辈)三十三代(勒子攸的子孙,属东位祖);勒庆恩曾是洪州刺史,退隐后寻得先人故址——马融书院,为了重新恢复故址,于是,留居故地,并取名长兴,所以,历阳勒氏又叫马融勒氏、长兴勒氏。直至今天。?????????????? 至今到我辈已有三十三代,主要集中在南昌市北郊新祺周一带,在清代曾出过很多名人,有南京府台勒少重,民国期间出过俩位大律师,叫勒重孙和勒抵虎.以前叫马隆勒第,上任南昌市工商局局长勒世振就是我家堂叔,还有庐山疗养院以前的院长勒世祯,海南军区当军长的勒运军等等, 具体情况见勒氏家谱.江西诗词协会会员勒系福走遍大江南北,没有遇到异地勒姓,希望有知情者请电话系;0791-3067767. 或来信,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郊新祺周蔷薇村美里勒家.本人将感激万分.

作者:勒福民   回复:1   发表时间:2008-09-22 15:31:4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勒”姓的真正来历

? 勒氏宗谱中写到:“所以历阳勒氏又叫马融勒,历阳,在秦朝属县名,叫历阳县,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国;历阳湖在和州之南,山东武定府,周为齐北境,明朝改为武定州。所以,勒姓始于汉朝,世代居住山东;到唐朝分居湖北荆州,唐末宋初迁居到江西饶州浮梁县,发源于历阳县”。从此文中看出,将勒姓发源地“历阳”归于山东,可能有误。理由如下:
? 1、历阳不在山东,应该在安徽省和县。据安徽和县《和县文史资料》第七辑,和县古称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历水,现在为长江一支流)。这一依据来自《尚书》、《禹贡》、《通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史料记载。历阳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属吴,吴亡入越,越亡入楚。战国楚东侵至泗上,遂属楚。秦赢政元年(公元前221年),秦兼并诸侯统一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灭楚置历阳县,属九江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九江郡分十五县:寿春、逡遒、成德、柘皋、阴陵、历阳、当涂、钟离、合肥、东城、博乡、曲阳、建阳、全椒、阜陵,郡治在寿春。”东汉分十三州部、历阳为扬州刺史部的治所,下辖六郡(包括今江苏南部、安徽大部、江西、浙江、福建全部)。直到北齐天保六年(555),北齐南梁在历阳议和,故改历阳为和州。据刘禹锡《和州刺史厅壁记》载:“北齐图霸功、拥贞阳侯萧渊明,以与王僧辨来会于兹地,二国协和,更名和州”。当时和州辖历阳、乌江、含山三县,其中历阳县辖39个乡和西梁山镇,宋沿唐制。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直属省都督。从此,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的精神,就融入和州古代、近代、现代文化中去了。
现如今,和县是安徽一县名,历阳这一古名还仍在使用,现为县城所在镇,即:历阳镇。
? 2、勒姓谱中还写到:“唐朝的勒思济,武则天时期,仕途显达,李白曾赠诗一首:“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茂盤,龙虎秘光彩;特生勒将军,神力百夫倍。”勒思济:历阳人,为将军”。这首诗是李白写的,诗名为“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网上能搜索到),全文为:“太古历阳郡,化为洪川在。江山犹郁盘,龙虎秘光彩。蓄泄数千载,风云何霮()。特生勤将军,神力百夫倍。”。诗的原序:历阳壮士勤将军,神力出于百夫。则天太后召见,奇之,授游击将军,赐锦袍玉带,朝野荣之,后拜横南将军。大臣慕义结十友,即燕公张说馆陶公郭元振为首,余壮之,遂为诗。勒氏宗谱中将勤思齐写为勒思济,两姓笔误差于此,可记录的历史事件应是同一个人。根据现如今“和县志”记载,勤思齐,唐高宗乾封年间(约公元666年)生于历阳(今和县)鸡笼山麓,卒年不详。自幼从寺庙僧道老人习经文练武艺,且膂力过人,名闻一方。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女皇武则天招考文武人才,勤思齐经举荐进京参加武举殿试,获女皇赏识,拜为横南将军。后终老故里,隐居鸡笼山。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路经鸡笼山,曾拜谒勤将军故宅,并写下《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一诗。(注:来源于和县网站http://www.hx.gov.cn/include/web_view.php?ty=615&id=3489)
? 勤思齐隐居的鸡笼山古名为历阳山,后改为鸡笼山,现为佛教场地,山上还保留有勤思齐的墓碑,和县还将勤思齐列为和州历史名人之一,排首位。
? 3、和县勤姓于2009年5月1日到湖南省浏阳市寻根问祖,经查浏阳勤姓300多年前保存还好的老谱,湖南勤姓也是发源于和县历阳,他们的堂名为“历阳堂”。谱中记载,湖南始祖“亮公”于唐朝开国初年来到湖北房州(现为房县)任县官,接待过唐中宗皇帝。因辅佐有功,中宗称帝后欲封亮公为宰相,亮公考虑朝庭昏暗,辞官不做回湖南浏阳一山中定居隐退。亮公晚年落叶归根回到故乡——和县生活。湖南谱中还记载,每代有很多的勤姓人因战乱向外迁移,迁移地点有:江西、江苏、福建、浙江、台湾等地,甚至还有的迁到越南。
? 勤姓和勒姓,目前在全国确实是一个很稀少的姓氏,据和县上代祖辈口传,天下勤姓是一家人,在古代(可能是唐朝时期)和县的勤姓人,可能家族不和,一部分勤姓人改姓外迁到江南定居,并说你姓你的勤,我姓我的勤。我猜想,外迁的勤姓可能改为勒姓,从字型上看还能看出“勒”与“勤”相似,保留祖辈的血脉。
? 以上,是我查阅历史资料写的一些材料,确定“勒姓”和“勤姓”是否是同一个姓氏、是否符合真正的历史史实,还要同江西勒姓人继续商讨。
? 希望,看到此帖的勒姓、勤姓人,保持联系,共同完成认祖归根这一件大事。
我的联系方式:13966370800
QQ:264107816
邮箱:ahhxqzg@126.com

作者:勤祯耿   发表时间:2009-08-23 09:25:45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