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33317次
1人
1个
14个
35人
2部
每次别人问起姓名的时候.一听到我们的羽姓.都会惊呼.怎么会有这个姓的啊.很少见哦.是怎么由来的.免不得又是一翻解说.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羽姓才能扬眉吐气不再是别人陌生的偏姓呢.
作者:羽梦雪 回复:42 发表时间:2008-09-29 10:25:19
我感觉是一个很漂亮的一个姓
作者:222.131.9.* 发表时间:2008-09-29 10:32:18
敢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啊
作者:125.79.152.* 发表时间:2008-10-25 13:23:52
寻找羽姓族人
作者:125.79.152.* 发表时间:2008-10-25 13:24:32
关注中ing
作者:125.79.152.* 发表时间:2008-10-25 13:24:56
是羽的都应该关注羽氏家族,寻根问底!!!!!!!!!!!!!!!!!!!!!!!
作者:125.73.111.* 发表时间:2009-04-07 22:22:22
是啊,想了解羽姓大家一起加
作者:60.161.226.* 发表时间:2009-04-21 17:50:36
羽氏是春秋时期郑国贵族的后人,详情请查看《史记·郑世家》以及《羽姓·百度百科》。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子羽,子羽之子以父字为姓.下列姓氏都是郑穆公的后人:羽氏、罕氏、游氏、国氏、孙氏、丰氏、然氏、良氏等等(请查看《史记·郑世家》。羽氏来历的其他说法请查看《羽姓·百度百科》。? 羽颉很有才干,深受晋平公姬彪的器重,二人经常谈论国家大事。羽颉分析了当前形势,对晋平公说:“只有与楚国结盟,才会长治久安。” 在周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的左师向戎来到了晋国,目的是游说以晋、楚两国为首的十四个诸侯国结盟的事而来。羽颉受命接待了向戎,二人彻夜畅谈,彼此深感相见恨晚,谈得十分投机。次日羽颉将向戎引见于晋平公。向戎的一番论述,使晋平公十分折服。晋平公掂量再三,最后同意参加“弭兵结盟”大会。 不久,羽颉奉命出使楚国,同向戎一同说服了楚康王芈昭。经二人奔走,几个月后,终于促成了以晋、楚两个大国为首的十四个诸侯国参加的“弭兵盟会”。会后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由于羽颉出使楚国有功,晋平公加封他为上大夫。 羽颉的封地在今日的任县境内,那时就称“任地”。任地的由来据《水经注》记载:此地为“诸流汇集”之地,素有“南泊”之称。因古代的“任”字与“壬”字相通,“壬”在五行中属“水”,为此这里就称“任地”。在历史上曾有人将羽颉称为“任大夫”,这是有地名而得此称呼。那时的“任地”十年九涝,百姓苦不堪言。羽颉到达后,决心治理河道。他先选择了据旧城区东南十几里外的高地,作为临时行政区,然后亲临工地,率众疏通河道。历经二年之久才把涝灾治服。 后来羽颉将百姓安顿好后,又把行政处所搬回了旧城,虽然行政处搬走,临时行政区的人仍称它“任城”,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羽颉的后裔子孙,皆以“羽”为姓氏,称羽氏。 羽 公:(生卒年待考),传说为汉朝时期著名东道赵佗羽的儿子,汉时的侠士。 羽素兰:(生卒年待考),吴人。著名明朝时期书画家。 羽智云:(生卒年待考),香港柴湾翠湾村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羽智云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香港伊斯兰脱维善纪?中学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正在积极纂修羽氏族谱。
作者:222.217.87.* 发表时间:2009-06-02 17:17:37
史记 郑世家 记载与羽氏有关的姓? 〔一〕史记郑世家。 〔二〕隐元年左传共叔段,杜注:“段出奔共,故曰共叔,犹晋侯在鄂,谓之鄂侯。”疏云:“贾、服以共为谥。”此作恭叔,义与贾、服同。○铎按:春秋经、传之“共”,释文及他书引多作“恭”,李富孙春秋左传异文释尝举九事证之。诗韩奕笺:‘古之“恭”字或作“共”,是作“共”者借字也。至疏驳贾、服说,谓“作乱而出,非有其德可称;餬口四方,无人与之为谥”,则洪氏王左诂已议其非矣。 〔三〕“文”当作“父”。庄十六年左传公父定叔,杜注:“共叔段之孙。”0铎按:父、文两形相似,又涉上卫姬姓公文氏而误。 〔四〕左传郑公子喜子罕,其后为罕氏。“轩”与“罕”通,昭元年左传罕虎,公羊传作轩虎。○铎按:广韵二十三旱“罕”字注云:“左传郑有罕氏,出自穆公,以王父字为氏。”子罕见成十四年左氏经、传。 〔五〕左传郑穆公子騑子驷,其后为驷氏。○铎按:子驷肮见襄八年左传。 〔六〕旧脱“氏”字。左传郑穆公子子丰,其后为丰氏。世族谱云:“子丰,公子平。” 〔七〕“游”旧作“将”。左传郑穆公子偃子游,其后为游氏。○铎按:子游,公子偃。见成六年左传杜注。 〔八〕左传郑穆公子发子国,其后为国氏。○铎按:公子发见襄九年左传。姓纂二十五德云:“发生侨,字子产,生参,以王父字为氏。” 〔九〕左传郑穆公子子然,其后为然氏。昭四年有然丹。○铎按:杜注:“然丹,郑穆公孙。” 〔一0〕左传郑穆公子嘉子孔,其后为孔氏。○铎按:襄九年。 〔一一〕左传郑穆公子子羽,其后为羽氏。襄卅年有羽颉。世族谱云:“子羽,名翚。”○铎按:公孙挥,字子羽,见襄廿四年左传。 〔一二〕左传郑穆公子去疾子良,其后为良氏。○铎按:宣四年传杜注:“子良,穆公庶子。” 〔一三〕元和姓纂引世本云:“郑穆公生大季子孔志父之后。”按襄十九年左传士子孔,杜注:“子良父。”世族谱志父作公子志,以大季为子良名,与世本异。 〔一四〕○铎按:自轩氏至大季氏凡十族,皆穆公子之后,惟大季似非字。 〔一五〕襄廿九年左传:“郑大夫盟于伯有氏。”亦见卅年传。伯有即子良孙良霄字。 〔一六〕昭七年左传云:“马师氏与子皮氏有恶”,杜注:“马师氏,公孙鉏之子罕朔也。”襄三十年,马师颉出奔,公孙鉏代之为马师,与子皮俱同一族。 〔一七〕昭二年左传:“郑公孙黑请以子印为褚师”,杜注:“褚师,市官。”
作者:222.217.87.* 发表时间:2009-06-05 18:09:41
羽氏历史名人: 羽 颉:(生卒年待考),郑穆公之孙;郑国人。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羽氏鼻祖。 据《左传》记载:郑国贵族出身的羽颉,是郑穆公之孙,是一个颇有远见的人。 羽颉看到自己的国家弱小,随时都有被大国楚、晋、秦等吞并的危险,认为只有与强国结盟,才会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郑国的当权上卿大夫姬伯有提出与晋、楚两个邻国结盟的建议。姬伯有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周简王姬夷二十年(公元前552年)派他出使晋国,派另一位卿大夫公孙黑(子晳)出使楚国。 公孙黑却认为这是姬伯有想独揽大权的阴谋,遂突然发动兵变杀害了姬伯有,并大肆搜捕其“同党”。这时羽颉已到了晋国,他听说这一消息后,怕受株连,从此就再也没有回郑国。 羽颉很有才干,深受晋平公姬彪的器重,二人经常谈论国家大事。羽颉分析了当前形势,对晋平公说:“只有与楚国结盟,才会长治久安。” 在周简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的左师向戎来到了晋国,目的是游说以晋、楚两国为首的十四个诸侯国结盟的事而来。羽颉受命接待了向戎,二人彻夜畅谈,彼此深感相见恨晚,谈得十分投机。次日羽颉将向戎引见于晋平公。向戎的一番论述,使晋平公十分折服。晋平公掂量再三,最后同意参加“弭兵结盟”大会。 不久,羽颉奉命出使楚国,同向戎一同说服了楚康王芈昭。经二人奔走,几个月后,终于促成了以晋、楚两个大国为首的十四个诸侯国参加的“弭兵盟会”。会后晋、楚两国平分了霸权,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由于羽颉出使楚国有功,晋平公加封他为上大夫。 羽颉的封地在今日的任县境内,那时就称“任地”。任地的由来据《水经注》记载:此地为“诸流汇集”之地,素有“南泊”之称。因古代的“任”字与“壬”字相通,“壬”在五行中属“水”,为此这里就称“任地”。在历史上曾有人将羽颉称为“任大夫”,这是有地名而得此称呼。那时的“任地”十年九涝,百姓苦不堪言。羽颉到达后,决心治理河道。他先选择了据旧城区东南十几里外的高地,作为临时行政区,然后亲临工地,率众疏通河道。历经二年之久才把涝灾治服。 后来羽颉将百姓安顿好后,又把行政处所搬回了旧城,虽然行政处搬走,临时行政区的人仍称它“任城”,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羽颉的后裔子孙,皆以“羽”为姓氏,称羽氏。 羽 公:(生卒年待考),传说为汉朝时期著名东道赵佗羽的儿子,汉时的侠士。 羽素兰:(生卒年待考),吴人。著名明朝时期书画家。? 羽卿:(生卒年待考),明朝万历乙巳秋日,在桂林市叠彩山题刻有"江山会景处"几个大字. ? 羽智云:(生卒年待考),香港柴湾翠湾村人。著名基础教育家。 羽智云为虔诚的伊斯兰教徒,香港伊斯兰脱维善纪?中学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正在积极纂修羽氏族谱。
作者:220.173.252.* 发表时间:2009-06-06 23:14:04
回族中的羽姓回族中的羽姓,主要源自回族名的首音。如明末抗清将领羽风棋(?-1650年),其祖‘“羽士夫”,为回族名‘玉素甫”(yusuf)的另一种译法,后来就成了“姓名”。羽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作者:220.173.252.* 发表时间:2009-06-06 23:17:2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