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9

39389次

1人

1个

12个

58人

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榆中汉氏遗落的金朝皇室贵胄

榆中汉氏遗落的金朝皇室贵胄

--------------------------------------------------------------------------------

本报记者 黄建强
  6月27日,兰州满族联谊会副会长完颜玺告诉记者,在榆中县有一支汉姓家族,主要居住在榆中上汉、下汉两个村子,有3500多口人。其祖上500多年前定居榆中,寻根溯源,目前发现他们是800年前中国历史上大金国的创建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后裔、完颜阿骨打第16子邺王完颜斡忽的后代。

  姓汉的汉族人会是完颜阿骨打的嫡系后裔?他们真是大金国皇室后裔吗?6月28日记者前往榆中县城关镇上汉、下汉村实地踏访。

  几块石碑的出土

  榆中县城关镇上汉、下汉村位于兴隆山下、榆中县城东南2公里的地方,这里川道宽阔,稼穑兴荣,物丰人稠。汉姓家族世代聚居此地,人丁兴旺,是榆中县唯一同姓聚居的大家族,至今已传至第24代,8世同堂。第17代传人汉得元老人今年93岁,是村子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在中国百家姓中,没有汉姓,就全国而言,汉姓也是一个稀缺姓氏,据说现在全国不到3万人。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到底汉姓姓起何源?族从何来?长期以来,榆中汉氏人丁兴旺,却无人能说清楚他们家族的根源。很多人都说他们祖上是从山西大槐树底下来的,山西大槐树底下到底有多少人?很多人都说其祖上来自那里,这只是个最随俗的说法。有人说他们是汉刘邦的后代,但没有什么根据。1928年所修的《汉氏家谱》记载:“榆中汉氏是明弘治年间迁到榆中的。”他们这群人到底是谁?汉家族人说不清楚。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0年的重阳节。

  2000年重阳节,下汉村的村民们在上庄麦场地头挖掘出了一块“大明故四川资县典史汉祥公之墓”碑,碑文上《墓表》可辨,明其汉氏鼻祖起源“大金朝女真苗后裔元灭金时因以汉为姓沦落嵩山,元末世乱,流入中原”。

  同年10月1日,“皇清汉讳良辅之墓”碑出土,随后村民们先后找到“皇清汉滋之墓”碑、“皇清旌表节妇赵孺人之墓”碑和“皇清旌表节妇显妣卢孺人之墓”碑等明、清祖碑五尊。

  千年的文字会说话,祖先们遗石为宝,在这些石碑上,汉氏先辈镌刻了近千年来汉氏祖先的丰功伟绩,铭记着榆中汉氏始祖定居金县(榆中)500年的艰难历程,也为汉氏后辈子孙揭开了百年的秘密和疑团。

  国之有史、地方有志、族之有谱,都是历史的记录。读史可明志,览志可知源,据谱可知系。从出土的碑刻可以得知,榆中汉氏至少修过四次家谱。明代万历年间一次,清代乾隆年间一次,光绪年间一次,民国年间是最近的一次。但汉氏家谱在最近90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急速地湮没在岁月长河之中。若不是前人留下的石碑,汉氏宗族很可能就此难寻源头。

  大金后裔的复国梦

  11世纪,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生活着一个以渔猎、畜牧为生的民族——女真族。公元1113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起兵攻辽,并于1115年建立了威名赫赫的大金国,随后灭辽、北宋。女真人势力强大,据金大定二十三年公布的人口数,当时金国有60多万户,480余万口。大金定鼎中原后迁居中原地区的大约有200万人,遍布北方各省,但主要分布在中都(今北京市)、河北、山东、河南、江淮等地。金亡后,大多被同化于汉族。

  公元1232年,蒙古军攻打金朝都城南京(今开封),金哀宗弃南京,奔蔡州(今河南汝南),公元1234年城陷,金哀宗自缢,金亡。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有个最小的儿子16子完颜斡忽,被封为邺王,驻邺城,邺城当时是燕赵一带的战略要地,由此可见邺王在金王朝地位颇高。

  金亡后,邺王之孙,时任“山后”、中都(北京)守护大将军死里逃生,改名换姓,避祸存生。他不甘失败,力图复国,沦落嵩山后,他练武强身,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救亡图存,抗元复国。为了逃避元军追杀,作为皇族后裔,他隐姓埋名,“因以汉为姓。”

  他为什么会改姓汉呢?这个姓氏很少,金末元初《百家姓》、《千家姓》中没有汉姓,而在明代嘉靖年间陈士元著的《万姓总谱》中记载:“明初山东东莞(今山东日照)有汉姓”。

  据山东日照市汉皋陆村汉氏十八世孙、甘肃日报社原主任编辑汉国萃先生撰文分析说:“我们先祖‘因以汉为姓’融入汉族,我认为这是事出有因,因元灭金时,统治者残害女真,迫使先祖改姓以求生存,‘因以汉为姓’其根由,是根据历史记载大金国的金太祖叫汉旻(汉名),所以先祖‘因以汉为姓’定此为缘由。”中华民族一个崭新的姓氏——汉,就这样诞生了。

  元末乱世,完颜斡忽的子孙们改为汉姓之后,秉承先祖遗志,揭竿抗元,参加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南下江苏,北上山东,为建立大明立下了丰功伟绩。据榆中出土的“大明故四川资县典史汉公之墓”墓表记载,榆中汉氏始祖名叫汉转轮,在山东从军,戎马疆场,转战各地,经山西、宁夏贺兰山到金城兰州,最后解甲归田,于明弘治年间定居榆中,在尕汉家庄尕涝坝沿一代建庄园垦良田,习武耕读,世代传家。500年来,汉氏子孙开枝散叶,渐成大族。

  十年修得一部家史

  6月28日中午,烈日当空。寂静的下汉村村口鞭炮声大作,一名村民高喊“西安、张掖的亲人祭祖来了!”浓重的乡音饱含悲情。这是汉氏家族大团聚的日子,200多年没见过面的家亲祭祖来了。

  1小时前,他们刚刚参加了榆中《汉氏家族志》审定座谈会,认了家亲。为了这一天,榆中汉家族人已经期待了10年之久。

  按谱系记载,榆中汉氏第9代传人汉鼎调在康熙朝末(公元1720年)出任陕西将军,其子孙定居西安。榆中汉氏于西安汉氏分家立户已经289年了。榆中汉氏从第9代分为大房、二房、三房和四房。西安这一支按谱系是榆中汉氏家族四房。西安现有700多口汉姓人家。

  张掖汉氏出自榆中汉氏大房。清同治年间,榆中汉氏第15代后裔汉文祺当兵到河西,其子嗣落地生根,在现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繁衍生息,已有人丁100多口。

  当日,西安未央区汉城街道惠东村的汉氏亲族代表汉广平等人和张掖的汉氏亲族代表进入榆中下汉村“汉氏文化堂”祭祖。

  上世纪90年代,榆中汉氏后裔汉得元等人与热心于文化建设的汉尚斌、汉涣、汉尚喜、汉尚烈等人共同倡议编纂《汉氏家族》谱牒,历时10年,遍访全国汉姓知名人士,撰文30余万字,终于将一个谱系清楚、历史渊源有据的谱牒成书。在编纂过程中汉世美、汉玉琨、汉尚斌等汉姓贤达7人先后去世,但他们把文字留给了后人。

  全国汉氏同宗同源。山东日照市有汉姓人口1万多人,仅日照市汉皋陆村就有5000多人。台湾也有汉氏家族后裔,黑龙江还有一支汉姓子孙,都是一脉传承。

  6月28日,山东汉姓亲族的代表汉志国、汉敬德,台湾汉姓亲族的代表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教授汉宝德都曾致电委托《汉氏家族志》主编汉尚喜代为祭祖。

  姓氏谱牒,作为中华各血亲集团记载宗族世系的图籍,其历史可上溯至甲骨文时代,几与五千年文明同沧桑。它是族群历史的经脉,家族血脉的纽带。乾坤轮转,岁月如歌,一个姓氏承载了一段被岁月湮没的历史,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往昔和一个族群的新生。

  目前汉氏后裔正在着手开发汉氏文化。

作者:118.181.14.*   回复:1   发表时间:2010-03-26 15:51:1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榆中汉氏遗落的金朝皇室贵胄

gaizoushiyouxinghande

作者:122.66.2.*   发表时间:2010-12-28 11:54:27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