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卫华

11-19

29863次

0人

3个

5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两年8人考进科大少年班 太和一中“神话”揭秘

2007-07-26 10:16:02 来源:安徽商报
  去年和今年,有8名高二学生从太和一中走进中科大少年班,这在安徽乃至全国的教育史上都属凤毛麟角,阜阳的大街小巷争相传颂:太和一中神了!

  在太和一中创造奇迹的同时,社会上的反响却是褒贬不一。抛开一切褒贬,冷静看待太和一中的8名科大少年班学生,他们究竟以怎样的方式,考入了令同龄人神往的高校?太和一中的教育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革,才掀起一场在外界看来类似于“制造人才”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实惠了少数人,还是让整个学校为之一振,成为太和教育在全国崛起的排头兵?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昨天采访了太和一中校长刁卫华等人士。

  “要像黄冈中学那样打造名校”

  一部分人表示:大学办少年班,是否适合学生的心理正常发育,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正常成长等已存有争议,太和一中这样的做法,可能有揠苗助长之嫌;另一部分人则对校方表示赞同:要创名校,就要有非凡之举,发挥孩子的潜能,在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提高高考升学率,是眼下衡量高中教学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况且少年班存在的只是争议,对错与否还有待讨论。

  不论社会褒贬如何,在太和一中都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两年间,有8名16周岁左右的高二学生,成为科大少年班成员。这样的成绩,使得省内众多高中望尘莫及,太和一中果然神了。

  “我们要像湖北黄冈中学那样成为名校!”徐海龙在刚过去的两年里收获颇丰。2006年7月,徐海龙所带的高二理科班级,同一班竟有5人考过科大少年班分数线,最终4人选择了就读;2007年7月,班级步入高三之后,又有3人考上清华,1人考上北大,今年全县高考前6名的学生,也都出自徐海龙的班级。更为可喜的是,全班51人,49人过一本线,2人过二本线,600分以上有40人之多。有了这样的“资本”,作为年级副主任的徐海龙,理想就是要创造一所像黄冈中学那样的名校。

  徐海龙说,黄冈模式与太和一中的做法不同,他们不让学生提前参加考试,而是让学生在高中就学习大学知识,去参加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等比赛,并在大赛中拿到名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我们学校只是进行分开、分层次教学,拔高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进入大学学习。”

  这样的说法在校长刁卫华那里得到了肯定,但要含蓄一些。“学校要进行内涵式发展。”刁卫华说,内涵是指学校要有品位、要厚重,通过去年与今年的两次冲击科大少年班成功,整个学校的士气高昂,人心思进。“成为名校当然是目标,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精英教育”与“公平教育”矛盾吗?

  “培养尖子生考科大少年班,那剩下大部分学生的利益怎么办?高中就进行‘精英教育’,是否符合未来国家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一位学生家长,同时也是阜阳某媒体记者的先生质疑说,当全校的目光都放在培养尖子生身上的时候,必然会有意无意地将优秀的师资偏向特殊人群,无形中剥夺大部分学生公平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

  在太和中学刚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问题。

  太和一中高二年级主任闫惠军承认,用正常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考少年班,是不可能的。“培养特殊的人才,必须用特殊的方式。”闫惠军说,去年学校4人考入科大少年班后,给自己这一届师生造成压力,是继续辉煌还是昙花一现,关系到教师的名誉与学校的声誉。据了解,去年太和一中的高二有24个班,徐海龙带的就是一个“加强班”;轮到闫惠军这一届时,学校有意识地将成绩较好、潜力较高的学生分配到三个班中。“如果将学有余力与学有困难的学生放在一起,对两者都不公平。”闫惠军说,当时在分配班级时,三个班的师资力量与其他班仅稍有差别,总体来说还是均衡的。

  “还是用事实说话,看看学校究竟是怎样使大部分学生都受益的。”校长刁卫华拿出了今年夏天高三学生的录取名单。在这份名单上,记者看到,高三共1200余人,除科大少年班外,3人考入清华、2人考入北大、3人考入科大,考入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的比比皆是。“600分以上107人,全省前100名我们有5人,一本以上304人,二本以上745人,三本再加上艺体类,全校本科达线率超过千人。”刁卫华说,大部分学生都从学校的改革中得到了实惠,少数学生考入少年班,这只是学校改革的“附属品”。

  考少年班,是尝试而非目的

  被校长刁卫华称为改革的“大运动”开始于2004年。“同城有两所省示范高中,不进行改革,学校就无法发展。”

  刁卫华说,太和一中与阜阳一中同属省示范高中,但享有的生源却不同,在处于生源相对劣势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大动作”。据其称,去年太和一中中考分数线是660.25分,在阜阳地区只是中上等水平,被太和一中录取的较优秀学生,在阜阳一中却“排不上号”。另外,由于地域优势,阜阳一中可以从整个阜阳地区择优录取学生,而太和一中的录取范围,被局限在太和县。太和一中要想保障生源,持续发展,必须在管理上和教育模式上,创造自己的独门秘笈。

  2001年至2004年,每逢招聘时节,刁卫华与分管领导就分片包干,驻扎在省内知名的各师范院校,“要想在生源上竞争,必须先在师资力量上取得优势。”刁卫华说,4年中,学校共招聘年轻教师200余人,而整个太和一中的教职工总数才300余人,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接着老带新、结对子、指路子,让年轻教师很快成熟,形成人才阶梯,是改革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拿出拳头“产品”。“关键是用人,也就是以人为本。”刁卫华说,从2004年开始,学校分为三个年级部,强化了二级管理,使年级部成为职责分明、任务具体、权力明确、相对独立、全面负责某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实体。三个年级互帮互比,推进学校整体集约化发展。同时,将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拎出来”,进行个体强化,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潜力。“怎样尝试发挥出来的潜力?就是在高二时考少年班。”刁卫华说,本届有20人参加科大少年班的考试,他们并不是组成所谓“快班”,而是因材施教,学校充分满足他们学习的欲望。

  “考少年班只是尝试,并不是目的。”据了解,太和一中并没有向各年级下达硬性指标,去年20多人参加少年班考试,落榜的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全部超过一本线。“这是一种激励方式,我们希望全校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目标,并形成传统。”在刁卫华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学校门前的牌子上,刻着太和一中的校魂:每位学生都是希望。

  没有“神童”,只有因材施教

  有媒体报道,太和一中出了“神童”。对于这样的称号,太和一中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不以为然。“哪里有什么神童,最多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太和一中校长刁卫华如是说。

  在刁卫华决定推出“少年班”作为拳头产品之前,对外界对少年班的争议也早有耳闻。“就算有神童,如果没有受到适当的教育,最终也不过沦为‘方仲永’之流。”刁卫华认为,在将学生送进少年班之前,必须解决一些一般的高中忽略掉的问题,那就是对学生心理的关爱。

  3年前,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在更多的时候,是个摆设,起不到什么作用。”刁卫华说,等到学生出了心理问题到咨询室咨询时,恐怕学生的心理疾病已严重化,不容易挽回,所以必须消灭在萌芽之初。去年,4名学生考进少年班后,学校很担心:他们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吗?提前进入大学,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育?班主任在今年暑期进行了回访,发现4名学生在科大生活、学习得很愉快,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应。

  “学校把每一位老师都培养成了心理咨询师,每一位班主任、任课老师都是做思想工作的行家好手。”刁卫华说,为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需要,不是负担,学校对全部老师进行培训,《给班主任的101条新建议》等心理书籍发到每位老师手中。

  “请相信,真的没有神童。”刁卫华如是说。是因材施教让8名学生走进了科大少年班,实行差别式教学,注重人的作用,才是“制造人才”运动的根源。

作者:117.95.17.*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4-15 08:47:23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