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132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俆教院附小刁刘珺

undefined
一、工作主要特色

刁刘珺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四年多了。大家都说班主任工作繁忙、琐碎,令人心力憔悴,但刁老师却不这么认为:很忙很累但很快乐。

十几年来,她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用激情和智慧塑造一批又一批自信、自主又自律的学生,用激情和智慧营造一个又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用激情和智慧演绎着班主任工作的轻松与快乐。

二、特色形成过程

如此这般,只因为喜欢!

刁老师喜欢做班主任,十几年如一日。她最开心的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灿烂。课间、闲暇,她与孩子们促膝谈心,及时了解孩子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幽默和开朗的性格感染着学生,犹如他们的大姐姐。在各项活动中,她与孩子们荣辱与共。要比赛了,赛场外,她和孩子们一起训练;赛场内,她和孩子们一起呐喊鼓劲;要召开主题班会了,她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主题,编排节目;有同学过生日了,她和孩子们一起唱生日歌……她和孩子们的心越来越近。

刁老师很聪明,她常常能紧扣要点、抓住重点、合理安排、调控节奏,让学生们既学好又玩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她始终叮嘱自己不能忽视的是以下四个环节:

1、设立工作岗位——人人接受锻炼

刁老师以孩子般的心走进了孩子们的心。每次接新班,在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爱之后,她总是鼓励孩子们“自己岗位自己找,争做班级小主人”。在班中,除了大、中、小队干部有固定的学校、班级工作外,其他孩子也都能找到小岗位。如:图书管理员、卫生检查员、杂志发行员等。除此之外还有临时岗位,如:每天轮换做的小领队、小班长,十分钟队会小主持。学生们的岗位是有了,但要做好各自的岗位工作,还少不了同学们的合作。于是刁老师在各小组之间开展各类小竞赛、小评比,让学生学会在小组中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如果小组中哪个同学有困难或是犯了错,其他组员可着急了,都会忙着帮他解决困难或是及时提醒,不让自己的小组在评比中落后。队长们还自发形成“心手相连”的结对助学小组,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正是由于各小组同学都有这样的合作精神,才有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才有了自主、自律的班集体。

2、关注特殊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对于班级中的特困学生,刁老师一方面结合品社课及晨会、午会课等教育阵地,教育学生处处要节约,杜绝攀比之风,以保护特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当特困学生在任何方面表现有进步时就自己出钱购买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作为对他的鼓励。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小小图书角”,在增加了全班同学爱读书的氛围的同时,也解决了他平时爱看书但没有钱订阅杂志的困难,一举两得,达到了教育中“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刁老师始终认为教师的素养是学生最直接的教科书。所以她十分注重用自己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她班有一名听力严重障碍的孩子,平时要靠助听器才勉强能听清老师的授课。由于自小就残疾,全家人更是对他溺爱至极,造成了该生极为任性,与同学关系相处紧张。刁老师接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翻阅了有关听力障碍的书籍与教育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她故意时常走到他的身边讲课,让他听得更清楚。在做练习时,她特别留心他的书写,一发现有不懂的,就主动及时地一遍又一遍教他,直到他做对。刁老师对该生的关爱感染了周围同学,大家了解到听力障碍孩子的一些生活资料后,不再疏远他。有几个同学还主动找刁老师要求与这位听力有障碍的同学成为同桌,并在外出活动中向他伸出了爱心之手。

l 精心设计活动——捕捉教育良机

作为班主任,经常要完成学校大队部规定的一些统一活动。在这样的活动开展中,刁老师精心设计方案,抓住教育时机,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用。比如结合重阳、三八、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对孩子们加强感恩教育。刁老师设计了以“妈妈,你辛苦了”、“爷爷、奶奶们,我们来了”、“来,我们一起试一试”等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她时常把孩子们在家庭、社会、学校中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的情形用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在教室内,形成了极好的教育氛围,家长们啧啧称道。又如,她经常关注新闻,有意识地让孩子们了解时事新闻,学习自救自护,掌握生存技能,懂得轻重缓急。“119”消防日来了,刁老师会请来曾经担任过消防战士的李老师来和学生们聊一聊、教一教消防中自救的方法。学生们学得饶有兴趣,回家后成为了家中的消防小卫士。

l 善于积累经验——不断提升自我

刁老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十余年,应该说是个很有经验的班主任了,但她总觉得这份工作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需要每天不断地去积累和学习。所以她总习惯及时积累一些特殊学生比较典型的案例素材,编写班级工作日志,撰写教育个案,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于是那一篇篇记录着她和学生心路历程的教育个案,让她在教育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发现。她撰写的多篇教育案例已经被选送上挂学校的网站,也有一篇已经入选区教育系统“温馨故事”大汇编。在新三年规划启动之时,刁老师给自己设立了新的目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班主任。

三、班集体建设成果

刁老师孜孜不倦地将别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教育灵感相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继续实践,举一反三的反思与实践,铸就了今天的成果:她与学生共同设计参赛的主题班会年年获得校优秀奖、她所任教的班级年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在校园文化节的各项比赛中她所带领的班级频频获奖:

07年获校春季运动会“跳房子”第一名

08年获广播操比赛优秀奖

08年在第四届科技节《扬奥运精神,展生命风采》“轨道竞速”中获优胜奖

08年获“秀秀你的美术作品”集体奖

08年在 “搭建航天发射架”中获优胜奖

08年在“畅想绿色家园”科学幻想画中获优胜奖

09年获“唱响我们的歌”二等奖

09年获拔河比赛第一名

09年在第五届科技节《低碳世博,绿色家园》知识竞赛中获优胜奖

除此之外,不少学生个人也在刁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市、区各项活动和比赛,获得不匪的成绩。

刁老师的班集体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丰硕成果,是因为她常怀进取之心、感恩之心,正如她所说:“身处在这样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提高的集体中,我个人也跟着集体的脚步前进着。回首这几年走过的成长之路,我由衷地感谢带给我帮助的集体。”相信刁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新的起点上,一定会和她的学生们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成为新时期更赋“专业、智慧、魅力”的班主任。

作者:114.238.93.*   回复:1   发表时间:2010-05-01 17:44:4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俆教院附小刁刘珺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

作者(来源):徐教院附小 刁刘珺 发布时间:2008-12-20


绽放学生生命之花
——浅谈生命教育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来,媒体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的报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触目惊心。往往只是一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的生命或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
2001年11月初,呼和浩特市14岁初中生凯钦因为钢笔水甩在老师身上1次而不是老师说的4次,选择以自杀方式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2000年8月,因家境贫寒产生自卑心理的吉林省一女生卧轨自杀。
1996年9 月6日,因考试不及格被罚款,河北省鸡泽县一小学五年级男生服农药自杀。
这是自杀的例子。另有杀人的例子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湖南衡阳一名初中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将6瓶鼠药放进稀饭里,毒死亲生父母……
面对这些现象,教育者和专家往往从教育体制、思想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对的,但我认为还不够。我们还应该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展开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过去我们对语文课的认识总是停留“思想性”、“道德性”上,忽视了其中对人多元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及其人格发展的需求。《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学科。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的必然性。
二、内容与目标
1、那么何为“生命教育”,又有哪些内容呢?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特别是要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语文教学,无论是文本,还是学生、教师,都是最富生命意义的,因此最能也最应该张扬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使文本教学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与完善。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但是,有些内容如果教师不去强调,学生有可能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
2、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
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门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来之不易,从而是学生认识到生命之可贵。此外,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医院太平间与遗体接触,同时被告知,一个人的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轻贱生命将会带来什么后果……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虽然没有这样重视生命教育,也没有开设专门课程进行教育,但是,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课文反映亲情的可贵,如《麻雀》描述的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懂得母爱懂得伟大。这些课文都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谢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亲人。爱惜生命、呵护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感悟友情——体会生命的快乐
  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许多人生当中的困难和麻烦。可是现在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这话一点不错,我亲眼目睹我们班一位同学因借不到绳子跳绳,急得在一边流泪。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的感情却越来越贫乏了,快乐也越来越少了。
  比如《草船借箭》在学生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不要像周瑜那样因妒忌加害于人,同学之间要以诚相待。再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让学生感受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情谊,号召同学们要互相帮助,要乐于助人。
(3)感悟师情——体会生命的博大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您以灵魂的芳香熏陶着我们,以人格的魅力感召着我们,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而且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往往在我们迷失了人生的道路时,是老师给我们指点迷津,往往在我们失落自卑的时候,是老师给了我们奋力拼搏的勇气!我们要感谢老师,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切。一定要牢记老师的每一句话,让劳累多年的老师不为我们操心,让为我们而付出很多的老师得到回报,那就是学生优秀的品格和优异的成绩!”
老师是给予我们知识的人,是给予我们打开知识宝库钥匙的人。比如《老师领进门》讲的是著名文学家不忘老师的启蒙教育。这样的课文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感谢师长。教育他们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尊敬老师,不给老师添麻烦,为老师擦黑板,给老师倒茶等。尤其是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回报老师的教导。
3、生命教育的目的
(1)让学生学会感动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积极向上、追求美好的情感能陶冶人的爱心。学生美好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可以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发奋图强,创造美好的未来。
  有个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道:“人在世上,要学会感激,要感激父母养育了你,感激社会接纳了你,感激上天锻炼了你。只有心存感激,心存感动,才能不断成长和成熟。当我们知道什么叫感动的时候,我们也就长大了。”感动是心灵觉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烧的火种,在感动中教育,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人格,陶冶性灵。从某种意义上说,感动就是教育的真谛。
(2)让学生学有思想。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何以为生”只是教育的初级目的,“为何而生”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想让学生学有思想就是教会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勤奋上进的学习作风,善良友爱的处世原则,真诚守信的为人之道……
(3)让学生学出意义。
 理解生命的意义,要注重生命的过程。我很喜欢《沙原隐泉》中的一段话:“爬,不为那山顶,只为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最后到达什么地方,只为了已经耗下的生命;爬,站在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爬,只管爬。”生命的过程是一个攀爬的过程,是站在今天的自我的顶端向明天的自我的顶端进步的过程。我总难忘传说中的荆棘鸟,用剧痛和生命换得一次生命的绝唱,让人们知道只有磨难与苦痛才能造就辉煌的生命过程。
(4)让学生学得快乐。
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惟有孩子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绞着手指低头服罪,是咬着笔头面纸书过,是噙着眼泪当众自毁……那还有什么健康?什么快乐,什么自信,什么向上可言?精神生活理应成为校园生活的核心,现代教育必须凸现“生命观”。

三、过程与策略
【唤醒】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博士经常问遭遇举动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制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这便是他的“意义治疗法”。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应当来一些“意义治疗法”。这种治疗,其实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的善根,能够让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依赖快乐成长。
 策略一:在活动中教学
让学生学会感动可以从亲情教育入手做“专题式语文学习”:
▲作品赏析: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从音乐、书画、摄影、古诗词、影视等艺术作品中选取一类,大量搜集这类艺术中关于亲情的作品。如电影《少年犯》、《妈妈再爱我一次》;古诗《游子吟》等。
▲会话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和父母作一席谈,听听他们对自己有什么期望与叮咛,并做简要记录,要求所有学生发表随感,做课堂口头交流。
▲观察练习:所有学生当堂做一次父母亲的肖像描写;回家仔细观察父亲或母亲,做一次肖像描写;向父母要他们结婚或年轻时的照片,做一次肖像描写。把三次肖像做一个比较,以书面形式发表随想。
▲作文讲评:安排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
 策略二:在亲历中体验
▲ 采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了解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辛苦付出的小故事,把最感人的故事记下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长辈的爱。如一张贺卡,一杯清茶,一封书信,一张亲情小报,陪母亲逛逛街,给爷爷捶捶背等等。
 策略三:在情境中学习
在语文课中创设一种优化场景,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强调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真切感,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使情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力和感染力,让学生成为审美的主体,由获得美感而形成美的体验,理解美的实质,形成审美意识,是情在理中,情理交融。
如五年级语文课本中《月光曲》这篇课文的设计中,教师就是在导入新课的板块中融入了情景教学,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伊始就将音乐融入课堂,借助音乐形象来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曲调未成先有情”为整节课的情感定下基事调,同时又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励】
激励并不是对孩子的同情,而是对每个孩子都平等相待,为每个人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觉得作为成功者的刺激和吸引力,这样他们才会追求成功,进而取得成功。
 策略:激励的评语
在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中、日记中、甚至是普通的语文作业本中老师有意识地留下几句激励式的评语,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小学生非常喜欢激励式的评语,学生说:“读老师的评语,就像妈妈抚摩我的头的感觉。”
以下是部分作文的评语,可作参考:
●你阅读广泛,积累了大量的词句。因而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情时,能用贴切的词形象地表达出来。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高兴。只要继续努力。你的作家梦定会圆。
●你的课外生活真精彩,从你的文中老师知道你是个好棋手。不但棋艺好,棋风更好。什么时间也跟你学一招。再学几年,去参加象棋大赛,一定会拿奖的。
●你写的校园一角真美。那花、那草、那树、那长廊无不包含着无比喜爱之情。你是个会观察、会生活的人,老师、同学都欣赏你!
●你越来越棒了!你的作文真使我大开了眼界。你妈妈人美心更美,她对病人满腔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我也为你有这样的好妈妈而感到骄傲!
●看了你的游览作文,仿佛身临其境。那两层楼高的长颈鹿你写得栩栩如生,那憨憨的大熊猫,机灵的小猴,狡猾的狐狸跃然纸上,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大享受。继续努力,你的文章是我们的最爱。
【发展】
学生是正在发展着的人,他们有一个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过程,学生一生都在发展着。在发展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是一个很完整的人,教师应该承认并容纳学生的不足。教师的责任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充分肯定,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则热情地帮助、指点,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要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
 策略一:把握人文精点对白
正确把握文本中的人文精点,关注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世界才能把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人性需求出发,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对话桥梁和结合点,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传承人文精神。
例: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的《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桑兰的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 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这篇课文是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 的真正含义。在初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找到“坚强”一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从重点词引出了重点句:描写桑兰坚强的四个句子。这些语句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 的真正含义。
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研读这些句子呢?起初,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让学生谈谈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感悟人物品质,但老师们感到这些句子理解起来不是很难,要让学生去谈,也谈不出什么,这样设计效果不是很好。经过一番思考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 “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我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可以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从这一重点难点的突破中,我感到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抓住文章的练点,让学生穿行在字字句句的“密林” 中,让他们沉浸其中,品味再三。
 策略二: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常会问自己,怎么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共享语文学习的美好。我想:只有教师对自己角色有了正确的定位,蹲下身来,树立课堂上教师始终是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才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实现我们教学的智慧。
教师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充分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深入文本思考,“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境”,并与同伴交流,共同体验、感悟,实现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再一次实现平等对话。学生在对话中,在对文本的反复琢磨中,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在身心放松,精神高度自由和松懈的状态下,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热烈,富有灵性的言语自然而快捷地产生。可见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才能放开学生思维的束缚,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广阔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四、警示与反思
(一)激励要注意“度”的把握
有首诗说得好:“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太足了就会爆炸。生命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的太多了就成了伤害。”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他可能给学生带来活力与激情、亢奋与向上,又可能成为学生自尊放大、人格扭曲的温床。因此,激励教育必须掌握好“度”。
(二)教师要自我完善
《新课程标准》下,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再也不能无视学生尊严、伤害学生感情,必须更加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把他们当成可堪造就的有为之才,全身心地接近他们,感染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引导他们走向成熟。只要本着尊重学生并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就不会对学生采取歧视、威逼、体罚等“敌对”手段。尊重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永远成不了一个好老师。
语文可能给学生什么呢?也许只能让他们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多一次真心的微笑,多一次投入的思考,多一次被肯定的机会,多一次情感的提升和思维的创新。让语文课更多的和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



作者:114.238.93.*   发表时间:2010-05-01 17:48:00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