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FANG  

03-09

293061次

3人

6个

99个

2467人

16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据2006年公布的新百家姓,方姓为当今中国第63位大姓,方姓人口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6%,总人口约430万。
据谱牒和相关资料记载:自方雷受封方山得姓以后,最初是在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并有部分人迁居到山西和山东,其中东迁到山东半岛的方姓人与当地的东夷人结合,大量接受东夷文化,并要那里建立了方国。在夏商时期,方国已成了一个强大的国族,史称为方夷。据史书记载:自商王武丁至帝辛时的方国,经常侵扰商朝的边境和属国,因此,商朝方国的讨伐也从未停止过,却全都无功而返,方国最后降服于周朝。
到了周宣王时,方雷的63世孙方叔先后奉命征伐淮夷,击退北方少数民族猃狁的侵扰,又率兵车三千讨伐不听号令的楚国,建立了赫赫功勋,使衰落的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曙光。在诗经的《采芑》篇中,诗人为此发出了方叔元老克壮其猷的赞誉。周宣王为了表彰方叔的功劳,赐方叔食邑于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方叔生有六子,廷珍、廷玺、廷佑、廷宝、廷琳、廷圭,其后各有传承,方氏家族的繁衍世系自此有了详细的记述,方叔也就成了方姓的分宗之祖。方叔的长子廷珍迁居冀州。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军攻克北宽松国都汴京,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驱掳徽、钦二帝及皇室、大臣等数千人北返,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是为高宗,为逃避金军的追击,高宗最终定都于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廷珍的65世孙方文锦由于护驾有功,官拜节度使。方文锦的长子方耕道迁居姚江,传姚江派。次子方嵩年迁居台州宁海城西门,传台州派。三子方履之任绍兴上虞教授,履之的玄孙浙东转运使方彰德隐居于上虞清潭,传虞嵊派。








方叔的次子方廷玺,迁居青州,其后谱载未详。方叔的三子方廷佑的后裔分为两大支脉。其一是廷佑的二十七世孙方进的后代,据文天祥于宋端宗景炎元年所作的方氏族谱记载:西晋初期,方进的十九世孙方尤相任南昌刺使,携家定居于南昌城内鲤鱼池,这是方姓入迁江西的最早记载。方尤相的五世孙方聪生有三子,长子方处,徙居湘潭。次子方颜,徙居福建,他的二十八世孙方明达于明洪武十六年由福建汀州上杭迁居江西定南。方聪的三子方定生有五子:尚仁、尚贤、尚文、尚政、尚信。梁武帝末年,候景叛乱,梁朝军队粮食局饷匮乏,方尚仁兄弟五人捐赠粮饷,湖东王萧绎为表谢意,均赐以高官显爵,兄弟五人力辞不受,后来分居于江西各处。方定的长子尚仁迁居南康。次子尚贤迁居赣县五云松林,他的后裔以后逐渐分居于赣倒、遂川、泰和、万安和湖南衡山、桂东,云南镇雄,贵州本节、大方,四川舒永,福建武平等地。三子尚文迁居兴国龙坪,四子尚政徙居上犹北门,五子尚信则定居南康,他的后裔以后逐渐分居于上犹、南康齐溪口、老镜坝、苏家垅、大窝乡傲唐和重庆涪陵等地。








方廷佑后裔中的另一脉是二十六世孙方纮的后代,也是方姓人口最多的一支。方姓的南迁始于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即公元5年,当时摄政的外戚王莽已渐露不臣之心。河南太守方纮对此深感忧虑,在面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莽征召时,无奈的方纮只得挂冠而去,携家由河南迁徙到歙之东乡。歙之东乡在当时为丹阳郡歙县的东乡,并不是明清时的徽州地区,而是浙江严州府淳安县,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一带,方纮也因此成为方氏南迁之祖。
方纮的儿子方雄,东汉光帝年间曾任尚书郎、黄门侍郎、官至西河太守。方雄有三个儿子:方侪、方储、方俨。长子方侪,汉明帝永明元年举贤良方正,官至荆州南郡太守,封关内候,与文学知名。方侪的二十六世孙方仕南在后唐同光元年迁居平江,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平江县。方侪的三十一世孙万户候方汝舟,后唐同光二年迁居岳州长巴陵,就是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方侪的三十四世孙方白允于宗仁宗天启四年迁居鄂州崇阳县通城镇义井,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通崇阳县和通城县一带。方白允的九世孙方耀祖、方光祖兄弟于宗端宗景炎元年迁居通山县。明洪武六年,方侪的四十九世孙方正乾、方郁文、方祥发堂兄弟三人迁居 黄州府黄梅县。方侪的后代现今主要聚居在湖北、湖南两省各地。









方雄的次子方储,汉章帝建初年间,举孝廉第一,任郎中、补章句令,历任阜陵、阳翟二县。元和初年,举贤良方正,对策天下第一,科博士郎,授洛阳令,升太常卿。汉和帝永元五年,担任太常卿的方储,因对郊外祭祀选择日期的谏言不被和帝采纳,并被认为不忠,遂引以为耻而自杀身亡。事后才明白的和帝深为方储之死悲哀,说:储死,谁与我共治天下呢?追赠方储为尚书令、黟县候,命官护尸归葬歙之东乡。同时在方储修身练丹的柳亭山敕建家庙,并取名为“方仙翁庙”。宋政和七年,宋徽宗赐庙额“真应”。方储虽然不是主导方氏家族移居江南的人物,但死后却被神化了,成为方氏一族的崇拜对象,尤其是在封建社会里面,庶民不能随意建立的家庙本身是显示方氏为世家大族的重要标志。因此,方储成为后裔们精神上的凝聚点。
方储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方仪,字观之,承父亲爵禄,裔孙衍莆田、九江、滁阳等支派。次子方觌,字赞之,封关内候,安石将军,后裔衍生出池州、湖州、常州等支派。三子方洪,字弘之,拜郎中,封关内候,后裔分衍严州、衢州、婺州、休宁等支派,这些支派分迁于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唐德宗大中年间,方储长子方观之的后裔都督长史方琡,从安徽歙县回归河南固始方龙山居住。方琡的儿子方殷符,做过御史中丞,又生有七个儿子。其中七子方廷滔曾任过左仆射,他的后裔有的迁到了饶州、信州、江州、苏州诸郡。三子方廷范是大唐大顺年间的进士,历任主管福建长溪、古田、长乐三县的官员。因正逢唐朝末年,中原战乱不断,无法回归固故里,便选择莆田的刺桐巷居住下来,并把刺桐巷改名为方巷。

作者:方港水   回复:11   发表时间:2010-05-04 16:49:0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方廷范有六个儿子都中过进士,长子方仁逸为唐朝光化年间进士,次子仁岳、三子仁瑞、五子仁载为唐朝乾宁年间进士,四子仁逊、六子仁远中唐朝天祐年间进士,时称“六桂联芳”,方廷范也因此被称为“六桂之父”。又因为第五子方仁载官至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也被封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于是便有了“金紫六桂”这个称号。宋朝时,金紫六桂方氏已成为闽中的著名大姓,后裔分布于福建、广东、湖南、湖北、香港、台湾等地。南宋末年,二桂方仁岳的后裔驸马方道盛迁居广东开平,他的后代分布于广东、广西各地,还有很多迁居港澳台及侨居欧美、大洋洲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明朝洪武年间,五桂方仁载的第十七世孙方胜,因军功封为世袭都指挥使,并由福建莆田复归河南固始,此后,方胜的后裔发展成为固始大族。据资料记载:唐宋时期定居于福建省莆田县刺桐巷的方氏后代,有的与阿拉伯商人通婚,有的信奉伊斯兰教融入回族,并漂洋过海到了国外,形成海外方姓的一支,其中一支在宋元之际避乱迁至海南台琼州。








唐末五代的社会动乱,促成了江南方氏第二次大规模迁徙,他们由歙之东乡和桐庐向徽州山区移民。迁至徽州地区的柳山方氏,主要是方储的次子赞之和三子弘之的后裔。在方储的次子方赞之的后裔中二十九世孙方蒙在宋太祖乾德二年迁到歙县左昌干,其曾孙即方储的三十二世孙方忠正则于端拱元年迁到苏村,成为苏村派的始迁祖。方忠正的长子方桂于天圣元年迁回了淳安县县源,为帮源之祖。方桂的六世孙方文毅在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佘坡,为佘坡派。方忠正的五世孙方天泽于元末避兵乱迁到磘溪,成为磘溪的始迁祖。还有三十二世孙方希道于宋天圣九年迁到寒山,为方氏环岩派。三十四世孙方杰兴迁到灵山,成为灵山派。
方弘之的后裔中以方储第29世孙,晚唐诗人玄英先生方干的后裔分布最广,人数最多。但最早移居的一派是方干之弟方羽,为躲避唐兵裘甫之乱而迁到歙县茆田,成为联临派之祖。到了北宋时期,方干的后裔即方储的32世孙方景玘为躲避战乱移居歙南,发展为方氏方村派。34世孙方承威迁到瀹坑,成为瀹坑派。36世孙方桂则迁到了柘源,为柘田派。南宋以后,方氏仍接连不断地迁居歙县,41世孙方子华于南宋绍兴年间迁到瀹潭,成为瀹潭派。41世孙方贞献于南宋绍兴十处迁到潜口,为潜口派。42世孙方安忠于南宋淳祐十二年迁到沙溪,为沙溪派。居住在歙之东乡,即浙江省淳安县的方储后裔,迁入徽州主要是唐末五代的动乱时期,南宋初期也有过一个迁居浪潮。以后,由于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方氏支派在徽州境内的迁徙持续不断。明正德嘉靖年间,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了徽州前所未有的震荡,使方氏家族迁徙和重建方向转为同农村到城镇为主。方氏因经商而迁徙的城镇几乎遍及全国,尤以江、浙、赣、鄂、川及闽、粤、鲁地为盛。













方雄的三子方俨,以功任大都督,也以文学知名,他的后代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最早迁居福建漳州的方姓人,就是方俨的后代。河南固始地处河南边界与安徽仅一河之隔,他倚大别山,北靠淮河,交通极为便利,即使是在今天,他的水道航运也极为发达。在中国的历史上,固始是中原地带与外界联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
公元669年,在福建泉州和潮州之间发生了战乱。唐高宗诏朝议大夫陈政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军校123员前往闽南镇抚。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官军战斗力被大大削弱,虽初战告捷,却被当地的啸乱分子围困在九龙册。被困在九龙山的陈 ,一边进行防守,一边耕种,同时向朝庭请求援兵。一直到了第二年,陈政的兄弟陈敏等人在河南固始招募了58个姓氏的军校共5000余人,开赴九龙山进行增援。两支部队会合以后,平息了少数民族的啸乱分子发动的啸乱。八年后陈政病逝,他的儿子陈元光继承父职,并极力开发闽南,与当地少数民族进行交流,并于公元686年建立漳州郡。陈元光被人称为“开漳圣王”,随着陈政、陈元光父子远征的河南固始八千多名将士们长留在了福建。

作者:方港水   发表时间:2010-05-04 16:49:52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方俨的二十二世孙方子重,字伯虞,河南固始人。当时从征入伍,时任陈政将军的府兵队正,平定啸乱后,被派驻漳州文山(即现在的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就地肇基蕃衍,成为方姓入籍福建漳州之祖。宋高宗绍兴二十年,被追封为昭德将军。方子重的十一世孙方进益于唐大中十四年,迁居霞浦方厝城。方进益生有三子:翊周、翊有、翔周。长子方翊周为避战乱,于后晋天福七年,携家扬帆北上,至浙江苍南昆阳塘头肇基,为塘头派之祖。方翔周则徙迁浙江金华、义乌等地。方子重的十九世孙方仲文的后裔方大迪、方大迎、方国礼等分居于福建龙海、漳浦、云霄、广东惠来等地。明清至民国时期,世居福建的一些方子重后人陆续迁居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唐朝后期的僖宗光启年间,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率部进入福建,其部将方士琮随军入闽,成为另一支入闽之祖,他的后裔分布于福州、龙海、漳州等地,清初有一部分迁居台湾。
方俨的二十四世孙方学盘生有五子,其次子方云二,于唐咸通已丑年从江西弋阳应聘到黄梅县任教,不久娶妻董氏,定居于此,成为黄梅之祖。










方叔的第四子方廷宝的五十四孙方圆宝,唐景福年间中进士,后唐天成年间胜地抚州临川县令。他勤政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时,老百姓攀辕挽留,于是便定居临川黄塘。当地有座桥,屡建屡毁,方圆宝出资重建,名曰三桥,这座桥至今尚存。方圆宝的四世孙方致中,于宋雍熙二年由临川县三桥迁居崇仁县砦源,成为崇仁之祖。方致中的后裔以后逐渐分布于江西崇仁、弋阳、景德镇、广昌、宜黄、丰城、南丰、广丰及四川等地。
方叔第五子方廷琳的二十七世孙方絃后裔传至二十六世后失考。







方叔第六子方廷圭一支的后裔迁衍分布则较为复杂,其中主要有:方廷圭的三十世孙方武郊迁居成皋,三十二世孙方继楚迁居曲阜,四十世孙方品杰迁居和州,四十二世孙方至清迁居舒州,四十五世孙方器琏迁居嘉鱼县,四十八世孙方贡达迁居麻城,五十二世孙方师忠迁居蕲春,五十五世孙方申贤迁居武昌郭店,五十八世孙方春申迁居汉中,春申弟迁江夏,六十一世孙方天祯迁居颖川,六十八世孙方玉兴迁居桐城,方玉秀迁歙县,七十世孙方至仁迁居青州,七十一世孙方统九迁衡州,七十二世孙方幸谋迁居彭德,方幸常迁临淄。七十五世孙方圣楷于宋淳祐九年自浙江省淳安县迁居江西进贤县,他的五世孙方文旌,明洪武二年任武昌县金牛镇巡检,携家眷和二弟方文淑、三弟方文谋由进贤县迁居于武昌金牛镇。方文旌的次子方十二、四子方仲三和方文淑的长子方添一、三子方洪三后来迁居于大冶县。方圣楷的四世孙方福九、六世孙方腾高也先后由进贤县迁居大冶。
方廷圭的七十六世孙方聪迁居大冶,方开一迁居黄石,方受二迁居鄂州汀祖镇。清康熙五五十一年,江南多灾,方廷圭的九十世孙湖北大冶陈贵镇方永宁担挑二子思秀、思瑞顺汉江而上,迁居陕西镇安西口南沟河。乾隆十九年,波折政府迁长江中下游灾民于陕西,方廷圭的九十一世孙湖北英山县方思潮被迁至祚水县金井河仙人庙小河口。
方廷圭的后裔主要聚居在湖北、陕西等地。















从元末、明初开始,一直到清朝中期,方姓人随时局的变更,形成了一次迁徙浪潮,方氏家族的分布格局就在这一场持续了400年的大迁徙中基本定形。由于元朝对汉人的残酷统治,终于激发起反抗的怒火。1351年,韩山童、刘福勇在颍水领导3000红巾军起义。与此同时,方国珍在台州、徐寿辉在蕲州、张士诚在泰州也先后发动起义,与元军在中华大地上展开一场血与火的较量。从元末到明初的二十多年间烽火连天,兵连祸结。为躲避战乱,许多人不得不举家迁徙,寻找安身立命之所。
明朝建立后,曾经作为主战场的山东、河南、湖北等地十室九空,田园荒芜,人口锐减,经济凋弊。为解决这一问题,明朝政府鼓励向人口稀少的地区移民,并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和强制措施。将当时人口较多的山西、江西一带百姓迁往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谴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作为当时主要迁徙中转站的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和江西潘阳瓦屑坎,也由此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现今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及云、贵、川等地的方姓聚居地,绝大多数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例如,原籍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的方手,明初功封武略将军,镇守河南省唐州,就是今天的唐州县,他的后裔世居于此。原籍浙江宁海的方荣,以军功授军产于山东省茌平县,江西泰和县方震携家迁居湖南新化县,泰和县方尧一迁居湖北孝感县,浙江宁海县方李迁居云南晋宁县,江西金溪县方尧迁居贵州省绥阳县,湖北孝感县方孝随燕王扫北后落籍于河南满城县茂山卫。
明朝中叶以后,一些世居福建的方姓人陆续渡海迁入台湾,如方笔、方绎兄弟定居金门,方蔼迁居嘉义,方献玉、方茂埕、方为修移居白沙,方重善入垦竹南,方扬入垦台北,方彻祉入垦台南,方苞入垦嘉义,方求入垦新化,方天生入垦屏东枋寮等等。今日方姓人口占台湾人口的第53位,分布较多的县市有台北、台南、高雄、屏东等地。
明清之际,四川等地再遭严重破坏,人口损耗殆尽。从清初开始,又有大批外来移民迁入四川。其中,最大部分来自湖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由于移民中最多的是湖北人,包括以往从江西迁入湖北的移民后裔,所以人们在“湖广填四川”的前面,往往会再加上一句“江西填湖广”。
方姓人迁居香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时间是清乾隆七年,世居广东东莞河田的“五桂”方仁载的后裔方肇基南迁至香港,开拓西贡北区榕树澳村。方肇基的后裔现有1800多人,分居于香港、内地、台湾、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清朝以后,方姓虽然有零散的迁徙分居,但大都没有形成较有影响的聚集地。
195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安江电站正式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水电站所在地——浙江淳安县开始大规模移民。1959年9月,新安江水库建成,海拔108米以下全部沦为水城。方储、方逢辰等历代方氏祖墓葬和祖居、牌坊、宗祠等2000余年来历史文物古迹全部被淹。至1970年,先后有四万方姓人被转移安置到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各县市农村。
如今的方姓人,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姓氏中的一大姓。

作者:方港水   发表时间:2010-05-04 16:50:36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作者:119.128.212.*   发表时间:2010-09-30 23:25:24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作者:59.59.6.*   发表时间:2010-11-13 16:16:23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作者:183.167.172.*   发表时间:2011-03-22 17:58:48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学习了,谢谢!

作者:方贵标   发表时间:2012-04-08 20:54:34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请考察陆良方氏,云南富源十八连山茂铎村老产社方氏的来历,我们感觉我们与广大宗族失去了联系。

作者:方孟河   发表时间:2012-04-25 10:22:13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我们的辈分是:金光良启政,东永望朝廷,祥发河南远,吴西今起程。

作者:方孟河   发表时间:2012-04-25 10:25:27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各位长辈,有谁能知道现居住在福建省闽侯县南通方庄的方姓人家是从哪儿迁来的?

作者:方元凤   发表时间:2012-07-01 10:00:14

[回复] 回复三、方氏源远与迁徙分布

作者:方毅   发表时间:2012-07-01 18:56:37

1 [2]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