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FANG  

03-09

293067次

3人

6个

99个

2467人

16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1、泰国方氏宗亲总会
清代中叶以后的一百多年间,来自广东潮州一带的方姓人陆续南渡到泰国谋生,散居于泰国各地,繁衍生息,逐渐融入泰国社会。
在距今约五十年前,侨居曼谷谷庄一带的方姓人,为加强团结互助,酝酿发起成立“方氏六桂公所”,致力招集各地宗亲入会,对宗录的婚丧庆吊,竭诚协助措理,由于当时政局问题而没有注册,后来逐渐解体。
1978年,方德传、方禄乾等十余人发起成立“方氏宗亲会筹备会”,深获旅泰族人支持。宗亲会一方面向泰国政府进行注册,一方面介绍宗亲参加,扩大组织,不到一年时间,泰政府批准注册为合法侨团, 1979年5月 26日举行首届理事会成立就职典礼。
理事会每届两年,第一至第五届理事长是已故方德传,第六、七届理事长是方两和,第八至第十届理事长是方禄乾,第十一至现十三届理事长是方汉标。
2004年12月,在曼谷隆重举行了庆祝成立廿五周年纪念盛典,时任中国驻泰大使张九桓为宗亲总会题词:“二十五年弹指间,赖有规矩成方圆。继往开来紧携手,一片光明在前瞻”。
2、新加坡南洋方氏总会
1935年春, 定居于新加坡的方松柏、方国钧等十人发起以“方氏总会”为会名筹组结社,1936年8月中旬,经社团注册局批准,正式定名为“南洋方氏总会”。正当会务开始发展之际,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于1941年侵占新加坡,会务被迫停顿。1947年,再度恢复会务活动。
1958年起,南洋方氏总会组建了中乐锣鼓队,修建了“方氏先祖纪念碑”, 组建了附属于总会的互助会,成立“南洋方氏总会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方氏青年团。
1986年1月代表华人社会最高组织的“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正式宣布成立,南洋方氏总会主席方水金获选为中央理事会理事之一,并蝉联获选至今。
3、新加坡文山联谊社
“文山联谊社”是新加坡除“南洋方氏总会”之外的另一个方姓组织。
大约在一百多年前,一些世居福建金门烈屿后头村的方姓人离乡背井,漂洋过海,南下星洲谋生,此后不断地有人陆续南来。为了解决大家的住宿问题,便合租了房子,方便互相照顾。后来南来的人数越来越多,内外事务日趋繁多复杂。于是以“文山”为号,对内照顾族人,团结宗亲,对外争取谋取地盘,排解纷争。从此“文山”便在大坡红灯码头一带逐渐著名起来。
1979年,“文山”注册成为正式的宗亲团体,改名为“文山联谊社”。
4、马来西亚诗巫六桂堂宗亲会
1992年2月春,由祖籍福建闽清县的方由传、方善茂等人联合发起推动的马来西亚诗巫六桂堂宗亲会,于1994年10月获得政府注册局的批准,正式成立,方由传但任署理主席。招收定居于诗巫省内年满18岁的洪、江、翁、方、龚、汪的马来西亚公民为会员。宗亲会以联络宗亲感情,促进团结,守望相助,敦睦亲善为宗旨,谋求会员福利,设立奖学金,贷学金,奖励金,协助会员及其子女进修教育。目前会员有450人,包括家属成员有5500人。
5、溯源堂
方、雷、邓三姓同出一源,根同技分。这是三姓联合建立自己族务组织的原因所在。溯源堂是方雷邝三姓宗族团体组织,历史上沿袭至今。三姓以溯源堂为名组织溯源堂宗族组织,联络、团结三姓宗录.敦宗睦族,互爱互助、同求发展。
早在清道光26年,由广东开平古宅的方姓、开平绊村的邝姓、台山塘面的雷姓、台山冲云的邝姓三族四地绅耆会商,在现开平市水口镇中山东路建置的方雷邝三姓宗族祠堂,就取名“溯源家塾”。门口楹联曰:“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1931年3月,“台山筹建溯源中学校办事处”召开第一次会议,三姓开始筹建溯源中学校,即现在台城中山路24号的溯源大宗词。此溯源中学纪念堂,1949年人民政府收作他用,1984年退还举办学校,《溯源月刊》也于当年9月复刊。
溯源堂的组织机构,国内有溯源堂、《溯源月刊》、溯源电子学校及小学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到开平视察时,曾题写了“溯源电子学校”,校名。在台山、开平尚有数所溯源小学。国内还有许多溯源堂宗祠,如建于1924年春的台山下川溯源堂。
在世界各地,凡有三性宗亲的地方,都建立起溯源堂。如美国、加拿大各大城市,古巴弯城、新加坡、斐济、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缅甸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它们不但组织健全,有组织章程,
溯源堂职员每年改选一次,而且经济实力雄厚,设有奖教、奖学、助学金、嘉奖金、敬老金、救济金等各种奖励、福利基金。全美溯源总堂设在旧金山,建于1886年,每三年召开一次恳亲大会

作者:方港水   回复:4   发表时间:2010-05-04 17:01:46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历史胜迹、遗址
方氏家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也留下了无数供后人凭吊追思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限于篇幅,我们只能撷取其中一二,略作介绍。
迈山,在淳安县西北六里。凡是读过方腊史料者都知道,在旧有的志书中称方腊起义动机,是因为“其地相传有天子墓,腊因得以凭藉自信”,而这个“天子墓”之说,不是出自民间,而是来自东汉时的和帝王朝,其所指就是迈山一座方姓祖坟,据族谱记载,此墓葬有三代人,一是江南方氏始迁祖、河南太守方纮,二是方纮长子、西河太守方雄,三是方纮之父、太傅方望。方望祖籍平陵,因与王莽不合而归老。天水隗嚣起兵讨伐王莽,被聘为军师,为隗嚣作《讨莽檄》。后来隗嚣投靠淮阳王刘玄,方望留书辞归,并于临泾立前孺子刘婴为帝,被刘玄遣兵击斩。据史书记载,方望死后“陪葬扶风郡昭陵”,后被曾孙方储“并收望魂魄”葬于迈山。永元五年;“尚书张林奏江南有异气在斗牛之分,丹阳东乡迈山是也”、于是和帝“诏使本那太守李孝忠,领夫千人凿断迈山,其冢因坏”。唐兰台御史张鷟在为方储所作的《后汉故大匠卿兼洛阳令,加拜大常卿、黟县侯、赠尚书令,丹阳方氏之碑》中,写有“虽穿绝其后,而灵爽犹存;凿断其间,而英华不歇”的感慨,并对永元间凿迈山之举做了印证。
柳亭山真应庙:东汉永元五年,大常卿方储因直谏而死,汉和帝追赠方储为尚书令、黔县侯。赐东国秘器,命宫护尸归葬歙之东乡,以圣人礼葬、并在方储炼丹处;就是今天的安徽歙县霞坑镇对面柳山脚下敕建家庙祭孔,称为“仙翁庙”。政和七年,宋徽宗赐庙额“真应”。真应庙是江南方氏的总词,1958年大跃进之前此祠热闹非凡,每年全国各地十二派方氏分祠,都轮流来真应庙举行祀奠活动。庙周边一带有几十亩庙田,收租供庙祝维护该庙费用,解放前该庙有庙祝三户。1958年大跃进时,将庙内供奉牌位、家谱、画像等毁坏一空,并以此为基地办一农具厂,1968年文革时,又彻底拆掉这座祠堂,其砖瓦木石用于建设霞坑中学。只留下遗址供后人凭吊追思。
都督山,在浙江淳安县南。据清光绪甲申本《续纂淳安志》,“西接南山,下瞰新安江。汉方俨为都督,常驻兵于此”。方俨,是方雄的第三子,与二兄方侪、方储并称与世,向有“五龙之室宝,双骥之门”的美誉。兄弟间“以孟氏易自相讲授;以文学知名”,被后世品为东汉“易经四大家”之一、二、三。方俨于汉章帝二年以功任大都督。
血湖,坐落在旧淳安县西永水平乡堨村,是淳安十大古迹之一。据《淳安县志》记载,相传,方储兄方侪、弟方俨为尚书张林所谗,以五月五日自刎,两血相溅二丈余,湖水变赤,以此故名。对此,《歙谆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以及唐人张鷟所作碑记等,都有详细记载。永元五年,汉和帝因于听信尚书张林谗百,认为直言忠谏的方储不忠,派遣使者责诉他欺君,方储忿而自尽,以示其忠。
大都督方俨辞官隐居于灵岩山。几年后,匈奴入侵,征召方俨为云麾将军,方俨辞而不赴。尚书张林趁机进言:“方氏兄弟,惟俨文武最优,频召不来,必怀逆节。不如早为之计,无俟滋蔓。”和帝又听信谗言,派兵讨伐。方俨的大哥南郡太守方侪后闻讯急忙赶回歙水。方俨因兄弟屡受张林谗害,悲愤交加,拔剑自刺右腋;深感忿憾的方侪也以剑自刺左腋。“两血相溅如绳,高两丈许,下注湖水,沸涌尽赤;天日黑暗,鸟兽悲鸣。”和帝闻讯后深感悔恨,遣使安慰,追封方俨为忠烈侯,御葬莞邱山,立庙于青溪之南,与兄庙相对。为了纪念方侪与方俨兄弟殉难,方姓后人把端阳裹粽子的习俗改作“蒸馒头”,把“过端午节”纪念屈原投江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为缅怀双骥自刎。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埸)村与血湖永沉泽国。
桐江书院:位于浙江仙居县西四十五里皤滩乡板桥山下村的桐江书院,是进士方斫于宋淳熙年间所建。淳熙九年八月,时任提举常平使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过仙居,听闻方斫兴办义学,于是前往视察,并题名为“桐江书院”。又见赤山、眠犬、道渊三山状若鼎足,峙立于前,诸峰林壑,古木参天,白云飘拂,每有紫气回旋其巅,认为这是钟灵毓秀之气,人文蔚起之兆,遂题“鼎山堂”匾额相赠。其后乐清王十朋慕名就学,得中状元后赴书院题赠“东南道学世家”赞之。因此“桐江书院”名驰江浙,“鼎山堂”誉满吴越。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代700余年,遗址至今尚在。
忠臣庙:宋钦宗靖康二年即徽宗建炎元年,金军攻克汴梁,掳掠徽、钦二宗,镇夷将军,前兵部尚书通城方琼力战殉国,奉敕归葬通城县梓木里龙印桥象形咀。第二年,宋高宗下诏建“忠臣庙”于鸡鸣岭,立“兵部尚书”碑,赐“元老名家”匾,春秋祭记。县令尹仲作碑铭。清康熙年间,通城知县辛禹昆重修,并详记其事。清雍正年间,知县周琪将方琼祀人“忠孝祠’,立“方琼殉难都”于通城县城东门。1994年,方琼的后人经过精心筹措,修复忠臣庙。修复后的忠臣庙面积有2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幢,八室二厅。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仙华方氏存雅堂:宋末元初,浙江浦阳始迁祖方景傅的十一世孙诗人方凤在祖厅两侧,建起“存雅书院”三间授徒讲学,门人尊其为“存雅先生”。明洪武十年四月,方凤的再传弟子,翰林学士宋濂为仙华方氏撰写谱序及方凤传赞,并亲书匾额“存雅堂”。“存雅堂”坐北朝南,建有堂楼三间,中庭一座,明厅三间,门廊三间。明厅前檐西侧建有方凤书院三间。门廊前东南边有八字门楼一座,曾高悬明初朝廷所赐“世臣第”横匾一块,台门两边“宋朝父子尚书第;明仕经纶布政家。”对联一副。如今此匾、联已移至大门外,并在大门两侧新立石狮一对。
自宋、元、明、清以来,存雅堂曾多次维修重建。民国后,“存雅书院”先后被改为“存雅国民小学”和仙华乡中心二校。1990年,学校迁入新校舍。“存雅堂”则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1999年7月,方景傅的后裔筹措资金,对“存雅堂”进行了第三次大修,当年农历十月竣工,使其重现昔日光彩。如今,“存雅堂”已被列为浦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方大宗祠:是浙江义乌“川塘方”方沉支系的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占地2000余平方米,共有房42间。祠前有五石桥一座,宗祠分前、中、后三进,前进九开间,中进七开间,后进五开间。前进与后进之间石板铺设的天井内有护栏水池,水池上有飞架双拱石桥。石栏上雕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中进到后进有九阶踏步可上。乡人将整个建筑概括为“七厅正堂九门栏,九级踏步五石桥”。宗祠建筑富丽雄伟,雕刻精细,宗祠几经毁坏和修建,现保持原状,列为义乌市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孝思堂:明朝初年,福建云霄方国礼的后裔为了追祀开漳之祖方伯虞和云霄列祖,在云霄修建宗祠——孝思堂。现存的古建筑为单檐悬山式三进厅堂,院中天井,两侧明廊。祠前原有旷埕140平方米。埕前照壁,埕西鼓楼。祠左配建“云霞书院”,造型似祖祠,仅规模略小,上堂左右厢房,是子孙课读之所。构成独具闽南特色的建筑群体。孝思堂始建迄今已近六百年,是云霄县唯一同时载入《漳州市文化志•名祠》、《八闽祠堂大全》以及《六桂祠堂文化》等专著典籍的古老祠宇,有较高历史价值,现已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县盘谷方氏宗祠:坐落在福建永泰县西北隅盘谷乡塔头村的盘谷方氏宗祠,始修于清乾隆二十年,其间几度修缮,1995年乘重修宗谱之机,再次修葺。旧貌换新颜,颇壮观瞻。现在宗祠分为上下两落,上落三厅二房,下落有书院回照。正厅神主龛供有始迁祖方隆、一世祖妣黄氏安人神位,并安放始迁祖始到盘谷开基创业时所奉之红牌。红牌系木质,暗红朱漆,有牌身和牌座两部分。牌身四周缕花图案,中间镌有“天地日月国王父母”8个金字。正厅左边神龛供有始迁祖迁来之白马尊王及夫人神位。宗词建造格局古朴,明亮通风,天井开阔,外坦宽广,埕中有池塘。埕前原竖两棋杆,文革时被毁,尚存有遗迹。祠向虎山,山麓田野旷廓,四周山清水秀,稻谷飘香,胜景如画。
湖南平江方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的方氏宗祠,是平江县方仕南支系的总祠。宗祠占地近八亩,门首石狮成双,高一丈二尺。屏墙东门书“入孝”,西门书“出弟”。三门敞开,镌刻“方氏宗祠”四字的中门匾额,苍劲雄浑。上庭八石柱,联结主厅三域;上举左、中、右三栋梁,下设神殿,数百块祖牌,簇拥着方氏一脉先祖神位和宦租金身。三域香火梁,排立四块花板,嵌入“如在其上”四字。六角亭溢彩流光,檐牙飞角。两横厅,东人崇德祠,西入报功祠。整座宗祠庄严肃穆,气势磅礴。2004年1月,方氏宗祠被列入岳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方恕的圣旨:在湖南临湘桃林方昱支系中,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道明成化皇帝颁布给江西提学副使方升之父方恕的圣旨。圣旨为深黄色软缎面料,右边缘织有“成化元年”等篆体字样。软缎全长135厘米,宽30.3厘米。全文用楷体书写,工整健秀,共22行,194字。落款上盖有“敕命之宝”篆体玉玺红印印长11.8厘米,宽11.5厘米。左边缘加盖有“敕命之宝”骑缝印,边缝有“染佰捌拾肆号,显出左半部分。
此外,历代名贤为方氏家族题写的墨宝遗迹有:张良题辞“方氏望族”;东晋成帝御书“名家盛典”;姚崇所题“方氏族谱”:苏洵手书“文武世裔,千古留芳”;苏武手迹“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岳飞题词“家宝”、“遗牒”;朱熹题词“鼎山堂”和“家宝”;文天祥所题的“方氏世谱”;刘伯温手书“世珍”;李善长题辞“天潢华胄”;乾隆皇帝御赐直隶总督桐城方观承匾额手迹“绩茂保隆’;乾隆皇帝御赐右副都御史岳阳方显“福”字等等。

作者:方港水   发表时间:2010-05-04 17:02:28

[回复] 回复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方氏族谱 名家盛典
如果说国家编正史、州县纂方志、宗族修家谱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三大支柱的话,那么就其数量之多、历时之久、在民间影响之广而言,又当首推家谱。
家谱,或称族谱,系对诸如家乘、家牒、宗谱、世谱、房谱、支谱等的泛称。它是同宗共祖的血录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
中国家谱由来悠远,溯其端绪,几乎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同时。在中国最早的甲骨、金文中,就已出现某些家族世系的零星记载,这实际上是家谱的雏形。周代有大宗小宗之法,又有小史之也专掌辨世系、定昭穆之职。成书于周代的《世本》,记录了黄帝迄春秋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居、制作、名号,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大戴礼记•帝系》篇则还支记载了黄帝族的世系、诞生于战国时代的《春秋公子血脉谱》,开我国家族史籍以“谱”为名之先河。这一切表明,中国家谱的起源可上溯到先秦时代。之后,随着时代的推移,家谱的社会功能和编纂方式屡经变化,其记载的内容和编纂体例也日臻丰富完备。
绵亘数千年的修谱活动;贯穿于整个中国宗法社会。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
家谱,不仅对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替等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料价值,对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都能提供许多重要资料。同时,家谱中的“家训”、“族规”、“家法”等内容具有教化功能,对凝聚中华民族发挥过巨大作用。家谱更为寻根谒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方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与风姓、高姓、龚姓、姜姓和姬姓并称为“开辟之基’,距今已有4700年的历史。方氏族谱的确切始修时间,现已无从考证。但在方氏族谱中,记载有七世祖方爵的“究本源,编谱煤,传后世”,十世祖方晓的小传中也有‘喜修谱牒“的记载,由此看来,方氏族谱创修至今已有4000多年时间。
西晋太康五年,晋武帝诏令全国官员、贵族进呈家族谱牒,评定姓氏贵贱。次年,关内侯、骠骑将军、新安太守方藏奉旨呈上家谱。太康七年,方氏被品量为“天下大姓”。
东晋咸康二年三月十二日,晋成帝诏今天下世家大族进呈宗谱。詹事舍人方孚上扬州遂安县新定里大宗方民血脉谱表,被御书为:“名家盛典”,并命“方孚伊世藏传,子孙永久勿失”
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下旨对天下氏族高下重新评定。刑部尚书员外郎方水琰上《方氏血脉谱表》,圣旨批复:“惟世旧家有此,敕付该司,后嗣累世勿替。”睦州刺史、持节歙睦诸军事方亮上方氏谱表,太宗阅览后赞道:“朕遍观天下之姓氏,惟卿姓居首,是世家大族也。”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再度下诏核定天下氏族,太子校书方世荣所进谱状被评定为“天下大姓”。
方姓在唐代与李、郑、牛、郭等26姓,被称为”唐国之柱”。在宋代被列入“十八大姓宋国之梁”。
唐代中期以后,由于李唐王朝对于旧氏族的打击和科举制度的产生与不断完善,官员的选拔由过去贵族门阀垄断,转变成由科举考试产生,出现了士庶合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门第的隆替和民族大融合,刺激了谱事,“唐人重世族,故谱煤家有之”。姓氏门第的作用已不再重要,由国家专设谱局为贵族纂修家谱的时代开始走向没落,私家修谱在士大夫中间流行起来。
进入宋朝后,赵宋凭才学取士,不矜门胄,家谱的功能从以往“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教化功能,编纂方式也由过去主要由官府修谱发展为私家修谱。著名学者欧阳修、苏洵分修《欧阳氏谱图》、《苏氏族谱》,总结前人修谱例则,另创谱法,或直书,或横缀,人称欧苏体,最为后人推重;从而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体例格局。明清两朝,在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鼓励下,私家修谱蔚然成风。方氏家族各支系纂修家谱的活动也随之伴随始终。

作者:方港水   发表时间:2010-05-04 17:03:03

[回复] 回复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开展《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简述
伴随着大规模的修谱活动,社会上出现带商业性质的、以替人修谱获取钱财的“谱师”、“谱匠”,一些小宗支受财力的限制,往往聘请粗识文字的乡学村塾捉刀,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冒宗乱祖、妄加攀附以缘饰门阀者。加之进入十九世中叶后的百余年中,灾难深重的中国饱尝苦难,宗祠、家庙、谱牒等也随之遭受破坏。许多方氏宗支谱牒无存,世系失传。为了将家族史传承下去,一些修谱者只得将记忆中的片段与传闻等记录下来,并参阅转抄其他宗支中的谱牒,由此而产生的讹误与错漏在所难免。其中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本是一源所出的支系,演变成许多不同的来源,例如本是方雷后裔的方姓,演变出轩辕黄帝元妃西陵氏螺祖之后,次妃方雷氏之后与周朝方叔之后等等不同的来源。其二、世系紊乱,错误严重。如三兄弟中本是长子一脉的支系,几代后改而衔接次子一脉,再传数代之后又改接于三子之后。再如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一些宗支,为了加强团结而进行的小规模联宗修谱,由于各宗支迁入时间与来源本不尽相同,而在联宗后却演变成一祖下传的几个分支,由此而产生的源流世系混乱可想而知。
统谱,是一个家族内为敬祖收族,追本溯源,增强凝聚力,消除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讹误,将本是一脉相承的千枝百派归于一统的大型联宗修谱活动。
方氏家族目前已知最早的统谱,是南宋末年,由仁和县令方桂森、状元方逢辰等人纂修的《汉歙丹阳方民统完世谱》,由于时逢战乱;谱成后未及刻印。明洪武二十八年,由方桂森的七世孙大世贵刊行于世。
清乾隆十八年,方祖善等人修纂的《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二十卷告竣。这是继《汉歙丹阳方氏统宗世谱》之后,方氏族史上的又一盛举,它涵盖了世居安徽歙县、浙江淳安一带的仙翁方储次于赞之、三子弘之的绝大部分后裔,为方氏家族整理和保留了无比珍贵的家族史料。
民国十三年,方本仁将军倡修的湖北省《方氏联宗统谱》告竣。
湖北省孝感市,得名于汉代末年,是中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在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中,就有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衾和孟宗哭竹三个故事出自于此。两千多年来,孝感人以孝子为荣,以行孝为荣,将孝文化世代传承。
1998年2月,孝感方为民发起以编纂《中华方民全族统谱》、《方氏历史五千年光碟》和《方氏宗亲联谊手册》为主要内容的三项系统工程,开创了自方姓得姓4700年来史无前例的全族统谱活动。
随着方氏源流历史研究会、方氏全族统谱理事会相继成立,方百鹏、方荣颐、方明洋、方统钦、方杏墙、方熹、方昆明、方晓祥、方自文等人先后集中于孝感方氏全族统谱编纂总部参与编审,方润华、方创杰、方标等海内外贤达纷纷解囊献策,其间陆续聘请顾问近百人,并先后派遣方玉献、方国柱等宗亲奔赴全国各地宣传发动,联络宗支归入全族统化获悉统谱信息的各地方姓宗支纷纷响应,踊跃加入统谱,三项工程进行实质性阶段。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编纂总部先后在各归统文系征集方民谱煤1000多册,同时派员到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安徽图书馆等处复印、抄录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方姓历代谱牒,并购买和索获方姓主要聚居地的市、县志200多册,历史书籍和各类工具书100多部。参照历代各地谱牒以国史、方志互为印证、互为补充,综合梳理不同时期的方姓家族史,使谱煤的年代更准确,世系更完整全面,内容更加翔实完善。
2001年10月 4 H至7 H,在孝感召开了由“方氏源流历史研究会”和“方氏全族统谱理事会” 召集发起的“方氏源流历史专家顾问研讨暨三项系统工程编审会议”,有来自北京、辽宁、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17个省市自治区的77名代表以及2名特邀代表参加。
在会上,方为民就“三项”系统工程的发起和运作向与会者作了详细的汇报,并对后期的编纂工作做了部署。会议中就重大的历史问题和需要统一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和讨论,在确定了方氏发源地——方山的所在地、始祖方雷至周朝方叔的衍传世次和郡望、堂名、族旗、族徽等多项重要议题上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会议决议。在海内外形成了巨大影响,将归统范围推向海外,形成了又一个高潮。
会后,方氏全族统谱总部在加紧编纂统谱,梳理脉络世系的同时,又相继创作完成了《中华方氏全族百代派语》和《方族魂》、《巍巍大方家》等6首族歌,2006年7月中旬,“方氏网”和“全球方氏宗汞论坛”(www.fangshiwang.com)正式运行,为全体方姓族人搭起一座了解全族统谱与交流的平台,深获国内外方姓族人的认同和好评。
历尽九年的艰辛努力,在全体参与统谱的支系与族人的关心和支持下,2006年底,涵盖了全国各地与港台地区300多个支系和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委内瑞拉、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方姓族人和宗亲团体的《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中华方氏历史五千年光碟》和《中华方氏宗于联谊手册》顺利竣工,正式出版告竣。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编纂委员会

作者:方港水   发表时间:2010-05-04 17:03:39

[回复] 回复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欢迎加入QQ2803204825,方春田江苏扬州人。堂号:世德堂。排行流传字派:必岚永锦、春安夏泰、秋吉冬祥、九州同庆、日月增辉。联系电话:13905270550

作者:方春田   发表时间:2012-11-21 15:13:12

[回复] 回复十二、海外宗亲组织

作者:方远西   发表时间:2017-04-06 17:08:20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