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580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出處:2005年3月號 / 第225期 「星巴克之於美的時代,就像麥當勞之於便利的時代,也像福特汽車之於大量生產的時代!」擷自《風格美感經濟學》書中的這段話,是這期最想和讀者分享的概念。 但在落筆時,腦海裡反覆出現的都是年後余秋雨先生系列演講的身影與思惟,《聯合報》副刊主任陳義芝的一席話,幫我找到了兩個議題的關聯性。 他形容余先生此行每場演講爆滿,觀眾席地而坐受歡迎的程度,只有當年讀者擠爆國父紀念館聆聽三毛演講的場面可比擬,台灣文壇已經寂靜太久了。 余先生的書迷們,到底在聆聽追求什麼? 正如余秋雨所描述的:「文學是一種素質,一種人文關懷,一種對生命狀態的敏感度。」 那麼,相較於時下正在流行的「美學經濟」——消費者要的不再只是商品「功能」的滿足,而是「美感享受」「品味彰顯」以及商品背後的「動人故事」;余秋雨一連串「叩問人生」「閱讀遠行」和「記憶文學」的演講內容,某種層面來看,是否也滿足了讀者靈魂深處對「人文美學」的深慕渴求? 當然,這種感動與震撼,遠遠超過「商品美學」的層次所能滿足,也是余秋雨演講令人動容的主因。 在余秋雨針對《遠見》同仁發表演講的一場小型座談會上,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專程趕至,身陷檢調搜索風暴中的他,仍是一派神閒氣定,從希臘雕像談到徐志摩的新詩,和余秋雨有段討論美學的感性對白。
作者:220.114.16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5-26 21:19:06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