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3065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刁家明荣获2004年度浙江省创业新星“五十佳”光荣称号

经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总工会、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评选和审定,公司天丰华府项目部泥工班班长刁家明同志荣获浙江省创业新星“五十佳”称号。

附:刁家明事迹简况



刁家明同志系浙江精工世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绍兴天丰华府工程项目部泥工班班长。该同志来自重庆江津市,自1992年到绍兴从事建筑行业以来,一直按高标准、严要求实行施工。十多年来,其参与施工的绍兴图书馆、天宇大厦、日月花园、时代大厦、绍兴国际广场以及正在施工的天丰华府主要建设项目,均多次受到表扬和肯定。
绍兴天丰华府工程项目处于闹市区,施工场地狭小,开工时又正逢梅雨季节,接着又是高温天气,台风侵袭,对泥工施工造成很大困难。但是刁家明同志和他领导的泥工班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在多雨、台风等影响施工的不利条件下,他们利用这停工时间进行教育培训,岗位练兵。他组织泥工班所有员工在工地会议室学习公司下发的《施工安全教育读本》。系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有关知识。结合上级部门对质量要求的标准规范,请公司质量技术科的同志为大家讲授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方法。举行形式多样的操作能手技术交流活动,以求共同提高泥工班的安全、质量意识。同时,利用停工时间,组织班组人员前往施工质量好、知名度高的工地参观取经,适时开展业务技能的讨论与交流。在天气转好可以施工时,因为经过系统培训、学习,班组成员的施工安全、质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促进了施工速度的提高。现在,公司把利用施工间歇期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文化学习作为一项企业文化制度向公司其他项目部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不断完善和提高班组员工的知识,提高施工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刁家明同志不仅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起好带头作用,作好表率工作,而且带领班组员工共同提高。针对班组员工普遍存在职业技能较差、持证上岗率低的问题,他投入资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持证上岗制度,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使他们真正从普通的农民工成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劳务工人。与此同时,为积极响应公司提出的以“创文明工地、创优质工程、创安全标化工地”为主要内容的“三创”竞赛活动,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带领班子人员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坚持质量交底制度,通过质量交底,使班子人员明确质量标准,提高质量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以保证目标控制值的实现。为进一步提高工序品质,刁家明同志注重细节工作,时常巡视施工现场,掌握施工情况,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随时解决问题。为有效质量管理,他致力于工序品质的不断提高,克服工期紧张、兼顾质量与产量的矛盾,严格执行每道工序必须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的原则,实行动态跟踪。强化检查验收制度,平时注意控制工序,委派专职检查员负责监督,实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做到边施工边检查,效果显著,由其承接的施工工程一次性交验合格率达100%。
在工作中刁家明同志作为泥工班长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技术标准、参数规范进行施工,还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设。在泥工班的示范效应下,其他各班组掀起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比、学、赶、帮、超热潮。在“七艺节”期间,天丰华府工程项目部由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工作到位,受到了主管部门的通报表扬。

作者:220.114.151.*   回复:1   发表时间:2010-05-27 20:37:45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刁家明荣获2004年度浙江省创业新星“五十佳”光荣称号

undefined
绍兴市重江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刁家明

泥工老板的人生惊叹号
他参与承建的五星级绍兴国际大酒店摘取了“鲁班奖”,他每年为家乡解决数以千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当地的报纸有他的事迹介绍,电视上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在外务工的江津人——刁家明。  
刁家明在浙江省绍兴市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在家乡江津龙华镇。
他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表彰的浙江50佳“创业新星”,是绍兴市“十佳创业新星”、“十佳创业标兵”,是绍兴市四川商会建筑业协会会长。
即使在今天,刁家明在乡亲父老眼中,还是那个一身灰扑扑的打工仔形象,还是一脸的朴实憨厚。
台风过后
一支泥工“尖兵”脱颖而出

十年磨一剑,花香苦寒来。每一位创业新星都有一部生动的创业史,都有撼人心扉的动人故事。时间退回到1993年,已是而立之年的刁家明,依然是一个正宗的“黄泥巴脚杆”——收破烂、做木匠、当杀猪匠,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小家庭。
寝食难安的生活让刁家明痛下决心,和同乡一起,加入南下大军的滚滚洪流,涌向那充满向往而又陌生的打工之路。
“为了节省钱,吃的是当地农民丢掉的菜叶,住的是牛毛毡搭建的工棚。热天闷热难耐,冬天早上起床被盖上都冻起一层霜。”这是4月5日,记者通过QQ聊天时,刁家明的讲述。
生活的苦痛没有让他后退,只因心中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梦想,刁家明要在成千上万的泥水匠中出头。
转机就在刁家明参与的绍兴市天丰华府项目,该工程处于闹市区,施工场地狭小,开工时又正逢梅雨季节,接着又是高温天气,台风侵袭,对泥工施工造成很大困难。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刁家明出资50多万元,多次组织员工到当地建管部门进行业务培训。目前有各类技术骨干680余人。为了抓工程进度和质量、安全,在工期紧的情况下,他利用雨天,台风来袭无法施工的间歇,组织工人学技术、抓质量、讲安全。此举让员工们的各项素质得以大幅提高,施工进度加快,工程质量提升,有效的预防了安全事故,确保了施工安全。
在工作实践中,刁家明发现工程管理体制上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存在弊端。于是他在当地首开先河,创建了劳务分包制,使功效、质量、安全系数大为提高,他探索出的管理方法,得到了绍兴市建管局的肯定,并被当地总结推广运用到全市在建工程项目。

立足以后
带同乡致富是最大心愿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十多年后,刁家明以他的忠厚、诚信在绍兴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他参与承建或分包的绍兴图书馆、天宇大厦、日月花园、时代大厦、绍兴国际广场等项目,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彰和同行的肯定,先后获得1个“鲁班杯”,12个“钱江杯”,18个“白玉兰杯”。
刁家明的地位变了,从当年的“黄泥巴脚杆”变成了公司老总,董事长、商会副会长,协会会长;刁家明的身份变了,从当年住牛毛毡工棚到进出星级酒店。但是,他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精神和品质从来没有改变;他从当年为了温饱跟着别人外出打工到现在组织农民工就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在他的带领下,许多乡亲改变了贫困面貌,走上了小康之路。在他的企业里,拥有百万资产的有20多人。在他的员工中,有的在城里买了房,举家迁移大城市;有的购了私家车,当上了包工头、小老板;还有的衣锦还乡,投资创业。他每年能为家乡解决数以千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这些员工每年为家乡输送回上千万元劳务费,有力地支持了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一个人的富裕不算富,带领更多的家乡同胞一块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望”,刁家明如是说。

  
  
致富之后
家乡情结让他魂牵梦萦

  
水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故乡情结,身在他乡的刁家明家乡情结处处彰显。
2004年,刁家明登记注册了“绍兴市重江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不难看出,“重江”即重庆江津的意思。
在公司会议室正面墙壁上,巨幅《几江全景图》相框格外耀眼。
在公司管理层的电脑里,每人都存放了李丹阳演唱的《拥抱江津》。协会秘书长告诉记者,每逢开会、节日或休闲时,刁家明总要带头唱起这首思念家乡、赞美江津的歌曲。
在办公楼里的“会员学校”黑板旁,“以不学无术为耻、以勤奋好学为荣”和“遵纪守法、诚信做人”的警示语,让我们感受到刁家明重视企业文化和做人经商的原则。
在成就面前,刁家明平静地说:“我是江津人,虽然离开家乡十几年了,但我通过《江津日报》时刻关注着家乡‘千亿工业强区’、‘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大发展的进程,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通话中,靠一把砖刀做泥工起家的刁家明那激越的家乡情怀和回报故乡的情结不言而喻。 



作者:220.114.151.*   发表时间:2010-05-27 20:41:59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