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3065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谁造了安德桥■陈志强


2009年04月15日 09:38:34 来源:姑苏晚报
古镇平望镇区东南,矗立着一座挺拔高耸的古石桥,名叫安德桥。该桥亦名平望桥,西通荻塘,东连古运河,农舟商船,日夜不绝。桥下水道为江南名湖莺脰湖的泄水主道,故水势甚是湍急。此桥初建于唐大历年间,南宋淳熙、明代成化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数度重建,现存之桥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当时的水利工程总局重建。安德桥跨度大,桥孔高,气势雄伟,为全镇35座桥中最高的一座,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游平望,写下了五律《登平望桥下作》,中有“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有“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之句。站在古运河的东岸,隔河而望安德桥,只见一方桥孔把古镇人家尽揽腹中。《人民画报》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安德桥的这一雄姿介绍给了海内外广大读者。

安德桥始建年代确切,至于那时是由谁营建的则不得而知,关于这一点,镇上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一说,这里原本无桥,全靠一只渡船运送来往的行人。一年,来了一个名叫刁华的渡工,经常向渡客苛收渡钱。一个冬日,有一个穷书生摆渡前往京城赶考。他向刁华告说,家境贫寒,请求行个方便,并拿出身上仅有的三文钱。这时,船已到了河心。刁华说道:“乘我的船最起码要六文钱,你出三文钱只能乘一半。”说着,真的将船掉转回去。穷书生又气又恨,顾不得河水冰冷,一头跳进了河里……几年过去了,一天,渡口上锣声锵锵,来了一位巡按大人,刁华连忙跪地迎接。巡按说道:“本官今天只带三文钱,不知可摆渡否?”刁华听了,觉得这声音好熟,偷眼一看,顿时魂飞魄散,原来这巡按大人正是几年前那位跳入河中的穷书生,忙求饶命。这时,县官领了一班人前来迎接巡按。闻说刁华之事,要予严惩。巡按说道:“此事且慢,本官尚有一事相商:此处无桥,来往行人甚是不便,本官愿捐一百银两,在此造桥,不足之数,还望各位解囊。”县官等听了,哪有不允之理。不久,一座高大的石桥矗立了起来。百姓为纪念巡按的功德,就以他的名字“安德”作了桥名。

另一说“安德”是一渡工。他看着这里虽有他这条渡船,但行人多有不便,每逢刮风下雨,更有险难,故向过河的县官请求,在这里造桥。哪知县官是个贪官,根本不想着为百姓办事。一天,狂风大作,忽有一人前来求渡,告说家中出了急事。安德急人所急,点起了篙子。船到河心,突然一个猛浪打将过来,渡船摇晃着沉了下去。安德临危不乱,将渡客救上了岸。渡客感激万分,道出真实身份。原来他是巡按,奉旨为一急事微服出访途经这里。现在看见安德救了自己的性命,欲要酬谢。安德说,只求大人嘱当地官府造桥。巡按一口答应,完旨后即命县官造桥,并将县官斥责了一顿。怀恨在心的县官在桥快造好时,捏造了个罪名,将安德发配充军。一路上,受县官之命的解差百般虐待安德,安德终于不堪折磨,客死他乡。桥造好后,县官贪天之功,将自己的名字作为桥名,百姓十分气愤,结伙告状到巡按那里。巡按勘查后,将县官革职查办,并接受百姓的请求以“安德”作为桥名。从此,“安德桥”的名字一直传了下来。

作者:220.114.130.*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5-29 13:18:48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