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0734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凝结的文明:图书馆改变了我的生活 /刁鹏飞


最近一次去省图,是去借阅描述长春被围时期国民党守军生活的《未能寄出的家信和照片:1948.长春》一书。那带有明显日伪时期建筑风格的并不是很高的老楼,依旧静静地伫立在松柏环绕的庭院里。其实在我很小时就曾有过这样的理想,就是在一个大大的图书馆去当图书管理员,一生都不求其他,只求看书方便,当然那时的理想还曾有新华书店的售货员作为备选。

每次去省图,都会深深地感受那种神秘的、宁静的、特殊的氛围和气场,那种千人万书却又神圣、专注而安详的气场,绝对是现代社会非常少有的特殊之地。所以有时尽管不买书、不借书,我也会经常光顾这样的场地。有时想猫或许也会非常喜欢这样的气场,所以当你越是凝神专注地去欣赏一本好书时,猫就越会经常在书前来回走动,向你靠近,有时也会趴在你的膝上,静静悄然地打着呼噜。

在省图借书时得知,这个省内最大的图书馆今年将是建馆百年纪念,此事竟吓了我一跳,想不到这个伴我多年的图书馆建馆的历史竟是那样的悠久。回来后匆匆去查相关资料得知:吉林省图书馆的前身成立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设在当时的吉林府所在地,即现在的吉林市,历经民国、伪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省会于1954年迁到长春市,1957年,省馆新馆在长春市开始筹建,并于1958年竣工,经省政府批准命名为吉林省图书馆,并进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确定。1960年吉林省图书馆正式开馆。

想想我成为省图的正式读者,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依稀还记得那时省图的图书借阅证,只是一个需要用手写上名字和单位的白色简易卡片。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非常愿意在浩若烟海的众书中徜徉,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书中寻求那些被一本本凝结的文化,来弥补我那因时代造成的有如沙漠般干涸的大脑。那时的省图、市图、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和特价书店都是我经常去的地方,甚至每天必去,好像这些地方相隔并不是很远。记得当时的市图在现吉林省人民银行办公楼所在地,也是一个历史遗迹,好像叫万字协会,绿树红墙,氛围很好,可惜后来建人民银行就给拆了,新建的市图从此再也就没有了那种宁静的氛围。而省图的氛围也就从此一直依旧吸引着我,因为毕竟略微远隔闹市,还有个充满花树的、宁静的、较深的大院作为非常大的一个缓冲区,使主楼那众多书籍和读者所形成的专注气场,少有外泄和流失。我也就此在省图的这个氛围中知道了马斯洛、笛卡儿、罗素、阿兰.图灵、斯宾诺莎等等,知道了梵高、高更、莫奈、毕加索等等,也知道了罗伯特.舒曼、卓阿基诺.罗西尼、韦伯等等。省图那些凝结在书本中的文明从此也就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我后来的生活。

记得九十年代有一次去北京出差,匆匆赶往刚刚落成的位于白石桥附近的北京国家图书馆,走进主楼后忽然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文明的大脑,而自己渺小的几乎为零。当时曾发誓,为这个这么好的图书馆也要让孩子进京学习和工作,尽管那时我的孩子才刚刚两岁。现在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完全按照她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就读中国美术界最高的学府和专业,并且她每天最为喜欢的事就是泡在图书馆里慢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那么我想,在我的生命延续给我后代的演变中,在我与妻子非一朝一夕培养孩子的十九年过程当中,会有多少凝结于图书中的人类文明,不知不觉地向未来缓慢地繁衍和传承呢?这是不是也是文明的一种悄然延续呢?那传播这些文明的众多载体当中,图书馆也许是最最万不可缺的。

作者:220.114.151.*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5-30 22:16:33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