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610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来源:大学生网站 发布时间:2008-04-26 【摘 要】历史发展到初唐,我国的文学界出现了一个才华横溢、学力深厚的大文学家王勃,在他人生短暂的二十几载中给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1而且他“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授朝散郎。”可谓聪明早慧、机警过人,是个奇才,天才,本文试图探求王勃成为一个天才文学家的主、客观原因。 【关 键 词】教育 自信自负 才思胆力 人生际遇与创作 社会环境 文学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刁向阳,男,彝族,1978年5月出生于贵州大方,现为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200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班学生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到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得不令我们叹服,而尤为重要的是唐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至,铸成了所谓的“盛唐气象”,而开启有唐一代文学的功臣不得不追溯到“初唐四杰”等人。“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新唐书?文艺传》)可见,“四杰”对文学史的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诗圣杜甫也在《戏为六绝句》中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都对“四杰”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可见“四杰”对于开启唐代文学并努力促使文学得以发展是为后人所认可的。其中的王勃更是因其才、思、胆、力过人而更为瞩目,自觉不自觉中对文学史的贡献也最大。都是些什么原因促使王勃成为一个天才文学家?综观王勃经历发现:教育,自信,胆识过人,特殊的人生际遇等因素是其成才的主观条件,另外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不无关系,共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天才文学家。 王勃成才的主观条件 一、王勃的出生与教育 王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王通是极负盛名的隋末大儒,曾任隋蜀郡司户书佐等职,其父王福畴历任雍州司户参军、交趾令等职。这为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便利。《新唐书?文艺传》载: “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说明王勃是深受其祖父教育影响的,且祖、孙俩还志于完成同样的事业,也说明王勃是颇具文化内涵的。单从思想方面来说,“积极入世”、“优学而仕”等传统儒教对王勃影响至深,他说:“拾青紫于府仰,取公卿于朝夕”。(《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他在《倬彼我系》中说:“……有鸟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今我不养,岁月其滔。”也表现出他渴望用世,而迫于家贫,时光荏苒,壮志难酬的感情。但最后那怕是历尽坎坷,一再受挫,仍要发出“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的嗟叹。另外,王通的弟弟王绩,也是唐初小有名气的作家,他的文学思想以及表现出的不同于宫体诗的内容,语言风格上的质朴自然,不加雕琢,这些对于王勃较早地吸收文化、文学素养,聪明早慧,才华横溢是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的。 正因为王勃出生于这样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官宦世家,一方面使他成长为一个才富八斗的士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将走其祖、父一以贯之的仕途经济道路。 二、自信自负 面对大一统的唐王朝,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给许多土人以信心,他们自信、自负。王勃成大器更与他的积极自信分不开。《旧唐书?文艺传》载:“……沛王闻其名,召为沛王府修撰,甚爱重之。……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其自信自负连同事都几乎不能接受,再看他的《上吏部裴侍郎启》: ……嗟呼!善有识天人之幽致,明国家之大体,辨焉而不穷,酌焉而不竭,抱膝无闷,盱衡自得,彼悠悠小技,焉足为君侯道矣。自非奉闲宴,接清谈,未可一二言也。然窍不自揆,尝著文章,非敢自媒,聊以恭命。谨录《古君臣赞》十篇并序,虽不足丽高识之门,亦可以见小人之志也。伏愿暂停左右,少察胸襟,观述作之所存,知用心之有地。谨启。 把其他“有识之士”的作品斥为“悠悠小技,何足为君候道?”还要暂停左右,察其胸怀,似乎天下英雄非他莫属!但正是他这种自信自负的处世态度,反映到文学中来便给人以一种气势宏大,叱咤风云的审美感受,“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游冀州韩家园序》)有了这种信心,有了这种傲气,诗文才写得汪洋恣肆,神采飞扬,较早地露出卓然大家的风范。 三、才思胆力过人 创作是智慧的表现,任何作家都有自己的一个智能结构体系,2它决定了作家的创作才能、方法、技巧和水平。这个智能结构系统大致应包括才、思、胆、力诸方面,而我们对王勃考察发现,他才、思、胆、力都有过人之处,这并非把王勃神秘化,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资质是确有差别的。况且创作确是多方面的综合因素造就,也许你才思过人,但胆力不足,那也不行,强调一个“共同因素,平衡发展。”叶燮在其《原诗》中论及此,他说:“在我者虽有天分不齐,要无不可以人力充之。其优于天者,四者俱促,而才独外见,则群称其才,而不知其才之不能无所凭而独见也。其歉乎天才者,才见不足,人皆曰才之歉也,不可勉强也,不知有识以居乎才之先。识为体而才为用,若不足于才,当先研精推求其识。”3这里的“识”相当于见识,认知一类的东西,其大意强调各种智能因素平衡发展,密不宜分。 才,指创作者的才华,才能,才气,是作家智能结构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唐才子传》载: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 可见王勃的才华、才气是为人所赞许的。这又从他的作品能反证这一点,例如他的小诗《山中》便可看出他的这种不甚精思,轻易而得的才气来。诗曰: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难怪吴调公称王勃文“绵丽高华,壮优兼美。”4这一评价是建立在王勃确有才气的基础上的。“文章四友”中的崔融也盛赞:“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才也。 思,指创作者的思想,所谓心似平原,思接千载,都说明了作者的才思要敏捷,意境要开阔,格局要宏大。王勃在这一点上真了不起,他年纪轻轻,思无所缚,一篇《滕王阁序》写得如此之纵横捭阖,开阔宏大,为世人所乐道不疲。文中作者自我感情的抒发融注于滕王阁室内外景物的描绘,水乳交融,一泻千里,恰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造境宏伟,色彩浓郁,开?滕挪,千汇万状,无不得益于作者的才思。 胆,指创作者的胆识,胆略,胆量。也就是指敢于创造革新,敢于打破束缚的精神。常说“成事在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王勃确是一个颇具胆略的人,如唐人王定保《唐摭言》所记: ……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友,乃宿构《滕王阁序》俟宾会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帅沉呤移晷。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如此看来,没有王勃,没有王勃的胆略,文中冠冕《滕王阁序》我们今天是看不到的了。也可看出胆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有多么重要了。 力,指表现作家能力、气力、精力的笔力,也指作家自奋其力,自成一家的魄力。作家创作的笔力也该向大禹治水的神力一样,既要有征服自然、征服一切的巨大力量,也要有不同于他人的能表现自身个性、独自成家的特点。6王勃就有这种笔力。这不仅他的诗文能体现出来,而且评论界也这么认为。杨炯说: ……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 可见就是这种大气真力促使王勃进入高境界,成就大手笔。 总之,才、思、胆、力是一个创作者的“智慧体系”各方面得以均衡地发展,是王勃成为一个伟大天才文学家的秘诀。 四、特殊的社会经历与创作。 积极入世的思想,傲然于世的才华,注定王勃要在仁途上奋勇前进。然而王勃的仕途却是布满荆棘、坎坷不平的。从太常伯刘详道巡行风俗表荐王勃,王勃科举及第授朝散郎,到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署府修撰。仕途上暂露头角,可就在这时,一篇《檄英王斗鸡文》使王勃被高宗斥出府。这是王勃人生中的一起一落。久之,补虢州参军。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边又是王勃的一起一落。如此特殊的社会际遇使王勃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统治的森严和残酷,体味到了仕途上的艰难坎坷,更深刻地认识到中下层人民在个人奋斗中力量之渺少、变化之无常。反映到文学中来便是前进与无可把握,奋争与无所适从的感情基调。 王勃的坎坷仕途,给了他复杂的感慨,写下了许多不平之鸣的杰作。如《滕王阁》一首: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此诗笔力宏放,风调清峻,独成高格。诗中的“佩玉鸣鸾” 、“画栋”、“珠帘”等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而今山河依旧,江水空流,说明封建王侯的富贵功名以及统治者的政治权势,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他们的兴亡成败,唯有滔滔不尽的长江,是有力的见证。寄讽刺于感慨之中,寓藐视于时空变化。 而为人们推崇备至的《滕王阁序》作者在入仕与贬谪、才高而位卑的矛盾交织中仍能显示出意气高昂、笔力明快的风格来。文章以饯别滕王阁为中心事件展开,首写起因,接着写景,再抒情,最后作结寄望。写景一段,文笔瑰丽,手法多样,极尽浓淡,俯仰、远近、声色等变化之能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成为千古名句,显示出作者的超然才华。 抒情部分,作者主要通过累如贯珠的铺写,大量使用典故来曲尽内心感情的跌宕变化。先写乐声之美,感情激昂,然后以登高望远为抒情基点,接着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等典故,表达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抒发出作者身世拂顿的郁塞之气。“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烘托出游子远眺中苍茫寥落的意境,后面又感情振起,转入自勉自慰,“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把强自振作的情调推向高潮。 最后一段还是作者强自振作的余响,并对上层士人寄以希望:“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全文作者借登高胜饯,感怀时事,慨叹身世,虽含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一些怨嗟,但给人最强烈的,却是他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信念。痛苦与追求交织,失望和希望并存,极富个性,又体现了时代精神。是作者才华高超,艺术技巧纯熟的杰作,更是作者不平身世,努力奋发的表白。 王勃成才的客观外部条件 王勃出生于官宦世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积极的进取精神,才思胆力过人,特殊的社会际遇,但这些都是王勃成才的个人主观条件,而任何的“大家”都需有为其提供活动的大舞台,缺少了这个大舞台,便一切都是虚的,这个大舞台就是人之成才的客观外部条件。出生于初唐的王勃,有许多客观外部条件是其成才的必然条件。 一、社会环境 我们说唐代是这样的一个朝代: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帝王们的不断开拓发展,国力日趋强盛,经济日益繁荣,思相兼容并包,史学、书法、绘画、音乐等各学科交叉发展,文化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这种盛世造就的士人们的进取精神,开阔胸襟,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又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文学家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以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 王勃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7他出生时已历武德、贞观两治,可谓国力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而生于中小地主阶级的他又有何理由不歌吟,再加上他的个人修为,又何不成为大家?这无疑是时势造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天才文学家,他的不朽诗篇,不正是所谓“盛唐气象”的好兆头吗? 普遍的政治追求: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态度。国力的日渐强大,为士人展开了宽阔的人生道路。唐人入仕,较之前代有更多的途径。开科取士,唐沿隋旧,而更加发展成熟。领导者积极提倡,更为重视。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进一步打破了过去几百年来的门阀制度。使从前那些沉沦下僚、遭受压抑的寒门文士,在政治上、文学上得到发展的机会,于是文学创作,就冲破了六朝来贵族束缚的垄断。王勃即是沿着这条路走的人,他早期便受祖父的儒学教育:“学而优则仕”,“图取富贵,显亲扬名。”他当时自负也很高,年十四,应幽素举及第,授朝散郎而扬名。 科举之外,尚有入仕的途径,如入地方节镇、幕府等。这同样又为寒门士人提供了机会。一方面是实现他们的入仕目的,更为重要的是使得许多士人能接近广阔的社会生活,走向市井,走向关山塞漠,这对文学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的。唐代士人的功名心也特重,但这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王勃在这样的背景氛围下,随俗入化,入沛王府,候补虢川参军,遍访豪杰名流,这些造就王勃恢宏的胸怀、气度、抱负与强烈的进取精神,反映到文学中来,便是文学中的昂扬情调。 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呼唤王勃过样的文学改革家。从文学发展自身来说,唐代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它的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它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它逐步与学术分离,淡化它的政教之用的功利目的,自觉地追求审美。自内容言,重个人情怀的抒发,无论是表现玄理还是抒情,都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怀,发展到极端时,甚至由抒情走向娱乐。自形式言,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创作过程的体认,包括对于想象、灵感、言意、形神的感知与把握都已经有了惊人的进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诗歌声律的体认与运用有了很大发展,工整和精巧的诗歌体式成为创作者追求的时尚。表现领域的扩大和表现技巧的丰富,促进了文章体裁的变化与扩展。原有的各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作好一切准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唐人迎来了一个诗的辉煌时代,吸收了骈文的成就,摒弃了它的弱点,进行了文体文风改革。从文学发展自身规律来说,没有魏晋南北朝文学,就没有唐文学的发展繁荣。 因此,初唐的作家们正是赶上这样一个文学的伟大发展转变期,是他们共同促成了这样一个伟大的转变。而王勃又是这群作家中显赫的人物(杨炯《王勃集序》): 尝以龙塑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可见,一方面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成就了王勃,使得他的诗文朝着文学审美特质及时代走向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们今天所赞叹。另一方面是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加速了这一伟大转变的促成,特别是对于扭转当时盛行的绮错婉媚,华糜浮艳的“上官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里稍作比较:如上官仪《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花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其内容之空乏,形式之浮艳几乎达到无聊的地步。再看王勃的千古绝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其感情之真挚,心境之明朗开阔,词采之工丽,与当时的“上官体”“台阁体”均不可等量齐观,因此我们说王勃的这种追求,在促使律诗的定型、骈文的散文化等文学发展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也是王勃不光像其他作家那样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诗篇,而且他还为促进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更是一个改革文学家。他是以其绝世的才华,刚健豪放的气质即将唤出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含蕴深厚,意味无穷的盛唐文学,8这是王勃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高处。预示盛唐气象的将至。 综之,我们说王勃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信自负,才思胆力过人,有特殊的社会经历,具备了很好的主观个人成才条件。但又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不无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常说某人的智商(IQ)、情商(EQ)发展良好,但没有其施展的环境,那同样不能成才;反之,有了施展才华的外部环境,智商、情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也成不了大器,力求均衡发展,内、外因共同作用。王勃便是文学界这样的一个典范。 注释: 1关于王勃的卒年,尚有争议,这里不作考究。 2“智能结构”一说,这里是参照彭会资《中国古代文论教程》“作家论”章节。 3叶燮是清代著名的文论家,其理论主要见于《原诗》《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附有他的《原诗》(节录)。 4这是吴调公在《古代文论与审美鉴赏》中对王勃的评价。 5这里转引自《古代文论与审美鉴赏》。 6 “……向大禹治水的神力一样……”句是引用《中国古代文论教程》的原话。 7王勃主要活跃于武则天时期,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把他归为武则天时期的文学家。 8这里“盛唐文学”的表述,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2卷。 主要参考书目: 1、袁学良编著,彭静中校订《中国古典文学文献检索与利用》1988年11月四川大学出版社第1版。 2、元?辛文房著,李立朴译《唐才子传全译》1995年2月贵州人民出版社第1版。 3、后晋?刘?等撰《旧唐书》1975年5月中华书局第1版。 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 5、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1987年5月中华书局第1版。 6、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1976年8日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 7、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1999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8、彭会资主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1996年5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9、吴调公《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1985年12月齐鲁书社第1版。 10、周祖巽编选《隋唐五代文论选》1990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版。 11、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1996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0年8月第18次印刷。 分类号:中文/2004/040 作者:刁向阳 指导教师:张毅萍
作者:220.114.16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6-02 21:30:16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