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601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这是些和大山一样沉默的普通农民,这是群“骨头比石头还硬”的乡村干部。凭着不甘命运摆布的勇气,开始了一代接一代炸石造田的壮举 这是个在贵州流传甚广的故事。 土改时,一农户分到七块田,女儿到了山边,摘下头上的竹斗笠去数田,数来数去都少了一块。无意中掀起斗笠,哈,这第七块田,躲在斗笠下面! 无田可耕,对没有大平原支撑的贵州农村来说,是最大的历史性难题。当地农民发明的一些生产工具,像“鸡嘴锄”、“羊耳锄”,在别的地方,绝见不到。 是难题就要破解。不甘蛰伏于命运的冷洞人,为之焦虑,四处出击,屡败屡战。 今天,面对又一次考验,回望那一段历史,伴随历史深处那阵巨大轰鸣由远及近迎面走来的,是一个不得不说的群体——他们并不伟岸,打着赤脚、两肩汗尘,却又硬骨铮铮、热血肝胆。用当地人的话说,这是些“磨自己骨头,养老百姓肠子”的人,是一群和大山一样沉默的村干部。 今年70岁的老支书刁大福,黑瘦,驼背近90度,只能拄着拐棍蹒跚而行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刁大福当了村支书。上级说,要学大寨削平虎头山,号召当地农民上山开地。刁大福扯着嗓子坚决反对:“山上都是石头啊!大寨有土,冷洞没土,我们只能因地制宜!”领导小声提醒他:“你是不是活腻了,想给自己戴顶反革命帽子?” 刁大福不在乎:“把我脑壳摘了,还给国家省点救济粮呢!” 在村民大会上,他说,咱们要活命,不能照搬大寨的办法,只能走“炸石造田”的路子——就是把满地的石头炸掉,把土背来造田。村民们一片惊呼,村里到处乱石头,这得多大的工程量啊!刁大福火了:“咱没见过愚公移山,还没见过蚂蚁搬家啃骨头吗?人是高等动物,还不如一只蚂蚁吗!” 一场农田基本建设在冷洞村悄悄启幕。准备铁锤钢钎的,用硝胺硫磺煤油炒制土炸药的,全村风风火火动起来。刁大福挺鬼,怕上级说他不学大寨横加阻拦,就组织劳力先在路边搞了一块地,对外放风说要建个“村部”。乱石炸掉了,泥土从四面八方背来了,一亩多良田“凭空而生”,点亮了全村人的眼睛——这可是冷洞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块田啊! 公社领导王芝龙来了,蹲在田边看了好久,站起身来,说话的声音都变了:“这是个好办法,应当在全公社推广!” “猛攻千古石,细抠万年土”,“大石头开花,细石头搬家”。山沟沟里的乱石全部炸平,石缝中的土被一点点抠出来,集中垫成田亩。 让大石头开花,不是唾沫星子说出来的。一股热潮席卷整个公社,遣送回乡的18条汉子也来了干劲。冷洞村涌现出“八大金刚”、“千锤姑娘”。有人炸掉了胳膊,有人崩瞎了眼睛。刁大福的腰就是在抬石头时撞伤的,到老了便直不起来了。 让大石头开花,不是一天两天干出来的。1年,2年,5年,10年,20年。20多载坚持不懈,2000多亩保苗保水保肥的良田,平展展铺开在冷洞人眼前,吃“救济粮”的历史,戛然而止! 炸石造田的发明者刁大福现今过着四代同堂的“巴适”日子。提起当年改造石漠化的激情与艰辛,老人家依然两眼放光。墙上,挂着张照片:1991年,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到贵州视察,接见十几位农业劳模,刁大福就在其中。 饥饿的记忆越来越远,冷洞村的考验并未结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元方接任冷洞村支书。他找到已经出任则戎乡党委副书记的刁大福,一脸愁容:“村里人口越来越多,我看炸石造田还得搞,可分田到户后,村民各忙各的,队伍拢不起来了,咋办?” 刁大福想了想:“我看问题不在这里。搞了承包,田亩分到各家各户,可政策究竟会不会变?村民心里不托底,所以不肯在农田基本建设上投入……” 乡村干部最懂农民。两个人相对而坐,两包烟抽完,脑壳里冒出一个“土政策”,叫“谁造谁有,20年不变”。土政策摆到了乡党委的会议室里,讨论通过,全乡推广。就这样,凭着直觉,凭着对一方水土的深情,凭着骨子里那股挑战命运的勇气,中国最基层的几个乡村干部,制定出了“管20年”的“大政策”! 又一轮炸石造田的轰鸣,响彻冷洞村…… 1995年,当了20年村支书的文元方老了,有些干不动了。冷洞村的前途该交给谁?村民们不约而同,将目光集中到33岁的朱昌国身上。 刁大福说:“这娃娃行,骨头比石头硬!”节选自《让石头开花的村庄》
作者:114.238.31.*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6-30 17:38:0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