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3065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刁家网 永不熄灭的革命火种

三泰地区,提起沈毅几乎无人不晓;但提起刁家网却有人会问:刁家网在哪儿?它和沈毅有什么关系?
“要找共产党,就到刁家网。”这首六十多年前在如(皋)、泰(兴)、泰(县)边区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的一句民谣告诉了我们答案。1925年,沈毅来泰兴开辟革命工作。1926年初秋,在刁家网建立了通(南通)、扬(扬州)、泰(泰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1928年,建立了以沈毅为书记的中共泰兴县委。从此,“刁家网”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偏僻村庄,犹如一把火炬,它的光芒向四周辐射。早期的泰兴党组织,以刁家网为基地,向农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创建了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委员会、塾师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组织领导了“七·二”围城斗争和震撼大江南北的“五·一”农民暴动,创建了如泰工农红军(后汇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建立了区级苏维埃政权。
在刁家网这片血与火的热土上,流传着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大量的人民革命斗争的事迹,其实就是一本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教材。1991年3月,刁家网成立了革命史料征集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刁家网地区革命史料的征集工作。征集小组20多人分别深入全镇各村、组进行调查、走访,组织熟知当年刁家网革命斗争情况的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开了50多个座谈会,走访了近300名知情者,共征集了20多万字的史料,同时他们还收集到很多相关文物。
1992年在省、市委的关心支持下,刁家网将旧址纪念馆原来的泰兴刁家网刁氏家族的祠堂(刁氏宗祠)修复开放,占地890平方米,内设纪念碑、陈列室、接待室,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地。原红十四军营长、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词“中共江浙区泰兴独支旧址”。纪念馆开放后,接待了泰兴及邻近县市瞻仰人士三万多人次。由于纪念馆场地过于狭小,展览实物无法摆置,1998年,泰兴市委根据全市广大党员和老区人民的迫切要求,对独支旧址实施了二期扩建工程,1999年7月1日竣工,扩建后旧址纪念馆占地4041平方米,增设了沈毅烈士铜像、烈士亭、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烈士英名录(碑)、烈士墓碑等。2001年初,为纪念建党80周年,泰兴市委决定再次扩大纪念馆规模,增加纪念设施,调整充实展览内容,进一步丰富教育内涵。目前,新的纪念馆占地15000平方米左右,恢复了沈毅宿舍,并将沈毅铜像调整至室内,新建古典式史料陈列用房、接待用房,开挖小河,修建小桥,以及配套的绿化、停车场、道路建设等。
现在,在刁家网我们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中共江浙区泰兴独支旧址”纪念馆。从庄严的正门进去是宫殿式的展览大厅。展览大厅分为中,东,西三厅,三厅由回廊连成一体。中厅也叫瞻仰厅,里面摆放着沈毅铜像。沈毅是刁家网地区人民革命斗争中的耀眼明星。烈士铜像上的多个“28”也象征着沈毅烈士一生中的多个神奇的“28”:1900年1月28日出生、1928年6月28日牺牲、牺牲时年仅28岁。
1925年,沈毅来到刁家网的时候才25岁。当年的刁家网村不足百人,大多是靠种田为生,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使得当地的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沈毅之所以选择刁家网作为开辟革命的处女地,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群众基础。
最初,沈毅以卖笔墨掩护自己的身份,渐渐地他发现一些私塾先生懂文化,有威望,但生活清苦,对剥削阶级仇恨。于是,沈毅向他们宣讲报国报民的道理。私塾教师成为沈毅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唤醒群众的桥梁。1926年8月,沈毅在刁家网成立通扬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兴县独立支部。这是江苏省最早的一个支部,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一个党组织发展基地旧址。
和中厅连在一起的是东西两个展览厅,它们分别陈列了革命文物和照片。那些革命者曾经用过的大刀、板凳,沈毅夫妇曾经用过的书桌、山车等虽然已经很陈旧,但是仍然让人觉得它们充满了生命力。
据当地老人回忆,沈毅在刁家网开展革命工作时创造了很多第一。“大饼、油条,两个铜板一条。味道好、价钱小,真公道,真公道。”这首民谣至今在刁家网还有人会唱,当初这首民谣就是称赞沈毅创办“醒农合作社”的。自沈毅发动当地第一次“春荒借粮”斗争取得胜利后,农民协会、私塾协会等群众组织在沈毅的指导下十分活跃。为了将农民更好地团结起来,向地主算倒账,沈毅将大家集合在一起办起了“醒农合作社”,刁家网周围80%的农民都积极参加了。“醒农合作社”还向农民出售生活用品,让没钱的农民赊账,深受农民的欢迎。沈毅不但掀起了当地革命的热潮,还创立了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创办了第一个共产党刊物《晓星》杂志———沈毅在杂志上发表的诗“漫漫长夜晓星上,黎明之前是曙光。旭日东升从地起,睡狮觉醒在东方。”表达了他的一腔热情。
走出展览大厅,后面又是另外一个天地。纪念馆的旧址———沈毅当年开展革命教育的刁氏宗祠以及沈毅故居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纪念馆旧址两边的血誓碑和烈士英名录,古朴而庄严。在全国闻名的“五·一”暴动失败后,当地农民用沈毅的山车送他出去,可惜,年仅28岁的沈毅没有逃脱敌人的追捕,于1928年6月25日被捕,28日光荣就义于泰州西校场。沈毅永远地离开了刁家网,但是他留下的革命火种却一直燃烧———刁九善、戴奎、王玉文、沈诚、孟云怀等热血青年前赴后继接过沈毅手中的革命火种,他们的名字和沈毅一起永记史册。
在刁家网战斗并牺牲的部分烈士


沈毅:原名沈鸿钧,字秉蘅。1900年1月28日出生于泰州市一个普通的贫民家庭。9岁时父母双亡,由外祖父抚养。14岁时到上海一家绷带厂当童工。成年后,先后在分界警察所当文书,黄桥警察所当巡士,黄桥耶酥教堂当传教士。1923年春夏之际去广东,参加过海陆丰地区的农民运动。1924年初回到黄桥,次年来到刁家网开展党的工作。1926年秋创建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并任书记。翌年,独支改为特别支部并任书记。1928年初任第一任泰兴县委书记。1928年6月25日在泰县一条小船上被捕。1928年6月28日被敌人杀害于泰州西郊刑场。
沈诚:原名孙大椿,古溪孟家园人。历任红十四军一师师直教导队队长。中共泰兴县委负责人。在发动民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会和发展红色政权,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赤卫军游击队扩充红军配合主力作战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1930年10月24日在黄桥遭敌人迫害。
戴奎:原名刘应龙,横垛香甸头人。历任中共泰兴县委军事委员,如泰工农红军军二队队长。曾创办农民夜校,成立塾师联合会、农民协会,发动“七·二”围城组织、“五·一”暴动。为发展泰兴早期党组织和创建如泰工农红军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11月18日在如皋磨头区吴家庄围战中牺牲。
王玉文:曾经用过很多化名,李达三、汤三、丁海筠、丁邦道。历任中共江苏省委驻江北通泰等五县巡视员,中共海门县委书记,南通特委委员,中共如泰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泰兴县委书记等。曾对创建和发展如泰工农红军,领导和发展武装斗争,加强党组织建设有重要贡献。1930年8月30日在宁界周家荡被叛徒杀害。
刁九善:横垛刁家网人,泰兴县委委员,旧时县委负责人。曾经是农民政权领导人。为“七·二”围城组织,“五·一”暴动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10月26日在挖尺沟突围战中溺水牺牲。



作者:117.95.21.*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7-02 18:23:57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