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09411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1668年郯城 8.5 级特大地震 /刁守中

2007-01-16
山东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研究员 刁守中

1. 1668年郯城 8.5 级特大地震

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郯城发生了一次旷古未有的毁灭性特大地震,我国华东、华北地区10余个省份410余县,乃至朝鲜半岛约 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等对这次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其中有破坏的记载达150余县。按分省史料统计,山东有154种,江苏89种,河南77种,河北57种 ,安徽58种,浙江44种,其他省(江西、湖北、山西、辽宁等)共50余种,是历 史上史料记载最为翔实而丰富的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是今郯城、临沂、临沭交界一带。据《康熙郯城县志》记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逐一颠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压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流水,沟会皆盈,移时即化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时即陷,移时方定,阁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深不敢视,其陷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康熙沂州志》记载,临沂“城郭官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压死在籍人丁六千九百余,老幼家口无算。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岗地裂”。《康熙莒县志》记载,莒县“城廓庐舍俱坏,压死人丁在册三千五百九十余丁,男女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客舍偶闻》记载,莒县“马著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一半,十三层塔一座亦壁一半,阎家固,旋风垛、马齐山、大山各壁一半,城市四乡遍地裂缝”。单从以上记载,已可以想象出这次震时极震区的情景,人站不住,树顶反复触地后连根拔起,各类建筑物摇晃倾倒,地面开裂张合,遍地喷沙冒水,山崩山裂,人员伤亡惨重。另外,山东大部、江苏、安徽北部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破坏。

经过史料分析、现场考察,现在确定,这次地震的震中在郯城、临沂、临沭的交界处,震中地理坐标为北纬34度48分,东经118度30分,震级达8.5级,震中烈度达十二度,是我国东部唯一一次8.5级地震,也是中国三次8.5级地震之一(另2次为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8.5级地震及1950年11月18日西藏察隅8.5级地震),造成约5万余人死亡。

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后,大华北地震区相继发生1679年河北三河平谷8级地震、1695年山西临汾8级地震、1739年宁夏平罗8级地震等特大地震。这一系列特大地震的发生,提出了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有待回答。近几十年来,山东郯城8.5级地震因其强度最大、烈度最高、历史资料最丰富、地表地质出露较好等,历来受到专家们的青睐,对其发生的地体环境、发震断层、地震成因、地震影响场与地震区划、地震前兆异常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

2.郯城8.5级特大地震的天然遗迹

随着岁月流逝,人口繁衍,农口水利建设及城市开发等,郯城特大地震造成的山崩地裂、喷沙冒水、滑坡等令人敬畏而又奇特的地面可见的自然景观逐渐消失,而且不可再生。许多人都曾遵循史料记载去寻查地震遗迹,但均无功而返。今人欣喜的是,随着2000年春天枣庄市山亭区熊耳山天然大裂谷的发现,1668年郯城特大地震造成地裂山崩现象的神秘面纱也被揭开。

熊耳山在枣庄市以北约25千米处,属山亭区北庄镇所辖,主峰南麓山脚附近为毛宅村,海拔483米。山虽不高,却十分险峻。熊耳山大裂谷在熊耳山崮形山顶南麓,时断时续,裂谷可分两条,一条近东西方向延展,为主干裂谷,长约六、七百米,其东段为溶洞,并穿山而出;另一条支裂谷是主干裂谷的分叉,为南偏东方向,长约百米左右,通往山南麓。从高处看,二条裂谷似二条长龙在绞合腾舞,故命名为“双龙大裂谷”,是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主景区。在裂谷西段,有一片大面积崩塌,称为“龙抓崖”,当地百姓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山脚下原本有一个五、六户人家的小村庄,三百年前一天夜里,忽然地动山摇,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整个村子被埋在大石堆下。山脚下巨石堆中有一个半露的石碾槽(这种石碾槽是这一带山区祖祖辈辈碾米粮的必用工具,一般置于村口),证实这里的确曾有一个小山村,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无言地诉说着那场毁灭性灾难的发生。

需要特别说明,这处地震遗迹不是1668年郯城特大地震的发震断层,而是地震时山体受地震剪切力与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地震次生灾害。该处现已开辟为“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东部地区唯一保留完好地震引起的地裂山崩遗迹,具有很高的自然遗产价值和自然科学价值,是对青少年进行地震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来源《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

作者:222.184.28.*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7-26 04:17:59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