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09413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促进河源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措施研究---刁文辉

日期: 2010-04-29
来源:河源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作者:刁文辉

前言:税收是经济的杠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税收调控经济的作用就不是很明显,如何在山区经济中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和GDP 发展就成为我们山区税务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笔者就河源这几年来税收增长和GDP发展的现状,认真分析河源经济发展和GDP增长与税收政策的相互关系,并就促进本地经济的税收政策和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GDP 弹性系数 转移产业园 县域经济 优惠政策 税收服务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毗邻“珠三角”,现辖1区5县,面积15,800平方公里,总人口324万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河源”和建设“五个城市”的政策指导下,河源整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同时也直接促进了国税收入的稳步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河源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市,由于受到税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国税收入占当地GDP的总量的比重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小的状态,税收调控和促进经济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和GDP 发展就成为我们税务工作者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之一。笔者就河源这几年来税收增长和GDP发展的现状,认真分析河源经济发展和GDP增长与税收政策的相互关系,并就促进本地经济的税收政策和措施进行探讨。
一、河源经济及GDP发展与税收收入现状分析
(一)国税收入情况分析
一是国税收入保持连年两位数增长幅度。从2000年以来,河源国税收入保持了连年较快地增长幅度,年均增长率34%,远远高于全国税收收入年均增长率17.6%。从2000年突破2亿元,达到2.172亿元,到2001年突破3亿,达到3.295亿元,用了一年时间;到2004年突破5亿,达到5.848亿元,用了3年时间;到2005年,突破8亿,达到8.497亿元,只用了一年时间。累计完成23.8亿元,年均增长34%,为平衡地方财政,促进河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详见表一)
二是市县级收入也呈现高速增长。税收三级收入对地方财政而言,市县级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源市县级收入从2000年到现在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33%。从2000年市县级收入4712万元,到2005年市县级收入达到18184万元,增长了2.86倍,与同期地方经济发展保持的1.35倍的增速相比,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详见表一)
三是国内增值税占大头,消费税比重不大。国税收入的主要税种是国内增值税和国内消费税,增值税的增加一定程度代表着经济的发展,而消费税的增加又一定程度代表着人均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增值税从2000年的1.89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6.888亿,增长了2.63倍,占同年国税收入的81%多;国内消费税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较少,增长幅度不稳定,但是总量也有较大的增长,从2000年到2005年增长了2.75倍(见表二)。


(表一)河源市国税收入及市县级收入表 单位:万元

年度
国税收入
年增长率
市县级收入
年增长率

2000
21,720
45%
4,712
36%

2001
32,952
52%
7,522
60%

2002
36,718
11%
8,361
11%

2003
45,524
24%
10,380
24%

2004
58,481
27%
13,188
27%

2005
84,970
45%
18,184
38%

平均

34%

33%


















(表二)国税部分国内增值税、消费税情况表 单位:万元

年度
增值税
年增长率
消费税
年增长率

2000
18,984
35%
20
-9%

2001
28,840
52%
20
--

2002
33,122
15%
44
120%

2003
38,986
18%
55
25%

2004
49,245
26%
78
42%

2005
68,880
40%
75
-4%





(二)税收增长与GDP增长概况分析
一是国税收入占GDP比重比较稳定,但幅度较小。2000年至2005年期间,国税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呈一个较为稳定的态势,一直维持在3%左右,表明了国税收入对全市GDP的增长的作用比较稳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税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较小,国税收入对经济的影响力有待于进一步挖掘(见表三),因为平均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有助于优化整个经济运行的环境。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均值高于1。税收弹性系数是反映税收收入变化情况与GDP变化的比例,该系数大于1,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该系数小于1,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2000年至2005年期间,除了2002年弹性系数均大于1。平均值达到2.4(见表三)。

(表三) 河源市GDP与税收比对表 单位:万元

年 度
全市GDP

(元)
年增长率(%)
国税收入(元)
国税收入年增长率(%)
国税收入占

GDP比重(%)
弹性

系数

2000
872,194
10.7%
21,720
44.9%
2%
4.2

2001
972,821
11.7%
32,952
51.7%
3%
4.4

2002
1,096,324
14.6%
36,718
11.4%
3%
0.78

2003
1,280,242
16.5%
45,524
24%
3%
1.5

2004
1,603,001
17.5%
58,481
27%
3%
1.5

2005
2,049,360
22.8%
84,970
45%
3%
2.0




二、关于对促进河源经济及GDP发展的税收政策和措施探索
(一)扎实做好组织税收收入工作,为河源经济提供财力支持。
组织税收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天职”,如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税收上充分体现出来,使税收收入有质量、有速度、有规模,不仅体现着税收管理的“基本功”,也是对税收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河源的经济和税收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但是,如何建立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为构建河源和谐社会提供财力保障,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分类,加强对税源管理。经济并不直接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的是税源,所以要加强对税源的管理,只有通过扎实的税收征管才能把税源变成有效的税收收入。要针对不同的纳税人,根据其生产经营状况纳税信誉好坏程度,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监控办法。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对市场税源实行划片集中征收管理;对零星税源借助各行业、部门的管理优势,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对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等特殊税源,按地域分户到人,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定期开展清理。
二是利用相关信息,实现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体现着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凝结着管理的质量、效率及效果。只有不断地关注细节,不断地捕捉相关的信息,认真细致地加以筛选和处理,才能不断提升征收管理的水平,提高征收管理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行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逐步建立行业税收状况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总结出各税种税基和行业纳税能力的规律,把单户企业放在行业链条中进行比对、分析,逐户分析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通过建立健全分户电子税源档案、行业电子税源档案、税收预警预测系统等机制,构建起税源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与宏观经济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要注意考虑GDP的产业结构对税收的不同影响;要注意考虑现行价格与可比价格统计方法的不同而产生对税收的不同影响;要注意考虑税收收入中的非即期特殊因素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只有这样,税收经济分析才会得出较为科学正确的结论,才能有效地指导税收征管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三是加强协调配合。要进一步发挥协税护税组织的作用,通过强化与工商、金融、财政、海关等部门的协作,确保纳税申报和税款入库环节的真实;强化与公检法、审计部门的协作,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维护好税收秩序,营造良好的税收执法大范围。
(二)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要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适当时候要对近年来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特别是个别县(市)的税源严重不足,会不会出现该落实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该减免的税收而没有减免的现象,对此,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在加快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园区的步伐,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优势方面加大国税部门的扶持力度,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招商引资工作要求,通过加大对来河源企业的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辅导的力度,强化对工业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政策。在不违背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在政策的执行与运用上,努力给企业的投资、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最大限度支持企业发展。最近河源融入珠三角的步伐越来越快,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政策,为落户项目提供相关的税收政策服务,与此同时,应该做好对接后对税收收入增长的测算。
(三)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河源市是山区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国税部门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培育新的经济税收增长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税收收入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支持。要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增加税收收入有机统一起来。一要强化县级国税部门税收征管。要严格按税法程序办事,不能“闯红灯”、“钻空子”。要认真用好预算外资金,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确保资金落到实处,市局要加大对县级国税局地支持力度,在政策自主权和经费发放向县级倾斜。二要积极培植税源。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力抓大项目、产业群的发展;各地国税部门要结合本县实际,鼓励特色农业、专业乡镇建设,加大对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和旅游业的税收支持;以资本运作为关键,扶持县内企业发展,将一些条件成熟的企业培植上市,筹集资金滚动发展。要鼓励县市大力发展创税型产业,尽快使第二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柱。通过不断增加经济总量,为税收增收创造物资条件。
二是国税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大环境下,国税部门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培植税收梯级税源,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要树立诚信、高效、办事形象,抓好国税队伍建设。确保执法到位、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牢固树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能,积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在健全执法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基础上,借助税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效率,着重解决制约执法效率提高的机制。要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从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机制入手,严格检查考核,确保税收执法的全过程受到监督。最后,要积极做好各种税务经济信息的宣传和交流,努力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增强构建河源和谐社会的亲和力
为构建河源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切实增强构建韶关和谐社会的亲和力,最核心的就是要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纳关系,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环境。
一是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纳关系。建立公平、公正、秩序、和谐的新型税收征纳关系,要正确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第一是执法与服务的关系。要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寻求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最佳结合点,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第二是权力与义务的关系。要依法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形成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优质服务、诚信纳税的和谐征纳关系。第三是效益与成本的关系。要进一步增强效益成本意识,既要降低税收成本,又要降低纳税成本;既要提高征管效率,又要提高办税效率。坚持依法治税,增进征纳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税收征纳关系。
二是营造构建和谐社会的税收环境。只有建立起一个公平、和谐富有生机的税收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第一是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认真贯彻《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税务行政执法水平。第二是营造良好的税收秩序。认真开展日常税务稽查和税务专项检查,加大对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切实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第三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建设,为国税干部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国税部门要虚心接受人大、政协等部门的监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为国税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114.238.30.*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7-28 09:09:38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