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3065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给孩子钱物不是给幸福

访大同军分区离休干部刁烈臣及其夫人曾宪同


刘金锁

一些人对幸福的追求往往与地位、权势和金钱紧密联系在一起,致使人生路上多磨难,事事无成伴凄凉。近日,笔者采访了86岁高龄的大同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刁烈臣、曾宪同夫妇,或许,我们能从两位老人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答案。

幸福就是为对方着想

幸福是什么?当笔者谈到婚姻幸福的话题,刁烈臣深有感触地说:“幸福就是心中时刻装着爱,想着为对方付出,不求回报。”接着,他向笔者娓娓道出了他们夫妇曲折的生活经历。刁烈臣老家在河北省安国市,夫人曾宪同老家在湖南省双峰市,这一北一南的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缘于他们在部队一起当过兵。他俩的姻缘是大队长给搭的桥,1953年建军节那天结的婚,结婚时她24岁。刁烈臣感慨地说,他们结婚快60年了,夫人曾宪同跟了他,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抗战时期,他被日本鬼子抓过,后来逃了出来,文革时期被翻出来接受过组织审查,挨斗挨整,直到文革后才被平反。期间,他患有胃出血,做了五分之一胃切除手术,夫人曾宪同担惊受怕不说,平日里既要照看孩子们,又要伺候他,真是不分白天黑夜。曾宪同说,她婚后第二年就转业到地方工作了,老伴刁烈臣是个好强的人,工作很敬业,对她很关爱,到外地出差给她买衣物,特别是到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和她的生日,老伴刁烈臣都要买礼物送给她,现在两人离退休在家20多年,还是依然如故。
刁老是1983年11月从大同军分区副参谋长的位置上离休的,享受副师级待遇。膝下有两儿两女都已经成家。谈到如何教育子女问题,刁老长叹一口气说,他们那时候家贫,是祸中得福,而现在的人们生活好了,却福中有祸。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应酬,对孩子宠爱有加,怀有愧疚心理,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买什么,什么事都是用钱来解决,这个欲望一打开,很难填满,孩子不但不觉得父母辛苦,还养成了花钱奢侈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到了成家立业之时,还要百般帮助找工作、买房,导致儿女们成家后,还有啃老不敬的现象。曾宪同说,他们那时是贫困,但作为母亲她深深感到,孩子的成长、做人做事的态度、自我管理的能力等都是日积月累、滴水穿石的工夫培养起来的,这些需要父母关怀陪伴才能教得好。一味地给孩子钱物,只能让孩子泡在糖水里,软化了孩子的筋骨,不但让自己失望,最终也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

有追求就有幸福相伴

刁老和夫人曾宪同住的是13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两卫,可他们的房间装饰并不豪华,里面摆的大部分都是些不值钱的老家具。最抢眼的是张挂在客厅、门厅墙壁上的“学无止境”、“山光清眼界,书味润心田”,还有唐诗和毛主席诗词等一幅幅字画。这些字画是新作,有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聚百家之长,颇见功力,都出自于两位老人之手,是随时更换供二人品评的。曾宪同说,老伴刁烈臣先她离休,最先学起了书法,擅长的是草书,20多年来,为了提高自己书法水平,他除买些书法名人字帖临摹,还经常在电脑上放书法光碟进行学习。刁老说,夫人曾宪同是曾国藩的后裔,从建筑公司财会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一度感到闲着不适应,于1998年也开始学起了书法绘画,并积极参加了城区老年大学书画培训班。当笔者问起大多数老人到了他们这把年纪就不想动了,他们是怎么想的时,刁老笑着说,人老了,心不能老,想要思想跟得上形势,就要不断地学习,找点情趣,这样活着才有滋味,才是真活着。曾宪同说,学习是件苦差事,彼此在互帮互学、相互鼓励中,才会走得长远,幸福才会随之相伴。

相互依赖不是幸福

不像我们对一些老年人想象的那样,刁老和老伴曾宪同生活上并不相互依赖。在干休所家属院,两位老人一直住在三楼,每天出来进去坚持爬楼梯。曾宪同说,爬楼梯对老年人是最好的锻炼,长期在自觉不自觉中证明自己还行。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来做,不能依靠老伴,更不能什么都等子女来帮助。像他们老两口,每天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清理打扫,洗衣要自己洗。由于口味不同,有时自己想吃什么自己买,一同做。刁老说,相互依赖不是福。在他们家,谁也不能贪占对方活动的权利,他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上街购物、逛旧书摊散步,少说要走五六里地,其他时间在家里活动;老伴要到老年大学学习,参加活动不少,回来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料理一些家务。

2010-8-2 2:13:24 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114.238.33.*   回复:4   发表时间:2010-08-02 21:32:39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乐在画中游 /刘金锁

在干休所,每位离休老干部都有一段闪光的革命历程,非常值得我们工作人员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把好传统传承下去。可我却忽略了默默站在这些老革命背后的阿姨们。只要你仔细地研究观察,会发现她们的牺牲奉献精神更可贵,现如今,她们有的在晚年圆起了年轻时候的梦。老干部刁烈臣的老伴曾宪同阿姨,就是令我感动的一位。

曾阿姨今年80岁,在干休所的众多阿姨中,她走路、说话都比较利落;所里开展活动,她表现得也很积极活跃,只是平日里常见不到她和院里的阿姨一起玩,总感到这与她的实际年龄有些不符,因此,她在我的印象里是个比较“张扬”、“另类”的老太太。直到不久前,我见她背个画夹从我身边走过,和她打招呼问她去哪里,她停下飞快的脚步笑着告诉我说,去学画画消磨时间去。看着她说话悠闲随意的样子,我便追问她一句去哪里学?她告诉我说是去城区老年大学。这倒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兴趣。

之后,我专门去曾阿姨家了解情况,一进门,就发现门上和墙上张贴着英语单词,室内散发出阵阵墨香。我直说来意想看看她的绘画作品。她十分谦虚,说是自己画着玩的找点乐趣,谈不上作品,并把我领进她的绘画室。曾阿姨的绘画室比较简单,只有一桌一椅,桌上摆放着颜料、画笔,和一幅墨迹未干的牡丹画,这幅画色泽艳丽华贵,看得出是刚刚完成的。墙上用夹子夹着一沓子她的绘画习作。征得她同意,我拿下来翻阅着,里面有花、有鸟、有鱼、有虾、有鸡、有瓜、有果……真是幅幅活灵活现,生动自然充满情趣,让我不能释手,也不敢相信这作品是出自她的手。

曾阿姨告诉我,她年轻时对书画就颇有爱好,由于家庭生活和工作的拖累,她的这点兴趣只得抛到一边。后来,随着儿女们先后成家立业、“老革命” 光荣离休,她也从建筑公司财会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忙了大半辈子的她才终于得到解放。面对全身一身轻,清静的家庭生活,她感到很不适应,今后的时光怎么打发,一个人面壁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渐渐地年轻时候的梦想开始在她的心中复苏。她把此想法告诉了“老革命”,“老革命”本身就对她心怀愧疚,这一来,对她的想法非常支持,主动为她买来书画工具用品,平日里帮她研墨,悉心扶持。受她的影响,“老革命”还向儿子要了一台电脑学习起来。老两口互帮互学、相互促进,在家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革命”把我带到了他们的卧室,开玩笑说“你曾阿姨的作品在我们家庭内部刊物上发表,常令我陶醉在孩啼时的摇篮里”。我随声四下一看,不禁“呵”了一声,墙上张贴的都是曾阿姨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如“学无止境”、“笃亲锡祜”、“山光清眼界,书味润心田”、“喋血会战驱敌寇,搏杀疆场扬军威”,还有唐诗和毛主席诗词等等,让我顾及无暇。他还从书柜里拿出两本大相册,打开相册,又让我吃了一惊,里面装的不是个人生活照,而拍下的全是曾阿姨的书法和绘画作品照,数数总有二百余幅。我建议曾阿姨办个人书画展、图片展、工艺展,引导所里更多的老年人参与,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曾阿姨一再推辞,后经我的鼓动,她欣然应允。

曾阿姨对我说,她是1998年开始学习书法绘画的,每日在家里按字帖、画册练功,无人指点。后来,听说城区办老年大学,专设书法、绘画、英语课程,不属于城区的老年人不收。她被画在圈外,但求知若渴的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了老年大学,找到校领导再三要求,学校才破例吸收了她。从此以后,她每周一、二上午都要到城区老年大学去学习,余下的时间就是完成老师留的作业、练习。

为进一步了解曾阿姨的学习情况,昨日,我来到了城区老年大学,黄静波副校长告诉我,曾阿姨是曾国藩第五代玄孙女,是他们老年大学里的优秀学员,不仅人品好,还是个勤奋上进的学生,书画中,她的右手有颤抖的毛病,就坚持用左手练书法绘画,对每次留的作业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她的左手书法楷书也好,隶书也好,行书也好,聚百家之长,颇见功力;她的左手绘画幅幅栩栩如生,犹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充满了意境美。虽然她不是书法家、画家、艺术家,但她的作品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老年大学的教室墙上,我发现曾阿姨和其他几位老年学生的书画作品,在作品中曾阿姨一幅《咏梅》的水彩画格外引人瞩目,旁书有清代顾鹤庆的一首诗:

平生多傲骨,不畏雪霜寒。

若待知音至,随开满树花。

整幅作品声情并茂,画中有画,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灵魂。我想,这是曾阿姨乐在画中游的艺术成果,也是她不断追求人生美好境界的真实写照吧。

作者:114.238.33.*   发表时间:2010-08-02 21:36:31

[回复] 回复给孩子钱物不是给幸福

undefined
上图是80岁老人曾宪同近作(刘金锁摄)

作者:114.238.33.*   发表时间:2010-08-02 21:37:45

[回复] 回复给孩子钱物不是给幸福

undefined

作者:114.238.33.*   发表时间:2010-08-02 21:38:43

[回复] 回复给孩子钱物不是给幸福

undefined
一对老年夫妇的幸福人生

——访大同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刁烈臣及其夫人曾宪同



刘金锁



在“金钱至上”的经济社会,一些人对幸福的追求往往与地位、权势和金钱紧密联系在一起,致使人生路上多磨难,事事无成伴凄凉。近日,笔者采访了80余岁高龄的大同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刁烈臣、曾宪同夫妇,或许,我们能从两位老人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答案。

幸福就是为对方着想

幸福是什么?当笔者打开婚姻幸福的话题,今年86岁的离休干部刁烈臣深有感触地说:“幸福就是心中时刻装着爱,想着为对方付出,不求回报。”接着,他向笔者娓娓道出了他们夫妇波折的生活经历。刁烈臣老家在河北省安国市,夫人曾宪同老家在湖南省双峰市,这一北一南的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缘于他们在部队一起当过兵。1949年9月,曾宪同高中一毕业就报考了军需学校,当时,负责接兵的正是时任湖南中南军需学校一大队一中队队长刁烈臣。曾宪同回忆说,她入伍后分到了老伴刁烈臣所在的中队,老伴比她大5岁,个头虽然不算高大,但一身军装透着威武精干,办事雷厉风行,讲话有分量,作风正派,上下级关系搞得非常融洽,他俩的姻缘是大队长给搭的桥,1953年建军节那天结的婚,结婚时她24岁。刁烈臣感慨的说,他们结婚快60年了,夫人曾宪同跟了他,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抗战时期,他被日本鬼子抓过,后来逃了出来,文革时期被翻出来接受过组织审查,挨斗挨整,直到文革后才被平反。期间,他患有胃出血,做了五分之一胃切除手术,夫人曾宪同担惊受怕不说,平日里既要照看孩子们,又要伺候他,真是不分白天黑夜。曾宪同说,她婚后第二年就转业到地方工作了,老伴刁烈臣是个好强的人,工作很敬业,对她很关爱,到外地出差给她买衣物,特别是到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和她的生日,老伴刁烈臣都要买礼物送给她,现在两人离退休在家20多年,还是依然如故。说话间,曾宪同从自己的柜子里取出了近年老伴刁烈臣送给她的结婚纪念价值360元的《中国经典文学名著》、《草书字典》和“祝同八十大寿”、“庆八十一高寿”的字画给笔者看。她欣慰地说,自己由于曾是老伴手下的兵,至今上下级关系这种感觉在心里也挥之不去,虽然他们的生活历经不少坎坷,可一看到这些关爱,心里总是暖的。笔者看着很有创意的礼物,问刁老为何这样做。他动情的说:“夫妻间最难得的就是相互信任、患难与共,特别是我遭到不白之冤的那段煎熬岁月,她不但没离开我,还找到审查组直言不讳地说,我了解我们家老刁,他没有干过任何一件对不起党的事情,他很纯洁。这些我一辈子都时刻牢记。”

作者:114.238.33.*   发表时间:2010-08-02 21:42:42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