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2765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兴宁刁坊镇简介

刁坊镇位于广东省兴宁市东南部距兴宁城7.5公里,是目前兴宁五个工业园之一。
刁坊,依山傍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宁江穿过刁坊腹地,把其分为东西两片,靠近宁江两岸,地势稍低,土地肥沃。宁江自西北向东南顺流而下,穿过镇内八个村;城东灌沟和东沟流经大桥片的七个村;西沟和万米截洪沟以西向东连接宁江。东邻坭陂,西接福兴,南连五华县转水、水寨两镇,北靠宁新。地处东经115°44’;北纬24°5’。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公里,总面积58.01平方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南面属丘陵山岭,山脉走向以西向南倾斜。耕地亩,其中水旱田亩。圩镇紧靠宁江,居于中心,集散方便。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农业总产值6029万元,财政预算内收入146.29万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上交国家税金400万元。 刁坊向来英才辈出,有比较知名的革命烈士卢惊涛、赖颂祺、廖鸣欧、卢福茂等,同时涌现出李振等有名的将领和一批卓有成就的文化、教育、科学、军事、文艺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为祖国作出了贡献,为家乡赢得了荣誉。
  刁坊镇,还称刁坊圩,刁坊圩别名“刁高铺”,亦称“刁岗铺”,刁坊在明初就设有圩场,六百年前,此地有“刁、高”两姓居住,并设有店铺和染布坊一间,因此称“刁高铺”,又因“高”与“岗”谐音,故又称“刁岗铺”。后来高姓他迁,就把姓刁的“刁”字与染布坊的“坊”字合并为“刁坊”,因此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刁姓人家在刁坊镇不远的新坪塘村刁成美屋是一个家族,现大部分族人已在外,仅少数还驻留。

  刁坊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公元1368—1644年)就有厢村和厢保区划,民国时(公元1922年)建刁坊区,区名亦由刁坊圩而得,先后与城镇、坭陂、大桥分合,疆域己经扩大和缩小,区名亦随之多次变换。区署先后设在刁坊区当铺、兴宁河唇街、东岳宫的竹莲庵、坭陂圩镇、廖鸣欧新屋,终至刁坊圩当铺,后经扩建发展沿用到现在。

  建国初刁坊属坭陂区,1951年10月,刁坊独立成为兴宁县第十四区,有12个乡。1978年分为刁坊、大桥两个公社,共25个大队。1983年11月刁坊公社、大桥公社合并成立刁坊区公所。1984年4月,恢复乡村建制,全区16个乡,43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圩镇。1987年1月6日刁坊区公所更名为刁坊镇人民政府,辖25个村委会和一个圩镇居委会。2004年11月调整乡镇区域,将向阳、墨池两村并入福兴街道办事处,12月,撤桐坪村并入郑江村,行政村撤并后,辖22个村和一个居委会。
  刁坊镇人口全是操客家语系的汉族。建国前的1947年,改名为宁江乡,总户数5415户,总人口人。建国后人口增长迅速,据2005年末年报统计,总户数9378户,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占92%。

  刁坊镇在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约有5000多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尼、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他们向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捐资建校、修筑道路桥梁、为各项公益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
  刁坊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光照充足,气温较高,雨量丰富,植物生长条件优越,一年三熟,四季宜耕。主要灾害性气候是:二、三月低温阴雨和倒春寒或春旱,五、六月间的龙舟水,九月末至十月上、中旬出现的寒露风,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宁江自西北向东南顺流而下,穿过镇内八个村;城东灌沟和东沟流经大桥片的七个村;西沟和万米截洪沟以西向东连接宁江。
  刁坊山区六个村和部份靠近山麓的村是花岗岩赤红土壤,平原主要紫色土壤,丘陵下部坡度平缓,大部份被开垦种植花生、黄豆、木薯等经济作物,也有部份经水改后逐步变为泥肉田,坡脚及谷地则被开垦为水稻田,在地势平缓沿河的地区经水改后,逐渐成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泥水稻田。
  刁坊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初步勘查有铀矿、铁矿、钴钞等,主要分布在贵峰、黄沙、长段等村。
  建国前,刁坊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当时水利设施较差,自然灾害频繁,耕作技术粗糙,肥料农药缺乏,农业生产很不稳定,宁江两岸农田经常失收。人们长年累月以耕织为活,从未得到温饱。

  建国后,农业基础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在全镇范围有了一江(宁江)三沟(东沟、西沟、万米截洪沟)五库(长段、坪塘、九秦坑、芋坑、打石坑水库),基本上解决了洪涝旱患。耕种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均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正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建国前,刁坊有织布、草席、爆石、砖瓦窑厂、小五金、木、铁器等传统手工业,其中,织布业较旺,是老百姓从事的主要副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建国后,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全镇工业发展迅速,到2005年统计,全镇企业有粤兴公司、三金电站、宁江造纸厂、光威造纸厂、齐昌工艺厂、大桥布厂、大桥工艺厂、陶瓷厂、五金工艺厂、刁坊布厂、农械厂、金穗酒厂、皇朝家私厂、兴飞染织厂、罗坝工艺厂、顺德家具厂等。
  解放前,交通条件较差。解放后,开通了兴城至刁坊的兴刁公路,从此,刁坊镇告别了没有公路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先后修筑了刁坭公路、广梅汕铁路、兴将公路、梅河高速公路、国防公路,加上铺至各村的水泥硬底化村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1973年兴建的横跨宁江东西两岸的刁坊桥,现因年久失修变成危桥,在刁坊镇党委政府的筹划下,2005年12月19日开始动工兴建新的刁坊大桥,预计2006年6月可以建成通车,这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解放前没有通讯设备。随着时代前进,科学的发展,成立了刁坊电信支局,现有主机房一座,3个接入网接入机房,圩镇、乡村有电话7013户,宽带网240户。
  刁坊文化教育事业向来比较发达,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早在清朝时期,刁坊第一间官培小学在圩镇创办,从此各乡村也纷纷创办新学,至1943年,有中小学23间,中小学生2200人,其中中学一间,约有学生300人。建国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至2005年,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9间,人数增至4030人,其中中学一间,完小18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以上,现有中小学教师413人,另有幼儿园(含学前班)18班,幼儿教师18人,在学儿童168人。这些学校为“四化”建设培育了很多人才。

  建国前,刁坊文化事业有一定的基础。建国后,文化设施逐步增加,建有镇办影剧院、文化站、卡拉OK歌舞厅。省政府拨给镇文化站价值7万元的文化建设器澳,充分发挥其功能。《刁坊文艺》刊物年年出版,为培育文化艺术人才提供俍好的园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2个村都办有文化室、老年活动中心。
  建国前,科技事业较为落后,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己乎是空白。建国后,科技事业发展较快,目前,镇内有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站、林业站、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科普协会等组织。
  建国前,刁坊卫生医疗事业比较落后,只不过有一些民间医生,私人诊所和药铺。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卫生院一间,医务人员71人,分设在农村的医疗站10个,基本医疗设备齐全,各村个体办的医疗站34个,共40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设施齐全,能够治疗常见疾病,保证手术质量,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保障的人数达百分之五十以上。
  建国后,体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各学校基本设有中小型足球场和篮球场等体育设施。
  建国前,有线广播电视是空白。现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网逐步形成扩大,至2005年止,已发展有线电视2250户。
  瑶岗毛瓜,刁潭果蔗,黄沙嶂粬,早在建国前就远近闻名畅销各地。沙口陶器厂创建于公元1805年,已有200年的历史,现在品种多样,远销各地。竹器是刁坊现代工艺产品,花样多,质量好,远销东南亚各国,深受外商欢迎。

作者:221.181.132.*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9-06 16:02:30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