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909524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刁成国: 西岗笑声近百年



在上世纪20年代,相声等曲艺节目引发的笑声就曾萦绕在西岗地区。那时,西岗是一个浓缩了大连本地文化和市民传统生活的老城区。

现任大连市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的刁成国撰文为大连本土的相声发展捋出脉络:大约在1934年到1944年间,大连西岗繁华的露天市场(又称博爱市场)的五行八作开始兴旺发达,最受观众欢迎的有西河大鼓、相声、评书……在各类买卖叫行、变戏法、拉洋片、练把式的卖艺行当中立住了脚,逐渐形成了不挂幌子的固定演出场地。相声艺人于春明是跟随父亲于彩匠从北京来大连的,后来以艺名“小北瓜”享誉东北。此外,他还同外地来连较有影响的相声艺人朱相臣、“小南瓜”、刘伯奎、连仲友、“白银耳”、邵霖等同台演出,他们对大连地区的曲艺产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于春明认为自己是最早到大连说相声的艺人。他1910年出生在北京,上世纪30年代起,他主要在西岗区繁华的露天市场即“博爱市场”撂明地——有个棚子,有几条板凳,有个简易的台子。老人曾回忆说:“我是第一个到大连说相声的艺人,我走之后,有我徒弟‘小八仙’和袁浩林在那说相声。1937年七七事变时,我正在大连说相声。当时业务不错,我还收了两名徒弟,一名是山东人顾海全,一名是大连人庄培臣(艺名‘小八仙’)。当时,大连电台每周播放一次相声,每次半小时,由我和徒弟庄培臣去演播,那时候不录音,是直接向外播。播出的段子,有《卖布头》、《打灯虎》、《拜师会》、《富贵图》等几十段相声。天津的马三立、张庆森等名家,也都到大连演出过。”

1944年到1958年,大连曲艺团成立,艺人从“明地”棚子的一区演出,进入了设备、条件较优的二区“四合轩”演出。“四合轩”的书馆能容纳三四百人,楼上楼下设有茶馆和书场,艺人分场演出,它吸引了不少外地曲艺艺人来连,像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张国森。这一时期演出的段子,大都是说新词唱新曲《好哇好哇》、《美帝现形记》、《荒诞书刊看不得》、《买猴》等,为新中国、新社会服务的外选作品。因为当时大连地区曲艺创作人才、知名演员还没形成,所以很难出现地区曲艺风格、特点。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以后,大连地区曲艺创作开始初露端倪。开创曲艺创作先河的是复县评剧团、大连曲艺团,作品开始引起省内外曲艺专家的好评、关注。

大连曲艺真正蓬勃发展起来,跻身全国五大曲艺城市,恰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借着劫后的大繁荣,大连市群众艺术馆与刚刚成立的大连市曲艺工作者协会,联合邀请了全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李洪基、快板书表演艺术家高凤山、相声表演艺术家罗荣寿来连讲学,300多人聆听了专家创作、表演的“布道论经”,厂矿、企业、机关、学校、部队……大面积播撒曲艺之种,曲艺开始在城乡四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十几届曲艺汇演、调演;单项的相声、故事比赛;曲艺创作班、作品研讨会;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成立曲艺研究班、大连市工人文化宫成立职工曲艺队;全国曲艺名家侯宝林、高元钧、马季、姜昆、侯跃文、师胜杰、廉春明、宫钦科、耿瑛、顾旸等前来辅导、讲学;名家收徒拜师、攀亲结缘,让大连曲艺开始升温。

大连市曲艺家协会承办的全国“星海杯”专业相声大赛、西岗区政府承办的全国“西岗杯”业余相声比赛、全国“丽苑春杯”曲艺征文活动;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辽宁省曲艺汇演等等,让一个建市不足百年的城市,一跃成为全国“曲艺基地”、“故事之乡”。

一支相声创作群体的形成,使大连成为全国相声收成最好的城市,也集中产生了一批全国一个时期内最好的相声代表作品,如王敏、李建群创作的相声《还礼》;陈寒柏、滕生祥创作的相声《无价的情》;王敏创作的相声《缘分》、安邦彤创作的相声《梦飞东洋》;李志有、刁成国创作的相声《迎接视察》等在全国相声大赛中分别获得奖项;范仲波创作的相声《希望》获全国“金狮杯”相声大赛金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特别是刘荣忠创作的相声《真富假富》、《说说心里话》、《在那遥远的地方》在全国首届相声节、全国相声大赛中荣获“金玫瑰奖”金奖、“牡丹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范仲波: 逗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

今年67岁的范仲波是大连解放后在本土成长起来的相声艺人之一,他的艺术人生可以看作是那个时代相声艺人的一个缩影。

在博爱市场听书听相声曾是范仲波最快乐的时光。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不能考大学,范仲波就报考了当时的大连曲艺团。1962年,20岁的范仲波入了相声表演的行,当时的大连曲艺团设有相声队,里面有好多个天津来的演员,范仲波学徒时师从的是马三立徒弟方笑文。两年后,天津演员要回去了,在一次演出之后,曲艺团的一位领导问范仲波愿不愿意在曲艺团长期干下去,成为专业相声演员。“肯定愿意啊,能养家糊口,还兴许能看见自己的偶像侯宝林先生。”范仲波幽默地回忆着当时的决定。

就此,范仲波把自己的一生绑在了相声上。当时在友好广场的中山文化馆设有相声大会的演出场地,以“十分钟二分钱”的标价吸引了许多等车、逛街或等着看电影的市民。“很多人一看这票价便宜啊,就进来了,进来了可就听入神挪不动步了,等看完了一瞧,变成三毛六了。”范仲波的回忆让人忍俊不止。

演出从上午10点延续到晚上8点,相声队的十几个演员和学员每天要演出40多个相声段子。范仲波一边学艺,一边开始了自己的舞台历练。“因为那几年的舞台训练,自己都感觉到成长得特别快。”范仲波感慨地说。那个时代的特殊演艺生活让一批本土相声演员得以由此快速地成长、提升。1965年出徒以后,作为逗哏演员的范仲波已能表演近30多个传统段子。“每天都有演出,你不能老说那些个老段子啊,得学演新活儿。”肚子里有“墨水”的范仲波开始尝试自己编写相声,第一个自创相声段子是一部歌颂体的,讲述刘英俊拦惊马救儿童的事迹。第一次“出手”,作品多少显得稚,但是在与老艺人的请教探讨和舞台上的演练中,范仲波的创作“包袱”越来越响,越来越自如了。

当时曲艺团的相声演员们还有一种自豪感,“十分钟二分钱”的票价还为曲艺团带来了不菲的效益,有时到了开工资的时候,京剧团钱紧还要到曲艺团来借钱。

1968年,范仲波和家人被下放到当时的复县三台子,不久,全国兴起组建轻骑宣传队,他被调到县轻骑队说相声。轻骑队的表演需要更多的新相声作品,范仲波就和搭档孟繁山合作编写了许多反映当时生活的新段子,在他与孟繁山合作的近30年里,他们创作的《我和高大爷》、《军民一家》、《钢花》、《老搅书记》、《列车新风》、《邻居》、《朝阳花》等相声作品不断受到好评和奖励。其中,1976年他和孟繁山两人的相声《列车新风》轰动了京城。

上世纪80年代,范仲波被调回大连歌舞团,之后成了大连说唱团的领导人之一,但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小品的红火,相声开始走入低谷。1988年,大连说唱团解散时,窝着一股心火的范仲波选择了沉寂。

1994年,在老搭档孟繁山的鼓动下,范仲波再次拿起了笔参加了第二届“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邀请赛,他和儿子范宁合作创作表演的新相声《朋友》,获得了创作、表演二等奖。此后,范仲波又开始了创作,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西岗杯”。1997年,由他创作,陈寒柏、王敏表演的相声《希望》,在文化部“群星奖”评选活动中获金奖。

本届的相声征文活动,范仲波以自己老年生活为题材创作的相声《这不是梦》力拔头筹,摘得最佳作品奖。“现在写相声,就是一个乐趣。”已经写了70多个段子的范仲波在得知作品获得最高奖后的几天里,又一气儿写了两个段子。

写了一辈子也逗了一辈子的老人,还希望能有机会在舞台上接着逗。“如果有机会,最好在大学里。”几年前,他在大连高校演出时,台下大学生的热烈反响让老人念念不忘。

笑韩: 我们的梦想就是换个大剧场

尽管“西岗杯”是由政府主办的,但由于相声这个载体的特殊性,民间对“西岗杯”的期盼相当高。

在大商步行街南端的一处地下室台球厅的最里头,是一扇窄窄的破旧木门,上方写着“芝柏相声茶苑”六个红字,这里就是陈寒柏的徒弟笑韩连同十几个退休曲艺老艺人和业余相声演员目前的演出阵地——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一共有六张桌,一张摆放茶壶茶杯,四张小玻璃桌是“观众席”,最后一张是条桌,盖着一块红布,放着一块醒木和两把折扇。周末,他们会穿上大褂说学逗唱,有时没有客人,大家就散了,显然,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碰到。

“表演是不收钱的,只是从茶客的茶钱中分出几块钱,够我们乘公交车的,有时候不上客,我们只能自搭车钱。”虽说笑韩一直把他们的演出叫“演着玩儿”,但说起两年多的坚持,笑韩还是显得有些苦涩。他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是团队成立的第一天起每场演出的签到和记录,葛炳智、赵修君、滕生祥……有些艺人已经六七十岁。“最开始成立这个团队就是给我们找个舞台,因为对相声演员来说表演经验特别珍贵。”2007年,他们开始在天津街天和广场三楼老茶馆免费演出,茶馆的老板是一位喜爱曲艺的茶商,因为茶馆叫德兴社,笑韩他们也跟着被媒体称为德兴社,与郭德刚德云社的一字之差还曾让大家对同样是“草根”的他们浮想联翩。

当茶馆已经开始聚拢起人气时,却因与商城的不愉快,笑韩他们离开了德兴社老茶馆。离开了原来的阵地,再叫他们德兴社显然不合适,叫芝柏?笑韩他们又似乎没有费心地想过。不管叫什么,大家的初衷没有改变,因为大家的要求本来就很“草根”——只要舞台还在。

“再说,谁让咱是喝相声奶长大的,不能忘本,可能做不了那么好,就坚持呗。”从大化的工人到现在大连电台的资深播音主持人,笑韩坦言今天的一切得益于报考时自己的相声专长。

虽说两年的坚持走得并不顺畅,但是舞台上,笑韩他们的演技已经今非昔比。“开始学相声是‘熏’,就是坐在板凳上看别人是怎么说的。”被“熏”了很多年,像其他业余相声演员一样,笑韩还是没有很多的演出机会。“因为舞台经验少,等有机会上台了就特紧张,光想着背词了。有几次包袱抖响了,而且效果特别好,可怎么响的不知道,为什么响的也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响也不知道。”正因为有了那些个“不知道”,笑韩他们格外珍惜如今的舞台,管它是不是在有着潮气和一丝霉味的地下室,是不是有时只对着一个观众在说,寂寥和简陋的舞台让他们越来越自信。“有一年我们组织了一次‘传统相声大学行’义务演出活动,到大连的各高校连续演出了十场,场场爆满。大学生们的掌声和叫好声到今天一直震荡着,我们坚信相声还是受欢迎的,我们的坚持还是有价值的。我们毕业不久的大学生金龙,现在都有‘粉丝’了。” 笑韩笑着说。

搬到地下室以后,滕生祥曾编了一段群口天津快板,结尾的“我们的目标两年后换个大剧场”,引起了团员和观众一阵阵意会的笑声。

梦想开始照进现实。停了8年后重新开始的“西岗杯”也给了笑韩他们一个机会,当市领导得知他们的境况后,表示将在西岗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里给他们一方舞台。笑韩回来对大家一说,立即引发一阵欢呼,他们再次用天津方言齐齐地喊了一句:“我们的梦想就是换个大剧场。”

这届“西岗杯”的热烈反响也让西岗区对这个文化品牌的建设有了更大的信心。西岗区文体局的领导为记者勾画了蓝图:在市民文化活动中心里设立一个相声培训基地,作为“西岗杯”相声大赛这个品牌的延续。在以后的“西岗杯”赛事中,安排名家来为业余演员和喜爱曲艺的市民开讲座,搞作品欣赏会;请外地相声表演和创作队伍到基地交流,让西岗真正成为全国相声界的耀眼标志。

不久后,笑韩们的梦想也许就会超值实现。

作者:61.153.154.*   回复:0   发表时间:2010-09-13 20:12:2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