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DIAO  

03-09

884178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主楼] 黑龙江省大庆市委组织部拟任刁雁林等20名领导干部

刁雁林,男,汉族,1975年11月出生,山东乳山人,2001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10月入党,齐齐哈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毕业,曾任大庆日报社记者、市委政策研究室农村经济科科员、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现任市委政策研究室政治科科长、萨尔图区东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拟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221.181.132.*   回复:3   发表时间:2010-10-13 19:59:09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黑龙江省大庆市委组织部拟任刁雁林等20名领导干部

考生刁雁林感言:“考题比的是能力,看的是业绩,靠的是真本事。平时不想事、不干事的人,投机取巧都没门儿。这次公选,充分体现了大庆市委选人用人的战略眼光、宽广胸襟和科学态度。”

作者:221.181.132.*   发表时间:2010-10-13 20:03:59

[回复] 三百年风雨话“站人”/刁雁林 本报记者 朱彤







  新闻背景

  三百年前,一群在云桂地区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山东人,由于“主人”吴三桂叛乱的失败,被流放到人烟稀少的松嫩平原。松花江畔唱云贵山歌;女人堆里传写“女字”;谈起话来南腔北调……于是一个与“客家文化”齐名的“站人文化”在这里产生———

  “站人”张希民说自己的老家在贵州大榆树县在肇源县境内,居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讲着外人听起来很新鲜的南腔北调的话;他们住的房子和生活习性与众不同;他们的奶奶辈的女人多不识字,却能互相用木棍在地上画“女字”传递着女人间的信息……

  这个人群便是“站人”。他们的先祖曾在这片北方土地上的驿站里,从事着为朝廷传递信息、运送黄金和珍贵特产的工作。

  日前,记者对肇源一带的“站人”及其文化进行了探寻。

  “站人”来自云贵大山

  据史料记载,“站人”这个特殊的汉人群体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那么在当时蒙、满等少数民族雄居北方,这支汉人因何而来,又怎么背井离乡来到这遥远而蛮荒之地的呢?

  在肇源,这里“站人”的后代始终铭记着他们的历史:“站人”的祖先是一群在云南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山东人,他们原是“藩王”吴三桂的部下,随引清军入关有功而得到奖赏的吴三桂镇守三藩,在云南、贵州一带生活繁衍了50余年。清初吴三桂发起三藩叛乱,被平息后,吴三桂的余部受流放的惩罚。当时正值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设立茂兴至爱辉19个驿站,于是他们便被发配到各站当“站丁”。

  从山东到云贵,从云贵到北疆,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使站人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色。在这里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站人”的生活场景中,有古老的汉习俗,又掺杂了些浓郁的云贵风情,同时留有部分蒙古族特色和满人的痕迹。

  冬“蒙古”夏“云贵”

  当地的老“站人”,每每说起自己的“老事儿”便滔滔不绝。在民国以前,“站人”冬天穿蒙古式的衣服,和蒙古人一样围坐火盆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碗喝茶,一派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情。而到了夏季,“站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穿白色服装,而且上衣紧瘦、裤子短肥,头上扎着白围巾,干活时嘴里唱着山歌,又是十足的云贵风情。

  肇源茂兴镇增产村张希民老人是个地道“站人”,虽年过古稀仍能唱一口好山歌。张希民还饶有兴致地唱了几首。唱罢还一再强调,这山歌多是男女对唱,没有乐谱,只靠代代相传。

  “站人”过端午节最有特色。每到这一天,“站人”的青年男女总要到野外踏青对歌,而许多男女的婚事,也通过这天来决定。

  神奇的“女字”

  大庆市古代文学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杨中华老师,对“站人”文化研究多年。他介绍,在“站人”的生活中明显带有南方少数民族母系氏族的特征。

  经考证,在“站人”妇女中曾流传过一种十分神奇的文字,只有形和意,没有读音。这种文字便是在十几年前,在云贵一带发现的正危在旦夕的“女字”。这种文字专门用于女人之间交流,男人根本不能学。杨中华老师说在1949年参加一个“站人”婚礼时,曾见几个叼大烟袋的“站人”老太太,拿着草棍在地上写“女字”。杨老师回忆说,那字就是图形,每个图形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今在这里找到“站人”老太太,她们说有这“女字”,但都已经写不上来了。

  南腔北调的“站话”

  “站人”文化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要算“站话”了,而这也是“站人文化”的最重要组成。

  初听“站话”,第一感觉就是南腔北调。杨中华老师介绍:“站话”中用了大量的蒙语、满语、俄语和南方部分少数民族语言,再配以山东、云贵口音,理应南腔北调。

  “布裸子”(小牛)、“奶斗子”(小木桶)等词是与蒙古族长期共处的见证;“喂得罗”(圆桶)“班克”(四方形小桶)则是沙俄入侵的结果;“秃鲁”(没把握)“喇忽”(粗心大意)则来自满语;而“客”(去)、“哈什”(仓房)则纯粹是云贵的方言。

  接触“站人文化”,既兴奋,又遗憾。如今,这个与客家文化齐名的流人文化正在自消自灭。也许几十年后,肇源县站人文化的传奇色彩会在岁月的磨砺下消失殆尽。

(黑龙江日报)

作者:221.181.132.*   发表时间:2010-10-13 20:06:57

[回复] 敢想敢为辟新路 求新求变快发展



时间: 2010年01月22日  
 

敢想敢为辟新路求新求变快发展 ——红岗区解放思想、加快发展调查 市委政研室调研组  (大庆网6月23日讯)2007年,红岗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4亿元,同比增长28.2%;财政收入实现1.799亿元,同比增长19.9%;地方工业增加值实现20.5亿元,同比增长35.2%。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利税三项增速全市第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均财力等指标全市领先,工业经济总量升至全市第三。与2001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全口径税收增长了2.5倍,财政收入增长了近2倍。工业企业由82家发展到目前的452家,限上企业由8家发展到86家。  一个与主城区相隔较远、偏僻落后的卫星城区,是什么让红岗区在短短几年间成就了快速发展变化?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在“变”中求生存、求突破,向“新”字要速度、要效益。  一、抓住突出矛盾解放思想,用新思维趟出新路子  红岗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发展成果,首要的就是他们坚持不断解放思想,用思想解放的力度和深度助推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跨度。特别是,他们在解放思想过程中不是泛泛地要求,而是结合具体事、具体问题,在阻碍发展的突出矛盾上寻求突破、拿出办法,务求“一针见血”,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他们着力破除“空间狭小”的固有认识,转换思维扩张发展空间。红岗区位于油田腹地,全区623平方公里土地,除油田企业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外,区属土地只剩下1.1平方公里,“发展空间狭小”、“难有更大作为”等消极论断一度盛行。但红岗区领导班子并没有“破罐子破摔”,他们积极转换思路,另辟蹊径,采取整合零散做一块、见缝插针挤一块、盘活闲置增一块等方式,有效拓展了发展空间。红岗区创造性地提出了“地上服从地下,地下支持地上,地上地下统筹发展”的和谐理念,及“盐碱地上种工厂,过渡带上摆项目”的独特利用土地资源模式,把油田设施间的空地与盐碱地综合利用起来,与油田达成协议,辟建了铁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庆南工业园区。与此同时,红岗区还花大力气做好盘活闲置资产这篇文章,几年下来,红岗区先后盘活闲置资产3.2亿元,新增产值15亿元,新上了500多个项目,无形中又抢出一块空间。思想的大解放,换来了空间的大扩张,红岗的工业用地硬是由原来的1.1平方公里猛增到了117平方公里。他们切实转变零打碎敲上项目的无序抓法,确立板块式发展理念。在发展工业的实践中,红岗区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零零散散地抓项目,个个单打独斗,很难成气候。因此,他们提出了拓展工业载体、重点抓大项目、扶持成熟企业的发展思路,将工业载体由2个园区向5个街道、1个镇辐射延伸,铁人园区重点摆放石油装备制造类和1000万元以下项目,庆南园区重点摆放1000万元以上项目,镇和街道重点摆放投资50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形成了梯次结构的8个经济板块共同发展的格局。围绕玻璃、橡胶、食品、化工、石油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坚持“抓大不放小”和“区别对待”的原则,盯紧二甲醚、甲醇汽油等大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谋划具有显著拉动力的核心项目、巨型项目。通过思路的转换,红岗区工业呈现跨越发展态势,与2001年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倍。他们果断调整就农业抓农业的落后思维,闯出了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路子。结合农业发展特点和红岗特殊区情,将农业由重点富民向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转变,用三产视角策划农业发展,全面推进集特色农业种植、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实现由就农业抓农业到以三产带动农业发展的战略转型。着力推进葡萄、果树、蔬菜“三个万亩”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农产品集散城、农家乐特色饮食街,打造全市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全面启动民吉果蔬基地标准化餐馆、杏树岗村农家餐饮一条街、太平山休闲庄园等生态旅游载体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农业发展模式已具雏形。  二、找准症结问题大胆改革,用新模式激发生产力  改革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善始善终,取得实效。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红岗区紧紧抓住制约发展实践的几个关键点,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为加快发展扫除了障碍、增添了活力,全区上下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一是创设“五赛制”模式,切实提高选人的科学性。选拔干部既要重能力又要重民意,红岗区去年在认真总结“三荐双考”的基础上,推出了“五赛制”公开直选科级干部的新模式,把能力评估与民意测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选拔设计了“五关”,即:综合知识竞赛、策论比赛、计算机操作、演讲和对抗辩论,对干部综合实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参加者只能用实力说话,而且区领导和普通群众一样每人只有一票的权力,得票多者当选。并且实行逐轮淘汰制,上一轮成绩不带入下一轮比赛,有效避免了出现“考试干部”的问题。经过两次直接选拔,目前,这个区已有14名干部走上部门领导岗位,得到了全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大胆推行“强街扩权”改革,全面激活基层能量。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尤其是在城市管理上,政府职能部门“管得着、看不见”,而街道“看得见、管不着”的现象愈发明显,这种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红岗区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强街扩权”改革。他们按照“必要的权力复合体、相对的财政独立体、充分的人才集聚体”的定位,坚持职能、人员、事费全面下移的原则,通过委托代理、人员常驻等方式,将民政、环保、卫生等6部门11类96项职权梯次下放。目前正在搞试点的解放街道和红岗街道,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反应及时、操作灵活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整治街区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三是推行经济矩阵改革,有效整合行政资源。针对以往部门设置繁杂,有的忙得团团转、有的一边站着看的实际,红岗区按照国家“大部制”改革方向,整合职能相近科室的职权和人员,计划组建经济、城建等7个矩阵。采取“五赛直选、全委票决”的方式,完成经济发展矩阵改革,将经济计划局、科技局、团区委等6个部门整合为4个职能局,将招商局与科技局合并为科学发展局。提高了招商引资的科学性,赋予团委商务、旅游等经济职能,成立对外合作局,达到了优秀人才向一线积聚、发展力道向“刀尖”集中的效果。  三、围绕提高效能转变作风,用新机制提升执行力  思路再好、招法再妙最终还得看成效,红岗区围绕提高工作实效,积极在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用机制促效率、用效率保落实。一是实行行政服务集约化机制。按照“办公与办事相分离”原则,在一站式办公基础上建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将17个部门的73个服务事项拿到大厅办理,18名业务骨干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办公,打造集行政服务、行政复议、行政监督等功能于一体的崭新服务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二是实行重点工作全员化攻坚机制。转变工作重心,实施主辅换位,大力实施“全党抓经济、全员抓项目”战略,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抓项目,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日常业务。要求每个部门每年力争引进一两个项目,在项目服务上为企业办实事。出台处级干部包保工作机制,由8名区委常委牵头,对三精、二甲醚等重点工业项目进行包保,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问题。三是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运作机制。改革推进工作的传统办法,拿出500万元专项财政预算,围绕工业、农业、商业等6个类别,具体落实100个重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完成促进整体工作突破。成立重点项目执委会,对重点项目运行情况一周一公示、一月一小结,确保重点项目扎实稳步推进。四是实行招商工作目标化落实机制。改变“数字指标”招商模式,推行“地块认领”招商策略,突出引资实效,加快建设进度,实现园区土地精细规划、有序开发、集约利用,重点在庆南园区规划38个地块,铁人园区规划22个地块,全区党政机关全部认领相应地块,利用三年时间引进相应投资强度的工业,届时区委将组织现场考核,严格兑现奖惩。2007年,红岗区共引进项目65个,不到5天就有一个项目入驻。(执笔刁雁林)
----本文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铁人生态工为示范区 http://www.dqtieren.net

作者:221.181.132.*   发表时间:2010-10-13 20:14:25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