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029510次
4人
6个
307个
23130人
899部
杨氏本泱泱大族,因事态变迁,是亲人流离失所,据家谱记载先辈自山西洪洞迁至山东利津。939395260QQ杨爱武
作者:杨爱武杨爱武 回复:6 发表时间:2010-10-16 19:50:41
我是明洪武二年杨斯举的后人
作者:58.57.152.* 发表时间:2011-01-26 21:50:35
大明国洪武二年山西洪洞县移民杨斯举离开三晋大地,徒步翻越太行山。来到了利津县陈庄镇庄科。我是其中的一支。我们前几年续了家谱主要是来利津第八代为主,从第15代详细的录入(具体到每个人)。如果想了解,我可以把我知道的告诉你.
作者:58.57.152.* 发表时间:2011-01-26 21:59:08
我是爱字辈的,上面是,华,光,爱辈
作者:220.178.56.* 发表时间:2011-04-23 17:19:10
一家不和外家欺一族不和外族挤一地不和外地侵一国不和异国歧关于杨氏家谱论述 综观中华杨氏,乃旺族,占全国姓氏排第六位,支系众多,人数庞大。各支系大都有各自的族谱。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无以识兴衰理乱之由,家无谱无以考世系源流。因我族系派渊源深远,历经改朝换代,战争掳截,加上天灾人祸,总祖谱大都失传,仅存族谱残卷,亦难理清我族祖系。大体明清时期诸多,很少唐宋原谱。诸多出土文献也仅能考我姓氏之源,亦难理清祖系。请求我族有谱者,贡献出世系堂号,及排班之字,注明远祖、始祖、讳字出自何年代,起至唐、宋、元、明、清、民国、到目前的人,排到几世|?根据世系远近标出各个支派的《世》数,同宗之人相见时,便可分出长幼尊辈,不至于辈份错乱,失却纲常。 如:我祖《公孙桥祖茔宗派碑序》闻之 源不洁者流不清 本不深者枝不茂 则后之子若孙 无不仰视乎 创垂也 审矣 然 不疏导之其流不长不培植之其茂不永 则后之子若孙 犹不可昧 所自来也 又审矣
作者:杨念夤 发表时间:2011-06-29 02:14:04
山东魚台杨
作者:58.245.57.* 发表时间:2011-07-04 20:41:43
谁能说得清祖上的事情啊,什么这个堂,那个堂的。隋文帝是大英雄我仰慕,草根杨么也是大英雄啊!一个废九品中正,科举取士;一个提出等贵贱、均贫富。都为人权的进步做出贡献!为什么就有这么多门户之见呢?杨姓大同不好吗?
作者:杨志远 发表时间:2012-04-04 20:47:59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