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E  

03-09

1008731次

7人

11个

160个

8122人

413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何氏堂号、郡望  [精华]

何氏堂号、郡望



1、何氏堂号:同族同源不同支

堂号是宗族分支的名号。何氏族人以“水部”、“四友”、“庐江”、“忠孝”、“咏梅”、“抚逸”和“三桂堂”等为堂号。

水部堂:南朝梁代何逊,官至尚书水部郎,长于诗文写作,著有《何水部集》,其后世子孙为纪念这位先贤,就以“水部”为堂号。

四友堂:明朝大学问家何良俊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处世态度也极豁达,自称与庄子、维摩诘、白太傅三人为友,加上自己合为四友,并把书房称作“四友斋”,其后人也就很自豪地称自己的家族为“四友堂”。

庐江堂:出自晋代何祯的故事。魏晋南朝时期的庐江何氏,人丁兴旺,政治显赫,文事繁荣,经济十分发达。幽州刺史、廷尉何桢是史籍中出现的庐江何氏最早的祖先。而自何桢以下至南朝宋齐梁朝的300年间,庐江何氏一门见于文献记载者有整整10代52人之多,他们或是朝中高官,把持机要,手握权柄。何祯,庐江人,字元干。有文学才干,容貌甚伟,仕魏幽州刺史、廷尉,入晋为尚书、光禄大夫。为官清廉,秉公办事。何氏后人为纪念这位先人,遂以“庐江”为堂号。

忠孝堂:明代许州人何清在宁夏环县做官,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徒步千里回乡奔丧,在母亲墓前结庐守孝三年,其后世族人自称“忠孝堂”。

此外,何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学海堂”、“敬享堂”等。

2、何氏郡望:何氏家声扬庐江

郡望者,顾名思义,郡中望族也,是指古代某一大的行政区域内显贵煊赫的大姓族。

何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颃强拼搏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有关史料显示,何氏郡望主要有七个:(1)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2)东海郡,秦设置,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县北);(3)陈郡,秦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献帝时改为陈郡;(4)郫县,秦始置县,为今四川成都西北的郫县,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5)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右扶风,三国魏改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唐时又曾改岐州为扶风郡。此支何氏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六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6)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丹阳;(7)齐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

何氏以庐江郡、东海郡、陈郡为三大郡望。

庐江郡。在今天安徽省霍山县东北,辖有今天安徽县寿县以南,江西省九江市以北,河南省以东,安徽省芜湖市以西的广大地区。庐江何氏位高权重,影响最大。庐江何氏的发迹最晚可追溯到东汉末年、三国曹魏时期。庐江郡为东汉人何桢一门。该家族历史悠久,人丁兴旺,政治显赫,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何桢,字元干,庐江人,身材伟岸,仪表堂堂,有文学才干,作过幽州刺史,弘农太守,最后位至光禄大夫。何桢之子名何龛,魏国后将军;长孙何勖,车骑将军;少孙何恽,豫州刺史。自东汉末至南朝宋齐梁陈三百余年,庐江何氏一门见于正史记载者就有十代48人。这些人中,最负盛名者是素有“万夫之望”美称的何充。何充是何桢的曾孙,父亲何睿,作过安丰太守。何充因文学成就突出,被命为军中主簿,后入朝为皇帝内侍,晋成帝时先作尚书令,又做中书令,都是宰相的位置。史书说他每每临朝议政,都是凛然正气,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凡选拨人才,皆以功臣为先,不徇私、不舞弊,受到当朝文武的敬重。他崇尚佛教而嗜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气的。

庐江何氏家族中还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东晋的穆章皇后何法倪。她是何充的女儿。穆章何皇后在位48年,对她家族势力的发展,地位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东海郡。被誉训“书香门第”的东海郡在西晋时期的管辖范围大致是东起郁洲、西至戚县东西狭长的地区,相当于今天山东枣庄市以东、江苏连云港以西的区域。何姓东海郡望的历史较之庐江何氏要晚200年左右,是南朝刘宋的最高司法长官何承天一门。何承天5岁丧父,其母亲是东莞姑幕的书香门第徐家闺秀。其舅父徐广博学强志,东晋时位至秘书郎。宋初为著作佐郎,再迁散骑常侍,并兼任荐举擢拨人才的本州大中正。何承天自幼受其影响熏陶,加上聪明好学,深得抚军将军刘毅的器重,拜他为军中谋士。

刘裕建立刘宋,他做了尚书吏部郎,后来为著作佐郎,负责编写国史。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宋朝设立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学,何承天又以本官兼领国子学博士,是传授专门学问的官员。何承天学问精深,博见今古,一生著述丰富,曾删简编辑《礼论》八百多卷,还有《前传》、《杂语》、《纂文》等大量著作行世。他改定的历法叫《元嘉历》,在我国历法史上有相当高的地位。何承天的曾孙何逊,生活在萧梁时代,8岁能作诗,不到20岁就被州里举为秀才。梁朝颇负盛名的大文学家渖约,对何逊的文才佩服得五体投地,曾赞叹“读何逊的诗作,一日三遍,尚嫌不足”。 东海何氏还有何叔敬、何慧炬两条支脉。何敬叔在南朝齐时作过长城县令,为官清廉。他的儿子何思澄,善作诗文。渖约读到他的《游庐山》一诗,大为佩服,专门请了一位书法家将这首诗录在自家的墙壁上。何思澄及其子何子郎与前述何逊都是南朝颇有声望的文学家,有“东海三何”的美誉。

何慧炬是齐朝的尚书郎,其子何远字义方,做过奉朝请。何慧炬一生锄强扶弱,先后任太守、县令,为官之处,民间都为他立庙设祠,以表彰他的政绩,有“清廉公正天下第一”之称。

陈郡。在今天河南省东部,该郡的北部有一个古老的县叫阳夏,也就是现在的太康县,是陈郡何氏的故乡。陈郡何氏的奠基人是曹魏初期的何夔。何夔字敬龙,东汉末避乱淮南,为袁绍所请,让他劝降曹操,拒不从命。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本郡,曹操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任城父令,长广太守、乐安太守。曹丕即位,拜太仆,再迁太傅,封爵阳武亭侯。陈郡何氏的代表人物则是何夔之子何曾。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魏明帝时改封平原侯,作了散骑侍郎。后来作为主管农业的典农中郎将,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何曾与曹魏权臣司马懿私交深厚,司马炎袭父爵为晋王时,何曾身为丞相,在废曹立晋的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晋朝一建立,他官封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爵位也由侯晋升为公。朝会之时,何曾享受坐车佩剑的特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曾有何劭、何遵二子。

作者:何力   回复:0   发表时间:2008-11-30 09:53:0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