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27688次
2人
33个
3630个
5041人
246部
来源:西岗教育网 2009-8-7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教学领域里的一些课题,日益引起了语文界的普遍关注。.我在这里就“对学生作文,是教师批改好,还是学生自行修改好?”这一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文批改问题是近几年来语文界谈论的最多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批改已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而且又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人提出要少批,重点批,轮流批,也有人提出要取消教师的批改,完全由学生自己批改。我觉得这些问题并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实质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作文批改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至于教师要不要批改学生的作文,回答是肯定的。对教师来说,批改学生作文是了解学生生活的有效渠道。对指导学生写作,改进作文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是不是应该全部批改,学生又在这里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值得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 那么,当前作文批改的弊端是什么呢? (一)加重教师负担,而且收效甚微。语文教师要教两个班的课,一次要批改一百多篇文章。不少教师只好整天忙于批改作文。这次批改刚结束,下次作文又来了。批改,成了教师“还不清的债,填不平的坑。”教师疲于奔命,无暇业务进修和备课,结果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恶性循环。花费这么多的精力进行批改,其效果又如何呢?从学生看,多数只是看到分数便塞到书桌里去了。好学生也许看看批语,真正对教师的批改,细心琢磨一番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从教师看,由于负担重,对学生作文来不及仔细推敲,批语说不到点子上,只能说些不痛不痒的套话,起不到指导作用。 (二)教师的评价随意性太大,有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教师欣赏水平和审美诣趣不同,评分中难免带有主观倾向,不容易作出公允而恰当的评价。少数几个“尖子”倍受青睐,常常受表扬,而多数学生被冷落。日久天长,这些学生认为老师心中只有那几个“尖子”,自己怎么努力,老师也看不到,于是便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三)不能“热处理”,往往错过评价的最佳时机。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交上作文的第二天,便有学生问:“老师,你看了我的作文了吗?”教师如能趁热打铁,抓住时机作出评价,会收到明显效果。可惜,我们常常误了这个时机。由于时间拖的过久,待到教师讲评时,学生对写作中的思考、困惑早已淡忘。听讲评时,听的似乎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感到索然寡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批改不及时,讲评只好一拖再拖,致使完不成作文教学计划。 为改变这种状态,我认为: 第一,更新观念,跳出教师批改的圈子。教师的责任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因此,学生作文教师改的说法是片面的。多年来,人们对教师批改的弊端已有所认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如重点批,轮流批,面批,多就少改,多作少改,精批细改,有的更为具体,每次只批三分之一。但由于观念没改变,讨论来讨论去,还没有跳出教师批改的圈子。我认为,要切实更新这种观念,还要把批改问题纳入作文教学整体改革中去思考。 不少教师做过培养学生自行修改能力的实验,但往往由于领导的非议,家长、学生的反对而夭折。作文教学是个整体。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母系统没有改革,子系统的改革,自然会遇到困难。封闭式作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命题,学生作文,当堂完卷,整个写作过程都在课桌上进行。学生伏案沉思,从记忆仓库里提取材料,学生远离了生活源头,在那里搞无米之炊。这样的教学和教师背着学生批改是配套的。因此,不改变封闭式作文教学,就难跳出教师批改的圈子。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到生活的源头里去选题、找材料,在调查研究中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进行自行修改,这样,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局面才会随之逐渐改变。 第二,要相信学生,下放作文批改权。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老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叶老在这里指出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阐明了批改作文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道理。那种背着学生批改,信息得不到及时交流,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为什么要删削,为什么要更易,为什么做出如此评价,学生并不全然理解。培养学生自行修改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新课程标准规定:“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重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注重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培养学生自行修改的能力,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明确步骤、批改的原则和方法。刚开始时,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往往挑不出毛病,不知从何改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典型示范批改,或根据学生作文实际,教师进行超前讲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有了飞跃,学生就会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要充分运用班级授课的优势,进行集体批改,或组成小组互相批改。要破除一次修改定乾坤的观念,使学生养成不断修改、反复修改的写作习惯,克服对教师的依附心理,不断提高自行修改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作文批改中也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改互改中,不断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才是我们教师最应该关注的实质性问题。
作者:222.184.28.* 回复:1 发表时间:2010-12-01 16:28:54
语文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文章作者:刁淑艳 来源:西岗教育网 2009-8-7 摘要:语文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树立科学的读书观,博采杂家,构建独特的知识结构,具有独特思考精神,做学生学习的楷模,从平庸走向杰出。关键词:文化底蕴、读书观、杂家、独特思维、楷模、平庸、杰出。 语文教师想要教得好,创新意,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要让学生对课文深感兴趣,教师必须把学生引进教材的趣味境地,教师也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这需要语文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一、树立科学的读书观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语文教师要牢记这条古训,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当然这并不要求语文教师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能动地,灵活地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这便是语文老师最大的收获。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接踵而至,夜读华章还有必要吗?我看,这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快餐”附以图画,形象而生动,只是从表面上给人观看、鉴赏的,它缺乏对人们语言文字的启迪;而读书则不同了,它用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了美的熏陶,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像空间。电视让你看到的汹涌的大海狂潮,绝不会胜过你读王鲁彦《观潮》所领略到海潮的壮美;电影里你看到的巍峨的泰山,绝没有你读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眼界;电视剧中的《围城》,绝没有你静读《围城》原著的韵味……这些美的享受,这独特语言的韵味,这深厚的人文底蕴,非借读书不能提高。为此,只有读万卷书,才有“放翁”千余首诗的宏篇巨制。二、广读群书,博采杂家 只读圣贤之书还不够,只读专业书以应付职业的需要也不够。圣贤书、专业书当然有读之的必需,但如果只以这些书作为自己知识的给养,它们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与思维。要真正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要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杂家”,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和典型书籍之外,语文教师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当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三,构建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 语文教师读书求“广”还不够,必须在“广”这个前提下还要求“专”。韩愈说过:“术业有专攻。”每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应该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特色,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结合教学工作的需要,构建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观念、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不断与时俱进,并有机地无形地渗透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打井要打深水井。”教读外国文学,要指导学生精心品味,要学生组成外国文学兴趣小组,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学,使他们自主体味外国文学幽默而诙谐的语言特色;教读鲁迅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语文教师要把他们的生平和作品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全方位的立体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研读鲁迅等人的作品;教读古典文学及古诗,语文教师要对所讲的古诗文倒背如流,《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不朽的名著,教师如能有感情的面对全班学生背诵流畅,那对学生的感染力是亲切的、自然的,比从讲解词句开始授课要强百倍,此时中华古典文学的艺术瑰宝在学生们心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语文教师还要关心时事新闻,多读报刊以便及时把握时代的信息。这些富有个性的知识结构能给学生求知的心灵烙上深深的印记。四,具有独特思考的精神 书读得多了,语文教师自然也就“聪明”了,这里的“聪明”,就是说当教师知识层次深厚以后,可以多方位地换位思考,使自己的思考更具有多边性、科学性、前瞻性,看问题切中肯綮,入木三分,在授课时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气势,对人类与自然、人类文化与科学规律有更深的洞悉,并把这种洞悉的方法与能力传授给学生。对教材中的词句、参考书上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迷信教材,不能迷信权威,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多姿多彩的进行再创造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作到善于、灵活的换位、求异思维,一反以往的思维定势。五、读写结合,做学生学习的楷模 从教师的基本功来说,语文教师会写、善写是份内的事,但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教师才华的外在体现,也是检验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标准。从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读写结合是提高课文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最有效的捷径,教师只有文必躬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自己教学的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宽。从教学的目的来说,语文教师读写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叶声陶说:“惟有教师善读善写,乃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会读书善写作,是语文教师必备的、重要的、也是基本的素养。很难想象,一个自己不能写作的语文教师却能指导学生写作。某家报纸刊载了这样一则新闻:有个学生问他的老师:“你能为我们写篇作文吗?”这曾经引起了许多教师的震惊和深思。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不仅能写出自己的专业论文,还要能写出各种文体的文章,凡是要求学生写的文体,教师必须能写。教师只有给学生做出写作的示范,才能为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指导学生独辟溪径,更快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不仅如此,教师如果能写作,还会对学生起到迁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文章如能发表,学生读了很受熏陶,这可促使他们萌发创作的欲望,初试自己的笔锋,如此几番努力,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而飞跃到一定的高度,他们的“作品”一旦发表,便可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及快感。而今后的写作能力就会螺旋式上升,使他们最终走向成功。语文教师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修成文化素养高深的大成者,才能造就学识宽厚的大智者,才能带领学生从语文学习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才能从平庸走向杰出,从一般走向卓越!
作者:222.184.28.* 发表时间:2010-12-01 16:31:00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