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1008720次
7人
11个
160个
8122人
413部
湘潭锦石何氏始祖就是朱允炆 -------------------------------------------------------------------------------- 文章作者:李季琨 文章来源:JIANWENDI.COM 明建文帝踪迹有新说 改名何必华隐居湘潭湘潭锦石何氏始祖就是朱允炆湘潭地方文化学者何歌劲如是说 湘潭市文联副主席、湘潭地方文化学者何歌劲新著《建文帝之谜》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同一题材历史研究论文《明建文帝改何姓落籍湘潭考》也由台湾《湖南文献》杂志今年2、3期予以连载。上述著作对建文帝踪迹之谜提出新说:明建文朝,燕王朱棣策动“靖难之役”谋夺皇位,都城应天(今南京)发生“金川门之变”,皇城被攻陷,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神秘失踪。大将何福策划救主行动。朱允炆于永乐二年(1404)潜来湘潭隐居,改名何必华,字汝川,是为湘潭锦石何氏始祖。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百家讲坛》“明十七帝疑案”主讲学者毛佩琦在为何歌劲《建文帝之谜》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这一新发现的:“何歌劲先生的说法则是全新的。”“他提出了全新的材料和全新的结论,使几乎无路可走的建文帝下落之谜的研究有可能再次推进,也许几百年来众说纷纭的建文帝下落之谜将就此揭开。果能如此,厥功伟矣!” 何歌劲就是锦石何氏第十八代后人,他的发现源于秘密流传了六百年的家族传说。2000年10月6日他第一次发现了这个秘密,但他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开始了深入的探索之旅,广搜资料,潜心研究,终于使这一历史之谜水落石出。他认为,六百年来关于建文帝踪迹的各种说法,包括专家学者的论述、社会好事者的传闻,何止上百种之多,几乎无一不是终生为僧,而只有这一新说指出建文帝很早就回归了民间,并对其行止归宿有了清晰的描述。 一个家族传说引出的结论 湘潭锦石何氏内部历代流传着一个传说,始祖是明洪武皇帝的后裔,从血海中逃出,娶妻湘潭银塘何氏,躲藏于岳家,遂改姓何氏。有的还说,祖上曾有紫袍一袭,宗祠雕饰有盘龙,宗族唱戏多点与朱元璋有关的剧目,等等。此说绝不外传,外族人绝少知者。何歌劲从小便从父辈口中听到,不过对此将信将疑,原以为可能是明皇族中的某一支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之际躲难而来,因为无资料可凭,亦无法深究。2005年10月5日他在老家射埠镇民间终于得到了《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第八册,他据其中所载第七代祖出生年月,与自己的出生年月相参照,推导出平均年龄代差,又从而上溯估算出始祖当出生在明初洪武年间。对照历史背景,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始祖极有可能就是在“靖难之役”中失踪了的明建文帝。他接着查阅了有关史 料,发现明太祖朱元璋的在洪武年间出生的后裔中,遭到灭身之祸的还有其第八子潭王朱梓和第十二子湘王朱栢,但当时对潭、湘二王并无屠杀的血海之灾,他们都是与王妃一并自尽,且均无后代。退一步说,即使有后,终明一朝也没有不得不改姓的威胁存在。因此,这两家都不符合锦石何氏始祖身份的传说。而在“靖难之役”即“金川之变”中被赶下帝位的建文帝一支,情况则与锦石何氏家族的传说完全相合!锦石何氏始祖要么不是明太祖后裔改姓而来,如果是,则非此莫属。宁远侯何福的后裔在银塘出现使谜底浮出水面 如果锦石何氏始祖确实属于大明皇族,那么,给予他生死帮助的何姓人物也就决非等闲之辈。于是,何歌劲开始在《明史》中寻找。很快,一个何姓人物出现在他眼前,那就是曾任建文帝讨燕军左军都督的将领何福。最初,他确实在脑子里浮现过一个想法,锦石何氏始祖改姓是否与何福有关?但很快又自我否定了,因为建文帝的这位重臣很快成了朱棣的武将并被封为宁远侯,而且何福那个“何”为安徽凤阳籍,绝不可能与湘潭有什么关。但是,2000年10月12日午间,奇迹出现了,当他翻阅光绪刊《湘潭县志》何姓人物何广传时,一桩史实浮出了水面,银塘人何广的祖先就是这个何福! 这个发现使他极其振奋,一下子找到了联系锦石何氏家族与建文帝之间的纽带。地域、人物的种种不可能性因了这个人物的出现而一切都变得可能起来,历史就是这么丝丝入扣!他立即惊呼:“何福救主,谜底浮现!”何福竟然隐居到了银塘 2001年8月1日,何歌劲专程来到银塘考察,在这里有幸查阅了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夏五月刊《湘潭银塘何氏族谱》(八修)。 《明史》何福传载: (永乐)八年,帝北征,召福从出塞。……及从征,数违节度。群臣有言其罪者,福益怏怏有怨言。师还,都御史陈瑛复劾之。福惧,自缢死,爵除。 又据《明史》成祖本纪载: (永乐八年八月)乙卯,何福自杀。 而族谱所载何福传则说: 及从征,群臣有言其怏怏有怨言者。师还,都御史陈瑛复劾之。福惧,引疾告终于家。 并且特别在文后低格加书: 闻之先世相传,公智深勇沉,几莫能测。从北征还,成祖惑于谗,怒不可解。公阳告终于家,遂得释,而实归隐银塘,当时竟迄无知者。 原来何福当时只是假报自杀而实际归隐了银塘,他并没有在41岁时死去而是在湘潭终老,现今银塘还有何福之墓。这些,都是治明史和治湘潭地方史者从未披露和接触过的资料。 何歌劲在调查中发现,湘潭银塘何氏实际有互不相关的两支,一支为何福所传,因其祠堂处于五甲地域内而被口头上称为银塘五甲何氏,此应为后迁入银塘的客籍何姓;另一支则为宋代时迁潭,因其祠堂建于四甲地域内而被称为银塘四甲何氏,此为银塘的土著何姓。锦石何氏之始祖母系出于银塘四甲何氏。 锦石何氏与银塘五甲何氏二者之间无血缘联系,派名歌也相异,但堂号名均为“敦本堂”,而四甲何氏名“继述堂”;显然,说锦石何氏随妻改姓,更准确地说应是随银塘五甲何氏而改姓。是谁护卫避难者来湘潭 何福来银塘是在从成祖北征之后,那么“金川之变”时是谁护送避难者的呢? 依据八修《湘潭银塘何氏族谱》齿录资料,何歌劲推断,护送、陪同避难者来银塘的是何福之弟何禄,何禄之妻戚氏,何禄之子魁二、魁五,何福之子魁六。其中何魁六于永乐二年(1404)来湘潭时年龄为14岁。显然,何福直接策划和安排了其家属的护主行动。为了不暴露目标,何福与自己的夫人和儿子魁一、魁四留在了南京,并经历了成祖长期对他的信任而被委以要职。直到永乐八年(1410),终于因大奸臣陈瑛的劾告,其保护建文帝事泄,乃畏罪被迫以自杀假报,再潜来湘潭银塘隐居。 在何福潜来湘潭后,何禄携其妻子与两个儿子,一家悉数移居湘北的湘阴县。并且自何福起以下五代,每代只留长子一人居银塘,其余兄弟均外迁,失去联络,这种代为一户的状态延续了一百多年之久。如此奇特的现象有力地昭示,减少此支何氏的人口,目的是缩小目标,避免幕后秘密的败露。“上图”藏锦石何氏残谱透露出难言之隐 2001年9月3日,何歌劲到上海图书馆调取查阅了中湘何氏即湘潭锦石何氏六修族谱残卷,其中所载明崇祯癸未岁(十六年,1643)八派裔孙何导浤在二修墨序中说:何氏之谱,谱何氏之族也。余鼻祖汝川公,寄迹潭邑,此谱所自始也。曷以谱不纪汝川公前也?亲尽也,姓别也。曷言乎亲尽也?亲尽乃服尽也。曷言乎姓别也?汝川公由江西来潭,原何姓也,厥后家于碧泉。 锦石何氏三修族谱成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这时第一次在谱中载明何氏原为朱姓。十派孙何嗣点所撰序中,委婉曲折地述说了关于穷源探本的难言之隐: 氏族之始,有可知有不可知,斯修谱家之所以难也。以难能之事而必穷源探本,由高曾而上遡之始祖,由始祖而更遡始祖所自出,其不至繁称远引妄自缘附者鲜矣,况吾族尤难之难者。吾始祖汝川公,本江西临川人也,原姓朱,前永乐间游于潭,有何公某,奇其为人,以女妻之,后遂家于斯焉。至六派祖霖雨公倡修谱牒,以汝川公为始祖,以何为姓。霖雨公者,明明经也,教授京山。其若此者,大抵特祖其可知而已,不可知者听之也。 这些信息说明,湘潭锦石何氏关于始祖身份的传说得到了很早的历史资料的支撑。《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直接道出了真相 2001年9月28日,何歌劲在费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在湘潭县射埠镇一户农民家找到了整套民国十八年(1929)刊《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 这套族谱纂修时,封建王朝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谱中开始正式提到了“建文之难”这桩历史公案。十六世孙何昺光叙中说: ?FONT face=楷体_GB2312>又据族先辈相传,有云吾族本明太祖朱元璋苗裔,因避建文之难,改姓何氏。 十六世孙何维藩叙中说: 我祖汝川公,原姓朱,乃明太祖朱元璋苗裔,因燕王篡位,屠戮宗藩,故从妻改姓何氏。……藩幼随父读,尝闻称道先世事甚详,心窃识之。 另有张俊选为其岳父何世 写的一篇《镜心公夫妇合传》中也说: 内父姓何氏,讳世 ,字镜心,本明太祖朱元璋之苗裔,建文逊位,改姓何氏。 谱中关于始祖的齿录条载: 始祖,必华,字汝川,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原朱姓也。明永乐二年来湘潭,遂从而家焉。为何说何必华就是朱允炆 《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只明言始祖为朱元璋苗裔,并未指明具体为何人,何歌劲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考证与分析。他注意到族谱所载锦石何氏宗祠图上赫然地标示了这样一副大门联: 国恩浩荡;宗祀光煇。 这副对联显然成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建祠时。它以“国宗”冠顶,乃国之宗族之意,隐寓着何族为帝系身份。“宗祀光煇”是崇祀始祖的表述。何歌劲把“光煇”与“允炆”对应考察,结果发现:这里既没有用以“光”为偏旁的“辉”,也没有用以“日”为偏旁的“晖”,用的是生僻的以“火”为偏旁的“煇”,显然是特有所指。允炆一辈的名字后一个字都带“火”偏旁。而且,“光”与“允”,按小篆书写亦为同一部首“人”字。因而,“光煇”与“允炆”双双有半字相同。不难看出,这副对联用心良苦地透露,锦石何氏的始祖就是朱允炆。 何歌劲还注意到,始祖母的世系一栏里还记载:“生纹渊、纹广。”而朱元璋赐给东宫的命名派字前五个是“允文遵祖训”。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所生二子分别名之文奎、文圭,以“文”字为派名。这里何必华(汝川)在民间所生的后代不过是在“文”字边加了曲折的纽丝,显然为曲笔,正是“文”字派的曲折表达。可以肯定,第二代传人共有一个“文”字字派。这种辈份的对应也说明了锦石何氏始祖是建文帝。 至于谱中关于何必华于“明洪武十七年甲子六月初三(1384年6月21日)酉时生”的记载,这与《明实录》所载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十一月己卯”即丁巳年十一月初五(1377年12月5日)有七年的差距,何歌劲则从明代黄册赋役户籍制度入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朱允炆为隐藏真实身份所进行的假报,且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何歌劲又认为,谱载何必华于“天顺八年甲申四月十二(1464年5月17日)子时没”,因此,其真实的寿年当为87岁。银塘四甲何氏族谱资料支持了前述结论 2001年12月与2002年9月,何歌劲先后托两位友人到广州中山图书馆查阅了《湘潭银塘四甲何氏支谱》。谱中载一派祖何道明于明洪武初由鲁返潭,二派祖何惠生有二子二女,其长女“相朱”,即嫁给了实为朱姓的何必华因而成为锦石何氏的始祖母。中国女子在封建社会里历来缺乏地位,有姓而无名,族谱里也得不到全面反映。湘潭锦石何氏族谱、湘潭银塘五甲何氏族谱在夫妇齿录栏下对生育的记载,前九、十代均只记男不记女,均是到清顺治年间才开始又记男又记女。已查湘潭银塘四甲何氏族谱前五代齿录资料,其中唯独第二代何惠夫妇名下记载了生女的资料。这种反常的特殊处理,完全可以印证出这位“相朱”的女儿有着特殊的地位。 据锦石何氏族谱记载,其始祖母生于“明建文二年庚辰正月二十(1400年2月20日)子时”,因而她比丈夫实际小了23岁。而其父何惠生于“明洪武十七年甲子二月十九日(1384年3月10日)午时”,这可能是何必华要将出生年改到这一年的直接原因,他不想他的年龄大于他的岳父。 银塘四甲何氏的世系名为“洪光昭祖德,敦叙绍家声”,细推其义,其实说的就是祖上力救洪武后人,并与两支敦本堂何氏家族密切关联的历史典故,其宗祠图标明堂上高悬牌匾“当仁不让”、“好义足风”,也当是颂扬与落难的朱姓皇家结亲的这一义举。顾兴国与齐兴参与了对建文帝的护送吗 2001年6月30日,何歌劲第一次注意到了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元老,镇远侯顾成这个人物。他祖籍湘潭,一家自祖父起迁居扬州。而光绪刊《湘潭县志•顾成传》中有下述文字: 万历时包鸿逵为令,识成九世孙大礼。大礼言成有战袍,血花殷,每家祭则陈之,始为成传著县书中,成名乃显。 随后何歌劲终于从光绪刊《湘潭县志•人物第八•前代封荫表》中找到了线索,了解到顾氏迁回湘潭第一人为顾成次子、特授进荣禄大夫顾兴国。本身已有军职的顾兴国在明初不声不响地隐居到了湘潭并传下后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何歌劲还研究了顾成与何福之间曾经有过的密切关系,从而大胆推断顾兴国与被封为夫人的妻王氏同是建文帝来湘潭的掩护者。 2002年8月17日,何歌劲阅读到一份关于湘潭籍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的家族资料,忽然领悟到齐氏始迁湘潭祖齐兴也可能是前述事件的参与者之一。9月18日,何歌劲专程到齐白石先生故里湘潭县白石铺一户农民家看到了尊本堂《湘潭齐氏五修族谱》。内载齐兴之父齐成为明旗武将军,鄱阳湖水战亡身,于是齐兴受青贡诰命一套,得封千户世职。可是齐兴却于永乐二年来湘潭隐居。 何歌劲考证出顾成、齐成分别于元至正十六年(韩林儿宋龙凤二年,1356)、十七年(韩林儿宋龙凤三年,1357)先后从朱元璋军。鄱阳湖水战发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韩林儿宋龙凤九年,1363)七八月间,是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军主力、统一江南的战略决战。七月二十一日激战中,时任朱元璋贴身警卫、金吾卫副千户的顾成奋勇跳入水中,背负朱元璋座舰顶出胶舟的泥沙,使朱元璋脱险。两日之后,齐成在一场朱元璋座舰被毁的更加惨烈的战斗中阵亡。从顾、齐二人这种特殊的关系,齐成之独子理当得到后来荣贵终生的顾成的关照,而可以世袭军职的齐兴竟弃此不顾,同样是在永乐二年奉母携妻来湘潭隐居。因而何歌劲推断齐兴、顾兴国都是护送建文帝来湘潭的中级军官。建文帝在湘潭的具体行踪 何歌劲经五年调查考证,确认明永乐二年,由明大将何福之弟何禄及禄妻戚氏,何禄之子魁二、魁五与何福季子魁六,祖籍湘潭、原任左军都督顾成之孙顾兴国,战殁鄱阳湖的旗武将军齐成之子、千户齐兴(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宗族之始迁湘潭祖),以及他们的眷属,共同组成一支极具隐蔽性的队伍,护送建文帝朱允炆由江西抚州临川来湘潭。朱允炆先隐居于银塘,后移居于县城东隅金泥湾(今栢荫塘)和西南乡之碧泉,并在湘潭娶土著何氏何惠之长女,在湘潭传下后人。此族后人于清乾隆年间建宗祠于锦石之阳,称湘潭锦石何氏。因而湘潭锦石何氏始祖何必华就是明建文帝朱允炆。湘潭旧城内迄今犹存的著名古迹“三义井”,即为此族第三派后人何萱所开掘。 何歌劲认为,他的论断依据多为明清间族谱资料。对族谱资料当然要进行认真的甄别,区别正误,但一概加以否定的态度同样是不科学的。对历史学界轻视族谱证据的风气他实难以苟同。 何歌劲认为,被他作为主要依据的《湘潭锦石何氏七修族谱》、《湘潭银塘(五甲)何氏族谱(八修)》、《湘潭银塘四甲何氏支谱(四修)》均十分严谨,派系流传有序且详实有据,只有掩饰之处而无攀附之嫌。至于银塘五甲何氏族谱千方百计掩饰来源于凤阳原籍,掩饰何福实际为迁潭始祖而奉其父何孟八(字肇盛)为始祖及个别矛盾之处,何歌劲都据族谱中自身具有的证据作了解析。何歌劲认为,将来如果能发现湘阴何禄族谱、凤阳何肇盛族谱、由凤阳移居南京或他地的何魁一何魁四族谱、湘潭顾氏族谱等资料,必将进一步证明他的结论。
作者:222.240.103.* 回复:0 发表时间:2008-11-30 10:38:16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