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361459次
5人
15个
546个
16769人
902部
爱新觉罗改为黄氏辽宁沈阳黄氏 从爱新觉罗改为黄姓的后人,今天主要居住在辽宁省沈阳市一带,他们是满清开国重臣多尔衮的后裔。 康熙年间,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奉命率领清军与吴三桂的叛军作战,但是多铎出师不利,令大清朝廷颜面扫地。虽然在辈分上,多铎是康熙皇帝的爷爷,但是康熙还是罢免了多铎的官职。不过,在罢免多铎不久,清军却对吴三桂的叛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或许是为了安抚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将多铎的第四个儿子查尼升迁为奉天将军,驻守沈阳。查尼去东北赴任时,带去了自己的小儿子。三年后,查尼病死,这小儿子却留在了沈阳。贵为皇亲国戚的查尼家族从此在沈阳地区繁衍生息,逐步成为当地的望族。 虽然贵为皇亲国戚,多铎的部分后人却一直留在沈阳,留在了曾经的都城。二百多年之后,这支皇室后人改姓为“黄”,成为黄氏大家族最年轻的一个分支。 民国初年,伴随着大清王朝的大厦倾倒,昔日辉煌的多铎家族日渐没落。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形势下,这个昔日的帝王之家被迫和老百姓融和在一起。在和老百姓融和的过程中,曾经是皇族血统的爱新觉罗家族也被迫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姓氏而改汉族姓氏。或许是对皇权意识的留恋,在改为汉族姓氏的过程中,多铎的这支后人就以皇权中的“皇”字谐音,将自己改为“黄”姓,成为今天黄姓的一个来源。有趣的是,这些皇室后人在改为黄姓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多半继承了满清皇室后人的风格,从事艺术或学术等各个领域,而且在这些领域,都颇有建树。蔡改黄氏 温岭凤山黄氏 温岭凤山黄氏为蔡氏所改:600年前因为避免方国珍的灭门仇杀,祖妣仅仅带一襁褓子,逃走,后来改姓黄,成为今天温岭凤山黄氏,人丁兴旺,一直未能恢复蔡姓。 元末明初,黄岩洋屿,蔡元一(俗称蔡乱头)与方国珍结仇,后来,方国珍作乱,占据台州等城。后来,蔡氏被方国珍弟兄灭门,仅祖妣携一襁褓子得逃,后改随母姓为黄,为今温岭凤山黄氏之始祖。 温岭大溪白山蔡家桥附近的蔡氏那是也被方国珍仇杀,或迁走,或改姓黄,至今已无蔡氏。这段是我在网上偶然查到,不知道是不是仅仅指得是我家黄氏,或者另有族人改姓黄了。 下面是其他一些相关文章备考。 黄岩平田蔡氏大唐贞观谱序 五蔡氏之先出自周文王子叔度,子孙以国为氏,族属繁多,支蔓遍天下,远者或数千里,势不能按牒以二稽。我始祖元二十六府君讳谟,仕东晋为侍中,历事四朝献可替否,忠言谠论,彪炳青史,王谢而外勋无与比焉。迨穆帝幼冲大臣柄国,公除官不拜,卒以引退,子邵为永嘉守,因自陈留挈家渡江,游于委羽之西相,其山冈敦阜,泉甘土肥,于是剪荆棘辟草萊有地二三井,遂筑室居焉。性喜树艺若其地势高下而种获之春作秋收无歉岁,居民号曰农师,祠湘岭之间,岁时祀焉,复振,儿时每见祖父详道其事不释口殆,欲笔之家乘而未暇也。今幸在告敬述者之所闻记于卷首,庶使后人知木本水源之有,自且以上溯成国得姓受氏之初,及我始祖忠君爱国急流勇退之故,并以见随宦远迁择地而蹈,以是绵其祀而大其宗也,他若衍其支派,纪(见注)其爵里,有德行者必书,乱名教者必斥,妇道之从违婚姻之罗列,死生字号之昭著,罔不备于编则司谱者事也,故不复赘是焉序。 大唐贞观十九年乙巳八月朔日 摘自《温岭凤山黄氏家谱》 注: 1、文中的“纪其爵里”中的“纪”=“紀”的左边+“巳”。 2、标点是我自己加的,很可能有误,有些地方,我不会停顿,就连着。 3、温岭凤山黄氏本姓蔡,当年被方国珍弟兄灭门,仅祖妣携一襁褓子得逃,后改从母姓为黄,至公元2007年600年整。 4、文中委羽为黄岩委羽山,家谱中多处提到平田,传二十多代,故我定名平田蔡氏,后迁移至温岭大溪白山数传,再迁黄岩路桥小屿,后避难于温岭凤山,遂有今凤山黄氏。 下面是就“浙江台州黄岩蔡姓的由来”一文作的评论。以备考。 我觉得,平田和沈岙之所以有两个祠堂,而且,不通谱牒,应该是两个支脉。我就是上次和你聊过的蔡善朋。我家的家谱虽然已经和平田的蔡氏谱牒没有连续,但是,知道是从平田支脉出来的。上面写的是平田始祖是蔡邵,从晋代就开始在平田居住(唐代谱序写的是“委羽”之西乡)。而沈岙的蔡氏记载是从蔡均公开始。那么应该是两个支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隔壁两个乡,距离这么近,有两个宗祠,而且还是互相不通谱。具体的情况待考。因为,我没有去过黄岩的平田和沈岙。我们迁出平田至少 700年以上了。现在温岭,而且,600年前因为避免方国珍的灭门仇杀,祖妣仅仅带一襁褓子,逃走,后来改姓黄,成为今天温岭凤山黄氏,人丁兴旺,一直未能恢复蔡姓。似乎为了避免方国珍的仇杀,其他同族人也有改姓黄姓的,因为我查到温岭大溪白山蔡家桥附近有记载那里原先很多蔡姓人家,明初避方乱,有迁走,有改姓黄者。如今蔡家桥竟然没有一个姓蔡的。我们蔡家的这段故事我觉得很有记载的必要。因为改姓黄后,现在人口又多,现在户籍身份制度范围内,试图恢复蔡姓已经几乎不可能。那么,千秋百代以后的本族改姓黄者族人很可能不知自己本是蔡氏,那是很不好的一个事情。 联系人QQ:16153584,注明蔡氏。希望有明初避方国珍仇杀的蔡氏及黄氏和我交流,当然也包括其他同宗兄弟们。柴改黄氏 福建石狮黄氏 福建石狮柴氏有改姓黄(柴道琳供料) 程改黄氏 安徽休宁黄川黄氏 安徽休宁黄川黄氏,宋程烨后代 丁改黄氏浙江义乌黄氏 元朝著名文学家黄溍之父黄铸,本姓丁,为丁应复之子,人继义乌人黄塄为后,遂改姓黄,生子黄溍。今浙江义乌黄氏多为其后。范改黄氏浙江婺州兰溪黄氏 在史籍《桐江集》中记载:邵武人黄洽,本姓范,婺州兰溪人,嗣黄氏为后,遂改姓黄。贡布东珠改黄氏 甘肃甘南夏河县黄保正家族 藏族原本没有姓,黄正清的父亲贡布东珠在民国初年曾任过保正,当地藏族群众汉藏语揉在一起称其为“杭保正”。“杭”者藏语“官”的意思。藏族有个习惯,对有地位的人或当官的人,一般来说都称其头衔。“杭保正”是贡布东珠的官职,又成为他的名字的代称。就这样人们把“杭保正”叫成了“黄保正”。随后,这个家族就将“黄”取为姓氏。黄氏家族也赢得了教民的拥戴,受到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扶持,对拉卜楞寺及其教区产生了较大的作用。从拉卜楞寺创立起,历世嘉木样家族的成员都不同程度地扶助寺主参与政教管理,但黄氏家族达到空前程度,在安多藏族社会中影响颇大。 黄正清出生于1903年,藏族,藏名罗桑泽旺,号子才,四川顺化(今理塘)人,早年习读汉文。 1920年随其弟弟第五世嘉木样(活佛)迁至拉卜楞(今夏河县境内)。 1928年在拉卜楞任番兵司令。 1934年,番兵司令部改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任保安司令。 1944年任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 1949年8月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委员、甘肃省农业厅副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任甘青川三省剿匪指挥部副司令,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军分区司令员。 1954年后任甘肃省副主席、副省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后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副省长等职。 1997年10月6日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黄正清是开国将军中唯一在甘肃的一位藏族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3个时代,充满了传奇。世系源流第1世 黄位中,藏族,藏名贡保端主。第2世 黄正清,藏族,藏名罗桑泽旺,号子才,四川顺化(今理塘)人,早年习读汉文。 黄正光,藏族,藏名丹贝坚赞,被认定为拉卜愣寺第四世嘉木祥的转世灵童,坐床是第五世嘉木祥。 黄正基
作者:黄德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1-29 16:33:05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