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61668次

5人

15个

546个

16771人

902部


[主楼] 轩辕世系黄江夏谱传6  [精华]

黄姓江夏郡的由来

由于身属黄守恭或黄峭的裔孙、祖籍在闽粤的台湾及南洋各地黄姓家族,大多以“紫云”黄氏自居。不过,尽管大家都以“紫云”二字代表血缘的依归,但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忘记,他们在“紫云”之上的根源--中国大陆心脏地带的江夏地区。因此,南洋各地的黄姓华侨,无不以“江夏世家”为荣,著名的台北市种德堂黄氏祖庙,也同样冠有“江夏”二个字。


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江夏郡是普天之下黄姓中国人的最后根基所在,所以二千多年来一直被奉为黄姓的郡望,千万黄姓子孙的共同家族旗帜。

  黄姓家族之所以会共奉“江夏”为世代相袭的郡望,显而易见是由于这个地区是当初他们家族发祥和茁壮的温床的缘故--从周末被赐姓为黄的黄石开始和名列廿四孝的汉代名士黄香,以迄汉末的名臣黄碗,一连五十多代,前后一千五六百年间,黄氏的早期祖先都繁衍于此,奠定了这个家族的前世基业,其后,日益繁盛的黄氏苗裔,又以江夏地区为中心,分衍全国各地,他们身在异地,心在老家自然要谨记老家的所在,并且世代相传,以示饮水思源,不忘根本了。

  江夏世家无疑是中华民族在血缘上源达流长的具体写照,以“江夏”为家族共同标帜,黄姓历代子孙所感受的那份荣誉和得意是不难想象的,当然,这份荣誉和得意,也将千秋万世相袭相传上去。

  黄姓家族根源所在的江夏郡,又是在中国大陆的哪个地区?

  《海外文库》的华侨黄氏光贤刘傅中,有一篇黄定文先生所薯的黄氏得姓的由来和江夏郡名的蒲源,文中对有关“江夏”的种种,说明得十分清楚,转录如下,以供参考:

  “黄氏子孙”自春秋、战国以来,即已迁居长江流域,黄氏郡名江夏,系由如此一时期,黄氏族众无论为仕、为隐、或聚、或散,多在江夏这一地区。

  根据明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有关江夏郡的注释是:奉南郡地,汉初置江夏郡,今德安承天、汉阳、武昌、黄州府境,皆是其地。

  并查西汉以后,各朝也曾设置江夏郡,东汉之江夏郡在今湖北省黄岗县西北,晋之江夏郡,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到宋之江夏郡(南齐因之)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隋之江夏郡,在今湖北省武昌县,后魏及隋朝并曾置江夏郡县,前者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后者在今湖北省武昌县。

汉代历朝均设为郡

  以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域来说,汉时的江夏郡,即现在湖北省属陆县、安陆、云梦、应山、应城、钟祥、皆江、天门、汉阳、沔阳、汉川、孝感、黄陂、嘉鱼、蒲圻、咸城、崇阳、通城、大冶、通水、蕲春、黄安、黄国、蕲水、罗田、麻城、广济、黄梅、武昌、汉口等县市。

  东汉以后,中原扰攘,因黄中创乱,而李郭交兵,人民不堪兵连祸结之苦,纷纷迁地避难,另求发展。及西晋末叶,五霜十六国入侵中原,元帝渡江,汉民族又相北迁徙江南各省区,迄至李唐末叶,流寇为祸战乱连年,民不聊生,人民又纷纷向外迁避,黄氏族众,亦于此间由潘阳湖向东南行,或越武胜关而至福建,或越蕉岭而至广东,开基创业,生龄繁盛,泊至近代,黄族之发展,更超越前贤,足迹且遍及五大洲,横跨东西两半球,源远流长,赫赫称盛,而今日黄氏的子孙,仍以江夏黄氏相称者,实存有恢宏光大,示不忘本的意义。

  黄氏“江夏郡”的由来和所在,原原本本上述,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黄氏以江夏为郡望,完全是由于汉代名列廿十四孝的黄香,被赞誉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缘故。此一说法,认真推究起来,实际上跟上述的发祥于江夏之说,内涵是完全一样的,因为,黄香是黄姓家族所共奉的祖先,他是汉朝时的江夏人氏,他的事迹,正好印证了两千多年前黄氏的茁壮江夏地区,使黄氏“江夏郡望”所代表的意义更为确凿和具体,黄氏的发祥于现在的湖北地区,尽管已经具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但是,一直到今天,在湖北迄地仍然处处可见当年黄氏祖先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然要算迄今仍存于黄鹤乡仁义村的春申君黄之歇墓,此外,根据黄氏大宗谱的记载,自春申君的第十三子黄挖即“江夏黄氏”的传世之祖,以下有几十代的黄氏祖先,包括黄香在内,死后都葬在“黄岚坑凤形”,而所谓“黄岚坑凤形”一地是现在的湖北省安陆县境内,这些,无疑更是黄氏根源在“江夏”的有力说明。

台北建有黄氏祖庙

  源自湖北地区“江夏世家”的黄氏裔孙,一百多年前便在台北市建立了他们崇敬祖先的殿堂,那就是本文一再提到过的江夏种德堂“黄氏祖庙”,这座祖庙,位于台北市广州街二六五巷三号,创建于前清道光年间,一直到今天,每年仍然举办春秋二祭,由繁衍至台湾岛上的江夏裔孙向远在中国大陆的列祖列宗上香膜拜,虔诚感人。

黄姓是台湾第三大姓

  江夏黄氏苗裔的前年台湾开基,不但为是甚早,而且一开始便声势浩大,为三百多年黄氏的称盛于台湾各地奠定了最扎实的根基,目前,黄姓是全台湾的第三大姓,枝叶繁盛,占全人口的6%强。

  根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所得,在廷平郡王郑成功光复台湾以前,便已有不少来自闽地区的黄姓移民,文献有证的,约有下列诸人:

  薛志亮“台湾县志”永历十八年(公元一六六四年)厦门入黄汉诏,皆徐孚远入台。

  王符琅“台湾通志稿人物篇”永历十八年,明兵部 忠,入台依归延平郡王郑成功。

  郑津梁“云林沿革志”永历廿九年,郑氏屯异黄某,随林入垦云林县阜头乡及半南镇。

  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辞典籍篇”永历卅六年,黄声九葬于台南县新 镇山脚里五甲四庄北山岗。

  廖汉臣“台南县志稿人物志”,永历年间,黄帐入垦台南县后壁乡。

  石阳雕“台湾明墓考”永历年间,郑部骠骑将军黄某,葬于台南县虎头埠后山坡,另一位黄某,葬于台南市东门外虚尾寮。

  以上永历年间入台的黄姓先人,只是可以在各种文献上发现到的名字而实际上,当出现于台湾的黄姓,绝不仅仅比较,以追随郑成功在台共襄反清复明大叶的文武官职而言,便达廿余人。

  三百多年前跟随关成功渡台的黄姓部属,近年台南的文献单位已经整理出如下一份初步的名单。

  担任文职的迄今为止,已知共有四位,即礼都事黄昱(毓)举人黄襄陛,兵部职分司部中黄事中,及永历川七年正月已奉派与清廷商议招抚事项的郑氏代表黄用。除了黄用,另外的三位黄姓,都是在郑氏的早期便已入台,而且“台南市志稿人物志”上,都有专文或列传记载其事迹,足见当时他们在明郑政府里的地位之重要。

  武职方面,书有下列诸人:亲军勇卫左都督黄安,神威镇黄屿,前峰镇黄茂,后卫镇黄昭,护卫镇黄联,授剿左镇黄昌,建威中镇黄良骥,水师四镇黄国柱,中提督前镇黄球,中权镇黄兴,侍卫中协黄德,副将黄明,左虎卫随行营黄豹,随征营副将黄桂,卫峰正总班参将黄峨,果毅中镇正中镇下都司黄推,领游击黄寿,左总班都司黄升,右列总班都司黄义,壁宿镇下副总班守备黄登,游兵镇随标营守备黄二,游兵镇下亲标营手总黄琏,果毅后镇下正总理黄三,果毅后镇总司黄贵。

在上述名单中,有不少的人于郑成克爽隆清后都被迫迁回大陆,但是,象黄昱、黄襄陆、黄事中及黄安、黄昭等人,都是早期亲随郑成功来台的人物,他们在台湾岛上生聚教养二十多年,其后在这个新天地里的扎根结果,恐怕就不是清廷的一纸命令所阻止得了的。

  经过明郑时的奠立良好基础,清廷领有台湾以后,尽管曾经有一度履行海禁,但是追随先人足迹的黄姓移民,仍然分别在闽粤两地,络绎涌入台湾开辟新天地,台湾历来有关文件中,也满载着黄氏先民开拓台湾各地的记载,这些记载无疑是今天黄姓省籍人士寻根纳源的重要线索,兹逐项介绍于下:

  伊能嘉矩《大日本地名辞典台湾篇》(以下简称台湾篇),康熙四十九年,黄放入垦大康榔西堡虎尾寮庄。

  连横《台湾通史》康熙卅八年通事黄申,迫使吞霄社(今通霄)的土番生变。

  江荣国《江姓族谮》康熙五十四年,粤籍移民黄利英开垦彰化县北斗镇。

  周全《彰化县志》康熙六十年,粤人黄仕卿,兴筑东螺东堡十五庄圳。

  余文仪《台湾府志》康熙六十年,粤籍义民黄思礼,居位于下淡水,平定朱一贵之乱有功。

  廖汉臣《台湾县志稿人物志》:康熙六十年,来自泉州锦宅十九都的黄某,到达今台南县径里乡及将军分开垦。

  《台南县志稿人物志》:康熙末年,晋江人黄某,与吴蔡二姓合垦茑松堡鳖鼓庄。

  连横《台湾通史》:雍正五年,广东陆丰人黄启泰,与同安人曾鹄头、郭清山在今新竹县红毛乡园山,顶岭及头厝垦  植。

  《台南县志稿人物志》:雍正六年,泉州人黄捷高垦于果毅后堡山仔脚庄。

  《新竹文献会通讯》:雍正八年,陆丰人黄海元,与张富春在新竹县北一堡东势开垦,周尔《彰化县志》:雍正九年,粤人黄仕远及黄展期,落居于彰化县河东社附近,大甲西社的土番作乱时,与邻近的卅八位广东同乡,于驰救知县张容章时遇害。

  《台湾篇》:雍正十一年,黄开兴与罗朝章,官何美等人,在今新竹县红毛乡十一股中仑,大竹园,下坎头厝等地开  垦。

  《台湾篇》:乾隆元年,南安人黄某与陈吴二姓合垦大康榔西堡三姓辽。

曹永和《士林古碑》(载台湾风物四卷五朝):乾隆六年,漳州人黄振文与吴廷诰等人兴建今台北市士林区芝兰庙。

  《台湾篇》乾隆廿二年,黄欲募建大竹里(在今高雄县)妈祖宫。

  《台湾篇》乾隆三十六年,漳州人黄某,与 刘、许三姓合垦水沙连堡林尾、南底二庄。

南瀛文献卷一、二期:乾隆四十二年,黄大谋居于麻豆堡虞朝庄。

  《台湾省通志人物志氏族篇》:乾隆四十六年,漳浦商人黄汉住在集集,进入水沙连与土番交易,平定林爽文之乱有功任总通事。

  郑津梁《云林沿革志》:乾隆年间有一位黄姓,开垦今云林县竹园子,西瓜寮十三乡等地,此外,还有一位黄姓在今云林县刺桐脚乡顶麻园湖子内开垦。

  《台湾篇》:乾隆末年有一位黄某与张王二姓合垦新化县溪州堡。

  《云林沿革志》:嘉庆六年,泉州农人黄文隆在今台北县树林镇开垦。

  《台湾篇》嘉庆十九年,隘丁黄林旺越界入垦埔里社堡。

  《台湾篇》嘉庆十一年,黄茂纯入垦今屏东县枋及大响营庄新开庄。

  《台湾篇》道光初年,黄石养在今屏东县下车城剌桐脚庄开垦。

  《新竹文献会通讯》:道光三年,黄载松兴筑新竹县四座屋坡。

  《台湾篇》:道光廿年,黄木源与吴碰、林洪调解纷争,而获得台南县内外武定里垦权。

  《台湾篇》:道光廿四年,粤人黄福生与魏越福等人,兴建新竹宝山乡,新丰乡的三山国王庙。

  《新竹文献会通讯》:嘉庆廿九年,泉州人黄露伯,入垦新昙竹县关西镇老社辽。

  《连横台湾通史》:咸丰一年,黄阿凤申台北徙居今台东县新城乡,开辟十六股庄。

  《新竹文献通讯》:咸丰二年,黄南球开垦今新竹县大湖乡。

  《台湾篇》:同治初年,有一位黄姓与吴、杨、王、高、蔡等姓,合垦今宜兰县南方澳。

  《新竹文献会通讯》:同治九年,黄新兴在大崭坎水流东开垦。

  《新竹文献会通讯》:光绪十二年,营宦黄宝河在新竹县马武督开垦。

 台湾黄姓家族的大小支派

  台湾其它的门著姓一样,出身“江夏世家”的台湾黄姓家族也因祖籍、宗支及来台先后的不同,区分为好几个支派--奥杳派、浦西派、文水派、安溪派、三脚木派、芦山派、文质派、南安马林派......等等。

  这一代的黄姓子孙,自身究竟属于黄氏的那一派,或许有不少的人一下子搞不清楚。然而,何不下点工夫,打开家里的祖先碑位或寻觅探访有关的家庭文献,然后对照历代先人的名字,逐代往上追溯,能够这样下功夫,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顺利找到自己在整个家族中的派属:然后进一步把自己纳入大陆祖籍的源流。

  以下,简单介绍本省黄氏家族的几个主要支派,着为有心人士寻根探源的参考。

  奥杳派:这一派是传自一千年前福建邵武黄峭的“廿一子”之一,特 著遣子诗分居到汀洲府龙上里的黄宁,黄宁又名黄化,奥杳派的开派之祖念八郎便是黄宁的第十世裔孙。念八郎的十五世孙黄开懋:惠光绪三年渡海来台,落籍今台中市西屯区的牛浦子蒲,其子孙郎以台中西屯为心,分别发展到全省各地,繁衍至今。

  浦西派:也是出自福建汀州卅龙上里的黄宁,开派之祖黄天从是黄宁的第六世孙,上述奥杳派始祖念八郎的六世祖黄久善跟黄天从的祖父黄久安是同父所出的新兄弟。


  以黄天从为一世祖,浦西派传到第十三世的时候,便有黄国成、黄国仪、黄国勇等几位裔孙移居台湾,并曾以协助平定林爽文的叛乱得到清廷的赏赐。

  文水派:奉唐朝安泉州开元寺“紫云”四安祖,黄守恭的祖父,原夭河南的黄舜夫为一世祖,其传世之祖则为黄守恭四个儿子之中分居到惠安的老二黄伦,这一派的子孙,后来不但分衍闽粤各地而且向北远徙河南南阳,湖南湘潭及山东地区。瓜藤绵长无比,他们的来台开基,只是始于第十二世的黄见和黄宣,在后十三世的黄维、黄跃(落籍凤山)、黄佐,十四世的黄云、黄藤、黄博、黄卯、黄魁、黄谱(出居今东港树林头同安厝)、黄参、黄勇、黄椿、黄御,十五世的黄养、黄特(落籍新竹北门)等人,都先后渡海来台,分居各地,其子孙的繁盛,不言而喻。

  安溪派:一世祖是“始祖黄守恭的第三子,开居福建安溪的黄纲,此派的来台开基始祖是第卅世的黄贤,目前已传到第三十九到四十世,此外,清朝中叶台北县三峡镇一带,也已有很多此派的子孙。”

  芦山派:一世祖黄暹是于晋末的永嘉末年,自河南固始避难入闽,开居于南安十七都埔头,到了清朝的康熙、乾隆年间,其十四世孙黄怨渡海来台,定居嘉义。

  文质公派:一世祖黄文质是广东梅县人,其十五世孙黄时振于清乾隆七年渡台,由鹿港登陆,在嘉义大目根堡的交力坪开垦。





作者:黄德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1-29 18:39:3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