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47071次

5人

15个

546个

16747人

902部


[主楼] 黄氏家族主要入川支派1  [精华]

来源:天府黄氏 作者:黄 奎 时间:2008-1-25
四川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大省,现川人的祖先大多是从南方各省及中原腹地迁来。在三国蜀汉时,黄氏家族就拉开了迁徙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的序幕;尤其是元、明、清三朝,大量人口如潮而至。迁移频率快,范围大,人口多,为四川的垦殖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了给族人寻根问祖、宗亲联谊及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近年来,我通过电子网络、志书、族谱和报刊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入川始祖的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和归类,发现有239支人马入川。
在搜集的材料中,有的只有辈次,有的只有落户地点和入川祖先,有的只知道是入川到某地的黄氏,有的只知道在某个狭小区域(很小的地名,如青石坳)落户。象以上四种支离破碎的材料,价值不大,我就没有录入。在收录编排时,我以各大宗为条块,以各支派为主线依序排列。这样宗、支分明,条理清楚,便于查找。
由于四川市县多,面积大,迁徙的人口分散,尤其与偏远地区的宗亲缺乏联络,统计上肯定还有一些遗漏。所以,今后还要请各位宗亲大力支持。一是积极提供材料,及时补充、完善;二是有错误的地方,请提出来及时更正。从而更全面地反映黄氏祖先的入川风貌,为寻根问祖、宗亲联谊及文化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黄琬后裔
一、汉末太尉黄琬被董卓部将李傕所害,其子黄权与弟黄保迁四川逃难到巴西(现阆中)定居。
黄权生三子:邕、崇、贾。崇无子,随诸葛瞻战死沙场。贾任蜀光禄大夫。其子广,字济芳,任蕴州统兵大元帅。蜀灭,广自巴西迁江西信州(今上饶市)定居,后裔支分江西、福建等地。

福建黄鞠后裔
一、 黄圣官、黄国雄,黄鞠后裔,由福建石桥迁四川定居。

福建黄守恭后裔
一、泉州黄守恭后裔,从晋江桃源(今石犻市灵秀镇塘园)迁四川,黄守魁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高中武探花。

福建虎丘黄敦后裔
一、敦公第三子黄凝的后人黄洽,从福建省清流县迁四川。
二、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17世孙黄同榜、黄同橙、黄同兴,20世孙黄元升,22世孙黄国选、黄通金、黄通礼、黄通武、黄通政、通让、黄通贤、黄通富,23世孙黄光鑧、黄光红、黄光文、黄光榜、黄光梅、黄光琉、黄楚臣,24世孙黄昌德、黄昌要、黄朝寿、黄朝吉、黄朝清、黄朝钦、黄昌龙、黄昌凤、黄昌理、黄昌席、黄昌翎、黄昌鲤、黄昌论、黄昌化、黄昌图、黄昌渊、黄昌涧,25世孙黄朝祯、黄朝礼、黄世谏、黄朝道、黄仕才、黄朝接、黄朝尧、黄朝末,26世孙黄汉汪、黄汉贵、黄汉仕、黄汉文,36世孙黄均崇(从贵州迁入),37世孙黄同相、黄同韶、黄同武、黄同中、黄芳、黄同美,38世孙黄方年、黄万珈,41世孙黄再朝、黄再福(由福建靖县迁入),46世孙黄始棋(字川秀),47世孙黄浦先后迁四川定居。
三、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27世孙黄保光、黄保先迁四川,黄保黔迁四川黔江县。
四、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29世孙黄俊才、黄俊仕,迁四川秀山县落户。
五、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36世孙黄秀贵,迁四川峨眉县定居。
六、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38世孙黄透礼,从绥宁县联民乡米冲村迁重庆永川县大马井口落户。
七、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后裔黄传芳、黄传宗、黄文保、黄金尧,由铜仁县迁四川定居。
八、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后裔黄秀文,由天柱县迁四川,金襄、金梳、金盈、金价由天柱县迁四川遂宁。
九、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后裔黄承瑞、黄承显、黄承照由巴州迁四川桂子山。
十、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后裔黄定一由九江迁四川秀山县。黄远长由居靖县迁四川。黄仁机、黄仁碧、黄仁秀、黄进世、黄渊菊、黄元城、元汉、黄启鳌、黄启祥、黄启敏迁四川。黄万照由贵州三穗颇洞院屯迁四川。
十一、敦公第四子黄勃的(也是黄龟年后人)后裔秀然、仁胜、仁土、仁智迁四川潼川府遂宁县,公柱(字璞臣)、公梓迁四川锦州德阳牛马淹,公梁迁四川潼川府安岳县,公胜、正家(字土化)、良旺、良爵、良珠、良珍、良栋、良谟迁四川潼川府蓬溪县井田坝,宝廷(字月明)迁四川武陵县,世龙、定桂迁四川绵州德阳县,正位(字永元)仁著、透露(字真选)、大泰、政坤、秀成、进三、进太、俊明、秀富、秀贵、保声、传芳、真金(字南重)、真松(字尊贤)、真质迁四川,真许(字才连)迁四川雅州合江名山县,真聪(字文炳)迁四川永宁县新化里一甲。秀珍由靖州高枧团迁四川,真福、真爱、真源、真勋由靖宁扫竿岭迁四川安宁桥,真资、如月、良工、保科、保全、良祥、均记、透昂、元贵、新屋、老下、慧生、云贵、中通、如昆、真锦、真昌迁四川,良郁由靖县旗家庄迁四川大杨湾,仁义、仪礼、秀柏、万裕(字日高)、通模(字全向)、真松、良世、良仕、良杰、良贵、均成、富贤、放贤、均受、中甲、中琦、孟和、孟吉、孟科、甲魁、昌魁、汉楼、汉伦、汉相、汉典、保文、保武、保龄、保元、保先、汉江、汉水迁四川,定彪由绥牢不可破武阳铺迁四川,益迁、益举由靖县迁四川。
十二、虎丘敦公第五子黄启后人亨明(字显辉,复旦大学毕业),其子秦、潼、蓉、蜀定居成都。
十三、黄龟年后裔成晓,于清康熙年间从外省入川,迁犍为紫云乡(今铁炉乡)朝阳坝水孔庙。
十四、龟年公后裔黄万明三兄弟,原籍湖南长沙府绥宁县武阳黄石滩畔杨家冲,先祖黄奉祖于康熙36年丁丑(1697年)迁居重庆荣昌县东单李子里朱家湾。
字辈为:昌朝汉保进,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
十五:黄龟年第八子秀秋的后裔,从湖南靖州入川,南充黄氏字辈是: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俊秀仁中定,正大自克昌。
十六、虎丘黄敦三子勃(也是龟年公后人)后裔秀然、仁胜、仁智,迁四川潼川府遂宁县,黄公柱、黄公梓迁四川绵州德阳牛马淹,黄公梁迁四川潼川府安岳县,黄公胜、黄正家(字土化)、黄良旺、良爵、良珠、良珍、良栋、良谟迁四川潼川府蓬溪县井田坝,黄宝廷(字月明)迁四川武陵县,世龙、定桂迁四川绵州德阳县,正位(字永元)、仁著、透露(字真选)、真金(字南重)、大泰、政坤、秀成、进三、进太、俊柳、俊明、秀富、秀贵、保声、传芳、真松(字尊贤)、真质迁四川,真许(字才连)迁四川雅州合江名山县;真聪(字文炳)迁四川永宁县新化里一甲,秀珍由靖州高枧团迁四川,真福、真爱、真源、真勋由靖宁扫竿岭迁四川安宁桥,如月、良工、保科、保全、良祥、均记、透昂、元贵、新屋、老下、慧生、云贵、中通、如昆、真锦、真昌徙四川,良郁由靖县旗家庄迁四川大杨湾,仁义、仪礼、秀柏、万裕(字日高)、通模(字全问)、真松、良世、良仕、良杰、良贵、均成、富贤、放贤、均受、中甲、中琦、孟和、孟吉、孟科、甲魁、昌魁、汉楼、汉伦、汉相、汉典、保文、保武、保龄、保元、保先、汉江、汉水迁四川,定彪由绥宁武阳铺迁四川,益迁、益举由靖县迁四川。

湖南靖州(渠阳)黄氏黄龟年后裔(上世系存疑,待考)
一、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次子仁地后裔黄通来、再鸾,由湖南会同县禾口黄家寨房迁仁寿县;真华及五子迁四川(合川)合州五坊钧。一同入川有良祥、良弼之子及荣香、荣贵、均华全家。
二、龟年公(俊国)黄龙次子仁地后裔黄通敏、通典,由湖南会同县庙背房迁酉阳县腊湖。良龙及三子、再杆与二子,乃虎公长子仁恩后人。良元及子、均二、均威乃虎公十子仁邦后裔,由靖县中腰团房迁酉阳。
三、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四子仁慈后裔黄通和,由湖南绥宁高椅背房迁大足县。朝璋,龙公八子仁和后裔,由湖南靖县赤竹梳耙房来大足县。良云与子,与同程、凤公三子仁被后裔,由湖南靖县太阳坪新寨房迁大足县。
四、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四子仁慈后裔透贵,由湖南靖县青山寨房迁来峨眉县。
五、 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四子仁慈后裔传华,由湖南会同县三总界房迁来成都;保杰,龙公八子仁和后裔,由湖南靖县洋溪官房团迁成都菜团沟。
六、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七子仁智后裔秀松,由贵州天柱县烹寨房迁来秀山县青龙屯;定一,由贵州天柱县高酿界牌房迁来秀山县。均弼、均年及虎公八子仁炳后裔,由靖县下宝麻溪房迁来秀山县北河。光宗及四子昌连、昌科、昌云、昌达迁秀山县石羊坡。黄秀、天云、天瑞、黄福及安公三子仁合后裔,由湖南会同县瓦窑白腊湾房来秀山县。光佑及边公六子仁毅后裔 ,由湖南绥宁下栋房迁入秀山县。逶仁长子万年及秋公次子仁泽后裔,由湖南会同广坪西楼园房迁到秀山县。
七、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七子仁智后裔,金(真)襄、金梳、金盈,由天柱县聚溪车圹房迁来遂宁县。虎公长子仁恩后人秀然,由湖南会同江东房迁来遂宁县。
八、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七子仁智后裔金珍,由贵州锦屏县高增大坪冒哨房迁来南充县。
九、龟年公(俊国)后裔凤公三子仁被后裔均丕、均爵、均辉,由湖南会同团河栗木坳房迁来犍为县。
十、龟年公(俊国)后裔仁智、良旺,由湖南会同县江东房迁来蓬溪县。良旺、定科、定芳、真儒及九子同迁井田坝,虎公长子仁恩后裔由湖南会同县迁蓬溪县。
十一、龟年公(俊国)后裔虎公长子仁恩后人黄仁礼,由湖南会同县江东房大房迁潼南县大竹湾。
十二、龟年公(俊国)后裔虎公长子仁恩后人定匡、定隹、正辉、正魁、正信,由湖南会同县江东房大房迁武陵县。
十三、龟年公(俊国)后裔虎公长子仁恩后人黄定泰、公柱、公梓,由湖南会同江东房大房迁德阳县。
十四、龟年公(俊国)后裔虎公长子仁恩后人黄公梁,由湖南会同县江东房大房迁安岳县。
十五、龟年公(俊国)后裔虎公长子仁恩后人黄真许,由湖南会同县江东房大房迁名山县。
十六、龟年公(俊国)后裔公福六子,由湖南会同县江东房大房迁合川县二甲肖家场兰家湾。
十七、龟年公(俊国)后裔虎公三子仁锦后人黄公礼,由湖南会同县双滩房迁会理县油溪。道元及安公四子仁宽后裔,由绥宁泠水坪房迁来会理县巴蕉村。
十八、龟年公(俊国)后裔安公三子仁合后裔龙须、秀茂,由湖南会同瓦窑白腊湾迁来广安县。
十九、龟年公(俊国)后裔边公四子仁世后裔,由湖南会同县官舟坊迁来綦江县。
二十、龟年公(俊国)后裔六子仁毅后裔光德,由湖南绥宁下栋房迁来绵竹县。
二十一、龟年公(俊国)后裔边公七子仁河后裔保富,由绥宁枫桐黄家界房迁来重庆南门。
二十二、龟年公(俊国)后裔秋公三子仁麒后裔进献,由湖南靖县苗田房迁到乐至县。
二十三、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七子仁智后裔承照,由天柱县聚溪车圹房迁来四川桂子山。
二十四、龟年公(俊国)后裔龙公七子仁智后裔承显,由天柱县聚溪车圹房迁来四川木厂。
二十五、龟年公(俊国)三十五世孙光魁,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携四子入住仁寿县安下乡识经场七里沟龙阻山(现识经乡七里村)。此支是俊国公(龟年)位下秀龙公四子仁慈世系真姗公支裔,属会同连山三门洞脚房。
字辈从二十一世起是: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昌朝汉保进,俊秀仁公好,道义能安顺,天心笃庆长,正中怀广大,荣贵世永芳,祖德宗功厚,渊源序典章,梓桥馨作述,兰桂一庭香。
二十六、龟年公(俊国)三十五世孙光谋,于康熙甲申年(1704)率妻及五子由湖南靖州会同县若水乡图九洞口江夏团一里五甲,入住仁寿县安下乡禾加场贡士坝黄家沟(黄泥凼)。属秀龙长子仁天公世系定祖公派下九洞口黄家团。字辈同(二十五)相同。
二十七、龟年公(俊国)二十八世孙均凤父子,于清雍己酉年(1729)由湖南会同县三田乡木粟里曲塘团迁到仁寿县东陵乡游子寺。属黄秀安十六世昌引公支系,由乐骨团迁黄峰寨,再迁旗家庄,后至曲塘团。
字辈由二十一世起与(二十五)相同。
二十八、龟年公(俊国)二十五世定楚公父子,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湖南靖州会同县若水乡高表团贸易至仁寿禾加场龚家坝,见土地肥美逐不回乡,因四地无烟,故插标为记,以作后裔长图,其标前抵中华山,后齐天宫庙,上至甘泉寺,下至高峰寺。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二十六世真鹤(鹏飞)与叔定宏(永昌)等叔侄九人到川入住禾加场龚家坝(即定楚圈地),属虎公长子仁恩公世系汉忠支系。
字辈由二十一世起与(二十五)相同。
二十九,龟年公(俊国)二十六世孙真科,于康熙四十年(1702)年携四子奉皇帝御诏,贸易由湖南靖州会同县若水乡高表团来川仁寿县安下乡禾加场东龙马坳吴家沟,良金住张家山黄泥凼。属虎公长子仁恩公世系。
字辈由二十一世起与(二十五)相同。
三十、龟年公(俊国)二十七世良友,自靖州会同县与光谋、均凤等迁到仁寿县安下乡禾加场板子沟滥泥凼,属虎公长子仁恩公世系。
字辈由二十一世起与(二十五)相同。
三十一、龟年公(俊国)二十六世孙真选,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携四子由湖南(北)宝庆府武刚州麻城县孝感乡大石团(其祖籍湖北省武昌府江夏县分派福建后至靖会邑绥宁)迁入仁寿县安下乡禾加场熊家沟白果嘴。属虎公后裔,其前世系不祥。
字辈由二十一世起与(二十五)相同。
三十二、龟年公(俊国)二十五世定义,从湖南迁禾加场五狼山,其它事项不祥。字辈由二十一世起与(二十五)相同。
三十三、龟年公(俊国)后裔——光楚公妣杨氏子黄昌福三人,于康熙年间(约公元1696年)由江西省游龙宝牙鼓团及官州白石鲁冲下团迁入安岳县永康乡胡家沟白鹤林立业。
江西辈字为:昌朝汉保进,俊秀仁公定,真良均同透,万元再通光。
1990年续定辈字为:文武全都有,富贵永兴隆,国政天星顺,世代显荣华
三十四、龟年(俊国)公后裔黄氏,于清康熙年间从江西省赖兴乡跳登坝迁入安岳县喜井乡夹石寺落业。
辈字为:昌全汉保进,万元再通光,正秀仁宗定,金良均同迪。
三十五、龟年公(俊国)后裔黄甲魁,于清康熙14年从湖广直隶靖州府西陵县黄花园迁入安岳县咸通乡赤云沟落业。
辈字为:继秀仁功定,金良均同迪,昌乾汉保进,万元再通光。
后续辈字:绍芳德功奠,玉贤平齐顺,盛上云守登,大一复明显。
三十六、龟年公(俊国)后裔——湖广靖州府绥宁县永宁乡下八里黄氏,于清康熙年间迁入安岳县通贤镇落业。
入川前辈字:正秀仁功定,金良君同迪。
后续辈字:昌全汉保进,万元载通光,祖德益谋远,学宗达荣先,胜朝恩永锡,世代启芳声。
三十七、龟年公(俊国)后裔黄全清,于康熙50年由湖广颖靖州宁县迁入安岳县李家场落户。
辈字为:正秀仁公定,君食金同迪,昌全汉启进,万年瑞通光。
三十八、四川犍为铁炉乡,有一黄氏宗祠大门上写有“渠阳世家”,他是龟年公(俊国)出征到湖南定居渠阳,祖籍是江夏郡,随后分支迁徒到湖北麻城孝感乡,是龟年公第六房五世孙黄珊,配金氏生明武(明朝洪武元年),授分黔阳。明朝洪武年间立字辈,以明朝年号起;明魁茂添单,朝世梦仁成,士志永文光,宏展大元宗,家学远承芳。二十五个字,现已用完,新立四十字辈,这个字辈在云南,安岳,宜宾境内相同。入川始祖是明武公九代孙成晓公,于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迁入紫云乡(铁炉乡)朝阳坝水孔庙。
三十九、龟年公(俊国)后裔公亮(号育三,与铁炉成晓公一支同祖)。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十月由湖南会同县峰山乡坡坪磨团迁来犍为县孝姑镇望鹿坝,后移入杜吴乡(今龙孔镇)摇动溪落业。同时入川四弟兄有长兄公尧,到成都鹅咡坎离城八十里;二兄公舜迁宜宾年石扁,三兄公举迁荣县城落业。亮公育四子,长定贵;次定文;三定才;四定武。


作者:黄德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1-30 22:41:40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