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TAN  

03-07

430626次

5人

16个

364个

4632人

424部


[主楼] 谭氏春秋起源史篇---谭姓的传说.史据.家谱考证{三}

谭氏春秋起源史篇---谭姓的传说.史据.家谱考证{三}
公元前685年春,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夺得君位。时一些诸候国前去逢迎贺旦。桓公无德,谭君不往。桓公二年(前684年)春夏之交,齐两次挟谭会盟攻鲁,谭君不随,九月,桓公使人胁谭国降,谭君不屈。况齐襄公之时,齐扩张之心日见,并于公元前5 9 0年已先吞并了其东北的纪国,谭子不平,于此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尊王抑霸”的口号,并得到了东方诸多诸候小国的热烈响应,这已先结怨于齐。加之谭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农桑工贾齐全,又处于齐鲁大国之间,早已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为齐垂诞日久。所谓“谭无礼也”,纯为伐谭之借口,于是丁酉冬十月,齐兴百乘之师,甲士千人向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并在三日内取谭、、陵 三邑之地,兵移谭城。齐军所及,杀人盈野,庐合为墟,人民流离失所。谭国军民,在谭子指挥下,弹铗而起,闻鼙鼓起而思战斗,为民族的尊严,为国家的领土完整,为百姓的生存,不屈不挠、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英勇抗敌,坚守谭城。反侵略的正义之行,使侵略者肝胆俱寒,丧魂落魄,谭公子伯、仲、叔、季各率兵坚守四门,谭城小而固,齐强攻数日而不下,遂分兵烧毁谭国宗庙,平毁谭林。至第九日,齐又增兵车五十乘,甲士八百,自谭城东北两门发动猛烈进攻。城中军民死伤十有其三,众寡悬殊,谭城待破,谭子叹日“吾尊王抑霸,抑曲扶直,齐欺吾国小兵徼,吾焉能屈膝强人之势,安得降齐耶”,“小白虽与吾亲缘,手足尚且不顾,何况亲乎”。度不能守。遂将城交付于弟并公子仲,令公子伯去洛邑报周,眼望谭林,不觉悲从中来,遂拜别宗庙。带领公子叔、季并百二军民,子夜出城,避祸往莒。
公元前684年(丁酉)年,这在谭姓历史上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年代,那场亡国的悲剧给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几日之内,使东方历史悠久的谭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好河山成为满目苍痍的废墟,昔日的王公贵族沦为亡国之奴,一部分谭国子民成为侵略者刀下的冤魂,余下的也多沦为齐国贵族统治下的臣民,从而使谭姓由一个拥有千余年虞庭援氏,历经禹夏、商汤始有天下,周朝又分封380余年,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王族国姓,沦落为普通平民。
国破家亡之后,带着亡国之痛,谭子族人开始了背景离乡的大流亡。谭君不肯投降,避祸往莒。在离开故土的日子里,可以想见当时依依不舍的去国之情。大路上车马扬尘,彼此互道珍重的话语纷沓不绝。他们在拜别烈祖烈宗神位时,那种悲状的情调,充满着对祖居故地的无限眷恋。谭氏子孙,为缅怀故国,便从此以谭为姓。值得骄傲的是,齐师破城后,仍然有许多谭国遗民留在谭国故地,坚守着已经残破的家园。祭祀着祖宗宗庙,他们由原来的谭国王族沦为强齐的臣民后,并没有完全绝望,相反经过
痛苦的裂变之后,以普通平民百姓的身份,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并不断延续。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如梦的历史,伴着如歌的岁月虽然消逝,但谭子“尊王抑霸”的精神却留下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考据茶州《谭氏老谱序》载;“谭国虽灭,周王而不去其爵,周开国以来并无此先例,盖因谭无取灭之道,是为大国横逆所加” , “谭子尊王抑霸,力不胜而至于去奔。”这亦表明谭国并没有真正灭亡。
关于齐师灭谭,《国语》记载,谭子避莒只是流亡,不久便得以复国。谭子尊王抑霸,抑曲扶直。力不胜而去奔在当时可算得上是科学决策。周主感其正而不去其爵。并荐谭公子仲为君。同时还扬言将动用联军将齐师赶出谭国。《国语、齐语》是这样说的:“桓公知天下诸候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可为之动者为之动,可为谋者为之谋,军谭、遂而不有也,诸候称宽焉”。这虽然是齐国的自我标谤,但亦说明谭并没有亡国,又见《管子.小匡》:“(齐桓公)伐谭、莱而不有也,诸候称仁焉。”二者皆言齐伐谭事,即齐桓公二年伐谭“而不有”的证明,谭未亡国。《说苑.正谏》:“桓公曰:昔者吾围谭三年 而不与者,仁也。”亦说明谭并没有被灭亡。关于《齐语》军谭、遂、莱而不有,实为阿谀乖讳之辞,齐国戌兵于谭,遭到了谭国军民的强烈抵抗。而攻遂,则是被逐人消灭的而不是自行撤出的。说“军谭、遂而不有”,则谭国必得以复国而无疑。但也恐未必是齐桓公心甘情愿地自动从谭国撤军,可惜史乘失载。齐军围谭三年,桓公不只一次亲自去说谭,谭子与桓公为表兄弟,“而不与者”。而谭子仍不与盟会。公元前681年3月,齐又增兵压谭,公子伯引大批谭人奔周,齐见谭人大势去矣,在周王压力下,拥立公子仲为谭君,逐撤军。
谭国复见于史,此后亦有案可查。《周语》:“(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 3 4年),王黜狄后,狄人来诛杀谭伯。”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 3 4年)当为齐桓公代谭后56年。襄王娶狄女,因与王子带(襄王之弟)私通,故黜之。时谭伯(谭子之裔)为周大夫,可见谭子在齐撤军之后不仅得以复国,而且公子伯还在周王室担任要职。王子带借狄师以攻襄王,是东周王室内部争夺王权的一场动乱,而入仕于周的谭伯孤忠报周,则成了无端的牺牲。另有在今齐国故城临淄出土的早期货币有“谭帮之法化”,
这种货币应是在齐师代谭之后,谭国流通的货币。币称“谭帮”,而不称谭之法化或谭邑“之法化,这说明了谭国自齐桓公二年遭到进攻后,便处于即非完全独立的国家而又非齐的属邑的特殊地位。
至春秋末期,谭国的地位更急聚下降。谭国故城考古发掘证明,谭文化居民晚期,“渐渐减少,城子崖变成了一个烧窑的处所,在(城)墙边和(城)墙上筑了不少的窑,以便挖掘墙土作陶杯。”这种情况表明谭国在遭到齐国强权进攻后的毁灭性破坏和掳夺。国民经济已无法再恢复到原来的程度,谭人大批量的逃散而使谭城人口显著递减,从而使谭国人民所从事的生产渐趋单一化,城子崖完全变成了一个手工业城市了。同时也表明谭国此时,已完全变成为齐国的附属国了。再后来则变成为齐国事实上的
属邑了。《战国策.齐策》中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逐于齐而复返,谭拾子迎之于境。”《风俗通义、穷通》亦说:“孟尝君逐于齐而复返,谭子迎于澅 ”。澅、指澅邑。为齐国京西首邑。在今监淄西二里,本春秋时棘邑,旁有澅水。西北流入时水,故又云澅邑。(齐乘:澅水,俗为谓之泥河,北经临淄城北,系水入焉)。《方舆纪要》作澅水。谭拾子,即谭子,当时的谭国国君。这说明谭国这时已成为齐之属邑,谭子实际上已成为齐国外交大臣和制陶的工官,工于谭而驻于澅。
孟尝君,齐相田婴之子,战国四公子之一,五岁即伶牙利齿,十多岁设宾客,声誉日隆,后承父职为齐相,贤名遍于天下,秦昭王时力逼孟尝君仕秦,孟尝君见逐于齐有两次,第一次是在齐 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 9 9年)使秦,实际上是因“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故被变相驱逐出境,第二次是齐湣公三十八年(公元前2 8 6年),此时乃孟尝君第一次放逐又返回齐地,谭子迎见孟尝君并大大开导一番:“君怨于齐大夫乎?’’ “孟尝君曰:“如意,则杀之乎?’’夫富则人争归之,贫贱则人争去之,此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愿君勿怨。请以市论:朝而盈焉,夕而虚焉,非朝爱之而又憎之也,求在,故住,亡,故去。 “孟尝君曰:“谨受命。于是,削所怨者名而已。”谭子这一席话,以市场的朝盈夕虚比拟人情事故的盛衰炎凉,不难看出这大概是谭子从自己家族的兴亡史中体味到的由衷之言也。而忠告孟尝君。
摘录编辑;冰雪tan--2011年2月6日

作者:谭晓平   回复:0   发表时间:2011-02-07 14:43:2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